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姜昕一出道就被我们定位为最具个性的另类女歌手。这种个性曾经是她区别于其他内地女歌手的一个标签,如今,在这个越来越个性宣扬的时代,她的这种个性依然是她屹立于乐坛的一项资本。这也是华语音乐在经过了十年的淘汰赛后,姜昕仍被我们记住的原因。而就在与这种被“记住”
同时进行的一件事是,不知从何时起,在中国的某个音乐中心,摇滚乐渐渐缝成了一个牢不可破的套子,我们的歌手就这样心甘情愿的全部成为了装在套子里的人。在一个个不同个性,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心情的歌手的后面,我们听到的是十年如一日的摇滚编程,看到的是像老朋友一样熟悉的圈中的脸。在姜昕这一次开出的“花朵”中,我们看到一半是个性,另一半则是摇滚。
其实在摇滚的范围里追究下去,我们会吃惊的发现,姜昕是有自己独特的喜好的,她听过The
Cure,U2,Radiohead,她甚至和另一个同在北京工作的音乐人小河拥有同一个偶像Rickylee
Jones。但是当小河今年初已经在着手电影配乐时,围绕在姜昕这朵“不是随便的花朵”周围的依然是许巍,铁风筝乐队某成员,二手玫瑰乐队某成员,做梦乐队某成员,超载乐队某成员,崔健乐团某成员等一根根常青草。他们带给姜昕的是一种心领神会的制作经验与信手拈来的摇滚质感。可是,当创造者只剩下了唯一一种风格可以把玩的时候,音乐就已经沦为了一项悲壮的事业。
吉他,贝司,鼓,这老式的摇滚三件套依然充斥着《花朵》的绝大部分歌曲。他们铁三角式的搭配让姜昕的“另类”与“个性”更加密不透风。开场曲《爱琴海》名字很诗意,可在这首许巍作曲的作品中,姜昕执笔的词却体现不出任何意外,“云彩”,“海鸥”,“浪花”,“风”,“红日”等大量让人目瞪口呆的风景描绘会令听者误以为来到了琼瑶的梦幻天地。这些很容易令人忘怀的词语更让人狐疑:姜昕真是一个关注内心世界的歌手吗?
在接下来的《春天》里,她为我们切开了一个象征着伤心故事的苦瓜;在《蜜蜂》里,她又带我们去夏天的野外追蜂扑蝶;在《秋日》里,姜昕又化作了一枚红枫幻想一分钟的舞动;在《情绪》里,她看遍了太阳,向日葵,月亮,美云,黄昏,愁雨和鲜花。在专辑行将结束前,一首让人意外的歌终于出来了,这来自前二手玫瑰吉他手王钰棋的手笔,《摇摇晃晃》。歌中的主人公是蒲公英和蚂蚁,这是我们曾经多么熟悉的童年道具,现在它们依然存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世界里,但它们此刻正以摇晃的方式漂泊,追寻,狭路相逢,它们又何尝不是我们已丢弃理想的化身呢?与《摇摇晃晃》形成某种呼应的是姜昕个人创作的结尾曲《晚风中的自由》。鼓声远去了,但心中的鼓却越敲越激荡。夜里的回首是令人驻足眺望的,而脑海中的提醒更是让人暗赏的。这时候的姜昕,是从容的,更是自由的,但这段画面为何不愿在专辑中多出现几次呢?
花开不败的确是一种不现实的梦想,而越是有高贵品性的花朵,越不愿意随便的绽放。作为一个有个人选择权的创作性歌手,姜昕如何让她的梦想带领她“穿越现实的迷雾”,是一个谜,当谜解开时,她也才有可能为自己留下一种“更加重要的声音”。我们甚至在天真的幻想:什么时候,姜昕敢离开北京,离开摇滚圈,离开她熟悉的人,去到一个无名的地方,在那里,谁也不认识她,她也许会发现一个真正完美的世界。在一个可以找到真正自己的地方,摇不摇滚原来并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