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微商兜售498元一支的“未上市疫苗”刚被辟谣,北京又传出“目前做完二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疫苗已在小范围内开打、1000元两针”的消息。
21记者从多种渠道印证了这一传闻。
8月14日,在北生所接种的某公司业务负责人丁洋(化名)向21记者表示,自己已接种疫苗,他也有很多同事都已接种,以年轻人为主。接种人群多为特殊群体,如需要经常到国外出差、部分医疗机构的相关人员。
而某疫苗公司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接种不针对个人,只与单位接洽;疫苗保护期是多久也还没有数据。至于“1000元两针”的价格,他表示并不知情。
多家疫苗企业相关负责人向21记者表示,如果不是应急需求,不建议过早去接种疫苗。
此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也表示,中国人不用太焦虑打新冠疫苗。
“我们可以不要太过焦虑,再看一下,疫苗当中到底哪个最终有效。在疫苗出来之前,现在国内的防控模式、防控能力是可以保障国内经济平稳有序发展的。”
1000元两针的“秘密”疫苗?
受疫情影响,疫苗接种事宜一直备受关注。
此前,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敬桢等国药集团各级企业的主要负责人,都是国药集团新冠疫苗的首批志愿者,以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日前也表示,自己已接种了一种新冠疫苗,希望帮助民众建立以后注射疫苗的信心。
而近日有报道称,有微商在朋友圈公然做起了新冠疫苗生意,兜售一款橙色包装盒的“未上市疫苗”,配文“需要新冠疫苗的联系我,可做出口,产量低需排队,9月2日正式上市”;
另一款则明码标价498元一支,宣称医护人员和出国人士优先,预计年底普及,现在需要排队等待。
据悉,两款疫苗包装上的“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和“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均已回应否认此消息,表明自家疫苗并未上市,更不可能在朋友圈兜售。
后者8月13日发布公告称,旗下新冠灭活疫苗正在开展国际临床试验(),产品尚未正式上市,请大家不要上当受骗,继续做好防护措施。
然而上述谣言刚刚被破,北京又传出多个单位组织员工接种疫苗的消息。某医疗服务类公司员工告诉21记者,他们公司已联系到新冠疫苗的接种渠道,有需要的人员可自愿报名进行接种,打两针,费用共计1000元。该员工公司表示此次接种的疫苗抗体有效时间理论上为5-6年,如果产生变异,则需每年接种。
21记者致电上述公司对接的接种疫苗公司,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并没有数据表明有效期。
丁洋也表示,他所在公司的员工有很多已经接种,均以受试者身份签订了保密协议,1000元费用由公司支付。对于这费用的用途他表示并不知晓,上述疫苗公司工作人员也表示不知情。
保密协议书显示,该疫苗所属公司为某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公司,规定接种条件为年龄18-59岁的中国公民,育龄女性需满足未怀孕、未在哺乳期和接种后三个月无生育计划等条件。其中特别强调,接种者需对疫苗接种信息需严格保密。
受访者供图
丁洋表示,他在打完上述疫苗后并没有任何感觉,在28后会再去接种第二针。“我其他同事接种完后,也没什么大的反应,有几个同事表示接种完当天会嗜睡、乏力,少部分人还有发烧情况。”
另有接种其他企业疫苗的郭林(化名)表示,他已经在6、7月完成了两针的接种,没有任何不良反应。
记者注意到,2019年12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第四章第三十五条规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外的单位和个人不得向接种单位供应疫苗,接种单位不得接收该疫苗。
疫苗保护期有多久?
1000元两针的新冠疫苗保护期有多久?
受试者表示并不清楚,接种机构也没有明确告知该疫苗的保护效力。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疫苗研发专班专家组副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军志介绍,疫苗研发中,一期临床主要是安全性的指标的观察,二期临床是免疫原性和安全性指标的观察,三期临床主要是保护率的观察,在流行人群中、流行区域中,观察疫苗是否能够防止人感染。完成三期临床,也是我们国家在疫苗最终研发成功最为关键的要素。
此前,中国科学家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新冠病毒感染者痊愈后体内抗体水平会迅速下降;此外,无症状感染者的免疫反应弱于有症状感染者。感染新冠病毒的无症状个体,抗体可能只能持续两到三个月。
这项研究结果引发了一个疑问:新冠疫苗能为大众提供长久保护吗?
目前,并没有答案。
7月20日晚间,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团队研发的重组新冠疫苗(腺病毒载体Ad5)II期临床试验结果在《柳叶刀》在线发表,研究人员指出,参与试验的志愿者并没有在接种疫苗后接触新冠病毒,因此还无法判断疫苗能否有效保护人们免于感染新冠病毒,需要期临床试验来进一步验证。团队目前正在开展期临床试验。
科兴生物、中国生物旗下的新冠疫苗目前也都进入了临床阶段,记者也向它们求证了相关信息,其均回应称疫苗保护期未得到验证。
据中国生物官微8月14日发布消息,8月13日,国际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刊登了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联合研制的新冠灭活疫苗I/II期临床试验结果,涉及I/II期共320名18-59岁志愿者的临床试验中期数据。
结果表明,该疫苗能在该年龄组人群中有效诱导产生中和抗体,中和抗体水平也与其他疫苗研究报道的水平相当,证实了该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在安全性方面,接种疫苗7天内观察到的主要不良反应为注射部位疼痛,其次是发热,但均为轻微和自限式的,不需任何治疗。研究中无任何与疫苗有关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具体报告不良反应志愿者的人数分布情况为:I期低、中、高剂量疫苗组和铝佐剂对照组为5人(占比20.8%)、4人(16.7%)、6人(25.0%)和3人(12.5%);II期0/14天和0/21天中剂量疫苗组为5人(6.0%)、16人(19.0%),相应铝佐剂对照组为4人(14.3%)和5人(17.9%)。
除文章已涉及的组别外,I/II期其余组别的临床试验正在按计划进行。此外,包含更多受试志愿者的期临床试验正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开展,将对该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试验作进一步评价。
此外,杂志也专门发表了编辑部评论,总结了最近的疫苗研究进展,并肯定了灭活疫苗的安全性、耐受性及免疫应答,指出有必要进一步评价其有效性。
不要着急打疫苗
目前,各种在研新冠疫苗的三期临床结果都没有出炉,陶黎纳等多位疫苗专家都建议普通群众不要着急接种疫苗。
一位新冠疫苗研发公司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如果不是去国外疫区,没有紧急防疫需求,建议再等等。
8月12日,世界首款新冠疫苗——俄罗斯研制的一款新冠疫苗获得国家注册并将在两周内推出的消息,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轩然大波。对此,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表示,中国人不用太焦虑打新冠疫苗。
“我们可以不要太过焦虑,再看一下,疫苗当中到底哪个最终有效。现在国内的防控模式、防控能力,在疫苗出来之前,是可以保障国内经济平稳有序发展的。”
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晓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疫苗在使用中有一个过程,特别是疫苗供应量不足的情况下,人群选择是很重要的,如疫区医护人员和餐馆、地铁、高铁、航空公司等从事公共社会服务的人员,因为会密切接触人群,被感染风险高,需要优先使用疫苗,以保护社会正常运转。
针对俄罗斯新冠疫苗,8月11日,全球最权威的科学杂志的《科学》和《自然》分别发表文章指出,该疫苗并未完成大规模的期临床试验来测试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注射人群将面临风险。
德克萨斯州休斯敦贝勒医学院的疫苗科学家彼得·霍特兹表示,“俄罗斯人可能会跳过一些措施和步骤,让我们的疫苗科学家感到担忧。如果他们弄错了,那可能会损害全球的事业。”
我国疫苗专家汪曦也表示,“对于全球的疫情防控来说,俄罗斯这样的大国有新冠疫苗注册上市,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但从科学上来说,之前确实没有很多相关消息,该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到底如何,需要更多数据支持。”
而对于新冠疫苗应具备何种程度的保护效力,美国首席传染病专家安东尼·福奇曾表示,科研人员研发出有效性达到98%以上的新冠疫苗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我们希望研发出一种有效性至少为75%的新冠疫苗,但有效性为50%或者60%的新冠疫苗也是可接受的。
7月1日,美国FDA发布了面向生物医药行业立即生效的COVID-19预防疫苗的开发和批准指南,要求在检测疫苗的保护效力(efficacy)时,应该进行包含至少数千人的随机双盲、含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通过实验室检测确认的COVID-19患者数目或者受到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数目可以作为临床试验的主要终点。
为了确保被广泛使用的COVID-19疫苗的有效性,在含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中,候选疫苗在主要疗效终点的表现应至少优于安慰剂对照组50%。这一效力标准将用于评估通过递交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寻求上市的候选疫苗。
这一标准与目前较好的流感疫苗的保护效力相当,根据美国CDC的统计,目前季节性流感疫苗的保护效力在19%到60%之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一些常见的儿童疫苗能够达到85%-95%的保护效力,例如麻疹疫苗。在今年四月WHO发布的COVID-19疫苗产品特征文件中,将COVID-19疫苗效力的最低标准定在了50%。
另外,在防过激“防左”的同时,有业内专家指出要防“右”。
全球民调机构YouGov近期对美国民众的调查显示,明确表示会接种新冠疫苗的人仅占42%。
业界担心一些人因对疫苗的犹豫,全盘否定疫苗、延迟接种疫苗、接受疫苗但心怀疑虑或只接受注射部分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