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歌曲从某个角度来说有两大受众群:一类人喜新厌旧,永远只爱最红的那一个,他们追求的是当下最多人吹捧的旋律和包装,只要当事人不惹人厌,这类人永远在新旧交替中找到追逐的乐趣;另外一类人只记得某个时刻的印象,以此为经典从此不再接受其他任何可能,于是一切怀旧都成为最佳选择。张学友这个名字在这
两类人之间遇到的尴尬,几乎是在他放慢出碟速度之后的老生常谈。几乎每个人对张学友的要求都清晰而且明确:要不断唱出《吻别》、《忘记你我做不到》之类的歌,要不就别出专辑算了。
这也不难解释为什么《学友
热》即使身怀《我真的受伤了》这样的新时代K歌也被大众无情的打入冷宫这一事实。大家只能接受一个张学友,他要老土地唱着被归类到某一种套路的情歌,永世不能翻身。很难说大众不爱他,他每每一出场一举行演唱会都会成为一次盛事,独独他的专辑却越来越被忽视。大众爱他,爱的近乎挑剔与恶毒,永远摘不掉的四大天王头衔,永远只能唱情歌,演技再好也拿不到一个金像影帝。
话说远了,其实若还记得他的《释放自己》,该明白张学友很早之前就努力要给自己换一副歌手面貌。《人鬼兽》里刘以达找来张学友,效果完全令人惊艳,但大家仍然只许陈奕迅搞怪看不得学友哥不正经,也只好感叹张学友当年的情歌实在太深入人心。
《在你身边》紧接着《他在哪里》的理念,也类似于后者的一个答案,却带出完全不一样的风格走向和内容重点。《他在哪里》几乎以张学友一贯擅长的情歌作为主打,加上小安的搞怪风格,一快一慢的交替。《在你身边》则放弃了这种保守的制作企划,完全开启更加自如和更加多元的思路——当然比起《life
is like a dream》,前者的保守程度还是有目共睹。
从《热》和《他在哪里》的磨练,小安之前过于自我的碎碎念风格虽然有型,却未必适合张学友,对于有腔有调的歌神,节奏和唱腔的的变化更需要突出。新专辑之中小安开始收敛,将个人风格让位于音乐风格,才让歌曲和张学友之间更加贴切。《听天由命》有模有样的urban流行风,加上很台的rap唱段,很明显是针对眼下台湾市场的歌曲,但很可能没有效用。《原罪犯》的流行摇滚配器,也在张学友出神入化的唱功运用里变得更加动听。《难道真的不能用爱解决吗?》采用中板节奏曲风,实际上表达的东西,十多年前林忆莲在《醒醒》里面已经唱过,不过在越加物质的今天也并不嫌多。《上不完的课》有淡淡的灵歌风味,也是和专辑讲求节奏和演唱的基调相吻合的。《I
don’t wanna
be》和《烦恼歌》也都极力表达出与以往歌神不相同的国语表现。即便张学友在98年之后因为鼻炎的问题逐渐改变唱法,新风格早已形成,却还是难以取悦日渐挑剔的大众。也许是为了安抚大众的情绪,一首上口且情感真挚的《好久不见》还是适当的安插在了专辑之中,成为《在你身边》少有的保险牌。
偶像歌手拍一支新奇一点的MV,舆论和大众就要欣喜若狂的冠以“突破”之名,如同张学友这般努力不断改变自己的老牌经典歌手,却难以活出旧时的记忆。《头发乱了》这样的歌怎么算没有性格呢?同样能玩声音的张学友就总是被视作四旧,除了情歌总不招人待见。即使有了招人待见的情歌,又最多不过安安静静的被下载进新潮一族的MP3之中,其实,张学友明明已经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