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三公家族的乱世蝼蚁:袁绍袁术的堂兄弟们的下场

专门讲古而不论今,从新的角度发掘历史的盲点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袁绍袁术所在的袁氏家族,是东汉末年的第一家族。

袁氏号称“门生故吏遍天下”,成为官吏集团中的首脑人物。有大批故吏、弟子、賓客、门生出于其门。

而这么大一个家族,里面成才的,也不只有袁绍袁术二人。

他们还有很多堂兄弟,这些人,在历史书中也留下了蛛丝马迹。

1. 时代的炮灰:被袁绍袁术拖累诛三族的嫡长子袁基

在袁绍袁术的堂兄弟里面,按照尊贵程度排名第一的,是家族的嫡长子袁基。

袁基是下一代的族长,所以一直都留在首都。年纪轻轻就做了高官太仆。

汉时的太仆是由两职合并而成,为九卿之一,秩禄二千石。

再往上,就是三公了。

袁基的职位,相当于现代的副总理,政治局委员。

也就是说,如果是太平时代,袁基做到三公(相当于政治局常委),顺利接掌家族,是没有疑问的。

但是可惜,这是乱世。当家族的兄弟袁术袁绍组织十八路诸侯讨董卓,董卓就按照反贼诛杀三族的惯例,把袁绍袁术在首都的家族全部正法。

其中就包括袁基这个国家高级领导人。

2. 曹操都佩服的天纵英才,可惜打仗不行的族兄袁遗

袁家的另外一个著名人物,就是袁绍袁术的堂兄,袁遗。字伯业。

袁遗的名声很响:“有冠世之懿,干时之量,其忠允亮直,固天所纵;若乃包罗载籍,管综百氏,登高能赋,睹物知名。”

也就是说,是个德智体全面发展,博学多才的人物。

曹操也称赞他:“长大而能勤学者,惟吾与袁伯业耳。”很像“唯使君与操尔”的学术版本。

在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他是山阳太守,十八路诸侯之一。

结果他在两个堂弟,袁术和袁绍争斗的时候,选了袁绍的边。被袁绍任命为扬州刺史,袁术大怒,带兵来攻打,最后他败于袁术,逃往沛国投靠族兄袁忠的时候,被部下背叛杀害。

袁遗这个族兄,成为袁绍袁术两兄弟争权的最大炮灰。

3. 以高潔清廉立身做官,但不识权谋的族兄袁忠

袁忠是反宦官的士人集团成员。因黨錮入獄,獄吏準備拷打犯人,袁忠范滂因同囚的犯人大多都生病,於是請求先拷打自己。

袁忠與范滂兩人爭受毒打。成为天下人敬重的对象。

宦官被灭之后,袁忠重新当官,擔任徐州的沛国的最高长官,沛相,他乘坐簡陋的柴車上任,以高潔清廉著稱。在当时贪腐横行的时代,是个奇葩。

当时的徐州刺史陶谦,想把徐州的郡都控制在自己手里面,对于不是自己人的袁忠当然不满意,于是迫使袁忠棄官到會稽上虞避難。

从此袁忠就离开了历史舞台,后来是被人杀了,还是病死了不得而知。

成为陶谦夺取徐州实际控制权的炮灰。

4. 害怕家族连累,避祸土屋的隐士袁閎

袁绍的族兄袁閎見國家形勢險惡,而袁氏宗族興盛,常對兄弟說:我們先祖的福分,後世不用德守護,反而爭相驕奢,與亂世爭權,必定会有灾祸。

於是袁閎披頭散髮與世隔絕隱居。搭建了一間土屋,庭院四周都沒有門,每天就生活在土屋裡,從窗戶接取食物。早上在土屋內往東方向母親行禮。母親思念袁閎,經常探望他,母親離開後袁閎就閉門不出,兄弟妻子都見不到他。

黃巾之亂的时候,黃巾賊攻陷郡縣,百姓受驚逃亡,袁閎朗讀經書無動於衷。黃巾賊們相互約定不攻打袁閎所居住的地方,鄉親們都跑到袁閎住的地方避難,以此保全了性命。

最后袁閎在土屋善终。

他们虽然都是四世三公的豪门家族成员,却在历史的车辆下,都是乱世蝼蚁,

而因为个人的选择不同,也得到不同的人生结果。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