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星阁诗话

秋星阁诗话(清)李沂

(2020/12/20)

[说明:方括号里的红字是我加的,其他的都

是摘自原著]

[清李沂撰。沂,字子化,号艾山。江苏兴化

人,明故宰相李春芳的后裔,以能诗名。明亡

后,李沂崇尚气节,誓不仕清。与邑中名士

王贵一等人“辞诸生业”,归隐林下。后大

诗人王士祯司理扬州,慕名求访,踵门请谒

,李沂闭门不纳,不与谋面。明末清初,江

淮南北数十年间,论诗派,首推兴化为正。

而兴化诗坛“诗醇典雅”,则又首推李沂。

晚好神仙,曾不远千里,到我老家芒砀山中

修仙求道。有《鸾啸堂诗集》。

下面摘一首他的七言绝句:

野望 清 • 李沂

七言绝句

风卷蓬根野日昏,含凄倚杖望孤村。

1村中昨夜逃亡尽,还有催租吏打门。

引和跋是心斋居士张潮写的。张潮自幼“颖

异绝伦,好读书,博通经史百家言,弱冠补

诸生,以文名大江南北”。與冒襄、孔雲亭

、陳維崧等名士是詩友。清代文学家、小说

家、刻书家,著作等身。张潮还研究过数学

里的十乘十的幻方, 著有《算法图补》。]

2小引

李唐之世,无所谓诗话也,而言诗者,必推

李唐。诗话之兴,大约在宋、元之世,而宋

、元之诗,不及唐人远甚。然则诗话诚不足

以尽诗乎?夫唐人无诗话,所谓『善《易》

者不言《易》』也。

[这段话说的甚合吾意。我以前曾把唐诗和英

语类比过:

唐诗和英语

唐朝的诗人作诗,就像英语是母语的人说英

语,自然就出来了,不需要先学语法,也不

需要语法书。

现代的人作诗,如果只从唐诗里学,那就象

小孩在英语世界里说英语,自然而然地就会

了,而且也纯正。

3那些靠几本诗词格律学诗的人,找窍门,捷

径的人,就像靠语法书学习英语的外国人,

不会学到纯正英语一样,也学不会写诗的,

写出来的诗,即便符合所谓的格律,就像写

出来说出来的英语,符合语法一样,但是母

语是英语的人这样写吗说吗,是不是笑话,

他是不知道的。

而那些反过来用后代的格律书的规则,来判

定唐诗出律,不合格的,就像外国人说英语

是母语的人说的英语错一样,只是闹笑话而

已。]

然余则谓唯善《易》者始可言《易》,苟以

为善者不言,而遂置不复道;其不善者闻之

,必且摇唇鼓舌,作为文章而无所顾忌,不

几为斯道之蠹乎?

昭阳李子艾山,固所称善诗者也,所著《壶

山诗集》久矣脍炙人口;从而学诗者,实繁

有徒,应之不胜其应,因有《秋星阁诗话》

4六则之编。虽其所言祇为初学而发,而实为

老于诗者之所不能外;且非独诗家所不能外

,即推而为古文、为词赋,又岂能外于多读

多讲多作多改之八言而别有所致力乎哉?艾

山年已八十,精神充裕,步履矍铄,不减强

健少年,类有得于道者。君之先为李伯阳,

其五千言为道家纲领。今艾山诗话则不满二

千言,殆如伯阳所云『为道日损,损之又损

』者乎?不然,何其能以少许胜人多多许也

?心斋张潮撰。

5正文

八字诀

学诗有八字诀,曰:多读多讲多作多改而已

。盖作诗先问是非,后分工拙。初学须日课

一首,或间日课一首。

[看诗话说梅尧臣日作一诗。看宋史,之后有

徐积(字仲车,活了76岁,英宗治平四年进士)

自少及老,日作一诗]。

勤作则心专径熟,渐开门路;否则勉强支吾

,终篇为幸,未可云是,遑论工拙乎?然非

多读古人之诗即多作亦无用,譬无源之水,

立见其涸矣。夫贵多读者,非欲剿袭意调偷

用字句也,唯取触发我之性灵耳。但古人之

诗,思理精妙,法则严密,非浅衷俗学可得

而窥。篇有无穷之格,句有无穷之调,字有

无穷之义;审问明辨,而后旨趣可得。是故

诗欲多讲,苟草草读过,漫同嚼蜡,虽盈腹

6笥何益?宜其握管运思,如堕烟雾也。若作

而不改,尤为不可。作诗安能落笔便好?能

改则瑕可为瑜,瓦砾可为珠玉。子美云:『

新诗改罢自长吟。』子美诗圣,犹以改而后

工,下此可知矣。昔人谓:『作诗如食胡桃

、宣栗,剥三层皮方有佳味。』作而不改,

是食有剌栗与青皮胡桃也。又云:『一首五

言律,如四十位贤人,不可著一屠沽儿。』

言一字之疵,足为通篇之累,而可不审乎?

苟依此诀,不患诗不进矣。

劝虚心

诗能自改,尚矣。但恐不能自知其病,必资

师友之助。妆必待明镜者,妍媸不能自见也

。特患自满,不屑就正于人;病不求医,必

成锢疾矣。当今不乏美才之士,皆以自满之

故,累千万篇,自誇富有,而不足传后。譬

舂米既熟,乃可入腹,糠秕则愈多愈厌耳。

彼盗虚声者,务速务多,以欺瞽人,不足言

也。苟有求工之心,则必曰亲师友,虚怀请7益,去其瑕疵,归于纯粹,可以成名而无难

。曹子建与杨德祖书云:『世人著作,不能

无病,仆常好人讥弹其文,有不善,应时改

定。』夫以曹子建之才,犹欲就正于人,以

自知其所不足。今人专自满假,吾不知今人

之才与子建何如也?夫心不虚,由不好学耳

,未有好学而心不虚者。先兄平庵,识高学

博,时人罕当其意。席间作诗,或为之更一

二字,即喜动颜色;江右魏叔子,当今文章

钜公,人或指其未安处,援笔立改,皆予所

目击者。盖虚受益,满招损,心虚而后学进

,学愈进,心愈虚;虚心者为学之门,亦为

学之验也。

审趋向

人皆知当学唐诗,而乃有云不必学唐诗者;

人皆知当学盛唐,而乃有云不必学盛唐者,

此好立异之过也。唐以诗取士,萃数百年天

下人之精神,揣摩研究,盛唐尤为极盛,到

今如日月中天,好异者舍之谬矣。溯而上之8,当学汉、魏,但恐徒得汉、魏之糟粕耳?

优孟衣冠,不足贵也。至于六朝,五言当学

陶,七言当学鲍。初唐乍兴,正始之音,然

尚带六朝馀习;盛唐始尽善,『中』、『晚

』如强弩之末,气骨日卑矣。近日士人喜学

『中』、『晚』,一友素号能诗,不幸而婴

此疾;后见其诗,总不成章,寡识自误也。

取法乎上,使得乎中;取法乎下,将何得乎

?宋、元弥下矣,至有明始一振;国初诸贤

,顿轶元、宋、中、晚唐而上之,厥后名流

辈出,李献吉则一代诗人之冠冕也。但学济

南则鹜藻丽而害清真;学竟陵则蹈空虚而伤

气格,不可不知耳。夫人自有性情,原不必

摹效前人。然善射者不能舍的,良匠不能舍

规矩;师心自用,谓古不足法,非狂则愚也

。孔子曰:『信而好古。』苟欲修身,必希

贤圣,诗文何独不然?况入手时歧路甚多,

尤宜审择。派苟不正,则如背康庄,由邪径

,费精神于无用之地,而终不足以成名,不

亦重可惜乎?

9指陋习

陋习略举有五:一曰不择题;二曰限韵;三

曰步韵;四曰滥用;五曰犯古人成语。夫欲

作好诗,必先择好题;今人作诗,喜用纤小

之题,或用俗题,或用自撰不稳之题,观其

题劣,则诗不览可知矣。若夫限韵,不过欲

以险字窘人耳;不求诗工,祇誇韵险,井蛙

之见,非大方所取也。步韵尤今日通病,此

例宋人作俑,前此未有也。观唐人唱和之什

,不必同韵、同体,况步韵乎?今一诗成,

步者纷纷,一韵屡见,如蔗粗重嚼,有何滋

味?牵扯凑合,梏人才情,导人苟简,诖误

后学,莫此为甚。滥用者由欲广声气,故索

之即应,有以介寿索者,有以哀挽索者,有

以歌颂索者,有以旌表索者,此等甚多;诗

既不佳,徒劳神思,或预办套语,临时书付

,诗名愈广,诗品愈卑;更有逢人辄赠,用

充礼物,诗之不幸,一至于此,大可伤也。

10偷句最为钝贼,词家深以为戒;连用三字,

便觉索然,偶犯,速改可也。

戒轻梓

诗稳而后示人。然不稳而示人,犹可改也。

今人诗尚未稳,辄付梓,付梓则播之通国,

不可复改,深足惜也。原其付梓之意,本因

好名。若诗果佳,斯得名矣;苟诗未稳,兼

多谬戾,人将指摘非笑,何名之可得?虽谓

之不好名可也。予每言今日好名者寡,正谓

此耳。诗稳而后示人,此乃真好名者也;必

欲求稳,则愈知诗之不可不改也。夫轻梓非

独其人之过,抑亦友之过也。吾未见以诗质

之于友,而友肯直言其疵者;吾末见览人之

诗而不极口赞之者。彼见人之极赞之也,曰

可梓矣,遂肆然而梓之。殊不悟邀誉者乃招

毁之物;博名者即败名之具也。是犹女子欲

衒容色,而误以泥涂为粉黛,施诸颜面;人

望见之,必掩口而走矣。

11勉读书

读书非为诗也,而学诗不可不读书。诗须识

高,而非读书则识不高;诗须力厚,而非读

书则力不厚;诗须学富,而非读书则学不富

。昔人谓子美诗无一字无来处,由读书多也

。故其诗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此老自言其得力处。又尝以教其子曰:『

熟精《文选》理,休觅綵衣轻。』窃见人于

应酬嬉游宴会博奕及蓄种种玩好,莫不殚精

竭力而为之;至于读书则否。纵多才多艺,

叩以学术,无异面墙也。苟以应酬嬉游宴会

博奕及蓄种种玩好之精神用之于读书,则识

见日益高,力量日益厚,学问日益富;诗之

神理乃日益出,诗之精彩乃日益焕,何患不

能树帜于词坛而蜚声于后世乎?

予衰年閒放,人事一无所与。邑中诸子不察

谫陋,以诗属订。辛酉偶过维扬,维扬诸子

亦然。予非敢曰知诗,既蒙来质,不敢不竭

12。兹数则乃促膝相勖之语,虑其忘也,书而

授之。壶庵李沂识。



有以评古人诗为话者,有以教今人作诗为话

者。夫古人之诗,即微我之评,亦复何损?

若夫教今人作诗,则其话为有功矣。李子艾

山所为《诗话》,皆实实可以遵行,非泛设

者,诚斯道干城哉!心斋居士题。

13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