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无意中看到欧阳奋强写得一篇博客文章,虽然文思杂乱无章,但是浸润在他字里行间的涓涓的情感却丝毫不紊乱,可见他是在心情极其复杂的状态下叙写了与晓旭那些略有伤感而温馨的记忆,深入到他内心的渊然深处,“我知道她会出家,因为晓旭太虔诚了,但我想晓旭要出家也是五六十岁时候的事情了;但事情出乎我的意料”,我们从那些伤感和眷恋的文字中看到了一丝颓唐和怨怼,还有一种令人心酸和心疼的纯粹与纯洁。 陈晓旭在电视剧《红楼梦》中成功地塑造了美好、善良的林黛玉这样一个人物形象,从争取婚姻自由和追求个性解放这方面来讲,是她含而不露、惟妙惟肖的表演,使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带给人们光明和温暖,从而帮助人们确立对于美好爱情的信念,点燃人们追求道德完善和爱情本真,以及婚姻自由的热情。与其说是陈晓旭塑造了小说中的林黛玉,不如说是小说中的林黛玉塑造了现实中的陈晓旭,现实生活中的陈晓旭很多方面都延续着林黛玉的路,她相信人内心的感情中蕴藏着真正的欢乐,相信人的全部就是感情,所以,除了在这茫茫大地上寻找那一抔净土之外,她这短暂的一生乐善好施,广结善缘,她所崇尚的也就是行善和溥爱,直到临终前还立下遗愿,将自己的遗产用于教育和其他公益事业。 欧阳奋强的坦言是真诚的,就陈晓旭而言,他说:“我们是五年的朝夕相处,这份感情是一生难以忘怀的。”显而易见,欧阳奋强和陈晓旭有着那种微妙的感情,这种感情就是最崇高的爱,那种接近于“神”的爱,如果说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或者说没有经历过一同在一部电视剧中演绎两个善良的孩子的爱情故事,可以说也就无法体验到他们心中的这种纯真而深厚的感情,欧阳奋强对陈晓旭这种毫无功利目的的“爱”,是把她当做一个少有的、很好的人那样“爱”她,就如他在自己的博客文章中所说的那样,陈晓旭曾对他说过,“和你在一起我是最轻松的”。欧阳奋强说,晓旭平时不拘言笑,“我们每次见面”,“我们之间没有利益冲突,所以我就胡说八道,逗得她哈哈大笑”……至于欧阳奋强和陈晓旭究竟有没有我们一般所理解的爱情,这些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假如他们有世俗中的爱情,又为何没有结果?这也许是个迷,不过殷谦可以从他怀慕晓旭的文字中看到,他与她五年的朝夕相处,其中有欢乐也有痛苦,而这种“痛苦”正是他们的爱情最终没有结果的原因。人只有在尘世生活中通过痛苦才能拥有最“崇高”的爱,所以,他们的爱在痛苦的锻炼下演变成了永恒的,掩埋在心底的、接近于“神”的爱,我们没有办法把这种“爱”理解为世俗中普通的爱情。欧阳奋强在陈晓旭死后所发表的怀念伊人的文章,那不是阴郁的绝望和廉价的感伤,而是充满力量感的情感释放和倾诉。 美好的回忆还是集中在拍摄《红楼梦》那三年时间里,不可否认,殷谦从中看到了欧阳奋强或“宝玉”身上那种纯粹而温柔的品质,还有那儿童特有的纯真和细腻。同时也能看出对突然失去的欧阳奋强来讲,陈晓旭在他的心灵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在欧阳奋强的笔下,晓旭就是美丽和善良的化身,他真实地抒发了她对晓绪的非同寻常的复杂感情。“晓旭去世的消息得到证实,我在现场十分暴躁,不时发脾气,心里觉得晓旭就是不该这么早走!”从这段文字不难看出,这一刻,欧阳奋强陷入了害怕失去陈晓旭的慌乱。 欧阳奋强坦诚地说,“晓旭在深圳出殡”,之所以不见晓旭最后一面,是“因为工作还有其他的事情让我无法前往”,同时他也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矛盾心理:“那个时候我只能哀叹:难道我们真的就应验了‘宝黛’一场不能见到最后一面吗?”……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欧阳奋强在描述他与晓旭的情感时总是半遮半掩,也不知处于什么原因,他总是不能完全把内心的感受释放出来,从而让我觉得这是一种充满了倔强的幼稚的情感。难道欧阳奋强不见晓旭最后一面真的是因为工作忙碌吗?当然不是,到这里他突然话峰一转:“一个‘忙’字,当然不能解释我不能去的原因!”而真正的原因也随之显露了出来:“心底是非常不想看到晓旭最后那样出家和病容的样子”。可见陈晓旭留给他的印象是完美无缺的,他宁愿让晓旭永远留在他的脑海里,也不愿晓旭“最后那样出家和病容的样子”摧毁留在他内心深处的那些美好而完美的形象。 当然,在这个原因之外还有原因,那就是欧阳奋强不像让他的突然出现而制造太多的负面新闻,所以“我只能,只能嘱咐邓婕,要专门以我的名义给晓旭一个花圈,表达我的哀思。”欧阳奋强说的很明白,“因为我的不能前往,就有很多负面的新闻出来了”,如果在这个时候前往,那负面新闻岂不更多了吗?“我只能隐忍”,就是不愿意让大家“看到想看到的‘宝黛’生死之隔的场面”。虽然晓旭死于一场疾病带来的灾难,但是她在欧阳奋强的心中是永生的,晓旭的一切都成了他一生一世的珍藏。 斯人已殁,余情千载。欧阳奋强还是去参加了晓旭的追思会,对于他而言“不去就失去了我对晓旭表达自己心情的唯一一次机会”,在那里一切都是那么熟悉,一切都是那么晴朗明丽,然而一切已是物是人非,如烟如梦,默默地笼罩着爱情的薄霭,在那里一切又是那么落寞和寂静,散发着无尽无穷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