關東急就章(65)

我們在學校和歷史書中被灌輸的觀念一直是歐美列强以槍炮打開了大清的國門,實際上這並不是完全正確的,其中更主動地使大門打開的是滿清統治者自己,雖然他們並非心甘情願如此去做,但爲了使其統治能够繼續下去,就不得不如此。太平天國軍興,完全掏空了滿清的國庫内帑、摧毁了全國的經濟,爲此滿清統治集團中的漢人精英們找到的辦法就是借洋債,借洋債就像是吸食鴉片,而且越借越多,一發而不可收拾。一直到滿清滅亡。如果沒有外債的支撑,滿清可能早就灰飛煙滅了,這個行動帶來的副産品就是滿清末期的洋務運動。四十年前的“改革開放”不過是二十世紀初“洋務運動”的2.0版本,歷史的循環時間段越來越短了。有心人如果查查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日本、法國、德國、美國等不管是政府還是民間以各種理由大量地出錢出物輸入大陆支持以中國政府,而且再查查當時爲此國外資本在華夏大地上取得了哪些權益,可能會是很有意義也是很驚心的一件事。

對於義和團的評價及認知雖然官方的宣傳機構一直堅持其“旣定方針”不松懈,但現時仍然不可能完全消除不同的聲音。因爲其歷史事實和現實狀况都在在地證明了義和團這個羣體是敵視現代文明,破壞正常社會秩序以及其成員都是極其愚昧和貪婪的底層民衆。按袁偉時之説法,為了中國的長治久安,必須清算暴民專制的傳統;不管您是否同意袁的觀點,我一直認爲要使華夏大地有光明的未來,其最重要的部分中應該包括努力維護學術自由,這一點在言論自由中是非常重要的。參讀前人的著作,瞭解義和團的所作所爲,對今天的人們,特别是我們這一代經歷了文革的人有著鮮明的警醒意味。

説了一通中國大陆在如何評價義和團的各個不同時期的變化後,應該是讓我們在歷史文獻中找一些邊角余料來拼凑一下那段時期常見的景像。不過我想如果在進行拼凑之前談一下基督教在華夏大地的傳播歷程,似乎也不無益處,因爲義和團早期和中期的偉大事業幾乎都是建立在摧毁天主教、基督教在中國的教會及殺戮本土信教者的活動上。

有人説:“宗教是一個動態的槪念,是一種與特定的時代相聯係,具有多種表現形態和豐富内涵的社會性的精神現象和文化現象。”這話説得有些玄乎,不過有一點我認爲還是不錯的,宗教是動態的,也旣是切合著特定的時代。換個角度而言,宗教也一直是與時俱進的。

我們這一代大多數的國人對基督教的認知起點都是以義和團時期的排外浪潮前後爲基准的,再多一些的知道從明代起基督教在華夏已經是比較普及的外來宗教,除去宗教界、專業人士以及書法界對唐碑熟悉的一些人外,很少有人知道基督教走進華夏大地與玄奘去西天取經是同時發生在華夏大地的宗教大事件。

這在史書上寫得明明白白。《唐會要》卷四十九,僧籍裏載:“大秦寺:貞觀十二年七月。詔曰。道無常名。聖無常體。隨方設教。密濟羣生。波斯僧阿羅本。遠將經教。來獻上京。詳其教旨。元妙無爲。生成立要。濟物利人。宜行天下所司。旣於義寧坊建寺一所。度僧廿一人。”這個大秦寺是有文字記載的第一座在華夏大地上建造的基督教教堂,而且是奉旨修建,當然最初的寺名爲“波斯寺”。這件事情發生在一千多年前,文中所謂的“經教”旣是今天在中文裏寫爲基督教的外來宗教。此事雖然在基督教内部尙有正統與分支,與是否符合“正統”教義等的爭議,但現今世界上不管是教會自己還是世俗圈子都一致承認它確實就是基督教。

書中又載:“天寶四載九月。詔曰。波斯經教。出自大秦。傳習而來。久行中國。爰初建寺。因以爲名。將欲示人。必修其本。其兩京波斯寺。宜改爲大秦寺。天下諸府郡置者。亦准此。”這裏道出了基督教來華的淵源:是波斯的基督教派,從大秦也就是今天的中東傳進來的,而且不是一天兩天了。最早的寺名是以波斯爲名,今以其本源改名大秦寺。

這個“大秦”易於造成混淆,因爲華夏結束封建後成立帝國的第一個朝代是秦朝,按研究聖經的一些古學者,如Arias M, Alapide等的説法,在依撒意亞書四九章十二節的“看啊!有些來自遠方,有些來自北方和西方,還有些來自息寧。”這個“息寧”指的就是華夏東土。不過因爲今天的聖經版本比較多,印刷地點不一,繁、簡、正等字體相差,所以在表逹上有些許區别,但並不妨碍其意思。比如有一個版本寫作:“看哪,這些從遠方來,這些從北方,從西方來;這些從希尼國來;”不管是“息寧”還是“希尼”都公認是華夏的名稱,據聖經學者解釋,其希伯來原文爲“Sinim”,“im”是复數,有意義的部分爲“Sin”是“秦”的音譯。而在印度和波斯語中一直稱東土爲支那(Sina,China,Thin,Jina),也是“秦”的音譯。客官,看到這裏是不是有點意味了?對頭,“支那”這個詞是華夏的古稱,很有些歷史的沉澱,最少也超過了兩千年。不過今天作爲才有七十多年歷史的新中國卻視此稱號爲侮辱名,真真不光是笑死個人,而且也説明今人的肤淺與無知已經到了莫名其妙的地步,從結果上看可能會更驚人。記住無知産生的是無畏,而無畏就是悲劇的主變奏曲。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