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昕:离开了老摇滚的熏陶 奔向新音乐的怀抱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去年5月,星石唱片在长安街边上的新闻大厦举办了他们的成立大会,当时我迟到了,进去的时候正好赶上王钰棋弹着一把电箱琴给姜昕伴奏《春天》,虽然那时候春天刚过,但这首歌还是传达出春意盎然的氛围,让人感觉轻松爽洁不紧绷,听起来舒服自然。然而她的《我不是随便的花朵》出版之后,这


首歌却变成了另一个模样,有点儿电谣但又不那么电谣,虽然贝斯和鼓在分贝上不是很强烈,但还是把姜昕的嗓音映衬的十分压抑。

姜昕最大的优势有两个,一个是她在歌词写作方面的能力,基本上是国内女性创作歌手当中数一数二的,另一个是她的嗓音,没有许多女歌手庸俗卖弄着的甜美和细腻,而是在略带的沙哑当中透出女性的内敛。相比之下,她在作曲方面的能力一直不太理想,这么多年她的个人作品差不多有40首,但没有几首由她自己作曲,上一张《纯粹》里她作曲的《尘》据说写了6年,可想而知,她完整的创作一首歌是多么不容易。

为此她每张专辑的作曲工作大多交给了这么多年在圈子里的好友,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包括张楚在《花开不败》里写的《欲望号街车》以及何勇在《纯粹》里的《剥皮树》,他们俩都属于几百年不出下一张专辑、几千年不给别人写歌的人,所以这样罕见的作品对于一些歌迷而言,就像稀世珍宝一样难得。然而不得不说这种做法存在一定危险,就是难以把握专辑的整体性。幸亏这些都是和姜昕接触了十几年的老友,知道她想要的音乐什么样,否则在这种10首歌7个制作人的唱片里,就很难把握它的整体。类似的例子屡见不鲜,很多唱片在宣传时都在陈述着“有多位顶尖制作人参与创作”的事实,但这样的唱片听起来怎么都觉得像没有主题线索的合辑。

在新专辑当中,她改变了这种制作方式,找来的虞洋和王钰棋都比较关注新音乐。姜昕的成长经历虽然是在老摇滚的环境中度过的,但从以往的作品当中可以看出,她对90年以后的新音乐更有好感,就像她喜欢Peter Murphy,但却不那么喜欢Bauhaus一样。虽然高晓松、陈劲等人在对姜昕以往作品的把握上没有和姜昕的乐趣形成过太大偏差,但上张专辑里《交给时间去解决吧》的吉他音色和《明天的样子》的organ演奏以及副歌演唱还是折射出了60年代的特征。也许你觉得这张里《你知道我才知道》的前奏还是用编曲拥抱着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情怀,然而若是忽略这些瑕疵,《我不是随便的花朵》还是最贴近她个人情怀的一张,其中翻唱瑞典独立乐队Kent的两首歌也更加证明了这一点。

如果说这张专辑最大的不足就是缺少一首完全由箱琴伴奏的作品,听说张楚也为这张专辑写了一首歌,但并没有收录其中,如果把那首歌弄成一个纯箱琴版,恐怕《我不是随便的花朵》会在冬天里结出一颗奇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