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美女想当“阿春” 15岁被“诱拐”
文章来源: 东方体育日报 于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每年2月到3月间,北京东棉花胡同里的中央戏剧学院都会人满为患,无数向往演艺圈、怀揣明星梦的少男少女都会赶到这里。成千上万人之间的竞争,为的是那仅有的二十几个录取名额。
拥挤的人群中,一张似曾相识的面孔出现在其中。杨云,已经退役的体操冠军,2000年悉尼奥运会铜牌得主,中国女子体操队队长。当年她曾在体操舞台上演绎出最完美的动作,如今她想寻找一个新的舞台,实现自己“成为一名出色的演员”的梦想。
然而让杨云难以想象的是,通往新舞台的路,甚至比当年成为冠军还要崎岖。 能否免试 学校说了算
“我一直都想当一名演员,一名出色的演员,就像《北京人在纽约》里演阿春的王姬。可以这么说,这是我的爱好,也是我一直以来的一个梦。”杨云说她很想当个演员,做梦都想。
退役冠军进军娱乐圈,是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杨云的前辈刘璇就是最好的例子,她也觉得刘璇这条路走得好,但她又不想完全和刘璇一样。除了名气这个筹码,她还想拥有实力。她觉得自己年轻,可以成为科班出身的演员:“我想好好学演戏,因为我喜欢这个。我想做个真正科班出身、演技派的演员。”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杨云一退役就开始计划“报考专业院校,好好学表演”。今年春节刚过,大年初七那天,杨云回到北京,一心一意准备报考中央戏剧学院。
“早就听说考中戏难,也在心里作了充分的准备。”如今说起这句话,杨云觉得自己还是太幼稚。考中戏,这个“难”字已远远超出了她所能想像到的极限。
杨云还记得,那是2月21日,中戏开始报名的日子。她一大早来到东棉花胡同,几乎吓呆了。校园里人山人海,每个报名点前排起的队伍都看不到尾,那些排在最前面的,都是提前一两天就在报名点前打地铺排队了。而杨云要报考的表演系,今年名额在20人到30人之间,报考人数竟然上万。
“我有什么呢,凭什么在这么残酷的选拔中取胜?漂亮?我看排队的人里漂亮的人有的是。会表演,感染力强?人家开始接触表演的时候,我还在体操房里治伤呢。还有,考这样的学校要经济基础,要投入,还需要一定的关系,这些都是我没有的。”站在这个新赛场上,这位世界冠军觉得自己很渺小,很无助。
希望渺茫,但杨云总要试试。她还有一张“免试牌”。按照有关政策,在世界大赛中取得前三名的选手退役后可免试进入任何一所高等院校就读。具体操作程序是:国家体育总局给开份证明,附带相关成绩材料,再由国家教育部下达给运动员要就读的高校。
说起来不复杂,操作起来却有不少问题。“现在不是我免不免试的问题,是国家规定我可以免试,但学校要不要我的问题,决定权在学校啊。”说到这里,杨云叹了一口气,艰难和压力都在这一声叹息之中。
孤注一掷 杨云不敢
竞争的激烈来自于资源的稀缺和良好的就业前景,在很多人看来,进中戏就等于一只脚踏进了娱乐圈,而且还是踏进了娱乐圈的光明之门。相对于那些在各个剧组摸爬滚打的追梦人来说,中戏这块金字招牌所能带来的效应不言而喻。既然是如此宝贵的资源,又怎么会轻易被占有?
“太难了。”杨云现在经常这么说,“考中戏,要自身条件优秀,要经济实力雄厚,要有相当广泛的人际关系……”这些先决条件,杨云事先都曾想到,但亲身领教过之后,杨云实话实说:“想到的不及实际遇到的万分之一。”
什么叫难?单就先期投入而言,有圈内人士告诉杨云,想进娱乐圈,先准备一百万吧。
“当演员,当然想成名、也想获得利益,但也不能为此孤注一掷。进娱乐圈是我的一个梦想。但我不能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把一切都押上去,我不是那种人。”从报考开始到如今经历的一件件事情开始让杨云意识到,这个圈子门槛很高,“能考进中戏的人都很不简单,除了要有天赋,有本事,需要附加的东西实在太多。”
这一路注定艰难,但至少现在,杨云还没有放弃希望:“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机会,我还是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去试一试。离9月份开学还有一段时间,我想可能还有机会的。”
中戏交底:这事有难度
对于上万考生争报表演系的盛况,中央戏剧学院招生办的马老师早就习以为常:“这种现象每年都有,这是考生对我们的认可和肯定。当然,这也会给我们的招生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对于世界冠军能否免试进中戏的问题,这位老师不愿正面回答。
而据中戏教务处一位工作人员透露,杨云免试入校希望渺茫。这位工作人员说:“运动员免试入学这个政策我们知道,我们也希望招收这些为国家做过贡献的人,但这个表演系跟其他一些专业不太一样。报考的人太多,招收人数和要求限制极其严格。这就不是我们教务处能答复得了的,还需要与表演系和院领导联系、研究过才能知道。”客客气气地绕了半天,这位工作人员最后交了底:“这事不太好说,不过说实话,我觉得有难度。”
挤进星工厂未必是坦途
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的一位人士透露:即便被中戏录取,也并不代表等待你的就是星光大道。中戏表演系1992级有15个人,毕业十年后,现在还有机会从事表演的只有2个人,其余都转行了。据悉,2000年以后剧作系每年毕业生将近50人,刚毕业的学生写一个剧本才800元,僧多粥少嘛。
另一位1998年入学的编导系毕业生说,中戏目前4年学费6万多元钱,加上食宿等费用4年大约要15万,考前辅导班一年学费也要1到2万,有些人还要送贵重的礼物。以前巩俐那个时代中戏表演系隔年招生,可现在每年招五六十人,其中大概有2到3人能得到观众认可,大部分只有改行或者担任演一集电视剧才500到2000元报酬的小配角。
拒绝健美操 所以拒绝北大
“除了这种艺术类学校,拿世界前三名的运动员想要找个学校读书还是不难的。”杨云说,她的前辈莫慧兰、刘璇、凌洁都上了不错的学校。而她本人只要愿意,也可以去北大读书,条件是要参加北大健美操队。
“北大真的很好,但我不喜欢这种交换性质的选择。”拒绝交换,这就是杨云拒绝北大的理由,“再说了,去了北大,又是比赛和学习兼顾,学习肯定会耽误,万一学习跟不上,还不如不去。”
除了表演,杨云最感兴趣的就是外语,“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用到外语的地方一定会很多。我可以去做志愿者,还可以用我的专业知识为北京奥运做点事。”
如果最终无法跨入中央戏剧学院的大门,杨云说她会去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读书。“现在我们体操这一行的人外语都不好,很需要有一些既懂专业又会外语的人。虽然我不选择当体操教练,但是为体操出力,我还是不遗余力,如果以后有机会,我也许还会去考个国际裁判,所以外语非常重要。”
再不想和体操打交道
当了四年国家体操女队队长,却每次在重大赛事前受同样的伤,虽然也拿了一个世界冠军,但几乎没有在人们印象中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
杨云说,体操,几乎就是她前二十年人生的全部。现在,20岁的她打算离开体操,开始她新的生活。
从刘璇、莫慧兰时代大家眼中的小妹妹,到刘璇退役后中国女子体操队四年的队长,再到20岁这个退役年龄,留在杨云脑海中的似乎没有多少太美好的回忆。“我们这一拨队员都退得比较早,基本上还不到18岁就全退了。”说完,杨云低下头,好半天没有说话。
“每到大赛之前,什么亚运会呀、世锦赛呀,或者是我刚刚伤愈,动作技术马上就要达到最好状态的时候,总能听见那‘啪’的一声,我想‘完了’。我都能想像出陆导(陆善真)的表情。就是那根杠子,每次都是。”杨云说到这里,表情有点无奈,而后又不得不叹了口气。认命,她唯一的选择。
杨云体操生涯出奇地不顺,
四次手掌骨折,脚踝长年有伤,多次在国际大赛前夕因伤无缘冠军。出征前她总是大热门,但很多次,出场名单中都没有她的名字。问教练杨云在哪里,回答都是一样的——养伤。
2004年8月,杨云向国家体操队提出了退役请求,随后便开始慢慢淡出了公众的视线。“我一直在训练,也一直在受伤。特别是每次在大赛前都受伤,错过了许多机会。”离开体操时,杨云显得十分坦然。
“刚退下来的时候很多人劝我留在体操这个行业中,因为我父母都是体操教练。在这一行,我有我的优势。而走出去,在一个新的领域探索,一切就要靠我自己了。”退役之初,杨云也面临了艰难的选择。
“我真的不想再跟体操打交道,虽然我知道这对我来说也许是捷径。”体操带给杨云不仅是身体上的伤痛,更多的是与命运抗争的无力和挫折感。“我也不是那种愿意留在家里靠男朋友养的人,我有我的梦想和追求,我也想实现我的价值,体操占去了我人生中的前二十年,那么接下来我就要做一些我自己想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