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欣教授直播-4.12.2025
–生活方式医学board certified, and fellow-院士
–身心灵,精气神
–心灵健康,心理和身体才能健康
–很多疾病,传统西方医学并不能明确指出病因。马欣教授的观点是心灵不健全,没有完善的人品,人格,责任,能力,理想,这些是躯体疾病,不良关系,和周边人生病的原因。这一点,在生活方式医学里,是第六大方面-正面的社会关系。但这样解释病因,还是很新的一个理念。比如我很多癌症病人都会问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我得了这个病,我什么时候得了的。除了一些比较明确的,比如吸烟,家族史,我一般都讲,癌症最大的风险是年龄,很多没有明确病因。
–我慢慢接受:得了大病之后,在采取常规治疗的同时,在心灵和生活方式上做改善,应该至少可以改善生活质量,是否能逆转疾病,我认为还没有数据。这大概和我们已经有数据说明,四期癌症患者接受palliative care-缓和医疗,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延长生命类似。扶正抑邪,抛弃垃圾。
–心灵和心理的改善有什么区别呢?心灵的完善会表现在情商的提高。
–高情商的表现:让人感到舒服,有影响力,有感染力。对强者和弱者的态度一致,不慕强,不欺弱;遇到难事的时候,有勇气和力量,逆境中也潇洒大度。遇到坏事,也有positive mind set,变坏事为好事。遇到不如意,情绪也很稳定,不让情绪失控。看淡生死和荣辱。人有自知之明。接受失败。得失,得之淡然 失之泰然。不要太在乎面子。
–好情绪的人的特点:稳独阳。有自我,荣辱不惊。
–最好的情绪-平安,淡淡的喜乐。少就是爱,精就是美,不贩卖焦虑,内心清净。不要叨叨人。少说多做,上行下效。
–身体和心理上的调节会对健康有改善,但有些治标不治本,容易反复。心灵上的疗愈最终的自由和解放。
–Dr. Shireen Rizvi, a specialist in Dialectical Behavioral Therapy (DBT)辩证行为疗法。
–有些人格素质是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的产物。当我们成人以后,如果能够对这些社会科学有足够的认知,我认为是可以自行改善,选择最适合当前的心灵状态和生活方式的。
–反对原生家庭灾难论。
–人相对于其他动物,我们生下来大脑最不健全,没有生活能力,需要家庭,社会的培养才能成人。即便成年以后,仍然非常有可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