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易立竞从“灭霸”变成访谈“甜心”,是帅哥吗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赵文卓和甄子丹的世纪大战孰是孰非?

刘聪和 GAI 同为方言说唱谁更胜一筹?

James 中文都没学明白为啥来中国出道?

观众想象中可能会在这一季《定义》里出现的名场面并没有出现,在节目里易立竞一改在 " 姐姐 " 面前的犀利风格,万茜 " 人淡如菊 "、伊能静 " 口无遮拦 " 的类似热搜并没有出现,面对哥哥们的易立竞温暖且温柔,一期节目里笑的次数估计比上一季的节目还多。

李承铉感叹说,易立竞老师是一个快乐幽默、让人舒适的人。赵文卓说她是个圆,有很大的包容性,可以接受很多不同的看法。(娱 Sir 代表万茜、伊能静、宁静等姐姐????)

《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一季不仅捧红了 30 位姐姐,其衍生节目《定义》也跟着火了起来,而这档节目的采访者易立竞也成为很多人心中的白月光。她被称作 " 访谈界的冷面灭霸 ",冷静、客观、犀利的采访直击痛点,成为娱乐圈的一面照妖镜。

这种风格也助力易立竞在一众访谈主持人里火速出圈,面对 " 哥哥 "" 姐姐 " 的不同态度,娱 Sir 不想上升到性别焦虑和对立的高度,但单纯从《定义》这档访谈节目来说,底色已经发生了变化。

像明星撕掉人设一样,这一次《定义》的节目形式有了很大的变化,易立竞在节目录制前的导演会议上就提出自己不想重复之前的《定义》节目,如果只是来做来做采访的话没有意思,这样做的话增量信息非常小。

说白了这一季的《定义》从最基本、普通的访谈节目变成了时下最流行的 " 沉浸式 " 访谈,这样花式包裹的形式背后 " 信息增量 " 达到了吗?

访谈 " 灭霸 "VS 访谈 " 甜心 "

带着 " 冒犯式采访 " 标签的易立竞火了。作为访谈界独树一帜的存在,易立竞表现出的面无表情、单刀直入、犀利冷酷、咄咄逼人的主持风格和访问技巧,成为了她不可替代、不可磨灭的个性标签,被人津津乐道。

《浪姐》的热潮,让她被大面积的看见。在《定义》中,她咄咄逼人的采访风格让姐姐接连翻车。

万茜说自己没有一颗红的心,懒得折腾,红与不红,不是她作为艺人追求的成功标准,就认真做好自己的工作就行。

易立竞立马反问到," 你说你有懒得折腾的心,那之前做歌手时,唱歌、跳舞,不一直在折腾吗?"

万茜又说自己没参加过类似《乘风破浪的姐姐》这类的综艺,易立竞马上反问她不是参加过两届《舞林大会》吗?至此万茜 " 人淡如菊 " 的人设就此翻车,还损失了多年来积攒的路人缘。

一向高高在上的宁静也不得不谈了谈自己究竟是几线的话题,伊能静更是爹味发言踩中了网友的雷区,直接导致了当期节目下架。

除了姐姐外,易姐采访艺人的高光时刻至今还作为明星尴尬瞬间广为流传。

访问郭敬明时,易立竞把几年前郭敬明涉嫌的作品抄袭风波,直接就搬到台面上来,问这个事件有没有让你尝到苦头、是否会把它视为人生的财富。

面对易立竞的步步相逼和穷追不舍,一向高傲的小四也开始招架不住了,制造了战术喝水的名场面,直接求饶:" 差不多了这个问题!"

杨幂、周杰、韩红、李小璐等明星都被易姐 saly 过。而到了 " 哥哥 " 这边,易姐变了,从之前的犀利人设,变成了一个——好奇人。

以前的她只是个提问者,大部分世界只负责问,功能性特别明确,这次易姐设想的应该是完全参与嘉宾的一段人生,所以她有了很多共情的桥段,不仅让观众更加了解嘉宾,也试图用真人秀的方式让观众更加了解易立竞这个人。

比如节目一开始,易立竞有了自己的人物小片,导演组还抛出不少问题给她,她还注意到自己的椅子和嘉宾的不一样,提出要换成和嘉宾一样的椅子,节目组不仅保留了这些细节,还试图把它放大。让易姐不再是完全的节目组的人,而是成了嘉宾的 " 自己人 "。

观众需要什么样的访谈节目?

虽然易立竞是以 " 冒犯式 " 采访出圈的,但要说她是刻薄的采访者也不够客观,她在采访姐姐时也会对张含韵共情,跟她说演戏可以是释放自己,重新找回自己的过程,让张含韵几度红了眼眶,只不过这种共情在这一季的《定义》里被更加频繁和明显的表现出来。

在第一季中,易立竞只是作为一个采访者出现,她等待被访者到来,聊天,然后结束,没有太多易立竞的反应镜头。

在这个娱乐明星越来越空心化,越来越注重营造人设的时代,易立竞的层层逼问,没有粉饰,没有客套,让明星在一种猝不及防的状态里袒露了部分真实。

被称作 " 照妖镜 " 的易立竞在赢得一片叫好的同时,也被一些人嗤之以鼻,斥其令人 " 大跌眼镜 ",更有人对其诋毁:" 真心不喜欢这个主持人,她就是想搞事情 "。

这次的易姐除了提问之外,更像一个体验官,和嘉宾一起做游戏,比如第一期的主题是 " 人生电影院 ",不仅回顾了两位嘉宾的人生,也讨论了易姐自己的人生,这种一定程度的释放其实也让嘉宾放下了戒心,所以李承铉也觉得易老师是个让人舒适的人。

但这种舒适延伸到整个访谈节目里,观众难免会觉得不够刺激,很多犀利的问题,好像问了,但又好像没有完全问到,温暖的易立竞反而让观众有距离感。

在第一季《定义》评论区有一条评论," 把明星采访做成魔鬼面试的易立竞,没有回应、赞同甚至反驳,只有不断的发问 ",获得了大量点赞。工具人易立竞广受好评。

而这一季里温暖的易立竞却被一些观众觉得没有掌握好访谈的节奏,有种被嘉宾带着走的感觉。

其实这不仅仅是《定义》一个访谈节目的问题,不管如何修改底色,访谈节目的式微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即使加上浓厚的真人秀色彩,观众对明星的好奇也远不如微博上的八卦来的实在。探索 " 访谈 +" 多种元素混搭风格,但从目前的效果来看,并没有找到普适的方向。

对访谈节目来说,嘉宾是有限的,形式是有限的,可人与人之间的故事却是无限的,想要继续节目的辉煌,必须重新开始从根本上思考访谈节目的定位和气质。

曾经一个采访中易立竞说道:

" 我采访的时候怎么判断自己的问题好不好呢?"

" 就是当我问完一个问题的时候,嘉宾说,我们可以不要聊这个了吗?这个时候我就知道,我们只要聊这个。"

这季《定义》里易立竞的每个问题几乎都得到了哥哥们的顺利回答,顺畅而没有冲突的采访或许并不是她的初衷,当然也未必是观众们最想看到的访谈节目。

查看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