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埋藏在叶飞、粟裕恩怨背后的叶飞左腿中弹

江流天外,月涌云头。 扁舟一叶,酹祭悠悠。
打印 被阅读次数

 —— 解析令粟裕大将诟病一生的南阳事件(3)

(本期接续前文《粟裕够狠,但却不阴 —— 解析令粟裕大将诟病一生的南阳事件(2)》)

上一期聊粟裕的南阳事件, 留下了一个话头:如何解释叶飞逃跑时打伤他左腿的背后那一枪?

对这个问题,中共党史出版社公开出版的《中共党史人物传》有过这样一段记载:80年代, 晚年的叶飞想要写回忆录,南阳事件左腿挨了一枪这件事,仍让他耿耿于怀,但回想当时情形,又很难接受粟裕有要他性命的故意, 因为拿不准该怎么写, 他就找了老战友王必成,王必成是新四军重建时粟裕第一师手下三虎将之一,排名第三,排名第一第二的分别是叶飞和陶勇。—— 请他谈谈说法。

王必成并没有立刻回答他,而是讲了一个故事:“1962年粟总在上海治病。大病初愈,陶勇建议出去活动一下,就安排了韩先楚、王建安陪粟总一起去打野兔。一到目的地,果然有一群野兔,韩先楚眼疾手快,举枪就射,打中一只,其余野兔乱跑,粟总当即开枪打中跑的最快的那一只,其他人包括我,陶勇、王建安以及自己赶来参加活动的许世友,都没有击中其他兔子。”

接着,王必成对叶飞说:“粟总的枪法百发百中,如果当时他想要杀你的话,也就没有今天了“。

这段历史桥段应该不是空穴来风的小说家言,而是基本忠实于历史的。据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的《粟裕传》记载,粟裕出身富庶农家, 按成分至少应该算是中小地主,家里既有长工又有短工,粟裕懂事后与家中长工阿陀 成了最要好的朋友, 因为他们两人都酷爱习武, 所以粟裕从小就经常绑着沙袋跑步、跳高, 舞弄枪棒, 骑马射箭, 无所不为。 而其中最让他们乐此不疲的爱好,就是从田里捉来癞蛤蟆挂在树上当靶子,用自制发射火砂的火枪打靶。此外, 粟裕传中还记载了粟裕在身任司令后, 曾亲身给部下示范过射击课, 他让部下把两块银元放在枪身,枪响, 而银元纹丝不动。 至于粟裕神射流行的传说就更多了, 可见粟裕神射名下无虚。

  战场上走过来的人都说, 战场上的神枪手不像竞技场上的神枪手, 需要花很多的事件瞄准, 他们的神射靠的往往是直觉和职业训练到化境的肢体配合, 讲究一个眼到心到手也到,瞬息之间就能让子弹咬到目标。 由此推断, 在押解叶飞的过程中, 粟裕应该没有如果发生突发事件就杀掉叶飞的预案。 因为如果真有这个预案,粟裕亲自动手自不必说, 就算粟裕不动手, 手下押解叶飞的人也都是久经严酷游击战锤炼的士兵, 要枪杀叶飞也是十拿九稳, 那时候 叶飞背插竹竿双手被缚行动不便,   与押解的人又近在咫尺,  射击技术再糟糕,要想杀人,  就算第一次失手,  也 完全来得及多放几枪,那么近的距离,要击中要害并不难。

根据粟、叶、陈三个人的回忆,当时当时虽然国共遭遇的军情有些紧急,但没有一个人被俘或者丧生, 而是都逃掉了, 可见, 双方并没有达到短兵相接的胶着状态,如果要杀叶飞,是有补枪的机会的。 而叶飞只是左腿受了轻伤, 除了那一枪, 也再没有放第二枪,所以估计那一枪应该是押解叶飞的士兵在慌乱中开的,目的并非要叶飞的命,很大可能是故意避开了要害。因为人逃走了押解的人是要担责任的, 现在放了一枪说起来也算个有了个交代, 既然粟裕没有下紧急情况下要杀掉叶飞的命令, 他又何必赶尽杀绝呢。 放上一枪,然后  任叶飞自生自灭,在常人思维中是很容易理解的。

 说到这, 要纠正一个流传颇广的讹传,     有些传记文学绘声绘色说,陈挺少将也与叶飞一同跳崖,而且都侥幸没摔死, 然后陈挺就背着左腿受伤的叶飞一同回到了他们的独立师。 真实的情况是, 两个人是到了第二天才再次会面,叶飞是跳崖后自己走了一天才又见到了陈挺。   陈挺的原话是:“混乱中我借机跑出来,…..第二天叶飞同志也拖着负伤的左腿一拐一拐跑回来了,我们见面时既高兴又痛心,” 南阳事件中的叶飞,真称得上福大命大, 挨了一枪,十足轻伤, 跳下高崖, 树枝救驾。可见 人之生死,自有 天定宿命, 由不得你不信。 所以, 圣经才有名言:敬畏主宰命运的上帝,才是智慧的开始。

 感慨完毕, 回到主题,现在我们大致可以结论, 南阳事件中射向叶飞左腿的那一枪, 并不足以让我们得出粟裕有置叶飞于死地的结论, 粟裕作为执行者, 设鸿门宴诱捕叶飞, 诱捕过程中还发生了杀戮,固然是粟裕一生挥之不去的污点,但事情还有它的另一面,   同样是从这件事上, 我们也可以看出, 粟裕不是那种坏到无底线的阴险恶毒之人,他那样做, 有着迫于当时中共严苛无情的政治环境和组织纪律的苦衷和无奈。 这也是为什么即使是叶飞陈挺这些有理由对这件事愤愤不平的受害者们, 在这之后还能与粟裕长期共事的基础。  叶飞与粟裕之间 ,  虽然两个人断了私交,  但在公事上却是多年联系紧密的上下级关系, 两个人也确实做到了配合默契,从未因私废公, 这一切靠的就是彼此对对方人格底线的信任。如果叶飞认定粟裕是阴毒险恶之人, 两个人是不可能在彼此的余生中多年共事的。

附视频:细说1958年整肃粟裕大将之谜17—— 毛泽东政治风格的夫子自道//杨开慧、杨开明、毛泽东//姚登山和张春桥政治发迹史中的宠辱原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