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观众批评,中国影视人盲目使用日韩演员,是“对自身文化不自信”的表现;但业内人士道出了背后更为复杂的原因 。
背景:韩流降温,韩星“上门” 曾经一度风靡亚洲地区的韩流,如今正在降温。很多数据都说明了这一事实。韩流降温的原因有很多,包括过分商业化操作、内容雷同、表现手法单一等。简单地说来,就是观众终于“腻味”了。 韩国造星制度成熟,一旦影视降温,那么多的明星便面对着“僧多粥少”的窘境。因此,日前韩国明星们决定降低片酬,共渡难关。韩国电视剧制作公司协会日前针对“韩剧危机”召开会议,一致决定,至2009年底,所有韩剧演员的酬劳每集不得超过13万元人民币。 不过,“限价令”并不能完全拯救韩国明星。因为电视台开始对韩剧的制作进行“计划生育”,如今开拍一部新剧变得比以往难上数倍。当自家的大门开始关闭,韩国的明星们便开始将目光投向开放的中国影视市场。韩国演艺圈如今正悄然掀起一股学习中文的热潮,不光明星们纷纷主动学习中文,三大电视公司还派出影视制作人员到中国接受中文的短训。学会中文后,韩国明星们的出路便清楚了----到中国“淘金”去!
观点: 尤小刚:内地演员比日韩的贵 当年用蔡琳来拍《康朝秘史》的时候,我并没有想太多。我需要一个个子较大、气质优雅、能压住场的女演员,而蔡琳正好合适。要知道,中国的一线演员实在很难请,他们档期紧,而且价钱很高。同等档次的韩国演员价钱不但低,而且他们在海外的知名度要高得多。如果能花6万元请到韩国演员来演一集,为什么要花15万元找国内演员呢?价廉物美永远是商业社会的第一规律嘛。国外市场对现在的中国影视作品来说很重要,尤其是电视剧,国内的竞争太激烈了,必须要到国外收回成本。事实上,国内卖的收入跟国外卖的收入,基本上能对开。有个知名度高的演员,对销售肯定有帮助。因为中国电视剧在外面最受欢迎的还是历史剧,而历史剧的观众其实还是华人----不管韩流是否降温,韩国明星在华人地区依然有一定的号召力。 发言者身份:著名导演,作品包括《孝庄秘史》、《皇太子秘史》、《康朝秘史》等
游建鸣:一个恶性循环的结果 拍《大旗英雄传》和《楚留香传奇》,我都用了韩国演员。想法很简单,我想试试打入韩国电视台的黄金档。凭什么人家的电视剧可以进我们的黄金档,我们不能呢?可是结果,真的不能。他们对国外电视剧的审查非常严格,就算拍得再好,他们也不会让你进主要频道,更别说黄金档了。韩星为什么来中国?他们的电视剧都已经在中国大行其道了,一两个明星来拍戏又有什么大不了?对他们来说,这是个良性循环,对我们则是恶性循环。他们很保护自己的明星,很保护自己的影视作品,往外打市场的时候,一开始都用低价倾销策略。中国最早引进韩剧的时候,才500美元一集,价格非常低。可是等你的观众看习惯了,离不开了,他们的价钱就抬高了。我们的观众和媒体不知道,还在拼命宣扬他们的明星和作品。我们该清醒了,因为他们推销的不仅是一部电视剧或电影,还有他们的文化。我们的文化安全怎么办? 发言者身份:著名制片人,作品包括《金粉世家》、《大旗英雄传》、《楚留香传奇》等。
孙树培:戏的价值在戏本身 我拍《庚子风云》的时候用了张瑞希,她不错,但用她是片商的意思,不是我的决定。用韩国演员肯定没有我们自己的演员顺手,首先语言就是个问题,说戏的时候还得通过翻译,时间和精力都多花了不少。那么,片商为什么看好韩国演员呢?就因为他们更好卖钱啊。不过,我本人对这样的标准还是有疑问的,因为一部戏最根本的价值在于它本身好不好。我拍《还珠格格》时就没有用一个大牌,全是新人,但结果还是有很好的收视率。让日韩明星来演《水浒》或《三国演义》,我觉得不太合适。中国古典名著的人物还是中国演员最了解,不是么? 发言者身份:著名导演,作品包括《还珠格格》、《庚子风云》等
吴思远:这不会成为主流 我觉得用外国演员来开拓国外市场的做法并不是那么成功。像当年陈凯歌的《无极》,里面也用了真田广之、张东健等日韩明星,但这部片在日韩被骂得很厉害。国外观众看中国电影并不在乎有没有本国演员,中国电影想以当地明星打开市场的想法有点一厢情愿。为了平衡资金投资和市场,现在很多电影邀请的国外演员都不太合用。我自己拍《南拳北腿》和《醉拳》的时候也用过一个韩国演员,但原因是,当时没有更好的打星,他适合我的电影。有需要才用,这是原则。如果说到一些古典的作品,就不要用外国演员了,像《水浒》这种古典题材本来就全都是中国人,外国演员根本格格不入。说实在的,我认为中国影视作品起用外国演员并不会成为主流。 发言者身份:著名电影导演,香港电影工作者总会主席,作品包括《南拳北腿》、《醉拳》、《理发师》、《合约情人》等
于冬:回报和平衡就是生意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用日韩明星更方便在当地发片。要让我们的片子进入日韩,找当地观众熟悉的演员来演是必然的,只要不伤害制作本身。当然了,这很大程度也取决于国外投资方的需求。人家韩国出了三分之一的投资,所以要找一个张东健。等于我们出了钱,也要推出我们国内的演员,这是一种回报。人家说加一个人就加投资,你做不做呢?这就是生意。如果说,用了外国演员就会影响在国内市场的发售,那在日韩方面的销售也会相应增加啊,这是一个平衡的问题。至于日韩电影很少用中国演员的原因,应该是因为中国给的钱不够,或者说中国市场占的比例不够。不过,邀请国外演员的前提是这演员得合适电影,如果因此而影响了作品,拍砸了,大家都得赔钱。 发言人身份:保利博纳电影发行公司总经理,发行作品《太阳照常升起》、《男儿本色》、《兄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