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草,原来也是一种创造
戒镜草
(Edited by ChatGPT)
戒镜草
(Edited by ChatGPT)

那一天,阳光透过树叶洒落,斑驳的光影在草地上跳跃,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我站在那片绿意盎然的草地上,手中的割草机轻轻旋转,划破静谧,低沉而有节奏的声音在耳畔回响。那是一次看似平凡的劳动,却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引导我,带我走入一个更新鲜、更灵性的世界。
前阵子,我和龙袍佛的工人们一起割草。那时是被安排的——阳光有些炽热,身体有些疲惫,内心却没有一丝愉悦。可当我独自一人,出于自己的意愿再次走上那片草地,内在的感受却发生了奇妙的转变。
阳光变得柔和,微风拂面,如亲密的呢喃。割草机在我掌中不再是工具,而是意志的延伸。每一道割下的草痕,都仿佛是一次心灵的刻印,带着一种沉静而神圣的美。
那一刻,我不再是完成任务的“员工”,而是一个创造者——一个与大地对话、与自然和鸣的存在。虽是劳作,虽仍会出汗、感到疲惫,心灵却前所未有地轻盈、愉悦。没有压力,没有命令,只有一种出自内心的“愿意”,一种温柔而坚定的自由流动。
我突然明白:疲惫从来不是因为劳动本身,而是源自“不愿意”。
当手脚是被命令驱使,每一滴汗水都带着抗拒;
而当行动出于心甘情愿,即便身体劳累,灵魂却仿佛在跳舞。
我发现,“我愿意”——是这份劳动中最深的秘密。它如同一把钥匙,开启了我内在的宝库,让我看见劳动的另一面。每一片割下的草叶,都像是我对自然的礼赞,是我心灵深处的自我表达。
这让我想起耶稣基督说的一句话:“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模样,断不得进天国。”
我想,小孩子就是那样的吧:无须理由,不问结果,只随着当下的喜悦而动。他们的行动是天真的,是自由的,是喜悦本身。对他们而言,每一份劳动都是游戏,每一个动作都是创造。他们不被目标绑架,他们只是在欢喜中流动。
我觉得,这正是“随性而动”的力量。
它不是放纵,而是一种深层的真愿力的流动。
它未必符合逻辑,也未必迎合世俗的节奏,但它却总是顺着生命的脉络,自然而然地前行。
正如生命禅院雪峰导游在《解析随性而动与按照导游路线图行走之关系》一文中说到:
“随遇而安、随缘而化、随性而动、随机而作是天国公民的行事准则,也是家园实现人人开心、快乐、自由、幸福的保障。“四随”是一个整体,单独一随都是不完整的。
随性而动就是听凭心灵的最大驱动力说话做事,随性而动是道的法则,逆性而动是背道而驰的,老鼠打洞,猫捉老鼠就是随性而动,牛进牛棚,猪进猪圈也是随性而动,所有生命都随性而动了,整个宇宙方能呈现出秩序井然的景象,方能体现因果报应机制。
没有随性而动,就没有自由,不让生命随性而动,就是对生命的压制和摧残,就是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和相生相克的制约法则。上帝之道绝无强迫,让一切生命随性而动才会演绎波澜壮阔生生不息的宇宙剧本。”
原来,快乐来自于创造;而创造,并不专属于艺术家、诗人或建筑师。
创造也可以是这样的一刻:
我背起割草机,满怀愿意地、无须理由地去修整一片草地;
我把内心的秩序与宁静,倒映在外在世界;
我用双手告诉世界:我在,我愿意,我爱这片刻的存在。
生命禅院的雪峰导游在《开心快乐自由幸福之涵义》和《获得开心快乐自由幸福的途径》中说到:
“上帝创造人,是为了使人享受人生的开心、快乐、自由、幸福。
人,如果享受了人生的开心、快乐、自由、幸福,并因此而对上帝心存感激,就符合上帝意愿,就是走在了上帝的道上。
寻求开心、快乐、自由、幸福,尽情地享受人生旅途上的开心、快乐、自由、幸福,由此而热爱生活、热爱人生、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心存感恩,就是做人的道德,也是人生的主要价值和意义。
快乐的涵义是:内心感到满足、愉悦、舒服、美妙,没有烦恼、痛苦、埋怨、仇恨,犹如鲜花盛开、蝶翔花丛、龙凤呈祥、两性相融。
获得快乐的法门是:只要知足、无私、无我、无执、勤劳,即可获得快乐。
快乐来自于劳动创造,一个不劳动不创造,懒惰的人永远体会不到什么是快乐,只有那些勤奋劳动,努力创造的人才能从自己的劳动创造中体验到快乐的感受。”
我发现,简单的劳动并不在于技巧的高低,而在于是否投入了心灵与觉知。
在这片草地上,我突然清晰地感受到,“生存”与“生活”之间的区别:
根据ChatGPT解释:
生存,是由外而内的能量消耗;
生活,是由内而外的创造与释放。
生存是在回应外界的要求,我们被任务推动、被规则驱使、被期待牵引,像顺流而下的木舟,能量不断流失,只为应付、维持。
而生活,则是从内在自然绽放。行动出于内心的喜悦,是一种温柔的爆发,是灵魂渴望表达的舞蹈。能量从心中涌出,流向手中,流向世界,创造属于自己独特的轨迹。
生存令人疲惫,生活使人丰盈。
区别从不在于我们做了什么,而在于,是谁在做——是那个被要求的“你”,还是那个心甘情愿、自由创造的“你”。
正如生命禅院雪峰导游在《生存呢还是生活呢》一文中所说:
“人的一生,是为生存活着,还是为生活而活着?
生存和生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生存,就是为了活着而活着;生活,是为了体现人生价值和意义而活着。
生存,就是为了吃穿住行生老病死而奔波劳碌;生活,是为了实现终极理想而跋涉攀登。
生存,就是最大限度地追逐财富和满足生理需求;生活,是为了享受生命。
哪些行为属于为了生存?
答:学习、学习、再学习!工作!工作!再工作!奔波!奔波!再奔波!赚钱!赚钱!再赚钱!拥有!拥有!再拥有!结婚、成家、养育孩子。生存者的一切目的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物质财富和扩张势力。
哪些行为属于为了生活?
答:享受学习!享受劳动!不过多拥有,不过多劳累,不结婚成家,不追求多余的东西。生活者的一切都围绕着享受生命,为了获得开心快乐自由幸福,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得精神和心灵财富而展开。
生存者活得没质量、没品位、没涵养、没希望。
生活者活得有滋味、有品位、有涵养、有希望。
生存者的特征是:焦虑、担忧、忙碌、计较、空虚、寂寞、悲观、恐惧。
生活者的特征是:逍遥、自在、消闲、豁达、充实、喜悦、乐观、无忧。
由此我们观察人类,会惊讶地发现,人类的绝大多数都是为了生存,是生存者,只有极少数人是为了生活,是生活者。
如果你觉得不得不学习,不得不工作,不得不努力,不得不去争,不得不去应付,那么,你就是一个生存者。
如果你觉得学习、工作是一种享受,努力勤奋是一种充实的游戏,与人打交道纯粹是为了友谊和情爱,那么,你就是一个生活者。”
当我被安排时,我像一名被指挥的员工;
而当我愿意时,我便是自己的主人,是这份生活的创作者。
在生命禅院第二家园的泰国分院里生活时,我才真正体验到:
原来我真正的生活,是从“愿意”开始的。
愿意割草,愿意晒太阳,愿意停下来看看天;
愿意为了一片草地的整洁,心甘情愿地付出一点点力气。
那一天,我在阳光里挥舞着割草机。
没有掌声、没有奖赏、没有成果汇报……
但我知道,我正在创造属于我自己的现实。
那是一种静默的荣耀,是一种与上帝同在的平凡时刻。
我不再只是“做事的人”,而是一个通透的器皿,
让上帝的爱与能量,透过我流入这片土地。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我们总是被身份划分为老板或员工。我们被任务包围,被目标追逐,习惯于问:“这样做有用吗?”、“值不值得?”、“效率高不高?”
我们可能渐渐忘了最简单的本质——随性而动,享受每一份劳动本身的喜悦。
在生命禅院第二家园泰国分院里割草的体验,让我发现了这一点:我竟然有机会能像小孩子一样,通过自己的心力与意图,把一份简单的劳动,转化为一种创造,一种生命的享受。
2025年4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