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学校早了两三周,我找到玛咪的时候,其它国际留学生还没到,她有时间帮我安排。她打电话请一位叫詹姆斯的老师帮我找住宿。很快詹姆斯回电说有一个学生正在找人合租,就在市中心学校主楼对街,非常便利。我一听想都没想就让他载着我和行李到了住地。人生地不熟的,先落脚再说。

这是一幢1857年建造的意大利风格红砖结构的老房子。租客是一位读建筑设计专业大四的印度裔小哥,瘦高个,有点印度电影里男星的范儿,他租下底层, 这是他住的第四个年头。比较楼上楼下窗户的高度,过去楼下应该是下人住的,我和他共用厨浴,他主卧,我次卧。
南方老房子的厨浴大到有点奢侈,浴室里老式的大澡盆大洗脸盆,厨房三面是厨具和厨柜,中间摆着长餐桌。南向大门一则是面朝主街的花园,推门出去满目绿色。
印度小哥简单介绍了一下房间设备,包括空调系统和厨房电器使用,他说他一般只在厨房用早餐,其余时间基本不用,我可以使用所有餐具,不过我可没有用别人餐具的习惯。洗衣房和储藏室在附加的两层楼房里,隔着一条小巷,据说过去是马廊。
他唯独没有介绍的就是客厅。客厅很大,可容三张乒乓球桌同时开打,100w的在夜间有效照明区域最多一半。印度小哥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一个造房子用的巨大长方形木制框架,平放支撑在厅房中央,四面框架上面放着书啊灯啊电脑和学习用品之类,他使用时坐着带轮子的椅子就在里面四周滑过来滑过去。瞧,全占了呢。也不知道这么大的框架他怎么弄进门的。
玛咪说的那位国内来的留学生不久就到了,没想到他带着他的女朋友一起来的。这个情况玛咪在电话里可没有说。我有点措手不及,可来都来了,还能怎样。男生是西安美院毕业的,来读平面设计专业研究生。
他来美后先去到女朋友就读的奥克拉荷马州立大学汇合,几天以后两人一起坐灰狗巴士出发来学校。没曾想路上遇到了暴风雪,大巴被困住在山里,无奈只得掉头暂避风头。一车人晚上住在教堂,天好转后再继续赶路,正常情况一天一夜的路,他们磕磕绊绊差不多折腾了一个星期才到达南方佐治亚州的萨凡纳。
一周路上风尘仆仆,就算长途灰狗巴士内部和旅游大巴一样,也扛不住一周时间的折腾啊。安顿下来后我让他们先去洗个热水澡消除疲乏,干干净净。不料这哥们头一摇说不洗了,那女朋友呢,一声不吭,看样子也不想洗。
大老远跑来干嘛不舒舒服服洗一个热水澡松松筋骨暖暖身子呢?期间我说了几次两位都不为所动,好像没有洗澡习惯一样,尽管不解,我也只能作罢。
有些尴尬的是到了晚上,两位打开行李拿出被褥在地板上打地铺,抱团取暖睡觉,离我只有两米开外,呼吸声大一点都听得清清楚楚。古人云: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这不,我早就容过了。
三月算是初春,晚上还是会有点凉。睡觉期间男生几次喊冷,想想也是,一人的被褥两人盖,肯定会顾此失彼跑风漏气,另外和没洗热水澡彻底暖回身子也有关系。室内有暖气开着,不过开的太高的话那位印度小哥就会调低温度,觉得太热了,他对设定好的温度有些许变化很敏感。人家是主卧,我是次卧,供暖可能会弱一些。
我自己才来没几天,也没有多余的被褥,自用刚好,爱莫能助。不洗澡关上房门的后果就会有异味,眼睛看到不适的可以转移视线,鼻子不呼吸人就没气了,不闻也得闻。
多说无益,成年人只能提醒,不能规劝。有没有人这辈子和非亲非故、刚认识不到一天连名字都叫不全的一对男女,同居过一室的,请举手。
玛咪也是的。
萨凡纳的早晨空气清新,露珠在朝阳里闪闪发亮,大树下小女孩和宠物狗狗蹦蹦跳跳在大草坪上玩耍,小松鼠时不时穿越而过。路边车站旁可见年轻的水兵和陆军女士官甜蜜相拥告别。
偶尔街上会驶过一辆敞篷吉普车,放着大功率的音乐,声浪有点像以前宣传车放的大喇叭,呼啸而过。电影里看到的一幕幕,如今活生生就在眼前,既熟悉又新鲜。
我没车也没有自行车,靠着自身11路在外办事,好在萨凡纳是南方小城,从住处出发,市区的话东南西北半径距离走路半小时到四十分钟都能到达。黄昏回到住所,两位还是跟我出门时一样呆坐着,这才想起他们没有钥匙,出去回来进不了门。
以后他们当天要出门的话就会问我几点回来,那样他们就能掐着点回来。不过这样一来也卡住了我时间,出门前预估回来的钟点,下午到点就得往回赶,无论事情办好还是没办好。
西安兄弟并没有像别的新生刚到那样急着去找住宿,他们两屈尊投宿到我这里是因为遇到了世纪难题:手头硬通货紧缺。
这也难怪。过去自费出国留学这种事有多难老同志们不说也懂,年轻人不信你去问问你老爸老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外加七大姑八大姨,他们年轻时候的财务状况是啥样的,哪个不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整天算计着要过24个月。
出国前期已经开销不少了,一路过关斩将,末了一张飞美机票杀猪价,八千多人民币靠薪水不吃不喝大概要挣两年出头,好像一辈子都没花过这么一笔巨款。
真的有人倾家荡产求爹爹告奶奶东拼西凑才弄来购买机票的钱,就差最后一口气了。反正截止我出国那会,每周工作六天四十八小时月薪没有超过三百块过。往前推,每月几十块都拿过。
都在吃大锅饭,纵使你有三头六臂使出浑身解数努力奋斗,老实巴交的每月盼星星盼月亮,等到月底领了薪水吃穿二字一打发就玩完了。
除非你有超人的毅力和决心,憋着劲从牙缝里省。少数人上辈有点老底子,那也是藏着掖着,担惊受怕像过街老鼠,不定哪天金猴奋起千钧棒横空出世,“大破四旧”横扫一切又重来,被虎猫逮住没收了。再往早了说,私藏地契产证借据啥的是性质问题,那些都是变天账,你想反攻倒算?
历次运动的细孔大网来回拖拽,漏网之鱼们没被吓死就算你命大。直说吧,目前的形势和任务摆在西安兄弟面前: 没钱注册交学费。
他强调说他有钱,只是带不出来。兄弟,这话你只能和玛咪这么去讲。咱关起门来说事,没钱不丢人,掏不出钱注册缴学费那不是你的错,以往蹉跎岁月,虽说饿不着也冻不坏,但要真摊上事需要掏出真金白银来摆平,那绝对是软脚蟹一只。
不过咱也得把话说回来,你申请学校的时候提交了I-134表格,这个表格是担保人为担保你提供的经济支持详情,证明他们有足够的财务资源来支持被担保人在美国期间的学习和生活,不会成为公共负担。除了有人资助、担保你来美后生活、医疗和学费,面签的时候还要提供你自己的银行存款证明,证明你自己也有一定数量的存款来支付学费,这没错吧?
人家知道你在一个什么层面生活,因此先假设你是没有经济能力来支撑你所面临的学费和生活费。
你必须证明有足够的经济来源或途径,比如亲朋好友会慷慨解囊资助你,你本身就有经济能力,或者第三方会给予你资助(比如奖学金)。现在你说你有钱带不出来,合情合理合规合法的事,别人能带出来为什么你带不出来呢?既然这样,你的经济担保人(甭管真假)是不是需要负责?好比半路拦的士,到达目的地后你两手一摊:骚瑞, 我有钱,没带出来。你觉得行吗?
简言之,之前提供不了这些证明学校都懒得搭理你,之后你提供不了这些证明美领馆面签直接“锯”你没商量。不知道这位仁兄是用了什么绝招过关的。
注册截止日期在即,两位从早到晚相互灵魂拷问想破脑袋也没辙。
我看着也不是滋味。几天下来我已经久闻不知其“味”,转而担心起西安兄弟的未来。期间我也不想老看着这哥们坐困愁城,白天出门办事忙自己的,晚上回来面对面的时候再陪着两位一起“哥德巴赫猜想”。
财务拮据的状况绝大多数人一生都会碰到,程度会有所不同,更何况我们来自那个年代。
一言以蔽之,都是赤手空拳出来挖人家墙角掺沙子的,搂草打兔子,捎带着勤劳勇敢一回刨自个穷根。
到了注册截止的前一天,西安兄弟艰难地作出了重大决定:去找玛咪摊牌。
玛咪是何等聪明之人,天南地北,五湖四海,什么国际留学生没见过,穷的富的,正经的耍心眼的,她太了解了,看人下菜,不露声色安排搞定每一位初来乍到新人。
估摸着见多识广的玛咪对第三世界老大家里过来的人也是门清,有现成的预案。
玛咪给出的解决方案是:1、学校提供部分奖学金(学费的四分之一)2、安排他在校园打工,3、他自己承担其余部分。人家是私校,以赚钱为目的,不是做慈善事业的,这样待你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都说一分钱难到英雄好汉,西安兄弟也许真没弹药了,也许就手头这点宝贵的弹药,不想全砸在这头一学期的学费上。注册交学费,不注册就不是学生,不是学生的话奖学金和校内打工自然无从谈起,环环相扣。
要么在太阳底下笑,要么在风中哀嚎,现实就这么严酷。注册截止那天,他没有去注册。
当天晚上他正式宣布:他要去芝加哥,那儿有朋友,打算去朋友那儿打工。
用大白话说就是准备黑下来了。入关的时候,持有学生签证者会拿着一包美领馆装着你个人所有的资料密封的大信封交到入境移民官手中。据说移民局会在你入境六个月发函给学校,要求外国(国际)留学生顾问提交留学生入学情况备案。
也就是说你持何种签证合法入境以后是不是和你所持的签证一致,在合法学习工作和生活,人家都会了解。我相信这就是几天来他和他女朋友想破脑袋想出来不是办法的办法。
他说要去芝加哥这话的时候眼睛难得明亮了一回,落寞的神情掠过一丝希望,希望里隐藏着一种早就留好后路的胸有成竹。
芝加哥,这个位于密西根湖畔美国第三大都市,天高路远,冬季凛冽,高楼冷峻,电影里早期黑帮们火拼时惯用外号“芝加哥打字机”的汤普森冲锋枪,其强大火力和速射能力令人心惊。
听居住过芝加哥的人说,那儿大冷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各扫门前雪,不然的话万一有行人在你家门口滑倒摔折了就赖上你了。这是我对芝加哥最初的印象。人在南方,不知为啥提起伊里诺伊州冬季还是会哆嗦一下。
出生和生活在气候冷热极端的申城,三九严寒和三伏酷暑并没有把我百炼成钢,我既怕冷也怕热。这份胆怯,或者说是恐寒症,影响深远。
他们走的那天是上午,送出门外,他说要和我合照一张相片,纪念他曾经来过这里。南方的春天来的早,院子里已是盎然,我们并肩站在门口,和煦的阳光照射在脸上,他女朋友照例一声不吭,举起相机对准我们。
回屋后我稍加整理时,不知道为啥心头会有一丝惆怅划过。后来他寄来了报平安的信,寥寥数语的纸张里面夹带着一张分手时候我俩的合影:住处背景前,两张不一样的脸,阳光下竟有着相同的惶然。
在异国他乡好运吧,兄弟!
2024年12月

没找到当年住宿内部的图片,只有楼上房东家的图片,古典雅致。
实地图片资讯来自美国地产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