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节 按孔、孟的教诲:承继的是孔、孟,开拔的是自家

  阳明承继孔子、孟子的熟仁观,他对孟子那段经典:“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作了极为心学化诠释,《赠郭善甫贵省序乙亥》:郭子自黄来学,踰年而告归,曰:“庆闻夫子立志之说,亦既知所从事矣。今兹将远去,敢请一言以为夙夜勖。”阳明子曰:“君子之于学也,犹农夫之于田也,既善其嘉种矣,又深耕易耨,去其蝥莠,时其灌溉,早作而夜思,皇皇惟嘉种之是忧也,而后可望于有秋。夫志犹种也,学问思辩而笃行之,是耕耨灌溉以求于有秋也。志之弗端,是荑稗也。志端矣,而功之弗继,是五谷之弗熟,弗如荑稗也。吾尝见子之求嘉种矣,然犹惧其或荑稗也;见子之勤耕耨矣,然犹惧其荑稗之弗如也。夫农春种而秋成,时也。由志学而至于立,自春而徂夏也;由立而至于不惑,去夏而秋矣。已过其时,犹种之未定,不亦大可惧乎?过时之学,非人一己百,未之敢望,而犹或作辍焉,不亦大可哀乎?从吾游者众矣,虽开说之多,未有出于立志者。故吾于子之行,卒不能舍是而别有所说。子亦可以无疑于用力之方矣。”

  此段对话是锁定于成人之道的“立志”而论的,并借用孟子“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喻之为农耕灌溉,来详细说明立志在“熟仁”中的特殊意义。寻其“熟仁”之踪迹,有三点值得品味:

  其一,立志于学,是求“熟”的过程,要灌溉不已。“志”如种子,立好了“志”,就要培育它、耕耨它、灌溉它,让它发育、成长、开花、结果;这就如农夫耕耘,种子撒下去了,就要深耕易耨、时其灌溉、早作夜思,春夏秋冬,必有收获。对于做人来讲,立好了“志”,靠“学问思辩行”去灌溉,才会有熟的果实。孔子言“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阳明加了个“行”,更加凸显了他力主的知行合一,在“熟仁”价值取向中的实践动向,立志于学,在学、问、思、辩、行的过程里,走向成熟。

  其二,要立好的“志”,这叫“志端”。志向端正,犹如“嘉种”,只要努力耕耘,定会有收获。志向不端正,即便努力耕耘,也只是“荑稗”;同样,立了好的志向,但不努力耕耘,功夫也不到家,就不会有“志”之熟的发展,就如五谷不熟,那还不如“荑稗”可食了。

  其三,“志”要立了好,又要不时耕耘,意志要坚定,不要惧怕,不要犹豫不决,更不要半途而废。熟首先立于志,这是成人之道的开始,再有坚持不懈的“用力”,则就有“熟仁”的良好结局了。这就验证了孔子“十有五而志”到“七十而不逾矩”的“熟仁”之理想起步的重要意义。

  其实,“立志”之于“熟仁”,是儒家一以贯之的传统。孔子那段有名的“吾十有五而志乎学”是再明显不过的代表了这样的传统,阳明心学,也盖以“立志”为本,“熟仁”至圣,就是从这里开始。阳明著“立志”箴,叙述了这样的心声:“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要求“百工技艺”之熟,要求“天下可成”之事,无不本于立志,“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阳明对“立志”有很大期待,“今学者旷废隳惰,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立志,是人走向成熟的重要环节,立了志,就要灌之以努力,“持之不懈,即吾立志之说矣。”这是熟仁的功夫。对此,阳明十分注重“勤学”的努力,所谓“习熟”功夫,就是“勤学”的“笃志力行”。这里,阳明把“立志”与“勤学”沟通起来,又相当地发挥了孔子的十五有志于学的传统,在一个“勤学”的新层次里展开了“博学笃志切问近思”的“熟仁”考量,阳明在“立志”箴后,就设“勤学”箴,也是别有一番思量的。

  《勤学》箴言:“已立志为君子,自当出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从吾遊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苟有谦默自持,无能自处,笃志力行,勤学好问,称人之善,而咎己之失,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忠信乐易,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资禀虽甚鲁纯,侪辈之中,有弗称慕之者乎?彼固以无能自处,而不求上人,人果遂以彼为无能,有弗敬尚之者乎?诸生观此,亦可以知所从事于学矣。”立志为君子,就要“从事于学”。这是个“熟仁”的展开,“学”本身,乃是德性的锻炼。阳明在《勤学》箴讲出的就是这个道理。归结起来有二个方面:一方面,志已立,熟仁,要求的“学”,是“德”上的力行,如“勤确谦抑”、“勤学好问”、“忠信乐易”、“表里一致”,这样的锻炼,既是德性的又是德行的,它成为“勤学”内容,坚持不懈,就是走向的“熟仁”。另一方面,走向“熟仁”,应是人之本性上的实现,人心之本质的东西,乃是“志”,志已立,实现志,就是人性上的“笃志力行”,人之本性,无所谓“无能”或“有能”、“聪慧”或“鲁纯”,只要“笃志力行”,展开他的德性和德行,本性就能开出“熟仁”的果实,就是成为君子了。有关《勤学》篇,我们将在“学与熟”文段里再加以充分展开。

  阳明借五谷熟与不熟、不如荑稗之喻,是要阐明他的心学本体,如他说“象五谷之艺地,种之即生,不假外求”;从对孟子的“苟为不熟,不如荑稗”的发挥,阳明确立的“立志”说和“勤学”说,在“熟仁”的层次里认定此二说的重要性,可以说这些是阳明承继了孔、孟,更有他自家的体悟了。如阳明引了“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悟得自家贴切:“喻及‘日用讲求功夫,只是各依自家良知所及,自去其障,扩充以尽其本体,不可迁就气习以趋时好。’幸甚幸甚!果如是,方是致知格物,方是明善诚身。果如是,德安得而不日新!业安得而不富有!谓‘每日自检,未有终日浑成片段’者,亦只是致知工夫间断。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这种“自家”体悟,蕴涵了阳明自己的创意。

  关于自家体悟,阳明也是有源头的。他不由感慨前人习熟之“源”:“用力习熟,然后居山之说,昔人尝有此,然亦须得其源。吾辈通患,正人池面浮萍,随开随蔽。未论江海,但在活水,浮萍即不能蔽。何者?活水有源,池水无源;有源者由己,无源者从物。故凡不息者有源,作辍者皆无源故耳。”一以贯之的“习熟”,是活水,有生命力,可以成就自己;缺乏它,就是一潭死水,如浮萍,随波逐流,拿不住自己,最终只能一事无成。那么,阳明究竟要怎么样拿得住自己呢?这就是他有自家的体悟了。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