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演艺界大腕章子怡接拍哥伦比亚公司制作的影片《艺伎回忆录》,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而在日本,相当多的日本文化人亦抱以苦笑。许多国人质问,日本的艺伎,这样不光彩的角色,日本人不演,为何偏偏选中国人演?在国人强烈谴责的潜台词中,先入为主地预设了这样一种认识观念:日本艺伎反映的是日本文化阴暗下流的一侧面,由章子怡扮演这种角色,有损中国女性的健康形象。 但事实上,这是一个天大的误解。简单扼要地说,此“伎”非彼“妓”也。艺伎在日语里有时被称为“艺者”,她们的确妖美柔情,陪酒作乐,但她们不卖弄风情,更不会轻易卖身。要拿到艺伎的“上岗证”,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要经过大约5年的艰难磨练,掌握文化、礼仪、语言、装饰等多方面技能,其昂贵的培养费,也不是普通家庭所能承受的。 日本传统文化中女性职业的构成相当复杂。那些没有经过艺术培训、只能在酒席上倒倒酒的小姐,被称为“酎妇”,其地位明显低得多。日本传统的卖淫女有固定的称呼,她们一般被称作“女郎”,在这些“女郎”当中,最高级别的被称作“花魁”,“花魁”年轻貌美,服务对象只限于大富豪,显得很有威势。 许多人搞不清日本传统文化的这些奥妙,想当然地将艺伎与“花魁”搞混了。但事实是,“花魁”再风光毕竟还是娼妇,而艺伎再落魄毕竟还是艺人,双方是有明显区别的。 艺伎是一种高度专门化的职业,虽然带有浓厚的男权主义至上的色彩,但艺伎们知书达礼,棋琴书画无所不精,在她们身上更体现了“自我修养”和“自我完善”的精品意识,带有某种居高临下的孤独感。“艺伎文化”是日本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但就是这种在日本人看来颇为珍贵的精神财富,在许多中国人眼里,竟然是一种几乎等同于色情和肮脏交易的“妓女文化”,这实在是一种莫大的误会。 可以肯定地说,艺伎不是下三烂的风尘女,一些国人从这个角度来抨击章子怡,显然是选错了方向。就像川端康成的名著《伊豆的舞女》,单看标题总让中国人联想翩翩,但日本没有“舞女”这种说法,川端康成写的是一个跟着大人到处卖艺的小女孩,日本人称之为“舞子”。 章子怡出演《艺伎回忆录》,几乎所有的日本文化人都觉得不可思议。艺伎不是“花魁”,更与大街小巷里卖淫女的概念完全两码事。作为一种日本悠久的文化和传统,如果没有深厚的日本文化底蕴,章子怡又如何去演绎艺伎走路、拿扇、调笑、倒酒的神韵呢? 中国有些媒体报道说日本人抗议中国人出演日本艺伎,是嫉妒中国演艺界的人才辈出,这或许只是国人一种一厢情愿的自我感觉良好。这部带有浓厚西方价值观念和观察视角的影片,一旦在中国亮相,那带给中国人的将是一幅怎样的日本传统文化的场景呢?这才是一些日本文化人最为担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