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学城
» 博客
» 德国移民对美国的影响(多图)
德国移民对美国的影响(多图)
2025-10-13 07:28:37
FionaRawson 发表评论于
2025-10-16 09:09:08
非常喜欢德国人,他们就是喝酒有点多,有些怀孕了也照喝啤酒。
这个超市太有意思了:)相比之下,老中总是在一中“survival mode”里面,就是以最小的花费来添置仅仅必要的东西,鄙视一切“不务正业”,呵呵。
Hong_429 发表评论于
2025-10-16 05:59:09
离我们不远的地方也有德国小镇,看来德国移民美国的真不少,谢谢菲儿美女的好图好文好介绍
恩朵 发表评论于
2025-10-16 03:34:17
感慨,感慨菲儿…..
感慨那么多德裔美国人
想知道希特勒是不是德裔德国人
傻猫儿 发表评论于
2025-10-15 20:27:48
我怎么错过了这篇。原来那么多名人都是德裔!
恩朵 发表评论于
2025-10-15 19:19:00
这楼太高了
回头再看内容,先问问菲儿好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2025-10-15 15:06:21
回复 '水星98' 的评论 : ”我家里网络断了三天,漏掉了好多好文章。“,没关系水星兄,我最近也有点瞎忙,不太有空上网,理解。但愿你们那里现在没事了。
”我去华盛顿州时也逛过一个德国村小镇Leavenworth, Washington 莱文沃斯德国风情小镇,深具巴伐利亚风格,整个镇子的建筑、街牌、餐厅、节庆活动都充满德国南部风情。后来我去法兰克福,看见有一片街道和它几乎一模一样。再过几周我去欧洲乘坐河轮游,要在德国待好几天,届时会怀揣菲儿的美文好好体会一下德国风情。”,哇塞,好羡慕啊,带着我们一起游吧,哈哈哈!祝旅途快乐,云上见!:)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2025-10-15 15:03:44
回复 '枣泥' 的评论 : 谢谢枣泥分享!
回头有空上你家,最近有点在瞎忙,呵呵。周三快乐!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2025-10-15 15:02:31
回复 'sce' 的评论 : 谢谢分享。德裔美国人(German Americans)从20世纪初就是美国最大单一族裔群体之一。在2000年普查中,有超过4,900万人自称德裔,占比最高。英裔人数下降,很大部分是因为认同变化,并非实际人口减少。 Warren G. Harding并不是德裔,而是有英格兰、苏格兰和荷兰血统,也不是因为反德情绪而当选。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2025-10-15 15:01:34
回复 '侃-侃' 的评论 : 多谢侃兄鼓励!
“等到二战爆发时,除了较为年老的长者外,大部分德裔甚至连德语都不会说了。”“这些被重点监视的德裔,在人数已达数千万的德裔美国人当中只占到了很少的一部分。在当时,其实还有不少德裔依然担任着美国政府的重要职位,分布在政府机关和美国军队当中。” 艾森豪威尔就是德裔美国人。
因此,“德裔美国人作为群体,在历史上站在了正确的一边”,在二战中确实如此!
谢谢分享!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2025-10-15 15:00:27
回复 '清漪园' 的评论 : 多谢园姐分享,你也有不少亲身体验。
德国人从使用德国马克(Deutsche Mark, 简称 D-Mark)换成欧元(Euro),是一场深刻的经济、心理和文化变迁。欧元是欧洲一体化的重要象征,尤其对德国来说,作为欧盟最大经济体,它可以加强其在欧洲的领导地位。对于出口大国德国来说,统一货币降低了交易成本和汇率风险,促进了贸易便利化。但很多德国人感觉物价突然上涨了,尤其是食品、日用品、餐饮等。部分民众担心德国把货币主权交给欧洲央行后,失去了对利率、通货膨胀等政策的直接控制。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2025-10-15 14:59:21
回复 '申岚' 的评论 : 谢谢申岚朋友分享!
Over-the-Rhine现在似乎安全不少,Findlay Market,和Jungle Jim依然是欣欣向荣。
呵呵,《辛德勒名单》印象深刻。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2025-10-15 14:57:51
回复 '暖冬cool夏' 的评论 : 多谢暖冬临帖。马斯克准确地说不能完全称德裔,主要是 英裔 + 荷兰裔 + 南非白人(Afrikaner)混血。但“Musk”这个姓看起来像德语,但其实更可能是荷兰语或英语来源。:)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2025-10-15 14:56:44
回复 '陶次瓦' 的评论 : 哈哈,好特别,有意思的经历,谢谢分享! “德国工程”(German engineering)这个词常常出现在广告、科技、工业和品牌宣传中,它并不是一个技术术语,而是一个文化和品质的象征性概念。德国工程指的是德国制造业在精密、耐用、高效、创新等方面的工程设计和制造能力,在全球范围内享有极高声誉。:)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2025-10-15 14:54:49
回复 '湾区金头脑' 的评论 : 呵呵,我也认识这样的的朋友,院士,大学教授,都快80了,工作就是他的生活。:)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2025-10-15 14:54:46
回复 '黑贝王妃' 的评论 : 谢谢王妃分享!
看来我们有同好!下面的云台兄说了,这些都是巴塞罗那雕塑家普伦萨的作品。:)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2025-10-15 14:54:43
回复 '越live越精彩' 的评论 : 原来精彩和先生都喜欢德国的东西。
“每年教师节,因为和中秋节很靠近,这个德国学生家长都会让孩子给我送上一盒Conrad的月饼,让我挺感动。”,我记得这个学生,看你写过。Conrad的酒店我们挺喜欢的,月饼肯定好吃,真是有心,也说明你让学生爱戴。:)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2025-10-15 14:54:41
回复 'diaoerlang' 的评论 :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辛辛那提德国街让人想到盎撒圈唐人街的牌楼庙宇,想到魔都梧桐区的欧陆风情。”,哈哈哈,二郎总是跳跃性思维。:)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2025-10-15 14:54:37
回复 '甫田' 的评论 : 多谢甫田分享!
“蒸过的茄子用蒜泥泻好的芝麻酱最后加香菜末…拌。”,学一招,还从来没有拿芝麻酱拌过茄子呢,谢谢。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2025-10-15 14:54:35
回复 '多伦多橄榄树' 的评论 : “旅行,就是和历史,美食,阳光联系在一起的,菲儿写得好~~”,多谢小树鼓励。好佩服你会种扁豆,特别喜欢吃。:)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2025-10-15 14:54:31
回复 'goingplace' 的评论 : “忽然觉得,旅行的意义,或许正在于此:不仅是看风景,更是在不经意间,与一座城市的灵魂,悄然相遇。”菲儿总结得太好了,有时看书或者看电影,就是这种感受。不是单看一个件事,一个故事,让人感受到的是文化的震撼。
-------------------------
“有时看书或者看电影,就是这种感受。不是单看一个件事,一个故事,让人感受到的是文化的震撼。”,太同意老乡了,握手!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2025-10-15 14:54:28
回复 '加拿大姥姥' 的评论 : 谢谢姥姥!姥姥佳作连连,很棒!祝写博快乐!:)
sce 发表评论于
2025-10-14 19:15:23
80年为止人口普查英裔比例还是最高,但在后来的普查中比例开始下降,低于德裔,一个原因就是不少英裔直接称自己是美国人,不再强调自己的族源。有调查认为英裔的比例被大大低估,实际上人数在6到8千万之间,取决于算不算苏格兰和威尔士裔。一战时期对德裔的歧视一个直接结果就是第一个德裔总统哈定的上台。
枣泥 发表评论于
2025-10-14 17:10:57
我也曾经有过一些德国后裔的同事。感觉他们一开始不好亲近,但是时间长了都非常舒服,他们也不会无故刁难别人。菲儿介绍的市场真好。我们曾经在克利夫兰住过三年,现在在底特律,离Cincinnati不远。可是从来没有去过。谢谢菲儿好介绍!
水星98 发表评论于
2025-10-14 16:27:53
我家里网络断了三天,漏掉了好多好文章。菲儿这篇德国篇让我大涨知识,以前不知道有这么多德裔人住在美国。我去华盛顿州时也逛过一个德国村小镇Leavenworth, Washington 莱文沃斯德国风情小镇,深具巴伐利亚风格,整个镇子的建筑、街牌、餐厅、节庆活动都充满德国南部风情。后来我去法兰克福,看见有一片街道和它几乎一模一样。再过几周我去欧洲乘坐河轮游,要在德国待好几天,届时会怀揣菲儿的美文好好体会一下德国风情。
侃-侃 发表评论于
2025-10-14 13:54:42
长见识的美篇+美片,得赞!
不过提起德裔美国人,就不得回顾德裔差点掉到“背井离乡”那个坑里的一段历史。https://www.163.com/dy/article/G6EA2UJC054396Y6.html
搬到美国来,成为美国人,才是寻找新大陆、建立新家园的移民们应该走的路。只奔着美国的物质生活来,却要把美国社会、美国制度破坏成S坑那种样子的人口,比作蛀虫病毒也不过分。只可惜“进步主义者们”尽干以丑为美、把臭当香的蠢事坏事,脆弱的民主法治社会正面临这样来自内部的破坏和挑战。
德裔美国人作为群体,在历史上站在了正确的一边,值得推崇和学习。
清漪园 发表评论于
2025-10-14 09:51:51
我居住的东北部有不少Germantown,呵呵,当然也少不了Jermantown。希望在美国的德国后裔真的能与留在祖国的德国人一样勤劳严谨,脚踏实地,一丝不苟,朴实善良,干净整洁。德国人非常能够吃苦耐劳,有种逆来顺受的内在精神。比如他们的货币被几次作废,最近的一次是马克换欧元,不少人都要从头开始。试想美元被作废,要我们换一种新货币,让我们的资产大缩水,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痛苦体验。
加拿大姥姥 发表评论于
2025-10-14 08:49:42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感谢文学城广阔天地里的天地菲儿你好,在我的本子上有好多你的名字,说明你和我的本子有交情,和我的圆珠笔有交情,和我的心里有交情,让我不经意间就想到了你。因为你和广阔天地连着,和我的知青生活连着,又和文学城里的天地菲儿连着,一句话,感谢你对我的帮助,本来应该单写出文章来,但是现在有点来不及,时间太快,我出门用跑着都不行,都没来得及写出你,那我就好好看你的文章。感恩节一谢谢你。
goingplace 发表评论于
2025-10-14 08:43:39
“忽然觉得,旅行的意义,或许正在于此:不仅是看风景,更是在不经意间,与一座城市的灵魂,悄然相遇。”菲儿总结得太好了,有时看书或者看电影,就是这种感受。不是单看一个件事,一个故事,让人感受到的是文化的震撼。
申岚 发表评论于
2025-10-14 08:03:03
早年在辛市呆过。真高兴Findlay Market,和Jungle Jim’s还在。恍若隔世。那时侯Over-the-Rhine是毒品集散地,轻易不去的。
那时很多朋友,一次看《辛德勒名单》回来问众人是否看了。大家都说老一套,不看。 才知道朋友们都是德裔后代。
暖冬cool夏 发表评论于
2025-10-14 07:16:00
昨天上班有点忙,晚上还加班,顾不上读。
菲儿的辛辛那提印象记写得很美,文学味夹着烟火味,赋予这座城市特别的感觉。我对中部城市知之甚少,跟着涨知识了!那个Elon Musk也是德裔的啊,我只知道他是南非移民过来的:)菲儿周二好!
多伦多橄榄树 发表评论于
2025-10-14 06:14:08
旅行,就是和历史,美食,阳光联系在一起的,菲儿写得好~~
甫田 发表评论于
2025-10-14 04:21:32
多次去到德国旅游,对德国人特性的体验主要在服务行业,与你很有同感。
同意蘑菇,长茄子确实蒸着好吃。拌茄泥。蒸过的茄子用蒜泥泻好的芝麻酱最后加香菜末…拌。
diaoerlang 发表评论于
2025-10-14 04:05:12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辛辛那提德国街让人想到盎撒圈唐人街的牌楼庙宇,想到魔都梧桐区的欧陆风情。
越live越精彩 发表评论于
2025-10-14 02:35:41
谢谢菲儿分享丰富的精神食粮:)德国人的严谨是出了名的,所以我喜欢德国的产品,当年买车时我坚持非德国车不买。现在看来,当时做得是对的,我丈夫至今很爱他那辆德国车。
我有个德国学生,跟着我学习中文快三年了,特别认真,字也写得非常漂亮。我想这与他的父亲言传身教是分不开的。每年教师节,因为和中秋节很靠近,这个德国学生家长都会让孩子给我送上一盒Conrad的月饼,让我挺感动。
黑贝王妃 发表评论于
2025-10-13 23:25:51
4000多万德国后裔确实数目可观,比澳洲总人口还多!澳洲南澳有一个德国镇,很有特色,我们也有德国的朋友,但比起地中海一带的欧洲人,德国移民比例很小。最后那个雕塑原来是来自辛辛那提,我们这里的和公园有个一模一样的头像雕塑,我手机上也存了好多一样的照片。
陶次瓦 发表评论于
2025-10-13 22:32:36
以前上班时有许多德国同事。说起德国人,印象最深的是一扳一眼。我拥有过至少二十辆车,都是自己换机油和其它小维修。日本车和美国车的机油注口盖都是圆的,旋紧就好。只有我的德国组装530i是方的,必需转四分之三才上紧,而且正好是盖子的标记正对着车头。我开日本车从来不急着加油,灯亮了也不急。开美国车更不急,开到灯亮,指针都到底好久了才找油站。唯有我的BMW530i,灯亮了赶快开去最近的油站加油,德国人从来不开玩笑,说没油了可是真没油了:)
湾区金头脑 发表评论于
2025-10-13 21:55:51
我以前在旧金山上班时,有个同事是德国人,叫汉斯,娶了华人老婆,70岁了还在工作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2025-10-13 18:42:24
回复 'xyz66' 的评论 : 回复 '唐宋韵' 的评论 :
哈哈,谢谢详细回复,是的,Jobs有德裔血统:)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2025-10-13 18:24:44
回复 'gaobeibei' 的评论 : 谢谢菲儿的介绍。德国人的个性看上去冷漠古板,但是他们做事认真自律,你对他提出建议,他也会理智思考,并不会因此给你穿小鞋。德国在二战前后,经济不是太好,有许多人前往美国移民。老公的家族中也有许多亲戚去了美国,有的留在了那里,有的后来又回归。“德国这个民族严于思考,他们出了许多哲学家。德国还有如巴赫贝多芬那样的大音乐家,德国还有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对世界的文化科学和艺术做出了贡献。所以,我对这个民族很尊重。
---------------------------
谢谢蓓蓓分享德国的第一手资料!“德国这个民族严于思考,他们出了许多哲学家。德国还有如巴赫贝多芬那样的大音乐家,德国还有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对世界的文化科学和艺术做出了贡献。所以,我对这个民族很尊重。”
德国人有许多优点,对人类历史有许多贡献,否则也不能从一战二战的战败国振奋出来,成为GDP领先的世界的工业强国之一。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2025-10-13 18:21:37
回复 '光盐行者' 的评论 : 美国立国时用德语还是英语做官方语言有个投票,结果德语以微弱劣势败给英语。我们系里有个德国教授,父母从德国移民过来,他自己是4,5岁时到美国的。他老爸曾经被提名获诺贝尔奖。他在美国长大,能说流利的德语,但行事为人一点不象德国人。我跟他开玩笑说,他是德国的硬件美国的软件。还是软件更重要。
-------------------
哈哈哈,谢谢光盐分享,“德国的硬件美国的软件。还是软件更重要。” ,太幽默了!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2025-10-13 18:18:51
回复 '林向田' 的评论 : 川普是有德国血统。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2025-10-13 18:10:28
回复 'xyz66' 的评论 : ~~~~~菲儿谈到德国裔的性格特点和处事方式,颇有共鸣:“德裔群体强调纪律、教育、工匠精神、宗教信仰。“
联想到在研究生院和职场上打过交道的德国留学生和德裔同事(or 对手)们,他们是极好的并肩作战的伙伴(和值得尊敬的对手),认真,专注,客观,理性,契约精神杠杠滴。但是,一般说来,他们碧蓝/灰蓝眼睛时时透出淡淡的疏离和冷漠,让人很难与之在人际关系上走得那么热络,相知交心。
无妨,正如菲儿细心总结的,德裔美国人对这块新大陆的贡献是首屈一指的,从科技到文化,不胜枚举。在这种相对理性、平和和包容的氛围中,可以说,走在美国无数大大小小的“German Towns”, 你可以完全放下戒备,变成吃货,徜徉在如山如海的面包,香肠,猪肘和啤酒中,开心又放松。哈哈,菲儿用“吃货的迪士尼”完美诠释了这一点:)
-------------------------------
谢谢XYZ的分享,“德裔群体强调纪律、教育、工匠精神、宗教信仰。” ”“但是,一般说来,他们碧蓝/灰蓝眼睛时时透出淡淡的疏离和冷漠,让人很难与之在人际关系上走得那么热络,相知交心”,你的描述非常精准,把我想说却没能说清的都完美表达了。回头加一点到文里去,多谢!:)
轻羟松松活一回 发表评论于
2025-10-13 18:09:08
有旅行家拿渃奖的.中国莫言还拿了呢?你比他强太多了.有啥不可?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2025-10-13 18:03:01
回复 'xyz66' 的评论 : ““我在其中一把椅子上坐下,歇息片刻,静静地观赏着四周的景致。” 咦,菲儿的美丽背影呢?哈哈,照片放大了也没找着,a bit disappointed:)”,哈哈哈,谢谢亲,放太多片片了,这篇就免了。下次再给你看。:)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2025-10-13 18:01:50
回复 '亮亮妈妈' 的评论 : 辛辛那提现在城市并不太重要,原先是被称为皇后城市的美国重镇。:)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2025-10-13 18:00:52
回复 '明了的土垚' 的评论 : 谢谢明了的土垚朋友鼓励。欣赏了你婆婆的好文,感人。:)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2025-10-13 18:00:09
回复 '轻羟松松活一回' 的评论 : 你这是捧杀吗?:)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2025-10-13 17:57:32
回复 '百万庄大侠' 的评论 : 德国除去在二战中的角色,以及这角色带来的历史包袱,除去这底潮的(历史反革命)帽子,德国就是一个在经济科技方面成绩斐然的国家,在二战前德国就拥有发达的工业体系,在中国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就有不少当年德国的痕迹,现在的德国也是欧盟的经济火车头,在社会习俗方面,德国人在守时,严谨,注重规则方面也令人称赞,总之德国是一个优秀的民族、、、
----------------------
谢谢大侠临帖,分享!德国人有许多优点,否则也不能从一战二战的战败国振奋出来,成为GDP领先的世界的工业强国之一。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2025-10-13 17:55:12
回复 '蓝山清风' 的评论 : 估计澳洲的德裔数目不会太多,没想到他们在战争期间也受到种族歧视。。。谢谢蓝山兄分享,鼓励!
你的“爱在新西兰” 无敌,太美了!:)
明了的土垚 发表评论于
2025-10-13 17:54:59
然觉得,旅行的意义,或许正在于此:不仅是看风景,更是在不经意间,与一座城市的灵魂,悄然相遇。+1,的确,赞!文美,图美!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2025-10-13 17:52:56
回复 '新林院' 的评论 : 既然美国德裔数目在欧裔数目中最多,有几个州德裔数目是第一就不奇怪了。 现代的Mercedes-Benz没有空调有点奇怪,也许是个古董车?鹿肉朋友经常送,我感觉一半,肉有点柴,不太做得好。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2025-10-13 17:51:08
回复 '唐宋韵' 的评论 :~~~“ 我过去博文中提到的布鲁克林大桥的设计师John A. Roebling也是德国移民。这个桥是划时代的。”,谢谢分享补充!:)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2025-10-13 17:49:49
回复 '小火花' 的评论 : 多谢小火花临帖分享。Over-the-Rhine街区是一个较大的区域,但不知道是不是全美最大的德国区。辛辛那提是个中等城市,和纽约,洛杉矶等不能比。:)
你今天的好文很赞,想跟着你去游!:)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2025-10-13 17:48:14
回复 '伽子罗衿' 的评论 : 多谢鼓励谬赞。谢谢分享,好像看到辛辛纳提德国餐馆有,但我们这次没去吃,只吃了德国香肠。:)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2025-10-13 17:45:21
回复 'ytwadk' 的评论 : 没错,Wernher von Braun是德国贵族的移民。他原先是德国二战中V2火箭的总设计师,战后,美国将他和他的设计小组带到美国。NASA说:“无庸置疑的,他是史上最伟大的火箭科学家。他最大成就是在担任NASA马歇尔空间飞行中心总指挥时,主持土星五号的研发,成功地在1969年7月首次达成人类登陆月球的壮举。”
轻羟松松活一回 发表评论于
2025-10-13 17:31:11
诺贝尔文学奖一定要发给菲儿女士了.
1.上知世界美食,旅游.
2.理财.投资
3.偉人的世界观,,使很多人开了窍
4棒极的英文.敖人的视野
共同发起投票.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2025-10-13 17:27:55
回复 'GoneWithWind2' 的评论 : 哈哈哈,谢谢飘班,就是一个普通的中型城市。:)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2025-10-13 17:27:03
回复 'canhe' 的评论 :~~~~~~~ “旅行不但是饱了眼福口福,更有心灵的碰撞,从景点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体会景点地人们的精神境界和追求.涨知识了,开眼界了,那超市装潢布置很文艺,还有那堆成山的各式奶酪和巨无霸的面包,令人印象深刻.房屋建筑很中规中矩,有德国人严谨,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风范.”,多谢荷姐,你的总结更棒,回头加一点,进去!:)
GoneWithWind2 发表评论于
2025-10-13 17:26:09
菲儿好文!路过辛城一次,感觉普通的一个城市,让你的妙笔生花啦,赞!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2025-10-13 17:25:34
回复 '燕京夜话' 的评论 : 多谢燕京,好啊,下次可以国庆节去,看中西部最大的国庆烟火。:)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2025-10-13 17:24:45
回复 '银月亮' 的评论 : 多谢大作家!:)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2025-10-13 17:24:27
回复 'laopika' 的评论 : 哈哈哈,谢谢老乡鼓励,瞎游,瞎写:)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2025-10-13 17:22:47
回复 'joycewu12' 的评论 : 我有个小学同学在德国,听她说德国比较保守,不像纽约~~
纽约有德国餐厅和卖香肠店,香肠不错,但是肘子就一般般,啤酒不错~~
-----------------------
纽约真是哪里的美食都有,羡慕老乡。:)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2025-10-13 17:21:14
回复 '唐宋韵' 的评论 : Ben Affleck 有English, Irish, Scottish, German, Swedish, Swiss, Northern Irish, and French 祖先的血缘。
Steve Jobs的生母 Joanne Schieble 是瑞士和德国血统,他本人也受到了德国设计原则的影响。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2025-10-13 17:19:09
回复 '海边红树' 的评论 : 谢谢红树分享德国朋友!:)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2025-10-13 17:17:02
回复 'water_color' 的评论 : 很像,Pike Place Market更大一些:)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2025-10-13 17:16:03
回复 '混迹花草中的灰蘑菇' 的评论 : 哈哈哈,蘑菇看见中国茄子了,今天做的是朋友种的美国茄子,就觉得没这个长的好吃,嫩。欧洲风情还是得到蘑菇的英国,羡慕你,哈哈!:)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2025-10-13 17:14:02
回复 '五湖以北' 的评论 : 五湖兄也经常游,下次和小C一样去辛辛那提吧:)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2025-10-13 17:13:02
回复 '何必在意' 的评论 : 哇塞,在意是在秋游吗?好羡慕啊!:)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2025-10-13 17:09:49
回复 'yuntai' 的评论 : “这是巴塞罗那雕塑家普伦萨的另一尊作品,菲儿以前写的迈阿密一个博物馆也介绍过他的作品,我们泽西市也有他创作的《水之魂》巨型雕塑。谢谢分享!哥伦布节快乐!”,云台兄真是好记性,记得你也介绍过,握手!哥伦布节快乐,今天我们这里银行不开,白跑一趟。:)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2025-10-13 17:08:12
回复 'regions' 的评论 : 我也有点惊讶。:)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2025-10-13 17:07:28
回复 '晓青' 的评论 : 美国真是不少德国裔呢。谢谢领导。:)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2025-10-13 17:06:12
回复 '寒墨' 的评论 : 谢谢寒墨兄总是鼓励,谬赞!:)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2025-10-13 17:05:28
回复 'yefang' 的评论 : 看见你正好在些德国人,握手!:)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2025-10-13 17:04:53
回复 '海边红树' 的评论 : 红树的游记和小说都好看!:)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2025-10-13 17:04:11
回复 '娜佳85' 的评论 : 谢谢娜佳鼓励。你的维也纳游记更精彩!大学博物馆有的收藏很赞,很全!
“是老派的美国白人。”,这个形容很贴切。:)
亮亮妈妈 发表评论于
2025-10-13 17:03:55
谢谢菲儿介绍。我曾去看辛辛那提大师赛,只是看完比赛就开车回家了。如果有时间一定跟着你的脚步去辛辛那提转转。问好,新周快乐!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2025-10-13 17:00:07
回复 'cxyz' 的评论 : 没事的,遵命:)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2025-10-13 16:59:39
回复 'cxyz' 的评论 :是的。
小C虽然在加拿大,美国去过不少地方。:)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2025-10-13 16:56:23
回复 '杭州阿立' 的评论 : 哈哈哈,问好阿立。你对那一带熟悉。:)
xyz66 发表评论于
2025-10-13 16:30:34
回复 '唐宋韵' 的评论 :
I got curious, too and did a brief search online. Here is what I found:
“(Steve Jobs’ 同胞biological sister) Mona Jandali was born on June 14, 1957, in Green Bay, Wisconsin, to a Swiss-German American mother, Joanne Carole Schieble, and a Syrian father, Abdulfattah "John" (al-)Jandali.” (Wiki)
做为哥哥的Steve Jobs 在旧金山出生,当时他的父母Abdulfattah "John" (al-)Jandali and Joanne Carole Schieble未婚,因为Joanne的父亲强烈反对女儿嫁给来自叙利亚的Jandali, 不得不将Steve Jobs送给领养的Jobs 一家。后来Joanne父亲去世后,这对苦命鸳鸯才结成婚,生了Mona Jandali.
所以,Steve Jobs因为生母而具有瑞士德裔血统:)
燕京夜话 发表评论于
2025-10-13 16:29:45
没想到辛辛那提这么值得一游,谢谢菲儿介绍!列入要去名单。
银月亮 发表评论于
2025-10-13 15:49:57
赞菲儿好文!
canhe 发表评论于
2025-10-13 14:55:24
跟着菲儿云游辛辛那提,感受德国移民的精致,丰盛,欧洲风情的日常生活.
"旅行的意义,或许正在于此:不仅是看风景,更是在不经意间,与一座城市的灵魂,悄然相遇"菲儿总结精辟!旅行不但是饱了眼福口福,更有心灵的碰撞,从景点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体会景点地人们的精神境界和追求.涨知识了,开眼界了,那超市装潢布置很文艺,还有那堆成山的各式奶酪和巨无霸的面包,令人印象深刻.房屋建筑很中规中矩,有德国人严谨,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风范.谢谢菲儿好分享.
laopika 发表评论于
2025-10-13 14:15:19
没去过辛辛那提,见识了,出游就应该向老乡学习,不仅欣赏风景,还得欣赏文化:)
百万庄大侠 发表评论于
2025-10-13 13:44:50
德国除去在二战中的角色,以及这角色带来的历史包袱,除去这底潮的(历史反革命)帽子,德国就是一个在经济科技方面成绩斐然的国家,在二战前德国就拥有发达的工业体系,在中国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就有不少当年德国的痕迹,现在的德国也是欧盟的经济火车头,在社会习俗方面,德国人在守时,严谨,注重规则方面也令人称赞,总之德国是一个优秀的民族、、、
joycewu12 发表评论于
2025-10-13 13:25:13
我有个小学同学在德国,听她说德国比较保守,不像纽约~~
纽约有德国餐厅和卖香肠店,香肠不错,但是肘子就一般般,啤酒不错~~
蓝山清风 发表评论于
2025-10-13 13:19:10
在美国德裔美国人的占比这么高,还真是没想到。澳洲的德国移民群体相对较小,他们也曾在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备受不公平对待。谢谢菲儿介绍辛辛那提(Cincinnati)——曾经是美国最重要的德国移民聚居城市之一。跟着菲儿的文字游走四方,每次都有不少收获。祝菲儿新周快乐!
新林院 发表评论于
2025-10-13 13:16:22
我过去在中西部的时候,该州第一大族裔是德裔,第二大族裔是爱尔兰裔,第三大族裔才是英裔。
后来我在德国短期工作,合作伙伴高管请我吃午饭,那是我第一次吃鹿肉。那家餐馆做得很好,一点也不硬,甚至有点像猪肝的质地。
我工作的地方离 Sindelfingen 很近。那里有一个百年历史的 Mercedes-Benz 工厂。
当地人大概是为了表示支持地方经济,更倾向于买 Mercedes-Benz 车。
带我去餐馆的合作伙伴高管也开了一辆 Mercedes-Benz。
令我惊讶的是,虽然是豪华品牌,但车里竟没有配备空调!
唐宋韵 发表评论于
2025-10-13 13:09:42
谢谢菲儿介绍辛辛那提,我从未去过,以后有机会去看一看。
我过去博文中提到的布鲁克林大桥的设计师John A. Roebling也是德国移民。这个桥是划时代的。
Ben Affleck和Steve Jobs好像没有德国血统,你再去查查?
xyz66 发表评论于
2025-10-13 13:05:49
回复 'gaobeibei' 的评论 : +1
“我在其中一把椅子上坐下,歇息片刻,静静地观赏着四周的景致。” 咦,菲儿的美丽背影呢?哈哈,照片放大了也没找着,a bit disappointed:)
菲儿谈到德国裔的性格特点和处事方式,颇有共鸣:“德裔群体强调纪律、教育、工匠精神、宗教信仰。“
联想到在研究生院和职场上打过交道的德国留学生和德裔同事(or 对手)们,他们是极好的并肩作战的伙伴(和值得尊敬的对手),认真,专注,客观,理性,契约精神杠杠滴。但是,一般说来,他们碧蓝/灰蓝眼睛时时透出淡淡的疏离和冷漠,让人很难与之在人际关系上走得那么热络,相知交心。
无妨,正如菲儿细心总结的,德裔美国人对这块新大陆的贡献是首屈一指的,从科技到文化,不胜枚举。在这种相对理性、平和和包容的氛围中,可以说,走在美国无数大大小小的“German Towns”, 你可以完全放下戒备,变成吃货,徜徉在如山如海的面包,香肠,猪肘和啤酒中,开心又放松。哈哈,菲儿用“吃货的迪士尼”完美诠释了这一点:)
小火花 发表评论于
2025-10-13 13:01:50
原来德国移民是美国最大的单一欧洲裔族群,难怪精英层里也有那么多德裔。辛辛那提竟是这样一个文化丰厚,又充满人间烟火的地方。很多地方都有Germen Town,但这个Over-the-Rhine 街区可能是最大的一个德国城了吧。Findlay Market真是热闹,应有尽有,特别喜欢逛这种Market。以前还以为辛辛那提是个小地方呢,谢谢飞儿图文并茂的介绍,长知识,有机会也去看看。
伽子罗衿 发表评论于
2025-10-13 12:55:09
赞博主好文!不想辛辛纳提还有这么一处人文之地,竟和德国移民有这么一番特别的历史情缘。千禧年前曾被派到德国工作过三个月,好客的德国人便带我四处体验,唯一过失掉的是没能尝吃到德国猪蹄子。不知辛辛纳提有没有这个德国风味?朋友有在多伦多不远的那滑铁卢城市找到过,风味很特别。
water_color 发表评论于
2025-10-13 12:46:44
Findlay Market看起来有点和西雅图的Pike Place Market相像,但估计规模没有那么大罢了。
海边红树 发表评论于
2025-10-13 12:24:27
我读牙科助理专业的时候,和一个德裔老师成了好朋友。去她家过圣诞节。数年前曾几次邀请她来我家来玩,后来就中断了联系。很可惜。平安是福。
ytwadk 发表评论于
2025-10-13 12:13:27
再替博主补充一位当年负责土星五号火箭的总设计师Wernher von Braun,他也是德国人,美国就是凭借这款火箭将美国人送上了月球,实现了人类的首次登月。
五湖以北 发表评论于
2025-10-13 11:48:09
跟着菲儿逛辛辛那提。辛城还没去过,没想到德国的渊缘很深,以后去时要好好看
五湖以北 发表评论于
2025-10-13 11:48:04
跟着菲儿逛辛辛那提。辛城还没去过,没想到德国的渊缘很深,以后去时要好好看
混迹花草中的灰蘑菇 发表评论于
2025-10-13 11:46:22
那么多食品,一眼就看到了那个长茄子,蒸了好吃:)辛辛那提的确很有欧洲风情,难得那里也有免费的博物馆,莫奈、梵高和毕加索的作品,都那么特点鲜明,放在一起,很有趣。原来美国还有那么多的德国人和德国文化的影响,谢谢菲儿介绍
regions 发表评论于
2025-10-13 11:37:37
没想到德国裔居然是美国最大的单一欧洲裔族群,原来认为应该是英国裔呢。
光盐行者 发表评论于
2025-10-13 11:19:49
美国立国时用德语还是英语做官方语言有个投票,结果德语以微弱劣势败给英语。
我们系里有个德国教授,父母从德国移民过来,他自己是4,5岁时到美国的。他老爸曾经被提名获诺贝尔奖。他在美国长大,能说流利的德语,但行事为人一点不象德国人。我跟他开玩笑说,他是德国的硬件美国的软件。还是软件更重要。
何必在意 发表评论于
2025-10-13 10:19:59
在外游,虽然在山中有时无法联网,还是要冒泡点赞,菲儿这篇让我也想去一趟辛辛那提!
林向田 发表评论于
2025-10-13 10:14:55
看标题:“德国移民对美国的影响”, 我就想到了川普。
晓青 发表评论于
2025-10-13 09:57:28
美国有不少德国人,但不知道有这么多!读菲儿的文就是涨知识!
可能成功的P 发表评论于
2025-10-13 09:49:16
谢谢菲儿的介绍,感觉这个城市融合了严谨和生趣,那个吃货的“博物馆”太有趣了!菲儿的游记总是结合了人文历史,很耐读。
德国人的个性鲜明,很多地方和日本人有点像,但是更加艺术和厚重。
yuntai 发表评论于
2025-10-13 09:41:57
哇,辛辛那提有这么多好看的地方啊,那些市场很接地气,音乐厅相当漂亮,艺术博物馆展品丰富,“这座雕塑,上次见到时就让我印象深刻,至今难忘。”这是巴塞罗那雕塑家普伦萨的另一尊作品,菲儿以前写的迈阿密一个博物馆也介绍过他的作品,我们泽西市也有他创作的《水之魂》巨型雕塑。谢谢分享!哥伦布节快乐!
硅谷居士 发表评论于
2025-10-13 09:33:04
回复 'gaobeibei' 的评论 : “德国人的个性看上去冷漠古板,但是他们做事认真自律,你对他提出建议,他也会理智思考,并不会因此给你穿小鞋。”
+100!日耳曼民族在欧洲很多国家都占主导,而且非常成功!
寒墨 发表评论于
2025-10-13 09:32:22
菲儿天地的文章涉猎面实在是太广泛了,跟着你长知识。
gaobeibei 发表评论于
2025-10-13 09:07:24
谢谢菲儿的介绍。德国人的个性看上去冷漠古板,但是他们做事认真自律,你对他提出建议,他也会理智思考,并不会因此给你穿小鞋。德国在二战前后,经济不是太好,有许多人前往美国移民。老公的家族中也有许多亲戚去了美国,有的留在了那里,有的后来又回归。德国这个民族严于思考,他们出了许多哲学家。德国还有如巴赫贝多芬那样的大音乐家,德国还有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对世界的文化科学和艺术做出了贡献。所以,我对这个民族很尊重。
yefang 发表评论于
2025-10-13 08:52:25
“他们的个性都有点古板,尤其是那个老板,做事特别一板一眼,不苟言笑。” 德国人的古板,比如遵守时间,做事认真,大概应当算普鲁士传统。我本人比较喜欢和古板的德国人打交道,他们虽然不够灵活,但做人比较诚实,做事也比较可靠。
海边红树 发表评论于
2025-10-13 08:31:41
“忽然觉得,旅行的意义,或许正在于此:不仅是看风景,更是在不经意间,与一座城市的灵魂,悄然相遇。”菲儿好文,菲儿见识多广,图文并茂,从中学到了知识。有一次先生去辛辛那提开会,我没去,现在想来后悔。谢谢菲儿,平安是福。
娜佳85 发表评论于
2025-10-13 08:27:23
赞菲儿好文!
忽然觉得,旅行的意义,或许正在于此:不仅是看风景,更是在不经意间,与一座城市的灵魂,悄然相遇。+1
辛辛那提真是漂亮呢!古朴端庄,就像德国人一板一眼的性格。红砖建筑好看,像是到了中欧的哪个城市:)
原来美国有那么多德国后裔,学习了。我只知道中西部挺多的,我们公司在奥马哈的同事,很多是德国后裔,他们做事认真,待人真诚,信仰虔诚,是老派的美国白人。
Jungle Jim’s International Market好有趣,记下了,下次去辛辛那提,一定要去见识一番。
喜欢那个免费的艺术馆。有点像我们这儿普利斯顿大学的艺术博物馆,也是免费的,以前我隔一阵就要去一下,看看有没有换展品。新冠以后就关了,整修扩建后,10月底新开张,不知会不会收费。现在美国免费的博物馆真不多了呢。
菲儿新周好,握手老乡!
cxyz 发表评论于
2025-10-13 07:50:05
不好意思 点了两下发布, 菲儿删掉一个吧 :)
cxyz 发表评论于
2025-10-13 07:49:14
原来川普竟然有德裔血统。
辛辛那提我们自驾奥兰多时曾经经过, 吃了一种上面堆满黄色cheese丝带当地小吃。
杭州阿立 发表评论于
2025-10-13 07:37:31
跟着菲儿涨姿势!
以前一直以为苏格兰移民在米国最多,原来还是敌不过德国佬儿 :-))) 再一回想,真的哪里都有德国村、德国镇、德国啤酒的赶脚。
Jungle Jim's我们也去过几次。读博士我在啃它鸡,高速到辛辛那提一个多小时的样子。去辛辛那提很多次,大多是当天往返,但也住过酒店。有一两次是专场笑拼,直奔Jungle Ji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