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菲菲和华二代的职业选择

愿你天黑有灯,下雨有伞!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在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今天有个不可忽视的名字:李菲菲!她是人工智能领域的杰出科学家,以其在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方面的研究而闻名于世。对我来说关注李菲菲还因她和我有个共同的故乡-成都。她的自传《The World I See》被常青藤大学列为学生的推荐书目榜首。本地图书馆排队等这本书的读者在我前面有五位,足以说明其受欢迎的程度。千呼万唤拿到书已经逼近圣诞节其后又穿插外出旅行。年后便因有人排队Hold被迫还书,等《The World I See》再次回到手中元月已过半。于是一口气把它读完。读后感:此书值得等!值得读!并推荐给了女儿。



和每一个初次踏上美利坚土地的华人家庭一样李菲菲家移民初期的生活是相当不易的。她父亲在台湾人开的相机店帮忙,母亲在这个台湾人老婆开的礼品店干收银,而李菲菲也在课余打工挣两美刀d的时薪。到周末她和父亲常会开着故障频出的二手车到处寻找Garage Sale添置家用品。有一次她满心欢喜地买到一个计算器。然而数学成绩优异的她开始错误百出,老师心生疑窦才搞明白问题出在破计算器上。移民家庭孩子在贫困线挣扎的心酸过往是出生在漂亮国的ABC们难以想象的。而李菲菲家经济拮据的时间跨度很长。当她从普林斯顿大学本科毕业又在加州理工大学完成博士学位还小心翼翼地穿着带商标的西装去面试无非就是想试后能退货拿钱。来美国打拼的老留们有没有过类似经历? 但来美十多年后大多数人都过上了有房有车的中产生活。而李菲菲选择的学术之路寂寞而漫长,她直到回普林斯顿大学做老师还带着父母住在教职员工简朴宿舍里面。

李菲菲在脑神经科学和计算机领域孜孜不倦地求索,推动ImageNet项目的创建。这个项目大规模的图像数据库极大地推动了深度学习和计算机视觉的进步,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里程碑。她接过斯坦福大学抛过来的橄榄枝担任计算机科学系教授,专注于人工智能和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并创立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担任主任,这个实验室是全球AI研究的顶尖机构之一,旨在将伦理和社会影响纳入AI技术的发展中。然而在李菲菲这些闪光的成就背后隐藏着多少艰难选择和牺牲呢。

李菲菲的高中数学老师Mr. Sabella是她的恩师加贵人功不可没! 用李菲菲的话来说:Mr. Sabella combined teacher, guidance counselor and friend。他欣赏李菲菲的数理天赋开阔她的眼见引导她融入美国社会树立更高的人生目标。甚至在李菲菲家因开干洗店资金短缺时伸出援手。Mr. Sabella 和李菲菲亦师亦友的关系经历漫长的岁月洗礼升华到了家人。而另一位更打动我的则是李菲菲患有严重风湿性心脏病的母亲。是她以一己之力开办干洗店撑起家庭开支。当李菲菲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考虑家庭经济状况想放弃读博进华尔街投行之时,被母亲灵魂拷问:“What do you really want to do? Science or Financial?” 。她比谁都清楚女儿想当科学家的梦想,她不允许女儿因她的病痛和家庭经济压力而选择别的职业道路。不幸的是当李菲菲快从加州理工博士毕业之际母亲的心脏病日趋恶化不得已关闭干洗店又面临无医保无收入艰难时刻。李菲菲挣扎于Her academic goals and life in the real world。她感到亏欠父母决定放弃科学梦接受顶尖咨询公司麦肯锡的offer。她试图说服母亲:This is a fast trace to the kind of career every immigrant mother imagines for their child.”。但母亲非常决绝:“I know my daughter, she’s not a management consultant, she’s a scientist! This has never been your jourey ,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this has been our jourey!”。这是何等伟大的母爱!我问自己如果面临同样的困境能否做到和李菲菲母亲一样的选择?

相比李菲菲华二代们的起点可谓无人能及。且不说父母的经济实力为他们撑起一片蓝天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还有人甚至从中学阶段就有机会去实验室参与科研发表论文。各种补习班超前学习趋之若骛。各种体育比赛学术竞赛拿奖拿到手软。当然最好能进入奥数奥化奥物训练营并代表美国参赛拿奖,这样就能横扫大藤起码进MIT是无悬念了。但遗憾的是学霸们的高光时刻似乎总是停留在进入顶级大学那一刻,其后便悄无声息日趋平庸。许多高中阶段立志要当科学家走学术道路的尖子生大学毕业后涌向华尔街或科技大厂享受丰厚薪资甘当高级打工仔去了。难道他们当初对Science并非真爱而只是作秀给藤校看的?老留们也鲜有像李菲菲母亲那样坚决支持子女深造走学术道路的。他们聚会聊天话题也大都是如何拿到四十万薪资,存满401K,定投大盘指数基金,设立信托,实现财富自由等等。何时华二代中能出个第二个李菲菲呢?再过几十年华二代中有望出现李政道杨振宁第二吗?哎,我一平庸之辈对学术领域知之甚少何必杞人忧天呢。但合上《The World I See》心中的惋惜长时间挥之不去。

01/20/2025

宇都宫 发表评论于
回复 '硅谷工匠' 的评论 : 谢谢硅谷工匠分享并参与讨论!来自专业领域的声音对广大网友来说非常珍贵!鸣谢!
宇都宫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菲儿冬安!二代问题确实是理想与现实的争战,需要待之宽容理解。
宇都宫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宏扬道德' 的评论 : 感谢指正!
宇都宫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新燕山夜话' 的评论 :谢谢留言!爬藤现象很普遍没什么问题。但热爱科学的华二代未能保持初心令人惋惜。
宇都宫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游海儿' 的评论 : 谢谢参与讨论!
宇都宫 发表评论于
回复 'modems' 的评论 : 谢谢参与讨论!
宇都宫 发表评论于
回复 '穷人富人' 的评论 : 谢谢留言讨论!是的,二代没有语言障碍选择会更多。
硅谷工匠 发表评论于
李飞飞是我以前同事。华人谈不上什么职业。大家都是农民变的,几代前都是农民。没有商业素养,就只能做点小打小闹的,做不大。李飞飞刚到北京谷歌我就告诉我的学生,她呆不长。果然,一年就走了。他能到今天,感谢普林斯顿计算机系的提拔。大概率李凯帮了忙。作为女人也在学术界好混。男教授早就完了。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多谢宇都宫介绍,上次读书活动时就听博友介绍了这本书,我还没看过,放到了list上。华一,二代的相处永远是一个要讨论的议题。:)
宏扬道德 发表评论于
Fei-Fei Li中文名字应该是李飞飞
新燕山夜话 发表评论于
“相比李菲菲华二代们的起点可谓无人能及。且不说父母的经济实力为他们撑起一片蓝天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还有人甚至从中学阶段就有机会去实验室参与科研发表论文。各种补习班超前学习趋之若骛。各种体育比赛学术竞赛拿奖拿到手软。”

华人圈子里有些人,专门干这种事。有些孩子连高中还没毕业,就发表了顶级科学杂志的第一作者论文。这种靠着揠苗助長移花接木造就的“青年才俊”,连基本的科学底子都没打好,怎么能长成真正的参天大树。无非是靠着父母,找到了一条抄捷径的短路。如果用“死狗扶不上墙”来描述有点刻薄的话,至少可以说是“急功近利“欲速不达”吧。天才不是灌输出来的,而是长期放手锻炼出来的。“梅花香自苦寒来”。
游海儿 发表评论于
华二代都太聪明了
modems 发表评论于
徒有虚名!别捧了
穷人富人 发表评论于
都是围城。热爱本来就是天赋。二代见得也多,可走的路也多,最后的选择肯定不会局限于学术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