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国,我的大学 (二)

山西简称晋,春秋时晋国所在地。其实晋国并不仅仅在山西,也包括部分河南河北地区,是春秋时期的大国,太原当时称晋阳,但政治中心并不在晋阳,而是在山西南部的临汾境内。后来晋国瓦解,分裂成韩赵魏三国,史称三家分晋,从此中国历史从春秋进入战国时代。晋阳则位于赵国,跟邯郸属于兄弟单位,但我想地位要低于邯郸。隋炀帝杨广当上皇帝之前就被他爹隋文帝杨坚封为晋王。我是在中国历史课上第一次听说太原,讲到隋末李渊从太原起兵,向西一直打到长安。

现代的太原已经是山西省会城市,也是山西省最大城市,她的最大一条街是迎泽大街,贯穿太原市区,宽广平,据称当时是全国第二宽广的大街,仅次于北京长安街。我刚刚从长安街打过,尽管我的双眼也丈量不出两条街的宽窄,但是我还是相信一件事实:当时的迎泽大街没有长安街气派。太原火车站是迎泽大街的起点,直接面对迎泽大街。一路汽车直接从火车站沿着迎泽大街,越过汾河大桥,可达太原工业大学和山西矿业学院。我作为新生乘坐校车从火车站出来,沿着迎泽大街,路过迎泽公园正门、湖滨会堂、工人文化宫,还未到汾河大桥就左转进入新建南路,路过晋剧院排演场,就到了山西医学院,路右侧是西校舍,路左侧是东校舍,也是主校区。如果沿着新建南路再往前走几条街就是山西财经学院。

汽车开进主校门,映入眼帘的是主楼,主楼不高,只有四层,但很宽,楼前是宽阔的主楼广场,中央有四个大型花坛,至少占去广场面积的四分之一,当时正是鲜花盛开的九月初,花坛里布满了鲜艳的红色小花。汽车沿着主楼广场的右侧开到主楼后向右拐,路过一个阶梯教室入口,再路过一个丁香园,就到了六号宿舍楼,住的全是新生,卫生系所有男生住一楼。每间宿舍可住六人,摆放三张双层铁床,靠窗的两张铁床之间是一个大书桌,入门左手门后是另一张铁床,右手紧靠着床头的是一个六层铁书架,实际上我们都不是用来摆书,而是用来摆放洗涮用具、暖壶和杂物。右手墙角有一个六层的铁脸盆架。另外,我们每人发一个马扎,也放在墙角。

卫生系共四个班,每班30人,男女比例1:1,有30个来自内蒙古、黑龙江和辽宁,其余的都是来自山西本省。我被分在一班,班级编号是3861,“3”是卫生系的编号,86是年级号,“1”是班级编号。我们班有3名同学来自黑龙江,2名来自内蒙古,再加上我一个辽宁的,共6名外省的。我们宿舍6人都喜欢武侠,我们就商量着都命名各有特色的大侠,我是辽东大侠,也是宿舍里最年长的。宿舍排行老二的介绍说他们老家是介之推死亡之地,故命名为介休,那他就是介休大侠。介之推这名字听起来耳熟,但我不了解,他就给我简单地介绍了一下。原来,春秋时晋国公子重耳流亡时,介之推是其中的一个随从,多年以后重耳返回晋国做个国王,史称晋文公,就封赏当年的随从,结果介之推拒绝封赏,带着母亲到介休境内的绵山隐居。晋文公就派人搜山,最后放火烧山,想以此逼介之推下山,结果介之推抱着母亲被烧死也不下山。这故事有几个不同版本,网上可查。山西省介休县现在改称介休市,是县级市,绵山是国家5A风景区。

这位介休大侠非常聪明,象棋和围棋都下的非常棒,我都是跟他学会下棋的。他高中时不好好学习,经常和一些校外的小混混们在一起打架斗殴赌博,但照样能考上大学。大学期间也是经常到校外赌博,经常向我借钱。我每个学期开学时就把一个学期的生活费都带齐,手里自然有钱,当时我也很不地道,每次他跟我借钱我都借给他,最多是我可以借给他100块。后来我们很多同学都知道他赌博这事,就劝我不要借钱给他,理由不是断他的赌资,而是担心我借出的钱回不来了。但我相信他,仍然还借钱给他,甚至在毕业离校前一个月,我还借钱给他。最后一次还我钱的时候,是在我离校前一天,他感慨我还能这么信任他,说永远也不会忘记我。这也是我最后一次见到他,从此没有音讯。我和大学同学联系时每次都想从侧面了解他的情况,但大家都没有他的消息。工作后我和同事聊起过他,我也检讨是不是我不借钱给他,他就会戒赌。其实是没有答案的,因为这就没有假如,但我的同事们普遍认为他的赌瘾不会因为我不借给他钱就戒掉了。

宿舍排行老三的来自黑龙江双鸭山市。说来也巧,入学前不久我刚刚看过一部电视连续剧《枪口》,就是双鸭山电视台拍摄的,结果现在就来了一个双鸭山的同学加室友。他是第一个倡议全宿舍都叫大侠的人,他就是东北大侠,此人性格很有东北人的豪爽,每天都“哈,哈,哈”地挥拳踢腿,有时在来回教室的路上,有时在食堂的路上,大家都看在眼里,所以他是我们宿舍最有名的大侠。我和他混的时候最多,我也跟着成为有名的大侠。他每天喜欢背诵一些诗歌,背诵最多的据他说是卓文君写给司马相如的:“一别之后,二地悬念,只说是三四月,却又似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倚栏,九月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不圆……”,可惜我只学会这么些,就再没有机会听他背诵了,因为他退学了

他心思很细腻,有时斤斤计较,偏偏又是心直口快,从不隐藏自己的想法,结果和大多数室友的关系很紧张,有的甚至到了拳脚相加的地步。尽管每天仍然极其活跃,背诗歌兴趣也不减,但他对上课也提不起兴趣,他不想继续在山西医学院念下去了。他父母都是双鸭山矿务局的工程师,认为他是心理出了问题,就来学校看他,还带来了控制药物,并请求我来提醒他每天服药。后来他说药物副作用太大,服药后身体不舒服,就停药了。第一学期结束放寒假时他没有回黑龙江而是去了秦皇岛,因为他家搬到了秦皇岛,寒假结束返校后他特别兴奋,下定决心要退学了。室友们尽管和他有些不愉快的插曲,但他离开时大家还是很舍不得,有的还流下了眼泪。后来他给我来了一封信,在信里给每一位室友都各自写了一段温馨暖心的话。多年后我到秦皇岛出差,曾试图顺着他留下的地址找到他,但已经拆迁了,之后就再也没有他的消息了。

当时山西的煤炭储量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三分之一,最为熟知的是山西大同的煤炭,其实太原也产煤。太原东西北三面环山,形成U形盆地一直向南延申,东山和西山之间是汾河河谷,汾河从北向南穿过太原,太原的煤矿就在西山,叫西山矿务局。西山矿务局产煤,又有大型企业像太原重型机器厂和太原钢铁公司,加上其特殊的地形,太原的空气污染很严重。白天的太阳光照使温暖的空气向北山方向流动,晚上太阳落山以后冷空气又从北山吹回来,这样被污染的空气在太原的上空白天黑夜地来来回回,流连忘返。这是我们卫生系环境卫生教研室协同气象局和其他单位共同调查研究的结果,我们的一次环境卫生实习课就是练习演算这些数据,老师介绍说当时是天上的直升机与地面的所有监测点通过对讲机实时联系,当时是改革开放初期,各单位都搞创收,气象局提供风向风速数据是收费的。在太原这几年我也深切地感受到了太原的空气污染。比如,经常眯眼睛,衣服领口和袖口经常出现黑色斑迹,我们新建的八层卫生系大楼不到一年白色墙体就变黑了。

我们宿舍排行老四的就是来自西山矿务局,父亲是西山矿务局负责安全的副总工程师,他就是西山大侠。他对我的影响很大,我是农民出身,按太原的说法就是“农二哥”,都是他给我介绍太原的风俗习惯黑话俚语。比如,怎么识别在太原被叫做“大混家”的小混混,他们往往是身穿大裆裤、脚踏白边黑板鞋,双手插裤兜将裤裆横向扯紧,摇晃着上身迈着八字步。再以后上街的时候看到一些人具有上述特点中的任何一点,我们都是绕开走的。当时社会上和厂矿企业里请客送礼之风已经兴起,而且也越来越严重,他对西山矿务局这些不正之风都非常熟悉,可能从他父亲听来的。我是当年的煤炭部委托培养的,将来要被分配到煤炭企业,所以他讲的发生在西山矿务局的故事我还是很感兴趣的。他说,如果就这么任其发展下去,迟早是会出事的,结果两年之后爆发89学潮,反腐败就是一个主要焦点。那时我就感慨,一个尚未步入社会的青年学生就能看出来这么严重的社会问题,上边是没看到吗?还是假装看不见,任其发展到这么严重的地步呢?我这位同学20年前就成了卫生局长。

阳城大侠是我们老五,他来自晋东南的阳城县,靠近河南林县。流行病学是我们卫生系的一门主要课程,里面会讲一些癌症流行病学的主要案例和高发地,例如云南宣威的肺癌,广东岭南的鼻咽癌,江苏启东的肝癌,河南林县的食管癌。其实靠近林县的阳城县也是食管癌高发,只是比林县稍低。当时认为吃腌制的酸菜和吃热烫饮食是诱发食管癌的两个高危因素。我的这个老同学还真是喜欢吃滚烫的食物,比较幸运的是我们食堂不会提供滚烫的食物给他,只有他自己在宿舍开小灶时,才能吃上滚烫的食物,常常是吃得满头大汗,因抽烟而青紫的口唇变得暗红。他喜欢音乐,带着个口琴吹来吹去,后来买了一把二手小提琴,从拉出类似于开门关门声的原始水平练起,进步很快,最终如愿进入了校队乐团。他爸爸是名中医大夫,有一个拿手绝活就是治疗支气管炎,通过电流刺激特殊穴位配合针灸中药治疗,据说有效率几乎100%。但这个绝活被他们医院的院长学会了,召来山西日报记者采访报道,结果这项成果就成了院长的了。他有个表哥是驻扎在太原某团的军医,89学潮后他带着我去部队看他表哥,结果意外发现了一个刘国庚纪念堂。刘国庚是这个团的一个士兵,64进京时牺牲的,被评为烈士。当时他的尸体在北京街头被放火焚烧,后又被倒挂起来,肚子被破开,这在中央电视台都有影像图片报道的。

我们宿舍年龄最小的比我小两岁,来自山西长治市,属于上党地区,叫他长治大侠或者上党大侠都不好听,就索性叫他山西大侠,这样我们就有了山西大侠和西山大侠。他是个文艺青年,有一个笔记本专门用来粘贴剪报的。另外他酷爱唱歌,其实刚入学时他的歌唱水平没见得怎么好,但他参加学校举办的课余唱歌教学课,不断练习提高,在宿舍里拿着水杯当话筒,旁若无人地练习舞台表演和发声换气,结果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进步神速,参加全校歌咏比赛获得了个三等奖。当时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所以他是相当于进入前六名。当时他选唱了两首歌,第一首是故事片《漩涡里的歌》的插曲《人家的船儿桨成双》,在我们很多人听来就跟电影里唱的一模一样。第二首就是《南屏晚钟》,以前我从来没有听过,甚至都不知道有这么一首歌,也许是先入为主,再后来听一些著名歌星的不同版本,都不觉得比他唱得好。当时流行的歌曲,我都是从他那儿听来的,从他买的磁带盒上看到了三个我们最喜欢的歌手的形象,觉得只有齐秦看着和他唱的歌很匹配,而穿军装戴军帽的崔健怎么看着也不像是一个嘶吼的摇滚歌手,而听刘欢的嗓音觉得应该是很清秀的年轻人,却不曾想是一个脖子几乎跟脑袋一样粗的人,还奇怪为什么不选一个好一点的照片,现在想来当时刘欢的照片还是很写实的。后来他成了我们系的文艺委员,每年12.9运动全校文艺汇演我们系都由他创意组织,个人的组织能力得到锻炼提高,毕业后留校,现在已经是一个分校的校长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