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北大荒,今日鱼米之乡一向东而行(6)

游走世界,开阔眼界,一直走到世界的尽头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汽车向中国的东极开去,当我看到北大荒欢迎您的横幅后,意识到我已经到了北大荒。公路两侧成片成片的稻田出现在眼前,一眼望不到头。稻田里的插秧机正在插秧,无人机在空中运送着稻苗。这也不像我想像中的北大荒,完全是江浙一带的风光。车到了目的地,我问当地的居民北大荒怎么有那么多的稻田呢,他说北大荒现在主要是种水稻,水田里还养鱼,现在的北大荒己成为鱼米之乡了。

      北大荒怎么能和鱼米之乡联系在一起呢?  我带着这个疑问,边走边看,边问边想。

     北大荒指黑龙江的嫩江平原和三江平原地区,它是中国最北部的地方,由于历史上长期的荒芜而被称之为北大荒。

    鱼米之乡是指中国长江三峡以东的中下游沿岸带状平原,那里盛产稻米和鱼类,鱼米之乡这个成语一般指非常富饶的地区。

    有一首抗战的歌曲《松花江上》,那首歌的开头歌词是"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上遍野的大豆高梁"。可见那个年代大豆高梁是黑龙江的主要农作物,另外,玉米小麦也是其主要农作物。以前中国的北方以旱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

   现在黑龙江省不仅粮食产量保持中国的第一位,而且水稻的产量也在中国保持第一位,中国最北的省份黑龙江省成了中国水稻种植的最主要产区。 黑龙江省的五常大米在中国名气很大,而北大荒的大米品质也非常好。因为黑龙江省的水稻生长期长,一年一季。昼夜温差大,平均温度低。加上北大荒的土地肥沃,水稻颗粒饱满。所以东北大米都好吃。

   大家可能知道中国水稻杂交之父袁隆平,很少人知道北大荒水稻之父徐一戎。徐一戎也被称为中国寒地水稻之父,中国的水稻行业有南袁北徐之说。

   1951徐一戎投身北大荒的开发,从1974年开始研究北方种植水稻的技术,当时北方的水稻产量每亩只有二三百斤。他经过十年的反复试验,我研究出了寒地直播水稻亩产超千斤的技术。直播水稻的种植方法就是不经过育苗,直接在田里播种水稻种子。

   1985年,61岁的徐一戎在引进日本的旱育稀植的基础上,经过又十年的摸索实验,创造了 寒地水稻旱育稀植"三化"栽培技术。三化是指旱育秧田规范化,旱育壮苗模式化和本田管理叶龄指标计划化。1996年这一栽培技术在黑龙江农垦系统推广。

    黑龙江农垦区1985年水稻面积为38万亩,平均亩产369斤。现在水稻面积增加到2300多万亩,平时亩产达到1200斤,最高亩产达到1600斤。水稻种植面积己达到整个种植面积的一半。

    米就说到这,再说鱼。

    北大荒农垦区大力发展了渔稻,蟹稻绿色环保产业,在水稻田里养鱼,养蟹,在池塘里养虾。2023年北大荒集团水产品产量达3.23万吨,其中鱼类3.13万吨,虾蟹类980吨。渔业产值达到3.8亿元。

    这样说起来,昔日的北大荒,不仅是今日的北大仓,更赛过江南的鱼米之乡。



回来时,在服务区拍的。北大荒的水稻田北大荒的水稻田北大荒的水稻田北大荒的水稻田北大荒的水稻田北大荒的水稻田北大荒的水稻田北大荒的水稻田    

世界在我心中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魅力野花' 的评论 : 你说得对,谢谢你的评论。
世界在我心中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初春时节' 的评论 : 谢谢来访。
魅力野花 发表评论于
北大荒,是解决中国人吃饭问题的粮仓。
初春时节 发表评论于
北大荒,令人魂绕的敌方。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