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学城
» 博客
»乌克兰有亡国感俄罗斯没获得感
乌克兰有亡国感俄罗斯没获得感
人世间所有事情的成败完全在于每一个人是否能够努力去尝试去想然后脚踏实地的去做!
乌克兰有亡国感俄罗斯没获得感
俄乌兄弟俩战争后,乌克兰的“亡国感“直线上升,而俄罗斯也并没有什么“获得感”。
自苏联解体以来,美国一直力挺乌克兰加入北约。而俄罗斯则将乌克兰加入北约,视为面临北约的“零距离军事威胁”,俄罗斯失去乌克兰,就相当于失去了战略纵深。
乌克兰总统喜剧演员出身的泽连斯基上演的是悲剧。基辅的真朋友注定不是西方,但泽连斯基作为一个傀儡,看破也不敢说破。西方为了乌克兰,一直在“炮轰”俄罗斯,但这个“炮”只是“嘴炮”。对俄罗斯这样的大国而言,言语吓唬起不到任何作用。泽连斯基向乌克兰民众发表讲话,悲愤地表示“谁是基辅的真正伙伴和朋友,谁只想用言语吓唬俄罗斯,如今已经很清楚。”他强调“乌克兰不会放弃任何领土”,但面对冷酷的现实,泽连斯基又只能承认“不会对挑衅做出回应……继续走和平与外交之路……”
如果稍有觉悟的话,无论是基辅当局还是乌克兰普通民众都应该明白一个事实:是诡诈的西方肢解了乌克兰,而非被逼到极点的俄罗斯。
假设北约不去严重挤压俄罗斯的战略安全空间,假设北约承诺不吸收乌克兰,假设北约不去鼓动基辅当局攻打东部地区的民间武装,假设北约不向乌克兰提供禁用的杀伤性武器,假设北约敦促基辅当局履行《明斯克协议》,那么俄罗斯何至于被迫采取行动?
实际上,西方一直怂恿乌克兰去送死,妄图利用乌克兰的尸体去进行讹诈。可惜乌克兰的求生欲也很强,没敢抛弃和平,因为那样的话会死得很惨。
当今世界所有战争和不幸的根源都是由资本主义私有制引起的,为争土地、争资源要开战的。所以世界各国人民要想永久和平生存就必须要掀起大规模的反资本主义运动, 以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
上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中东欧地区开始出现安全真空。此时,作为冷战遗物的北约不但没有解散,反而借机计划将中东欧小国纳为新成员,开始启动扩展势力范围的行动。
1994 年 1 月,北约在布鲁塞尔首脑会议与叶利钦掌权的俄罗斯,以及30个中、东欧国家和欧洲中立国家签署“和平伙伴关系计划”。该计划的内容就包括北约将同前华沙条约组织国家和欧洲中立国家在军事演习、维和、危机控制等方面进行合作和政治磋商。该计划的签署也被认为是北约成立以来首次提出要“东扩”的举措。
1997年5月27日,北约又与俄罗斯签署了《北约与俄罗斯相互关系、合作与安全基础文件》。该文件承诺让俄罗斯对北约事务有一定程度的发言权,以此换取俄罗斯对北约东扩的默认。
同年7月,在马德里举行的北约首脑会议上正式决定,首批接纳波兰、匈牙利和捷克三国加入北约。两年后三国正式成为北约新成员,北约成员就此增至19个。有军事专家指出,北约的这一轮东扩是其实现东扩计划迈出的“实质性一步”。通过首轮东扩,北约将己方防线向东推进了约700—900 公里,将防线进一步抵近俄罗斯的边界,北约的面积增加了 485 万平方公里,人口增加了 6000 万。地面部队增加了近 13 个师,坦克、 空军和海军兵力各增强 15%,北约的战术航空兵甚至可以从波兰境内出发直接威胁到俄罗斯的圣彼得堡、摩尔曼斯克、库尔斯克和沃罗涅日等重要城市。
2002年11月21日,北约在布拉格举行的首脑会议上正式通过了接纳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爱沙尼亚、斯洛文尼亚和斯洛伐克7个国家为北约新成员的决定,2004年3月29日,以上7国正式成为北约新成员。此轮东扩是北约的第二次东扩。也堪称是北约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扩充。 此轮东扩之后北约成员国从19个变成26个,总人口从7.746亿增至8.199亿,总面积从2338.70万增至2397.98万平方公里,军队的人数从目前的443.75万增到474.76万。 北约就此构筑了北起波罗的海,中间经黑海、高加索,直至中亚的“弧形战略防御线”。波罗的海三国的加入卡住了俄罗斯向欧洲“进发”的通道。
2009年4月,阿尔巴尼亚和克罗地亚正式加入北约,从而使该组织成员国总数升至28个,这也是北约的第三轮东扩,通过此次东扩,该组织首次吸纳西巴尔干地区国家入约,意义非同寻常,不仅俄罗斯的安全空间进一步缩小,欧洲的地缘安全格局也被大大改写。值得一提的是,在此轮东扩前,北约就已将乌克兰列为“北约候选国”。而2008年爆发的格鲁吉亚南奥塞梯事件和乌克兰政治内乱,使得乌克兰“入约”计划暂时搁浅,这当中都少不了俄罗斯的主动反制。也是在此之后,普京果断采取行动,开始强势对抗北约的围追堵截,不仅在克里米亚举行公投火速将其并入俄罗斯,同时也大力支持乌克兰东部的卢甘斯克、顿涅茨克等地区的武装势力与政府军作战。
克里姆林宫2021年12月17日公布对北约和美国的安全协定草案中划出“红线”:双方的军力部署回归到1997年5月27日的状态(双方在这天签署了俄与北约关系基本文件)。北约保证停止扩充,不在乌克兰、东欧、外高加索和中亚从事任何军事活动。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在几天后的一档节目中以更加直接的方式重申了莫斯科对北约东扩的立场:对于俄罗斯来说,北约东扩至乌克兰等前苏联加盟共和国是“生死攸关的问题”,完全不可接受。
自1949年北约建立以来,它实际上已经完成9轮扩充,成员国增至30个。从1999年至今,北约已经向东推进了1000余公里,北约东扩的终极边界究竟在哪里其实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了。帝国主义的不断扩张必定会引起修正主义走资派帝国主义的反抗。
回溯北约东扩史,自苏联解体以来,美国一直力挺乌克兰加入北约。而俄罗斯则将乌克兰加入北约,视为面临北约的“零距离军事威胁”,俄罗斯失去乌克兰,就相当于失去了战略纵深。
乌克兰总统喜剧演员出身的泽连斯基上演的是悲剧。基辅的真朋友注定不是西方,但泽连斯基作为一个傀儡,看破也不敢说破。西方为了乌克兰,一直在“炮轰”俄罗斯,但这个“炮”只是“嘴炮”。对俄罗斯这样的大国而言,言语吓唬起不到任何作用。泽连斯基向乌克兰民众发表讲话,悲愤地表示“谁是基辅的真正伙伴和朋友,谁只想用言语吓唬俄罗斯,如今已经很清楚。”他强调“乌克兰不会放弃任何领土”,但面对冷酷的现实,泽连斯基又只能承认“不会对挑衅做出回应……继续走和平与外交之路……”
如果稍有觉悟的话,无论是基辅当局还是乌克兰普通民众都应该明白一个事实:是诡诈的西方肢解了乌克兰,而非被逼到极点的俄罗斯。
假设北约不去严重挤压俄罗斯的战略安全空间,假设北约承诺不吸收乌克兰,假设北约不去鼓动基辅当局攻打东部地区的民间武装,假设北约不向乌克兰提供禁用的杀伤性武器,假设北约敦促基辅当局履行《明斯克协议》,那么俄罗斯何至于被迫采取行动?
实际上,西方一直怂恿乌克兰去送死,妄图利用乌克兰的尸体去进行讹诈。可惜乌克兰的求生欲也很强,没敢抛弃和平,因为那样的话会死得很惨。
当乌克兰失去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西方的反应其实不痛不痒,甚至有点“等了这么久居然没开战”的遗憾。
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都是兴味索然。美国懒洋洋地祭出一点手段。
白宫新闻秘书莎琪声称,除了金融制裁外,拜登还将发布命令,禁止美国人对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两个分离地区进行新的投资、贸易和融资。
欧盟则狐假虎威地发出威胁称,如果俄罗斯采取进一步行动,将“付出巨大代价和巨大后果”。欧盟能够采取的制裁措施包括:对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实施进口禁令、冻结与莫斯科有关联的个人和公司的资产等等。这些对毛熊而言就是挠痒痒而已。
英国首相约翰逊煞有介事地谴责俄罗斯,他还扬言要实施非常有力的一揽子制裁措施,却并未说明采取制裁的时间,以及制裁的具体内容。
法国总统府爱丽舍宫2月21日晚发布新闻公报称,对俄方进行例行公事般的谴责。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法国把如何制裁一事推给了欧盟。
日本《读卖新闻》22日则报道称,东京当局考虑加入美国主导的对俄出口制裁,主要就是限制芯片等高科技制品的出口。连日方自己都承认,相关制裁对俄罗斯经济的影响其实非常有限。
澳大利亚则相当精明地表示,在对俄制裁上与盟友保持一致。其实澳大利亚也没啥能制裁的,就是跟着喊个口号。
可以说,西方的这些制裁,聊胜于无,形式大于内容,都在莫斯科的预料之内。现在尴尬的是美国和英法德等国家,用一句歇后语来形容:狗咬乌龟——无处下嘴。
乌克兰的“亡国感”直线上升,俄罗斯也并没有什么“获得感”。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月22日的消息,俄罗斯总统普京向全国人民发表讲话,指出“俄罗斯受到战略欺诈,北约连续完成五轮扩张。”
yongbing1993 发表评论于
搞社会主义革命资产阶级在党内
“搞社会主义革命,不知道资产阶级在哪里,就在共产党内,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一般来说,在社会主义国家复辟资本主义的问题上,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因素要超过外部帝国主义国家的作用。
由于无产阶级政党是执政党,那么在社会主义国家内部,党内的因素要超过党外的作用。在无产阶级政党内部,中央的因素要超过地方的作用。因而就要将党内走资派作为运动的重点,尤其要警惕中央出现修正主义。
毛泽东去世前一再告诫全党:“搞社会主义革命,不知道资产阶级在哪里,就在共产党内,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这些遗嘱式的教导穿过历史的时空,一直回响到今天,已经被证明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转载》实践检验之三
作者:佚名
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面临着内外资产阶级的侵袭与破坏。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特别是像苏联和中国这样的大国,国际资产阶级要想通过武力的方式来消灭社会主义国家,往往是难以成功的。这个时候就要采取和平演变的方式来达到目的。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及其领导人,不仅要敏锐地注意到这种变化,保持高度警惕,还要从理论和实践上提出相应的反和平演变的重要措施。
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一般来说,在社会主义国家复辟资本主义的问题上,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因素要超过外部帝国主义国家的作用;由于无产阶级政党是执政党,那么在社会主义国家内部,党内的因素要超过党外的作用;在无产阶级政党内部,中央的因素要超过地方的作用。因而就要将党内走资派作为运动的重点,尤其要警惕中央出现修正主义。毛泽东去世前一再告诫全党:“搞社会主义革命,不知道资产阶级在哪里,就在共产党内,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这些遗嘱式的教导穿过历史的时空,一直回响到今天,已经被证明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进行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必须将以工农群众为主体的广大人民群众动员起来,参加到继续革命的洪流中,在实践中提高他们的觉悟,增强他们进行革命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战斗性,使他们成为遏制党内走资派和资产阶级的反动学术权威的强大力量。工农群众对继续革命的理解和觉悟程度,对于文化大革命的成功具有决定性意义。试想,如果当时怀仁堂事变的发动者意识到一旦他们造成了事变,就会遭到以工农为主体的全国人民群众的强烈反对,迅速组织起来进行全国性的反抗,形成声势浩大波澜起伏震动全国的革命运动,那么又有谁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发动这样的事变呢?
文化大革命的失败,决不仅仅是发动怀仁堂事变的若干人造成的,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工农群众对于继续革命的理解和觉悟程度,以及革命干部和群众组织负责人对继续革命的思想认识水平决定的。将文化大革命这样一个历经十年之久革命运动的失败,简单地归结到发动怀仁堂事变的若干人身上,本身就违背了唯物史观。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怀仁堂事变不过是导致文化大革命失败的导火线而已。
从历史的考察中我们看到,对以工农为主体的广大人民群众,仅仅进行理论上的宣传,政策上的灌输是不行的,而要经过正反两方面的实践教育以后,才能够使他们逐步走向成熟,形成坚定的阶级意识。继续革命的理论在经过了实践的检验以后,才放射出灿烂的光辉,照亮广大人民群众的心,使他们真正认识到继续革命的理论是保护自身根本利益的法宝,在阶级意识的萌发中化作改天换地的物质力量,以饱满的激情投身到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
正是因为这样,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基本完成后,为了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就要反修防修,进行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建立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决不是不发展生产力,也不是不重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是要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放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一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中来进行考察,在解决好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基础上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决不是抛开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来孤立地去发展社会生产力。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基本完成后,不进行上层建筑领域的社会主义革命,就会使生产力偏离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导致“卫星上天,红旗落地”的结局。苏共垮台、苏联解体的历史悲剧就是其中的沉痛教训。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毁灭性破坏,工农群众沦为雇佣劳动者的命运,以及由此产生的两极分化也是其中的沉痛教训。
这些沉痛的教训,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基本完成后,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并没有完成,必须进行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在继续革命和发展生产力的问题上,继续革命是第一位的,生产力的发展是第二位的,两者是统一的,而不是对立的。这是因为社会生产力只有在继续革命的基础上,才能够得到迅速稳定地发展。否则的话,复辟了资本主义,就会给生产力的发展造成严重破坏。资本主义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对社会生产力的破坏就是有力的证明。因而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基本完成后,必须进行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建立社会主义上层建筑。文化大革命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具体表现,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建设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沉痛教训,就是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基本完成后,必须要进行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建立社会主义上层建筑。这个任务要由觉醒了的以工农为主体的人民群众来完成。这是无产阶级政权能否得到巩固和发展的百年大计,千年大计,万年大计。这种沉痛教训不仅证明了毛泽东继续革命的理论的思想光辉,而且还成为今后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进行斗争的宝贵精神财富。
从中可以看到,以中国文化大革命的失败和苏共垮台、苏联解体以及东欧剧变为标志,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巨大挫折,进入低潮,留下了沉痛的教训。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面临斗争的形势是严峻的、复杂的。这就要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从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剖析中来吸取智慧和力量,把沉痛的教训作为今后进行革命斗争的宝贵精神财富,使悲剧以后不再重新出现。
yongbing1993 发表评论于
时代的发展在召唤着理论的创新
读反共媒体的新闻:《华为爆发招聘丑闻 员工索贿 传任正非赴川封楼抓人》一文中说,华为近日爆出招聘舞弊事件。在中国,造假舞弊层出不穷,不只是华为招聘事件,日前中国也爆发“日本语能力测试”舞弊事件,中国考生集体利用时差作弊。除了华为之外,多家中国科技公司也都传出贪腐舞弊事件。文中最后结尾如是说,除非中国进入人类进步的发展,否则很难杜绝这样的舞弊行为。《中国进入人类进步的发展》,什么是“人类进步的发展“?“人类进步的发展“是资本经济吗?事实是资本经济能让“人类进步的发展“吗?唯有社会主义才是使得“人类进步的发展“。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和实践都己得到证实是成功的。而如何将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的理论就是毛泽东的继续革命的理论,以及文革的社会实践。
时代的发展在召唤着理论的创新。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时代以后,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了列宁主义阶段。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列宁在与第二国际修正主义分子及本国孟什维克进行斗争的过程中,将无产阶级专政写入党纲,建立了布尔什维克党,创立了列宁主义。列宁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可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利用一战造成的有利时机,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随后斯大林继承列宁的遗志又把苏联建设成一个社会主义的工业国。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无产阶级政党利用二战造成的有利时机,先后建立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阵营由此形成。
《转载》实践检验之三
作者:佚名
继续革命的理论是毛泽东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从社会主义革命实践出发,为了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建设社会主义,运用对立统一规律,深刻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运动,创立的革命理论。继续革命的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续革命的理论来源于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践,又经受住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践检验,以其独创性的成果大大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宝库,奠定了毛泽东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三个里程碑的地位,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夜空中放射出灿烂的光芒。
时代的发展在召唤着理论的创新。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时代以后,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了列宁主义阶段。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列宁在与第二国际修正主义分子及本国孟什维克进行斗争的过程中,将无产阶级专政写入党纲,建立了布尔什维克党,创立了列宁主义。列宁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可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利用一战造成的有利时机,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随后斯大林继承列宁的遗志又把苏联建设成一个社会主义的工业国。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无产阶级政党利用二战造成的有利时机,先后建立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阵营由此形成。
无产阶级政党取得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如何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建设社会主义,就成为时代对共产党人提出的新的课题。在这个问题上出现了两条路线:一条是唯生产力论,认为只要生产力发展了,就能搞好社会主义,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另一条是生产力发展问题上的辩证论,认为要发展社会生产力,就必须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要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就必须建立社会主义上层建筑,要建立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就必须进行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
这两条路线的分歧不是要不要发展生产力的问题,而是如何处理生产力的发展问题,是孤立地强调生产力的发展,还是把生产力的发展放到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一矛盾运动中来认识,焦点是要不要进行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从哲学上来说,唯生产力论坚持了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生产力发展问题上的辩证论则是坚持了唯物辩证法。这是两条不同路线产生的哲学基础。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这两条不同的路线在实践上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唯生产力论会背离社会主义,走向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问题上的辩证论会沿着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发展,走向共产主义。
就是在这个问题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和中国共产党内部产生了严重的分歧和争论。不论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中苏大论战还是中国共产党内部出现的分歧和斗争,都是集中在要不要进行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的问题上。毛泽东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宏伟气魄,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发动了批判以苏共赫鲁晓夫为代表的修正主义集团的斗争,在国内进行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发动了文化大革命,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反修防修斗争中,毛泽东创立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解决了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基本完成后,如何通过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消灭政治思想上的资产阶级,解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等一系列问题。这样就将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了毛泽东思想阶段。
从历史的考察中可以发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发生的论战不是偶然的,这是世界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斗争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的反映。中国共产党内发生的斗争也不是偶然的,这是社会上的阶级斗争在党内的反映。国际上的阶级斗争和国内阶级斗争虽然在规模和范围上有所不同,但是却存在着统一性,在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究竟要不要进行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国际上的反修防修斗争,直接导致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苏共亡党、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为这种斗争作出了历史的评判;国内的反修防修斗争,直接导致了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被全盘否定和彻底否定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毁灭性破坏及社会的演变对此作出了历史的论定。
由此看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已经证明继续革命的理论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这种真理的燧石是在实践的敲击下才放射出灿烂光芒的。继续革命的理论,如同光芒四射的灯塔照耀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进程,奠定了毛泽东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三个里程碑的地位,以其磅礴的力量将马克思主义推进到毛泽东思想阶段。继续革命的理论永放光芒。
响应时代召唤,共产党人为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而斗争。继续革命的思想是光辉的。中国文化大革命的失败和苏共垮台、苏联解体以及东欧剧变,导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遇巨大挫折,留下了沉痛的教训。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是在曲折中前进的。当代共产党人在总结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以后,会以更加睿智的思想,饱满的热情,成熟的心态,投身到为实现共产主义而进行的斗争中。
严峻的现实,沉痛的教训。从中国文化大革命的失败到苏共垮台、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遇巨大挫折,留下了沉痛的教训。承认挫折,认清现实,汲取教训,谋划未来,就成为当代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遇巨大挫折。毫无疑问,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遇了巨大挫折。这一巨大挫折是以中国文化大革命的失败和苏共亡党、苏联解体以及东欧剧变为标志的。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遇巨大挫折的两个标志性事件。
从历史的考察中发现,二战以后形成的社会主义阵营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开始出现裂痕,经过中苏大论战,到六十年代中期陷于分裂,形成以苏共为首的右翼集团和以中共为首的左翼集团。此后中苏两党沿着各自不同的路线前进。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的领导下,进行反修防修,开展社教运动,发动了文化大革命。在毛泽东去世后,以怀仁堂事变的发生为标志,文化大革命不幸夭折,随后在改革开放中社会主义经济基础遭到毁灭性破坏,中国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严重隐患。苏联共产党沿着既定的路线前进,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以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为标志,造成了苏共亡党、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历史悲剧。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由此遭遇巨大挫折,进入了低潮。
这两个事件结局虽然相似,却有着重大不同。一个是在正确路线指导下探索中遭遇的失败,一个是在错误路线指导下出现的必然结果。我们不能因为探索中的失败,就否定路线的正确,以及探索的必要性。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来分析,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建立以后,如果不进行上层建筑领域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上层建筑,就必然会破坏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导致资本主义复辟。不论是中国文化大革命失败后社会的演变,还是苏共垮台、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都以活生生的现实对此作出了有力的证明。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苏共没有在苏联进行上层建筑领域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适应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上层建筑,从这一方面来说,资本主义在苏联的复辟是具有必然性的。而中国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下,为了建立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上层建筑,虽然进行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发动了文化大革命,却以毛泽东去世怀仁堂事变的发生为标志,导致文化大革命走向失败,致使建立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努力化为泡影,酿成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遭到毁灭性破坏的结局。
这两种结局虽然都是因为没有建立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上层建筑所造成的,但是其原因又有所不同。苏共亡党、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是由于没有进行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所导致的失败,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所遭到的毁灭性破坏,是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失败所造成的结果。一个是没有进行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一个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失败,虽然原因有所不同,其结果都是由于没有能够建立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上层建筑所造成的。从这方面来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遇巨大挫折是具有必然性的。由此进一步彰显了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基本完成后,进行上层建筑领域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性,说明社会主义上层建筑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充分条件。
沉痛的教训是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精神遗产。苏共垮台、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以及文化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基础遭到的毁灭性破坏,标志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遇巨大挫折,进入了低潮,留下了沉痛的教训。通过对沉痛教训的总结与分析,可以梳理事实,发现真相,坚定信心,少走弯路,指明今后进行革命斗争的方向。
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基本完成后,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虽然无产阶级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但是在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还没有能够取得胜利,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谁胜谁负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掌握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已经被消灭了,但是政治思想上的资产阶级仍然存在。这个时候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仍然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yongbing1993 发表评论于
苏共亡党苏联的解体和东欧剧变
实践出真知。继续革命的理论经历了正反两方面的检验。文化大革命十年是正面检验,文革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沉痛教训是反面检验。
文化大革命十年的正面检验表明,继续革命的理论是正确的,而不是失败的。文革期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外交方面发展的历史就是证明。文革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巨大挫折从反面表明,继续革命的理论是正确的。这不仅表现在文革被全盘否定和彻底否定以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遭到了毁灭性破坏,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中国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严重隐患上,还表现在苏共亡党、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上。十月革命的故乡最终发生了资本主义复辟,当年中苏论战期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英明预见被历史的发展所证实。
对继续革命的理论的又一次检验则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发生的苏共亡党、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西方的和平演变也好,还是社会上存在的阶级斗争也罢,都是苏共垮台、苏联解体的外部因素,这些外部因素最终还是要通过苏联共产党这个内部因素来起作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继续革命的理论是真理还是谬误,最终还是要依靠实践的检验。正面的检验固然可贵,反面的教训更为发人深思。通过中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不同性质经济的攻守易形和苏共亡党、苏联解体以及东欧剧变的沉痛教训,继续革命的理论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被证明是真理而不是谬误。
实践出真知。继续革命的理论是在实践中产生的,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够得到检验。文革以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的惨痛损失从反面验证了继续革命的理论颠扑不破。令人婉惜的是,这种真理的光芒是通过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巨大挫折来放射出来的。损失固然痛心,教训犹为深刻。经受住了正反两方面严峻考验的继续革命的理论,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共产主义者所认识,成为鼓舞他们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实践的观点是继续革命的理论的重要特征。继续革命的理论到底是真理还是谬误,最终还是要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够得到证明。经过正反两方面实践检验的继续革命的理论,正在以其强大的能动性推动着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奋勇前进。
《转载》实践检验之二——苏共亡党、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
作者:佚名
对继续革命的理论的又一次检验则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发生的苏共亡党、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西方的和平演变也好,还是社会上存在的阶级斗争也罢,都是苏共垮台、苏联解体的外部因素,这些外部因素最终还是要通过苏联共产党这个内部因素来起作用。由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是执政党,因而资本主义复辟就是要通过共产党的变质来实现。这就要防止党内特别是中央出现修正主义。因为修正主义上台就是资产阶级上台,一旦中央出现修正主义,就会导致资本主义复辟。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中苏论战期间,在继续革命的理论指导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提出了国际共产主义总路线,从苏联国内的社会主义实践出发,对赫鲁晓夫集团的内外政策进行了猛烈抨击,指出赫鲁晓夫集团已经走上了修正主义道路,形成了“三和两全”的修正主义路线,发展下去就会造成“卫星上天,红旗落地”的结局,在苏联复辟资本主义。这个历史性的预言在二十多年以后终于被苏共亡党、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实践所证实。
其实,苏共亡党并非在朝夕之间,而是经过了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集团一个长时间的演变过程,在某种程度上还可以追溯到斯大林时期。这是各国共产党在执政以后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到底是发展生产力还是进行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究竟要不要进行上层建筑领域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上层建筑。当然,我们在这里也要说明,进行继续革命不是不发展生产力,而是说社会生产力只有在继续革命的基础上才能够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得到保护和迅速发展。不论是斯大林时期还是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突飞猛进的,经济发展速度也是高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在不少领域还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就,人民的幸福指数和社会福利保障远远高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但是却仍然没有避免亡党亡国的历史悲剧,留下了沉痛的教训。
毛泽东说:“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从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的考察中可以看到,首先表现在意识形态方面。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主张和平过渡,否定了苏联的历史,搞乱了人们的思想,进而形成了“三和两全”的修正主义路线。经过了若干年的发展,后来以戈尔巴乔夫为代表的修正主义分子篡夺了苏共中央的领导权,背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否定苏联历史,推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搞意识形态多元化,取消了苏共的领导地位,解散了苏联共产党,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被颠覆。这说明苏共党内当时存在着政治思想上的资产阶级,苏共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制定了一条修正主义路线。这条路线实行后,政治思想上的资产阶级变成了掌握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最终导致了苏共垮台、苏联解体和资本主义复辟的历史悲剧。
苏共亡党、苏联解体后,中国社教院的学者们痛定思痛,反思沉痛教训,总结历史经验,编著了《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一书,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苏共亡党的真正原因。他们认为,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斯大林模式(即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而在于从赫鲁晓夫集团到戈尔巴乔夫集团逐渐脱离背离乃至最终背叛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苏共内部从上到下形成了一个特权阶层。其实这个特权阶层在中苏论战的时候就已经批判过,毛泽东也在谈话中反复指出过这个特权阶层必然会产生修正主义。这个特权阶层攫取了苏联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权,脱离了苏联人民群众,蜕变为党内资产阶级。经过了几十年的发酵,终于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戈尔巴乔夫进行的改革中撕破了伪装,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在苏联复辟了资本主义。
苏共亡党导致苏联解体,引发东欧剧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苏联东欧地区遭受巨大挫折。
苏共亡党,致使苏联丧失了坚强领导核心,直接导致了苏联解体。其根本原因是由于苏共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集团执政了一条修正主义路线,导致苏共蜕化变质,丧失了灵魂、凝聚力和战斗力,失去了执政地位,最后在八一九事件后被戈尔巴乔夫解散,酿成了苏联解体的历史悲剧。
东欧剧变也与苏共亡党密切相关。东欧诸国的无产阶级政党是在二战结束时在苏联红军的帮助下取得政权的,执政后又照搬了苏联模式,没有从本国实际出发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虽然有些国家(比如匈牙利和南斯拉夫)进行过探索,还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始终没有能够找到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没有进行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这样苏共与苏联的存亡直接关系到这些国家社会主义发展的前途和命运。在苏共垮台、苏联解体的大背景下,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就难以逃脱剧变的悲剧了。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苏共亡党、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导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苏联东欧地区遭受巨大挫折,这从反面验证了继续革命的理论的正确性。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基本完成后,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因而要进行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建立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苏联东欧地区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用活生生的现实证明了继续革命的理论颠扑不破,证明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当年领导全党进行反修防修斗争的正义性,证明了继续革命的理论的深刻预见性,是继续革命的理论在实践上的又一次检验。
实践出真知。继续革命的理论经历了正反两方面的检验。文化大革命十年是正面检验,文革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沉痛教训是反面检验。
文化大革命十年的正面检验表明,继续革命的理论是正确的,而不是失败的。文革期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外交方面发展的历史就是证明。文革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巨大挫折从反面表明,继续革命的理论是正确的。这不仅表现在文革被全盘否定和彻底否定以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遭到了毁灭性破坏,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中国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严重隐患上,还表现在苏共亡党、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上。十月革命的故乡最终发生了资本主义复辟,当年中苏论战期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英明预见被历史的发展所证实。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继续革命的理论是真理还是谬误,最终还是要依靠实践的检验。正面的检验固然可贵,反面的教训更为发人深思。通过中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不同性质经济的攻守易形和苏共亡党、苏联解体以及东欧剧变的沉痛教训,继续革命的理论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被证明是真理而不是谬误。
实践出真知。继续革命的理论是在实践中产生的,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够得到检验。文革以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的惨痛损失从反面验证了继续革命的理论颠扑不破。令人婉惜的是,这种真理的光芒是通过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巨大挫折来放射出来的。损失固然痛心,教训犹为深刻。经受住了正反两方面严峻考验的继续革命的理论,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共产主义者所认识,成为鼓舞他们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实践的观点是继续革命的理论的重要特征。继续革命的理论到底是真理还是谬误,最终还是要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够得到证明。经过正反两方面实践检验的继续革命的理论,正在以其强大的能动性推动着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