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阴雨连绵、华灯初上。貌似平静的大街小巷,掩饰不住种种社会危机下人们内心中的焦虑和躁动。
听到好几个中国朋友道,加拿大在迅速第三世界化,这几年被特鲁多搞得要亡国了,因此开始盘算二度移民。既然加拿大待不下去了,回国还是不肯回,所以瞄准其他发达国家。有的看中了西班牙、葡萄牙。更多的瞄准了日本,动辄说中国的富裕精英阶层都在纷纷润日,包括马云等富豪在内。
我说,你能跟马云相提并论吗?人家已经赚够了几生几世的钱,而我们绝大多数人还需要为余生做财务规划,所以另当别论。你要保持理性头脑:润出国的中国人无非两种,一种虽然享受国外的好处,但是他在海外花销的一大笔钱毕竟还是从国内带出来的,买房也好、做生意也罢;另一种则还是要指望在国外赚钱,弥补国内的亏空,甚至周济国内家人。两种情况不一样,所以你接触到的国外社会也就不一样。如果你不是日本人,也不是第一种中国人,就先别过早放话。
日本——一个靠表面现象能即刻赢得你好感的国度,一个同时又充满矛盾的国度,一个十几年停滞不前甚至在内卷、萎缩、衰退的国度。
说是中国人因为家仇国恨对日本无甚好感,其实不然。微信等社交媒体上崇日拜日的占据了九成。君不见,日本人一个90度大鞠躬就让他感激涕零,奉为儒家圣贤。无数短视频竟然用着同一个背景音乐,宣传的同样的内容,对日本充满了无尽的好感,甚至是崇拜。
台湾民众更是有不少人对日本憧憬、向往、膜拜,还有甚者以曾经被日本殖民而为荣。
然而,马英九不久前演讲说道,应该让台湾年轻人知道日本731部队在东北用活人做细菌实验的历史。日本在掩盖历史,而台湾在忘却历史。
对于日本,我们还是有一说一,有十说十。
美国有本书叫《菊与刀》,是二战时期帮助美国政府了解日本民族性的一部重要人类学著作。书中描述和我多年对日本和日本人的观察、了解大体一致。
说起日本社会表面的优点,我们该承认还是要承认。第一优点就是干净。初来乍到,令人惊讶的是大街上所有车辆均崭新锃亮(上图),不仅仅是私家车、出租车,即便大卡车、垃圾车、消防车也一样。
初来加拿大温哥华时候也觉得温哥华车辆都干净。后来知道,原因有二。第一,人均生活质量较高,所以擦车洗车频率比中国高多了(至少是二十年前);第二,温哥华多雨,一下就是半年,所以再灰头土脸的车,雨中跑上十天半个月也被大自然刷洗干净了。
但是即便如此,温哥华的车也没有日本这么干净得可怕。
更可怕的是,日本人清洁户外设施设备,甚至比某些国人清洁自家还要细致(上图)!温哥华去过许多中国人家,不是夸张,很多人家马桶一年半载都没彻底里里外外擦拭一次,屎垢、尿渍、体液、毛发四处可见。而这日本人,还真有在户外烈日当空跪在地上用小刷子、钢丝刷一点一滴抠地砖缝的。
日本人这个习惯和我不谋而合,但是很多中国朋友说我“洁癖”——他们明明自己刷锅不刷锅底锅把,炒完菜不擦灶头、抽风机,擦玻璃不擦窗框不擦百叶窗,为懒省事什么电器家具都盖一块布,倒说我“洁癖”。只要冠以“癖”字,那就是强迫症了,属于精神疾病范畴了。
我否认道:没有啊,在加拿大我感觉我也就是中等水平,至少有一半人比我还讲究,另一半人可能没我讲究,所以我坚决否认一些中国朋友给我扣的“洁癖”帽子。这些人还都是女的,她只有把你说成“洁癖”,才给自己的邋遢找来合理化的理由。
我还观察到,日本人有的干净习惯和我一样,而和欧美人完全不一样。比如说他们和我一样,都从不把背包放地上,而宁可抱在腿上,即便地面很干净(上图)。就此我问过一个中国通的日本女士,她即便来我家,包也不放在地毯上,不是抱着就放在沙发上。她道:“地上再干净也没我身上干净啊,我当然不能放在地上啦。”
相反,欧美人几乎所有人到了哪里都会把背包往地上一撂——不管是地铁里、教室里、公园里,还是冬天雪水横流、泥泞不堪的公交车地面。我在蒙特利尔还见过老外上厕所小便时竟然把背包就放在尿斗前满是尿液的地面上!
还比如,在日本的机场安检时我看见给脱鞋过安检的乘客提供的临时拖鞋。在美国过安检,男女老幼都堂而皇之光着脚穿着袜子走来走去。说实话,每次脱鞋安检后,我就有点儿嫌我的鞋里面被弄脏了,回家就要洗鞋,因为你穿着袜子在公众场合走来走去,不知道把多少污垢踩进去自己的鞋里。欧美人这点儿却毫不顾忌,飞机上曾见到北欧一家三代全部光着脚只穿着袜子在飞机上走来走去,甚至还只穿着袜子上厕所!
第二个优点是守秩序,这点儿确实值得中国人学习。
看到短短斑马线,要是在中国或者纽约,绝大多数人会左看右看如果没车辆三四大步就迈过去了,但是日本人就跟机器人一般,只认红绿灯,其他一概不管。而且这个习惯让外国人也入乡随俗。
我看到一个穆斯林女子(上图),夜深人静之时也规规矩矩等候绿灯。我本来想几步路就跨过去了,但是看见她在那儿呆若木鸡等候绿灯,也就没好意思。
《菊与刀》说日本人守规矩不是源于自律,而是他律,意思是要随他人、随多数,别人都怎么样,我就应该怎么样,不要与众不同,不要被人耻笑,不要给他人带来麻烦,不要给集体带来污名。
东京涩谷的一个滚梯上,我看见所有人都自觉主动靠左站立,把右边让给匆匆赶路之人,而右边偏偏有一人站在那里(上图)——不用多说了,肯定是中国人。这情有可原。
第一,中国社会对于上滚梯靠一边站立,而将另一边让给赶路人的这个观念不是特别深入人心;加拿大这方面比中国好,但是肯定不如日本。
第二,中国人有不少人没有他律的概念。比如说,不会像日本人一样时时刻刻都在琢磨自己有没有跟大家不一样?有没有给别人造成麻烦?右边挡人家路的这个年轻中国游客但凡心细一点儿,马上就会意识到了。
说到日本人的心细,有的地方是令人拍手称妙,但是也有不少地方会被人认为是多此一举,我则觉得有不少是日本人内卷的结果。
在东京国立博物馆的电梯里,我看见放了一个圆凳子(上图),意思是让走累了、站累了的老弱病残者可以坐坐歇歇。
欧美发达国家人性化的细心设计也不少,比如荷兰、瑞士、德国,我都领教过,但是他们恐怕觉得电梯里放凳子没这个必要。
东京的经济酒店里,椅子的每条腿都装了一个万向轮,这样你可以轻而易举推拉移动这把厚重的椅子。
有必要吗?这要取决于看待问题的人的角度。
第一,日本室内空间都狭小,酒店房间常需要挪动椅子方便腾出空间,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四个万向轮提供了一些便利,尤其对手无缚鸡之力的老弱人士。
第二,话也说回来了,你就是拉拉拽拽椅子,也不费什么事,况且地面上铺着厚重的地毯,不会有噪音。
第三,相对于客人拉拽椅子的麻烦,每把椅子安装四个万向轮的麻烦和开支更大,所以欧美国家的酒店权衡利弊后肯定不会这么做的。
日本酒店里电视遥控器也用透明塑料包上。走遍欧美,还从来没见过,他们会觉得这是多此一举。
日本这个民族很奇怪,和韩国同属儒家文化圈,同受中华文明的开蒙,但是不像韩国人那般自尊又夹杂着自卑。日本认可自己的主体文化来源是中国,对汉字、书法、汉唐文化充满敬畏。在东京国立博物馆,我看到日本人竟然不耻于自称“倭”。“倭”是矮小的意思,中国古代称日本为“倭国”,称日本人为“倭奴”,有鄙视之意。
《后汉书•东夷列传》记载,“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光武赐以印绶。”《史记》中记载,“......又倭国,武皇后改曰日本国。” 即便“倭”字最初没有贬义,但是“倭奴”肯定不是溢美之词,而且当代日本人未必不知道“倭”的含义。这要是换了韩国人,肯定就摒弃或篡改了。这还得了?人家连古建筑匾额上的汉字都要换成韩语字母,还会沿用你鄙夷的词汇?
“知小礼无大义”出自司马光《资治通鉴》,现多用于对日本民族性的描述。《菊与刀》中有一章节探讨日本人的无情无义。史料记载,古代日本有一习俗,人们不赡养老人,父母垂垂老矣已经不能劳作时,便把他们带到深山老林中让他们自生自灭,还美其名曰孝敬山神。日本还专门拍过电影反映这一社会传统(上图)。这一陋习后被禁止。不过,如今日本社会的亲情也好不到哪儿去,子女成家立业,与年迈父母不相往来的比比皆是。
至今,在中国人的微信短视频中,日本社会看上去人们尊老爱幼、礼貌客气,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日本老年人养老金的微薄可怜,不知道日本耄耋老人工作的比例发达国家中最高,不知道日本老年人自杀率在发达国家中最高。
根据2024年七月《日经》报道,日本男性每个月养老金平均数额为6716元人民币,女性为4192元人民币,在G7中垫底,甚至比中国北上广深还低。有自媒体在日本东京街访,一90多岁日本老妪称自己每个月养老金仅合人民币3000多元。还说因为没有房贷了,所以这点钱勉强可以生活。
日本老年人七老八十还在打工,在某些中国人眼中被夸成了自立自强、敬业爱岗、宝刀不老。殊不知那是因为老年人养老金微薄,七老八十倘不工作则无法生存。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你游遍世界,看到的亚洲游客不是中国人就是韩国人,很少再有日本老年团了。
而说到日本老年人高自杀率,一个靠社会无望,靠子女无望,友情缺失、亲情淡薄,又不肯给人添麻烦的国家,耄耋之年是极其凄惨孤独的。2020年日本《东方新报》报道,日本中老年人自杀主要原因分别是健康、经济、生活。中国人夸的日本医疗保健世界第一,长寿第一,他不说老年人自杀率也名列前茅。
更可怕的是日本社会对自杀的宽容。富士山下专门有一个自杀之地(上图),还有人提供《自杀手册》,每年有500人来这里自杀,为的是不给社会添麻烦。青年人考学失利,怕丢人现眼,来这里自杀。中年人失业了,怕太太和同事耻笑,来这里自杀。老年人老迈多病,怕给子女添麻烦,也常来这里上吊。自杀,无论是西方的基督教还是东方佛教,都是坚决谴责和禁止的。日本由于武士道精神和剖腹自杀、捍卫尊严的传统,认为自杀是维护名誉的唯一行为。在这个耻文化社会里,名誉比生命重要得多。中国人会说:好汉不吃眼前亏,男子汉可以忍受胯下之辱,大丈夫能屈能伸,等等。日本人则不行,要让他认怂,除非自杀。
日本年轻人给老人鞠个躬、说几句敬语,就把那些中国人看懵了;看见日本老年人还在颤颤巍巍开出租车、佝偻着腰在饭馆烹饪,于是感叹人家的长寿健康;于是不遗余力在自媒体上为人家歌功颂德,处处为中国不如日本而牢骚满腹。日本这好那好,简直成了人间天堂。
温哥华有一对日本夫妻,都已经60多岁。问他们为什么喜欢温哥华,他们道,不喜欢日本那压抑个性的虚伪社会。在日本,你要为他人活着,不敢越雷池半步。在温哥华,你为自己而活,挥洒自己的个性。
走马观花的中国人,趋之若鹜的润日者,你看他是否会选择在日本终老?
更耐人寻味的是,这一“无大义”的民族,学习中国儒家文化的时候,抛弃了义,却接受了忠。
时至今日,日本人把忠犬八公当作神一般供奉着(上图)。
忠犬八公(1923-1935),世人皆知。这只日本秋田犬以其对主人上野英三郎教授(1872-1925)的忠诚而闻名。八公于1924年被上野英三郎带到东京涩谷领养,每天都会前往涩谷车站迎接主人回家。上野于1925年因脑溢血去世,八公继续每天前往车站等待主人回家,十年如一日,直到它于1935年逝世。
人们在涩谷站前矗立了一尊八公塑像,它成为了忠诚的象征。
忠犬八公的粉丝通常去三个地点打卡——第一是涩谷车站的八公塑像;第二是东京大学农业部上野英三郎教授和八公的塑像;第三是东京科学博物馆内的八公标本(上图)。
作为一个八公故事的追随者,上述三个打卡点我都去了。
那一天是周末,科学博物馆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先后问了两三个工作人员八公在哪里。好家伙,这几个女的一听说我大老远来找八公,立即毕恭毕敬、点头哈腰、热情洋溢地给我指路、带路,所以我一进博物馆不费吹灰之力就径直找到了八公展柜。
不过,不少国人又一次被八公现象给迷惑住了,以为日本和欧美发达国家一样爱狗如命。就当年八公的经历,我做了很过功课,才更体会到日本人的矛盾性——
首先,日本一方面以融入西方工业化社会为荣,很多方面要脱亚入欧,与西方文明同步;另一方面,它毕竟还是个亚洲国家,根深蒂固地把动物视为牲畜;人权现状都被西方批评,更毋庸说动物权了。美国2009年拍了一部震惊世界的纪录片《血色海湾》(The Cove),记述了日本捕杀海豚的经过,揭露了日本残忍的捕鲸业。日本政府不仅隐瞒事实,还恐吓、威胁摄制组。不过,《血色海湾》最终获得了2010年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片。
其次,关于八公的各种故事和电影恐怕都没有展示给你日本的另一面——当年八公活着的时候,人人都很嫌弃。主人上野英三郎去世后,无人肯领养八公。饥肠辘辘的八公到很多小店讨吃,都被店主轰出去,怕影响生意。八公后来被上野的友人领养,却因此和邻居产生了纠纷,不依不饶,坚持让把狗撵走。上野去世后,每次八公路过涩谷车站会上前张望,但总被人打骂,甚至还差点被警察捕杀。八公11岁时候被发现死在涩谷站附近的街边,身边无一人照料,可以说就是一只弃狗。种种经历,和中国社会何其相似!因为八公的故事,西方人对日本产生了好感,然而他们意识不到骨子里日本还是典型的亚洲国家。
没错,日本是G7中唯一的亚洲国家,是联合国认可的传统的18个发达国家中唯一的亚洲国家,但是它毕竟还是一个亚洲国家,很多观念和现象不是润出国门的人所向往的。举例说,偌大的上野地铁站,无数自动售票机,明明有刷卡的机器,但是无一机器接受信用卡,全部要现金。
地铁里找到一个自动取款机取现,却只认日本本地卡,国际银行卡一律不接受。左问右问,没有一个日本人能帮忙。日本人普遍有一特点,你想打听个事儿,拦住一人“斯咪马散”(对不起,劳驾)一下,她或他立即浑身一激灵,仿佛受到了惊扰。有的用蹩脚英语答问,还没说明白就被朋友匆匆拉走了。好歹只有一个英国人不厌其烦帮我,给我指路到就近的7/11或Family Mart自动取款机取现金。
我可以告诉你,在纽约,虽然那里的地铁臭名昭著,但是真是到你买不了票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总有人会帮你买票!还有人帮你开门逃票!
除了大量现金交易,日本人的工作观念也和西方发达国家格格不入。一些中国人心目中“人性化”的日本却是最不人性的“过劳死”基地。
每天晚上,我去的饭馆总见到一批上班男士背着包带着一份报纸进来一个人稀里哗啦吃上一碗汤面。他们不回家吃饭吗?他们的太太不是在家相夫教子、端茶送饭吗?欧美人更看中享受生活,而日本却有着压榨式的加班文化。法国人每月工作30小时还嫌多,而日本人每月加班竟然可以达到100小时。厚生省修改法律,规定每个月加班上限为平均60小时。日本社会普遍不仅鼓励加班,以不肯加班为耻,日本政府甚至还提出缺德的“零加班费”法案。
下班回家路上,挤着地铁,一张张疲倦而肃穆的面孔,衣着整洁得体,个个敛声屏气,不见纽约地铁的东倒西歪和牛鬼蛇神(上图)。谁也不认识谁,谁也不搭理谁,各自刷着各自的手机。每个人的包都放在腿上,无论多大、多重、多厚。
没见到多少日本人读书。在某些中国自媒体人口中高素质、“优雅知性”的日本人,最爱读的书竟然是漫画(上图)。原以为漫画属于少儿,谁知这竟然是包括中老年在内的成人世界的消费品。
去年中国政府放下自尊,单方面给欧亚许多富国免签政策,成倍吸引各国游客,向世人宣传中国的美好,西方媒体常年的种种偏见报道不攻自破,此举广受各界好评。
其实中国早就该考虑这一举措了。看看日本,论锦绣河山,无法和中国相提并论;论历史古迹,更是相形见绌。东京最有名的“古迹”浅草寺——声名在外,号称建于中国唐朝时期,把我忽悠来了,结果发现其实就是一个伪文物。
这“名胜古迹”,一砖一瓦、一栋一梁,都像是上个月刚刚完工。日本对欧美游客的旅游观光业很大程度上受益于互相免签政策,而现如今中国对外单方面免签,只要坚持下去,以后亚洲的旅游观光就没日本什么事儿了。
东京国立博物馆,竟然靠着中国文物支撑着半壁江山。名为“东洋馆”展厅,大部分都是中国文物,包括商周的青铜器、甲骨文物、汉代的陶器和石刻、魏晋南北朝的佛像、唐三彩、宋元明清瓷器,还有大量中国书画作品,如南宋画家梁楷的《李白行吟图》堪称绝品(八国联军侵华后被日本掠走)。
馆内竟然还藏有王羲之真迹《十七帖》。如此顶尖稀世珍品流落日本,实在是国耻。
所谓的“镇馆之宝”,竟然是出土四川的汉朝“摇钱树”!摇钱树最早出现于东汉早期,集中在成都平原地区;东汉中期和晚期迅速流行至四川、重庆以及周边地区。摇钱树在结构上分陶制或者石雕的基座和插于树座的青铜树。树分树干和枝叶。枝片装饰图案主要有凤、西王母、龙、羽人、猴、射弋等等。
再看看日本本土考古出土文物,一堆瓦瓦罐罐,要么就是武士盔甲刀剑,其他就实在拿不出手了。
《菊与刀》还探讨日本人独特的道德观,既和儒家文化的仁义格格不入,也和基督教文明的平等博爱相左相悖。他们没有自律,只有他律,所以离开了那个社会他的那些“高素质”可能就荡然无存。他们没有善恶观,只有荣辱感,这源于历史悠久的武士道精神,所以可以放任士兵奸杀中国妇女,可以放任核污染废水排海。他们不像德国的罪感文化,有的只是耻感文化,所以德国可以为迫害、屠杀犹太人下跪谢罪,而日本人则至今死不悔改——因为给他们放了两颗原子弹的是美国,不是中国。他们既保守又放纵,所以常见到影视文学作品赞美婚外出轨,动漫游戏则露骨渲染恋童癖。日本大街小巷都可看到充满浓郁色情意味的动漫产品(上图),可以看出这个社会的变态心理。
总之,抑制日本这个国家,最好的办法就是中国的强大!用日本现任首相石破茂的话来说,这是一个搬不走的邻居。邻弱就要被欺,邻强就令他惧怕。
后记:
1. 追日的国人要知道,日本人通常来说对中国没有什么好感,这主要受长期负面报道中国的日本媒体影响。而且他们对了解中国也无甚兴趣。一提到中国,他们不会联想到高铁、无人机、电动车等等,而会想到火锅、小笼包、廉价商品、非民主政治等等。
2. 日本人大多数对其他国家没什么认知和兴趣。如果对某个国家有兴趣,那恐怕就是“阿麦利卡”(美国)了。一个日本人要是跟人说他在中国留过学,没有人会艳羡,反而别人心里会想,“怎么去那儿留学啊?” 但是一提到去“阿麦利卡”(美国)留过学,会立即引起他人惊羡——“骚戴斯奶!”
3. 日本当代文化相当崇拜欧美,对华语圈文化毫无兴趣。首先,日本电视和电台播放流行音乐,如果不是日本的,那肯定是英文世界的,从来不会听到华语作品。其次,日本影视文学戏剧等流行文化常会引用、借鉴、改编自欧美文化,比如宝冢歌剧团的代表作《凡尔赛玫瑰》、《罗密欧与朱丽叶》、《西区故事》、《了不起的盖茨比》、《乱世佳人》等等,你绝对看不到中国文化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