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时候(五)

有小说,有翻译,有随笔,想起什么写点儿什么。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网图)

澡堂子

对澡堂子的感情算是又爱又恨吧。爱是因为小时候难得洗澡,洗完觉得特别干净舒服。恨是因为洗澡的环境太差了,更衣室脏兮兮的,冬天穿、脱衣服都冷得不行,淋浴室要好多人抢一个水龙头,服务员一般也很凶,每次想着要洗澡都头疼。

住平房的时候经常去的澡堂子有两个,一个是离家很近的赵家楼招待所,一个是得走上半个小时的八面槽澡堂子。赵家楼招待所的澡堂子据说是温泉,每次去确实能闻到硫磺特有的臭鸡蛋味,但也没觉得洗完身上特别嫩滑什么的。这家走过去就5分钟,可不知道为什么开了没多久就不对外了,可能洗澡的人太多了吧?

八面槽是一直对外营业的,人也是熙熙攘攘,尤其是快过节的时候,大家都想洗得干干净净地过节。记得那会儿洗一次是2毛6,有一次和妹妹还有院儿里的小孩儿都走到八面槽门口了,我才突然发现自己路上把奶奶给的一块钱弄丢了,着急也没用,还是同院儿的小朋友借钱给我们才解了燃眉之急。

从家里走去八面槽要先到西口,过到朝内南小街的马路对面,走过正对面长长的东堂子胡同到米市大街,再过金鱼胡同到王府井大街北口附近才到。小时候腿儿短,走得慢,怎么都得半个小时才能到。回来洗累了就走得更久。我和妹妹有时候为了让路上不那么无聊,会互相背着走,你背我走一段,我背你走一段,打打闹闹,好像就没那么累了。

进了澡堂子,大多要排很长时间的队,主要是等更衣室有空位。更衣室是一排一排的长条凳子,一头是更衣柜。服务员会给你个牌子,牌子上有钥匙和号码,可以开更衣柜的锁。但有时候人太多,也可能就给你个筐,衣服都扔筐里。筐也有号码牌子,有人看着,一般不会丢东西(当然也没什么可偷的)。更衣室的地上长年累月湿湿滑滑的。冬天每次洗完澡出来冷得嘚嘚的,还得单腿儿独立、人挤人地穿秋裤。尤其是刚洗过澡,腿上有点儿涩,每次都越着急越穿不上,简直就是场噩梦。

淋浴室也没好多少,得靠抢才能洗得上,经常要挨白眼儿。淋浴的喷头经常没有,就是一股粗水柱,但水压高,洗起来除了不敢睁眼倒也还舒服。只是因为洗澡要轮流用水柱,从头到尾排队,加上走路来回,每次没个俩仨小时不算完。

奶奶那会儿去澡堂子偶尔会去洗盆塘,就是泡浴缸。我从来没跟奶奶进去过,不知道里面什么样,但知道那里因为洗一次要5毛钱,人少了许多。当然这也是奢侈的事儿,奶奶可能一年也就洗那么一、两回盆塘。

偶尔能去妈妈单位洗澡,那待遇就好多了,还可以在妈妈单位吃顿食堂,感觉就像过节了。

btpine 发表评论于
上世纪70年代我有一次去八面槽洗澡,洗完斜躺在床上与服务人员聊天,我建议澡堂子搞个体重秤,洗完澡赤条条称出来的是净重,肯定受顾客欢迎。

我当年常去八面槽这个地方,除了去华清池洗澡,更多的时候是去华清池旁边的八面槽外文书店,这个外文书店曾经有个很隐秘的地方,从书店北墙的小门进去,上一个特别陡的木楼梯到二楼,门口有个“外宾止步”的牌子,一个书店的工作人员坐在门口,要出示证件或者介绍信才能入内,里面全是原版外文书的影印书,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盗版书”,七十年代时我经常去这里逛,用原版书几十分之一左右的价格买了不少影印书,到了八十年代末中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个盗版影印书部才关闭。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