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产贺岁片全接触>>>>>>>>
贺岁片其实是由美国引进的商业操作概念,当地院商基于同一部片子在不同的时段放映产生不同的效果,带来不同的利润的原则,会选择在特定的档期推出特定电影,例如在夏天学生假期间推出耗费巨资拍摄的“暑假巨片”。但这概念一直要到20世纪80年代初才被引进东方好莱坞——香港,演变至今日,贺岁片已几乎成了华人地区的农历年习俗,也反映了影坛的发展和流行趋势。
70年代的香港影坛是功夫片的天下,不过到了70年代中,许冠文离开邵氏机构后创立了许氏兄弟公司,与当时规模仅次于邵氏的嘉禾公司合作拍摄的喜剧片既叫好又叫座,带动了港产喜剧片热潮,这时喜剧片开始与功夫片抗衡,拥有一定的票房叫座力。
许冠文带动贺岁片热潮
1981年许冠文自编自导自演的《摩登保镖》在农历新年期间推出,票房开出红盘;由麦嘉、石天、黄百鸣等人于1980年创办的新艺城电影公司,与邵氏、嘉禾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于隔年推出《最佳拍档》,也选择在农历新年期间放映,结果票房也奇好,接连在1983、84、86年新春期间推出续集,才逐渐演变成农历年的特定新春贺岁档期。
贺岁片为了迎合市场迎春接福、观众想心情放轻松的需求,题材皆是讲究通俗易懂的喜剧内容、喜庆开心的娱乐效果和大团圆结局。起初还未出现处心积虑的经营,都是些现炒现卖的喜剧片,只求做到热闹有趣,如许冠文再次自编自导自演的《铁板烧》(1984年)、张同祖执导,成龙、吴耀汉、岑建勋、叶德娴等人主演的《神勇双响炮》(1984年)、由成龙与曾志伟联手炮制的《龙兄虎弟》(1987年)、高志森执导的《新合家欢》(1989年),不过是些在新春档期推出的喜剧片。
到了后来,便开始出现一些专门为贺新岁而制作的电影,单从喜气洋洋的片名便可看出“贺岁”的用意--《福星高照》(洪金宝执导/1985年)、《恭喜发财》(新艺城/1985年)、《富贵逼人》(高志森执导/1987年)、《八星报喜》(杜琪峰执导/1988年)、《金玉满堂》(徐克执导/1995年)、《富贵人间》(许冠文执导/1995年)、《运财智多星》(王晶执导/1996年),甚至连电影海报都力求做到春意盎然,不但红彤彤,还出现诸如对联、爆竹等道具,例子包括《行运一条龙》、《逃学威龙三之龙过鸡年》、《大富之家》、《97家有喜事》。 港产贺岁片全接触>>>>>>>>
间中也有仿效好莱坞以巨资堆积大场面、大卡士的大制作,在农历新春期间推出,作为观众在喜剧以外的贺岁片选择,例如杜琪峰的《东方三侠》(1993年)便是集合当年三名当红女星张曼玉、杨紫琼和梅艳芳的动作片。
从80年代的贺岁片演员阵容也可看出,这时期参与演出的都是些擅长演绎喜剧的艺人,例如高志森“富贵逼人”系列的董骠、沈殿霞,《福星高照》的吴耀汉、曾志伟等,卖点是搞笑内容,而非艺人名气。
偶像明星从谐星手中接过棒子
截至80年代末,才开始出现由当红的偶像担纲的贺岁片,如80年代中开始成为港产电影中流砥柱的周润发所主演的《八星报喜》、《吉星拱照》(1990年)、《我爱扭纹柴》(1992年)、《花旗少年》(1994年)等;张曼玉曾参与《富贵吉祥》(1991年)、《家有喜事》(1992年)、《东方三侠》、《东成西就》(1993年)等贺岁片的演出,这几年也正是她在香港影坛步入佳境的高峰期。周星驰在90年代初以无厘头喜剧成了票房灵丹,也便自然地当上了贺岁片的演出常客,差不多每年农历年期间都有作品问世——《家有喜事》、《逃学威龙三之龙过鸡年》(1993年)、《西游记》(1995年)、《大内密探零零发》(1996年)、《97家有喜事》和《行运一条龙》(1998年)。
从贺岁片的演员阵容可一窥艺人的人气指数显然是不争的事实,这也便是电影圈现实之处,步入千禧年,贺岁片更成了青春偶像的地盘。张柏芝在1999年以《喜剧之王》成功出位,隔年不过在贺岁片《东京攻略》中跑跑龙套而已,过后却身价随人气狂飙,且每年都必是贺岁片的女主角,今年便会看到她和同样人气红不让的古天乐联合主演的贺岁片《鬼马幻想曲》。
港产电影近年另一票房灵丹,便是导演杜琪峰的爱将郑秀文,虽然她在1998年曾与周星驰合演贺岁片《行运一条龙》,不过一直得等到2000年的《孤男寡女》和《夏日么么茶》的卖座,才肯定了她的电影天后地位,也保证了她贺岁片的演出片约,接连主演了《钟无艳》(2001年)、《嫁个有钱人》(2002年)、《百年好合》(2003年),今年她则连同F4成员之一的言承旭合演李志毅所执导的贺岁浪漫喜剧《魔幻厨房》,故事也是延续《嫁》和2003年杨千桦所主演的贺岁片《行运超人》的灰姑娘传奇浪漫爱情喜剧模式。
港产贺岁片全接触>>>>>>>>
阳刚味重的成龙功夫喜剧片
成龙的电影也伴随了许多人度过无数个新春佳节,他的贺岁作品也随着他的演艺生涯的发展而注入新元素,80年代的贺岁作品多是阳刚味较浓的功夫喜剧片,步入90年代,有票房叫座率的女星开始出现在成龙的贺岁片中,例如《飞鹰计划》(1991年)的郑裕玲以及《醉拳2》(1994年)和《红番区》(1995年)的梅艳芳。自《红番区》开始,成龙也开始有计划地抢攻好莱坞市场,反映在贺岁作品中的洋人角色、剧情和外景地的选择,吐露出东方占士邦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