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真到霍元甲--写在李连杰落幕之后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作者:卓洋   演艺圈里有三个人的生存状态最为我所羡艳,张学友、李连杰、苗乔伟。诸如林青霞、钟楚红、周慧敏的小日子虽然也过得滋润十足,但是从我个人骨子里未能清楚的传统思想来看,女人解甲归田比男人拥抱家庭更理所当然。做妻子和母亲是女人的天职,将天平倾向于家庭的男人更加伟大。像成龙、刘德华那样的工作狂铁金刚虽然值得敬佩,但是从生活的角度上说,更应该表示难过和惋惜。   我印象中上一部利智参演的影片是成龙的《双龙会》,花瓶式的演出并没有显示出什么技术含量,但是漂亮的花瓶也能让人记住她。这个值得李连杰为她去死的女人,让李连杰心甘情愿淡出娱乐圈,不仅放弃了《卧虎藏龙》而且决定在《霍元甲》之后结束自己的功夫片生涯。这显然不仅仅是一个漂亮的花瓶,这应该是一个美丽的花瓶。   再也看不到李连杰的功夫电影的确遗憾,但是如果想到这个世界上多了一个彻底回归家庭的好丈夫好父亲,未尝不是一件更值得祝福的喜事。   《霍元甲》其实是李连杰对自己武艺生涯的总结,这与周星星同学的《喜剧之王》不同,总结与自传的区别在于前者不必向后者那样残忍地出卖自己,但是又必须比后者更加残酷地剖析自己。   化妆技术没有掩盖镜头下的苍老,饰演青年时代的霍元甲虽然通过言行举止完成了对年少情况血气方刚的诠释,但是坐在荧幕下的我们还是因为眼角的鱼尾如梗在喉。在而立之年还要到校园卧底的周星星让我们捧腹大笑,在不惑之年立志津门第一的霍元甲却让我们平添伤感。眼花缭乱的每一个动作场面都让我们回到过去,从少林寺到精武门,从佛山到黑木崖,从香港到好莱坞。      我对《少林寺》主题曲的印象比对李连杰的横空出世更加深刻,80年代让我印象深刻的李连杰电影是《龙在天涯》。不过遗憾的是,我观赏这部影片的时间却是在90年代初期,但是庆幸的是,那个时候的我已经认识该影片中的周星星同学和利智大美女。李连杰便是在这部电影中与利智结缘,随后与亚姐成婚的。   1982年《少林寺》到2005年《霍元甲》23年间,关于李连杰的绯闻中,惟一的负面消息是他与前妻黄秋燕的离婚。我的个人观点是从爱情的角度上说他对得起自己,从亲情的角度上说他对不起他师姐。   23年间我个人比较乐意看关于他不跟电影女主角亲密接触的花边消息,就像喜欢看到他在电影镜头中一脸害羞的笑容。   回说《龙在天涯》,这是李连杰踏足港岛的初期作品,导演邓衍成并没有把握住功夫皇帝的自身特点(至于88年的周星星同学,还有什么可说的呢?)。这部电影不是典型的李连杰电影,也不是典型的邓衍成作品。另,邓衍成从1998年《濠江风云》起步入个人事业的黄金时代,开始显示出强烈的个人风格并显示出成熟的把握力与控制力,更能让一些B级独立制作电影具有A级制作的水准和面相,其中以《险角》和《互动杀人事件》最值得推崇。黄金时期的邓衍成无缘与李连杰再度携手合作实在令人遗憾。   李连杰成功进入香港市场要归功于同样处于黄金时期的徐克,为什么说是李连杰进入香港市场而不是李连杰电影进入香港市场呢,因为1990到1992年三部《黄飞鸿》都是典型的徐克作品。李连杰虽然成功塑造了另一个经典的黄飞鸿形象,但是电影的叙事风格和动作场景完全被打上徐克的烙印。功夫只不过是徐克思想中用来展现历史背景抒发个人意志的闪亮点缀。   在《黄飞鸿》、《男儿当自强》、《狮王争霸》三部黄飞鸿电影中,李连杰逐渐走向成熟,徐克逐渐迈向个人事业的顶峰。这三部电影不仅为我们带来成长中的李连杰,也发掘出许多属于华人动作电影的珍贵资源。例如甄子丹,例如熊欣欣。至于影片中的大眼睛花瓶,记忆中90年代初好象只要有需要花瓶的电影,基本上都是在用她。不过说良心话,她跟刘劳模比跟李连杰在荧幕上更来电也更般配。   然而1992年同样出自徐克、李连杰组合的《龙行天下》从个人风格上讲并不属于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观众对这部电影的褒贬不一,但是我们在影片里看到了元华。诚然,我们不能奢求徐克与李连杰的每一次合作都成为经典,何况在短暂的停顿之后我们就看到了惊艳天下的《笑傲江湖–东方不败》。   这同样是一部几乎完全属于徐克的作品,几乎的意思是如果拿《倩女幽魂》作比较,这部作品除了徐克之外就是程晓东。《笑傲江湖–东方不败》之后李连杰离开了徐克,大致原因也许是5部作品都没有体现李连杰本人对荧幕功夫的完美诠释。徐克太重视于对江湖环境的诠释,太向往于个人风格的史诗构建,虽然他有一句“人就是江湖”,但是李连杰却远不是他的江湖。   离开了徐克,李连杰遇到了元奎。元奎用《方世玉》还原了李连杰–从演员的外观因素来说,方世玉的顽皮比黄飞鸿的稳重更适合李连杰。在徐克时代,最适合李连杰也同样成为经典形象的角色只有令狐冲一个。但是《笑傲江湖–东方不败》除了叙事与场面的华美,观众的目光都定格在林青霞的反串演出中。   到1994年,除了袁八爷的《太极张三丰》以外,依然没有一部作品完全属于李连杰个人。无论是《方世玉》系列还是与王晶合作的《铁鸡斗蜈蚣》、《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新少林五祖》,都沦为争取票房的纯粹的商业娱乐片。这些以赚钱为出发点的影片,其中的功夫不过是依靠李连杰个人票房号召力来辅助电影从Action到Ka的卖点而已。   于是我们在《方世玉》系列中更加欣赏萧芳芳的发力,惊叹郑少秋红男不老,惊喜赵文卓的处子演出,甚至会回味两大港姐年轻时期的风华绝代。即便是记住了计春华,也会忘记李连杰的方世玉与他刚刚抽身而出的令狐冲有多少不同之处。   至于王晶作品,除了《赌神》与《鹿鼎记》堪称导演与演员的天作之合,其他任何演员只要出现在王晶的镜头前,都会淹没在混沌的商业气味之中。李连杰从个人演技与融入影片的个人气质上都较“二周”有相当距离。   其实《太极张三丰》也是一部商业气味浓重的娱乐电影,不过专业做武术指导的袁和平没有把完全把握住执导筒于是让李连杰的个人风格在影片中过多地发挥了出来。李连杰终于在荧幕前施展了自己的武术表演,只不过太极这种表演似乎并不是李连杰的强项与初衷。   终于到了1994年。啊,经典的1994年。电影似乎对自己诞生的第99个年头格外偏爱,无数中外经典在这一年诞生!1994年成为名副其实的电影颠峰之年,迄今无法超越!李连杰也将自己最经典的作品留在了1994年,即使是《霍元甲》也无法超越。   虽然《中南海保镖》的剧情特别俗套而且显然是照《保镖》的葫芦画瓢,虽然《精武英雄》的性质属于翻拍。但是。   但是前者把许多人感动得一塌糊涂,后者,后者作为香港动作电影的典范与至尊精品还有什么可说的呢。陈嘉上作为经典的缔造者之一也创造了属于自己的里程碑,不过这部电影显然属于李连杰!2年前徐克用《笑傲江湖–东方不败》统一了属于他的江湖,2年后李连杰通过陈真登上了功夫皇帝的宝座。   顺带说一句,《精武英雄》之后个人最期待的动作场面是邹兆龙、计春华、熊欣欣、甄子丹、赵文卓、周比利群殴李连杰。   颠峰过后李连杰却又再度迷失在元奎与王晶的票房战略中,《给爸爸的信》我更愿意将它与之前的《新少林五组》一同称为谢苗电影。在朱延平带着郝邵文和释小龙横扫华语童星票房的时代,谢苗的出现显然注入了新鲜空气。《给爸爸的信》的亮点属于谢苗也属于于荣光。元奎为李连杰塑造的另一个大陆警察形象在这部电影中失去了李连杰的味道,电影的剧本虽然比《中南海保镖》脱俗,但是梅艳芳显然并不适合做李连杰电影中的女主角。看得出来,李连杰努力想在影片中与梅艳芳来电,但是总是感觉牵强甚至别扭。   《鼠胆龙威》这个东西不怎么好说,我觉得本来电影本身还可以做得更优秀,但是王晶非要加上那些屎尿屁硬取悦观众,我很反感,但是又对电影中许多段落很是赞赏。没算时间,大概那个时候的张学友也是快要淡出娱乐圈的人了,两个爱老婆爱女儿的男人在同一部戏里各司其职,但是显然,张学友有技术含量得多。不过讽刺的是,这两部作品在1995年上映的时候都未进前十(11和17)。   我记得1995年出了很多部沾了“冒险”二字的电影,刘德华演了《大冒险家》,李连杰则带来《冒险王》。那一年周润发离开香港,刘镇伟拍出了在当时被严重低估的周星驰传世之作,于是很多年以后我们回味电影百年依然是一连串唏嘘与悲叹。先生说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但是你看到香港电影演什么赚钱就跟了一堆人拍这个题材直到把它拍烂拍到穷途末路时,才发现原来这世上的路很宽,但是走的人多了,也就没了路。   《冒险王》这部作品与徐克以往的作品相比少了许多野心的成分,剧本构思颇有新意。但是除了李连杰与邹兆龙第一场打斗中的少数镜头外,我们看到的依然是那些飞来飞去的神魔鬼怪。《冒险王》在思想与内容上与徐克这一年以前的所有作品有着明显的区分,但是改变并压抑自己野心的徐克也没有给李连杰多少出彩的机会。我深深记得一点,大眼花瓶在某个镜头中有一个鱼尾纹的特写。   但是那时候的我,还不知道自己也已经老了。   1995年和19996年的香港电影属于成龙,在大哥离开香港之前,这也是香港电影辉煌岁月最后的回光返照。虽然这2年香港电影属于成龙,但是真正的功夫皇帝却没有一部作品进入票房榜前10,尽管《黑侠》让人感受到浓浓的国际氛围,但是我们关心的男主角并没有将一个失去感觉的冷血杀手诠释得比一腔热血的石头(刘青云)更好。   从1996年开始,李连杰开始减产,每年作品限定在一部(2001年2部),但是我们再也没有看到精品出世!虽然1997年《黄飞鸿之西域雄狮》占到了当年电影票房榜第四,但是香港电影的整体质量已成下滑趋势。   1998年《杀手之王》杀到票房榜第八,但是,这是一部惨不忍睹的怪物电影。你无法想象它竟然出自董炜之手,而且主演是李连杰!更恐怖的是,女主角是梁咏琪!李连杰身高是169,梁咏琪的身高是175!我印象中就不记得郭富城跟GIGI搭过戏。   这是我所看到的,所有李连杰所主演的电影中最最糟糕的一部!糟糕到从剧情、节奏、深度、娱乐性质、动作设计无一不值得诟病!糟糕到面对它我实在是绕都绕不过去,因为这一部戏之后,他就离开了香港。   对于李连杰的好莱坞之旅,总的说来,比成龙差,比周润发强。   那之后的片子,我只看过《致命武器4》、《救世主》、《英雄》和《霍元甲》。   其实《致命武器4》中作为反面角色只占配角戏份的李连杰是很出彩的,除了最后死得有点冤枉。《救世主》九成的电脑特技让人看了有些抓狂,但是最后两个李连杰的决斗确实很花哨。没有看《致命罗密欧》没有看《龙之吻》没有看《致命摇篮》也没有看《狼犬丹尼》,只觉得李连杰确实不该去好莱坞,只想不通为什么他不接《黑客帝国》中邹兆龙饰演的角色。   至于《英雄》,那就是一个天大的误会。这个误会好大,大到李连杰领衔的众港星精英开始排起队误会张艺谋,所有的观众也误会张艺谋。现在回过头来看,每一个香港演员想要和张艺谋合作的初衷是为了张艺谋黄金时期的诚挚之作,然而张艺谋却在这个时候谋求改变。我相信他不是故意的,搞鬼的人是张伟平。不过张伟平之虚伪现在看来顶多也就是阴险之极,从嘲讽的意义上来说,这个人还是有趣的。而陈凯歌却已经因为莫名的狭隘变得无耻之极。   终于等到《霍元甲》,但是《霍元甲》之前还有一部半截的《艺术人生》值得珍藏,因为央视的白痴很遗憾地只记载了一部分李连杰的艺术生涯和心路历程,如果你有幸下载到网络上曾经风靡的删减片段,你会看到一个稍微完整一点的李连杰,别的好话不好说,但是一个四十好几的人,还是那么有情趣。   这么些年一直看来,看到《霍元甲》联想到《精武英雄》,终于发现李连杰当初是把自己完全带入到陈真这个角色中,于是创造了第一部完全属于他自己的电影。我回想到陈真的时候,那个带着日本女孩离开精武门坚守在霍元甲墓前的血性汉子正是那个时期李连杰对家庭、事业、生活的理解与选择。当12年后他以《霍元甲》作为功夫电影的句号时,抛开所有的功夫与说教,我看到一个人到中年的李连杰在事业与家庭、前途与责任中所作出的感怀,他当初为了妻子放弃《卧虎藏龙》,今天他选择《霍元甲》作为终结自然也不是为了自己。      我买了一张电影票,坐在电影院某个放映厅指定的位置,从《霍元甲》片头广告一直到周杰伦癫痫结束–从某个观点出发,我们可以肯定这部电影的全部,可以谅解这部电影的所有,但是不能不痛骂这个驴唇不对马嘴的片尾曲。   《十面埋伏》结束的时候,我没有觉得英文主题曲与中文电影搭配有什么格格不入,我后来听到很多人为此诟病张艺谋的音乐细胞。我觉得我们误会他确实太深了。   李连杰中恳为自己划上功夫电影的句号,我很想感动,但听到JAY像GAY一样呻吟就败了我的情绪。我终于购买了一张电影票去欣赏一代宗师的悲壮落幕,但是我还是决定保持愉悦心情等待盗版面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