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揽胜(2)

这是国华对读过的书, 看过的电视/电影, 听过的音乐, 访游过的地方, 经历过的事物, 和时事的感想或点评.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卢浮宫博物馆

巴黎卢浮宫博物馆(Louvre Museum)为世界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与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The British Museum)、俄罗斯圣·彼得堡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Hermitage Museum)、和美国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并称世界四大博物馆。位于塞纳河畔的卢浮宫博物馆建筑群整体呈U型,其入口的金字塔型玻璃建筑由知名美籍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I.M.Pei)设计(下图 lyssyinthecity)。

卢浮宫始建于1204年,最初是一座存放法国王室档案和珍宝的城堡。此后随着越来越多的皇家活动和仪式在卢浮宫举行,卢浮逐渐成为法国国王/皇帝的驻地。直到1643年5月凡尔赛宫建成后,法王路易十四将王室从卢浮宫迁往凡尔赛宫。1792年5月27日,法国国民议会宣布卢浮宫成为公共博物馆。

视频:卢浮博物馆广场

视频:进入博物馆内

视频:从馆内看卢浮博物馆广场



作为世界著名的艺术殿堂,卢浮宫博物馆珍藏着约50万件源于世界各国的艺术品,包括古希腊和罗马的雕塑,以及埃及、近东、伊特鲁里亚等地的艺术作品。卢浮宫博物馆收藏了一些世界上最为珍贵的艺术极品,如雕塑“米洛的维纳斯”(又称《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忒》Aphrodite of Melos《断臂的维纳斯》 Venus de Milo)、 “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Winged Victory of Samothrace/Nike of Samothrace 下图)和油画“蒙娜丽莎”(Mona Lisa)。

视频: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1



视频: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2



1793年8月10日,卢浮宫博物馆正式开馆展出收藏的537幅画作,包括一些没收教堂的画作。后拿破仑帝国军队所到之处(欧洲、埃及、叙利亚等)收刮掠夺的艺术品,也成为卢浮宫博物馆藏品。卢浮宫博物馆主要由六个展厅:绘画展厅、雕塑展厅、珍宝展厅、古希腊展厅(收藏有从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4世纪时期的艺术品,展示了了从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4世纪的古希腊、伊特鲁里亚及罗马文明的艺术成就,包括“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Winged Victory of Samothrace )和“米洛的维纳斯” (下图)

这样一些古典艺术象征的雕塑,和新石器时代到公元6世纪时期的地中海盆地文物)、古罗马艺术展厅(古罗马雕塑和肖像画作)、古埃及艺术展厅(5万多件文物,可追溯至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4世纪的尼罗河文明)和东方艺术展厅(有源于亚述国杜尔舍鲁金古城遗址的雕塑,和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其它文明的艺术品)。

视频:断臂的维纳斯



卢浮宫博物馆还有许多别的著名收藏。譬如祭坛画《岩间圣母》(The Virgin of the rocks 下图 wiki),由意大利大师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为意大利米兰的圣弗朗切斯科教堂创作,时间在1483-1490年间。

该画的情节源于圣经《新约全书马太福音》第三章《耶稣受洗》。画中圣母居中央位置,她右手扶着婴孩约翰,左手则去抚慰坐在她左手下方的耶稣,体现了伟大的母性的力量和爱。耶稣的后面是天使。她手指画中,代表着保护、指示、和祝福。画中背景为一片地上点缀着花草的幽深的岩窟,以及天际的阳光。《岩间圣母》还有另一版本,创作于1495-1501年,现收藏于英国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 London)。闻名遐迩的《蒙娜丽莎》,也是·芬奇的作品。

视频:蒙娜丽莎



《圣母之死》(Death of the Virgin 下图 Caravaggio.org),意大利著名画师卡拉瓦乔(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在1605-1606年间为罗马圣玛利亚-德拉·斯卡勒教堂创作的祭坛画。卡拉瓦乔的《圣母之死》被认为是欧洲17世纪现实主义艺术中最具典型意义的形象之一。画中既无飞翔的天使,也无诸神的赞颂,一幅平凡人间图像 – 圣母的死亡与人间社会的普通人并无两样。她活着时贫困,死亡时仍然贫困。在一个破陋的农家茅舍里,死去的玛利亚躺在床上,一群貌似农夫的人物围着她而哭泣。

《自由引导人民》(Liberty Leading the People 下图),法国画家德拉克罗瓦(Ferdinand Victor Eugène Delacroix)为纪念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而创作的油画。

德拉克罗瓦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巧妙地将写实与写意结合起来,描绘出夺取7月革命胜利时硝烟弥漫的巷战场面。画中造型优美的自由女神身着黄色连衣裙半裸上身,头戴象征自由和解放的红色弗里吉亚无边帽(Phrygian cap),左手握枪,右手高举象征自由、平等、博爱的三色旗,正转身号召民众向君主专制的波旁王朝冲去。自由女神是画面的中心和焦点,她左边为巴黎街头孩童,右边为知识份子和工人。1831年该画在巴黎沙龙会展展出时引起热烈反响,德国诗人海涅特地为此画创作一首赞美诗。1874年卢浮宫博物馆收藏了《自由引导人民》。1979年发行的100法郎面值的纸钞上,即是《自由引导人民》一画。

视频:自由引导人民



下面几幅画是笔者从录制的几十分钟视频中挑选的。当时在实地摄录时,曾浏览了这些作品的文字介绍,也知道它们的影响力。但囿于笔者自身的相关专业知识和记忆,只能简单分享作品,没有能力做文字介绍了。如果有懂行的专业人士愿意在评论区分享对这些作品的理解,相信读本搏文的读友会像我一样非常高兴和欣赏。

爱情主题油画(厅)



亲情/爱情



赤诚相见



等待进入卢浮博物馆



进入卢浮博物馆后



未完待续

参考资料

Wiki. (2024). Death of the Virgin. 链接 https://en.wikipedia.org/wiki/Death_of_the_Virgin_(Caravaggio)

Wiki. (2024). Liberty Leading the People. 链接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berty_Leading_the_People

Wiki. (2024). Louvre. 链接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ouvre

Wiki. (2024). Virgin of the Rocks. 链接 https://en.wikipedia.org/wiki/Virgin_of_the_Rocks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