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妈妈很喜欢织毛衣,她的毛衣织得很好,就像是店里买来的那么好。
我很少听到父亲议论妈妈,但是他曾经说过:你们的妈妈毛衣织得很好。我记忆中妈妈织过的毛衣有那么几件:
-我父亲身上穿的银灰色中粗毛衣,是那种小方块的花样,很好看。当时的男人,一家之主,都必须要有一件像样的毛衣。由于毛线比较细,织起来很费劲,估计这件毛衣化了母亲不少的时间。
-我小时候,大约还在上幼儿园时期,曾经穿过一件妈妈手织的毛衣。小时候,记忆中,家里总有一些烂毛线,扭成一团,颜色也不好看,多数是藏青色的。妈妈就把这些毛线整理出来,为我织了一件套头衫。妈妈很会想办法,她把那些烂毛线,色彩不一样的藏青色毛线,织在袖管和背面,前面的那个部分,用的也是各种各样的剩余毛线,但是色彩比较鲜艳,组成一条条横线,像一道彩虹布在我的胸前。
-妈妈在老年时期,还在不停地织毛衣,她把旧毛衣拆开,洗干净,重新打织。估计也是毛线的量不够,所以妈妈打的是毛背心。有一件淡橘红色的毛背心,前面开叉用纽扣的,我记忆犹新。妈妈年老的时候,身体很胖。想想要算好尺寸和针数,穿在身上服服帖帖,那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最喜欢的一件毛衣,是那件绿色的开衫,上面配有金色的纽扣。那是母亲年轻时候所织,所以很瘦小,我也可以穿。细细的毛线,漂亮的镂空花样,这得化多少功夫啊?我恳求母亲送给我,她不肯,大约是要留住青春的记忆。她告诉我,这是解放前买的进口毛线,非常珍贵,不会被虫蛀。我现在回忆起来,那可能就是第一代化纤毛线。现在这些东西都不值钱,反而是全毛的昂贵。物以稀为贵啊。妈妈去世后,我终于得手了这件毛衣,我把它带到德国来。有一年回国探亲,不知哪根脑神经搭错了,我把这件毛衣又带了回去,大概是想穿,结果回来时东西太多,又把它留在了国内。有一天,儿子结婚,把房间里的老东西都处理掉了,小孩子是不会恋旧惜旧的,房间里的东西全部消失,包括妈妈的那件最好的手织毛衣。
关于妈妈织毛衣的事情,我这几天一直在回忆。起因于网上流行的一个织毛衣的网红小潘哥。他织得一手好毛衣,而且速度飞快,可以用许多颜色织成非常漂亮的图案,很有时代感。我非常喜欢也非常佩服这个小哥。可惜,手织的毛衣,价格是非常昂贵的。我不会去买,看看而已。我自己也会织毛衣,而且织得也不赖,也会设计。曾经,我织过二件很满意的毛衣:一件是像我妈妈那样,用家里的三种颜色的旧毛线织成。由于设计得好,样式很前卫。还有一件是用新毛线打的,绿色的粗线。那一年,上海流行那种粗线的棒针衫,斜菱角加绞花的花样,非常好看。如今,我再也没有那个耐心。织一件像样的毛衣,至少要好几个月。
记得妈妈告诉过我,她是如何自学织毛衣的?
妈妈出生于1930年,十几岁的时候,从浙江的小镇来到上海投亲。她喜欢织毛衣,可惜没人教她。她就去买冯秋萍的《毛衣编织法》,当年的冯秋萍,在上海滩很有名。妈妈边看边学,最终织得一手好毛衣。妈妈还告诉我,姐姐小时候,被送去体育俱乐部学游泳(就像全红婵小时候,可惜姐姐没有被培养出来)。由于姐姐是家里第一个孩子,得到特别的宠爱,妈妈为她织了新毛衣(我可从来没有这个待遇,穿的毛衣都是用旧烂毛线拼织而成的)。结果去游泳的时候,毛衣全部被人偷走了。
另外,妈妈也自学裁缝,可以自己做衬衣,并且帮家里缝缝补补。为此,父亲专门为她买了缝纫机。那是一部飞人牌的缝纫机,绿色的机头,在当时很先进。妈妈一辈子都保留着,动迁搬家都舍不得扔。我小时候,她帮我缝制过二条的确良连衣裙,一红一绿,间隔着白色的前胸,很是漂亮,得到众人的称赞。那是文革期间的一个夏天,有天晚上,大家都去看弄堂里斗坏人,一家人洗澡换洗下来的衣服还都扔在浴桶里,没来得及洗,结果都给人偷走了,包括那好看的的确良连衣裙。那个时候的确良刚刚流行起来,因为其质地挺括,受到众人的喜欢。记得妈妈晚年时,缝制过一个椅子套,白色的底子,上面有几条红色的斜杠,那针迹平整服帖,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那个时候的妈妈,年龄已经不小了,还能有这么好的一手活。应该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妈妈一生就是爱这些女红活。
今天回忆起这些,感到妈妈就站在我眼前,心里很温暖。
(注:文中的图片都是网上找的,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