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句话我是信的。这里的"谋"字,包括找到与对的那个人"共事",那个人找对了,事情大概率就成了,那个人找错了,事情就砸了,惨了,或糟了。当然,在找人的过程中,老天爷也总喜欢一起参与。
前些天无意中刷到几年前的一则视频,在这里正好是一个"女怕嫁错郎"的实例。屏幕上是台湾演艺圈的名人知名演员夏光莉,在讲述她与前夫的恩恩怨怨,看完后有同情也有责备:她怎么可以这样子不懂得识人?
夏光莉年轻时因在《新白娘子传奇》中饰演李碧莲一角而当红,明艳动人,炙手可热。35岁的时候,她遇到了蓝文青,一个名声有些不太好的男人,离过婚,坐过牢,为人吊儿郎当,却偏偏对夏光莉展开了猛烈的追求。家人和朋友知道蓝的底细,提醒夏要慎重考虑,她却被蓝的花言巧语所蒙骗,宁可相信蓝是浪子回头,义无反顾地与他同居,还在蓝文青的力劝下,退出了演艺圈。她不再接戏,不再追逐演艺事业,而是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经营两人的“爱情”上。
为了支持蓝文青的事业,她甚至把自己辛辛苦苦积攒的2900万私房钱全数交出,开了家火锅店,起早贪黑地操持,将火锅店经营得有声有色。
直到60岁那年,竟然发现蓝文青这个渣男外面不但有小三还有小四,还有三个孩子。夏辛辛苦苦为这段感情付出了一切,结果换来的却是对方的无情背叛。
更令人无法接受的是,当她想要回当初的2900万“借款”时,蓝文青反手甩过来一句“你自愿的,钱不还。”夏光莉这下连哭的力气都没有了。就是因为选错了人,一个事业有成的演艺界明星,被蓝文青这个超级渣男毁了一生。
*****
既使不是找伴侣这样的大事,生活中也会有各种找人办事的需求,找对了,事半功倍,找错了,一地鸡毛。博友晓青就在她的博文《我在美国卖房子》中分享过她的故事。一年前,读到这篇博文时印象很深,这次找出又读一遍,真为晓青高兴,她当时找到了对的那个人,使得卖房这段经历成为她美好的回忆。
晓青找到的那位卖房经纪,不仅专业,而且敬业,为客户着想,赚得了人心。晓青在文中描述的那些细节,真的令人感动:他如实回答客户的问题,不吹牛,不忽悠,更不给客户任何压力;他经验丰富,似乎什么问题在他那里都能马上找到准确的答案;他与客户讨论给房子定价,判断精准,要价合适,结果超出预期;他贴心地帮客户处理装修,家俱的处理,看房前的清洁等几乎所有的杂事,但却并不加价;他工作效率极高,使看房者踊越,并主动提价;看房日遇下雪天,他亲自将房前屋后的雪扫尽,迎接看房者;他所在的公司团队力量非常大,都很专业且热情友善,有问题的时候,无论是代理还是团队的人员都能及时接电话,及时解决问题;房子卖出后,经纪送给客户一幅镶好框的房子正面的油画般的照片,作为礼物,真诚地说:"我想这个房子有着你们太多的记忆,你们一定会喜欢的。"
如此等等,这样的一位经纪人实在是太难得了,他配得上晓青在文中给予他的赞美之词:
"他是一个非常真诚的人,这一点非常难得。这个代理给我的感觉他人非常聪明,具备做房地产经纪人的素质,而且他有着做生意的经历和经验,这一点对他能做一个完美的代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为人谦和、诚实,不做作,工作积极、认真。他不是靠嘴工作,揽生意,他是认认真真做好前期研究工作,能够凭借他的经验,准确地给客户提供一个合适的上市价钱,把自己真正地放在卖方客户的位置,站在卖方客户的角度,最大限度地为卖方客户着想,把卖方客户的要求尽最大的努力去给与完成,真正做得到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
然后他还能在买家来看房的时候,发挥他能准确地把握客户心理,理解客户的需求的特长,最最关键的是,他能让买家很快了解卖家的房子状况,它的各种优点,优势,能把房子的长处一点不拉地,在买方不需要问的情况下,介绍得非常地详细,甚至因为他的详细介绍,能提供给买家要买这个房子的更多理由。我想这就是他除了非常专业之外的非常敬业的突出表现吧。
他为帮我卖这个房子,做了很多前期工作,在合同签过之后更是尽心尽力去争取早点卖出,卖个理想的价钱,他是我见过的最专业、最敬业的房地产经纪人!
这个代理一天就把我们的房子给卖了,还卖了一个最高价,他自始至终,一丝不苟,认认真真。我们非常满意!用点评一项服务的最高赞誉来说,那就是我将强烈推荐这个代理和他的团队,给我所熟悉和认识的,需要他们的所有人!"
可以想象,如果碰到一位差强人意的经纪人,那整个故事就会是完全不同的版本了。话说回来,好的经纪人不是碰到,遇到的,而是找到的。就如晓青在文中提到的:"其实,我一直都是有这样的习惯,看到谁家卖房我就会打电话问一下,房子多大,卖多少钱什么的,所以这些年接我电话的代理不少,电话打得多了,接触的代理多了,对代理的印象就有了。"在寻找,选择经纪人的过程中,晓青是下了功夫的,眼光也是精准的,所以卖房子的顺利首先应该归功于她自己。
卖房子找经纪虽然不像找伴侣对人生的影响那么大,但找对了,随后的操作便是一段愉悦的人生体验,就如晓青经历的那样,而一个幸福的人生正是由这样一段一段愉悦的经历所堆砌起来的。
*****
几乎所有去医院看过病的人都深知,医生对于病人有多重要。若得的只是小毛小病,问题还不大,一旦遇到疑难杂症,能否找到对的医生,那可是性命交关的事情。这里有一个真实的例子。
2017上映的电影《脑火-我发疯的那段日子 》(Brain on Fire - My Month of Madness) 对抗病魔的动人剧情背后,是一段真实发生的故事。故事的完整版被故事的主人公记录在她亲笔写的同名自传中。

那是2009年发生的事。24岁的纽约时报记者苏珊娜(Susannah Cahalan),某天开始举止怪异,上一秒歇斯底里哭喊,下一秒又疯狂大笑,还不断扭曲手脚,折成诡异的姿势。送进纽约医学中心的病房后,苏珊娜开始出现妄想症,认为眼前熟悉的亲友全是假象,已经被冒名顶替,甚至以为父亲杀掉了母亲、认定电视台在播她生病的新闻等等,还对医护人员拳打脚踢,完全不受控。
原本很健康的人,在毫无症兆的情况下,身体突然急遽恶化,连当时最顶尖的医师都束手无策。苏珊娜曾被诊断出卡普格拉综合症、癫痫、人格障碍、精神病等等...但一直没有确切的病症,也没有治愈的方法。
在数十名专家都无能为力之后,来了一位纳贾尔(Souhel Najjar)医师,苏珊娜形容这个阶段的自己已经像是一只动物,只会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并做出异常的动作。纳贾尔医师要求苏珊娜回答一系列问题并执行某些任务后,他提出一个关键性的测试——他要苏珊娜画出一个时钟。最后也因为纳贾尔医师这个小小的要求,成功拯救了这个年轻的女孩。
苏珊娜艰难地画出一个圆形,并写上数字1、2、3之后,众人惊讶发现,苏珊娜将所有数字都集中在右侧。纳贾尔医师当时转头向她的父母说,「她的大脑着火了」,具体来说,是苏珊娜大脑半边发炎了。

从那时起,苏珊娜才被确诊为「抗NMDA受体自体免疫脑炎」,这是一种由未知药剂或感染引起的脑部炎症,患者本身的免疫系统细胞攻击自己的脑神经细胞,抗体攻击之后,受体数量减少,以致出现一连串脱序行为。苏珊娜是全球第217位被诊断出患有该病的人。
在找出病因后,苏珊娜经过冶疗很快便康复了。苏珊娜是幸运的,在整个过程中,她遇到了几个对的人,一是她的男友,对她不离不弃,当几个医生都无法作出诊断要把她送去精神病院时,是他守在医院请求医生一定要坚持到找出病因,二是医疗团队的那位女医生,不言放弃,找到了她医学院期间的教授,神经内科的专家,恳求他出山。三是这位神经内科专家,Dr. Souhel Najjar最终接受了这个病例,通过一次画时钟的测试,找到了病因,并治好了这个疑难杂症。
在影片的最后,苏珊娜问道,(与她相同的病例中)你觉得历史中有多少人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精神病,躁郁症,或者发疯,但他们真正的问题其实可以很简单地被断出来?我相信应该会有很多,因为对的医生不是说找就能找得到的,但不管成不成,总得先谋了再说,这个谋就是去找对的人。
当然,找得很辛苦,依然找不到,也是有可能的。我的一位朋友,想把卫生间装修一下,将洗澡的浴缸改成walking in的淋浴房,去年十一月份找了几家对比下来,与其中一家签了合同,交了订金,接下去苦难便开始了,一拖再拖,电话不接,借口不断,直到现在,还没下文,另外再找吧,不小的一笔定金泡汤了,怎么办?左右为难,这样的事还听到过不少,于是才会有"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的世事总结,或许到头来,我们能做的,便是尽人事,听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