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三千多人死亡的“9·11”事件是2001年国际关系中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也是美国外交政策的一个转折点。“9·11”事件和中国迅速作出的反应使美国认识到中国不是美国的敌人,恐怖主义才是对美国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美国需要中国的合作和支持。在当时,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领导层成功利用“9·11”事件扭转美国遏制中国的态势,增加中美合作的因子,改善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使中国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博弈中抓住了宝贵的战略机遇期。
恐怖袭击发生时,另一个半球的中国已经进入夜晚。一些市井街头、高校宿舍、寻常百姓家,突然爆发喝彩,有些人指着电视屏幕喊:“炸得好!”他们将惨剧归结于美国奉行霸权主义的结果,美国是“咎由自取”。
但距第一起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仅仅五个小时之后,北京时间9月12日凌晨,江泽民就紧急致电美国总统布什(George
W.Bush),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向美国政府和人民表示深切的慰问,并对死难者家属表示哀悼。江泽民这一举动使中国成为最早向美国表明共同反对国际恐怖主义立场的大国之一,对于后来中美关系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中国已故驻法大使吴建民在《外交案例》一书中写道,“9·11”事件发生后,中国政府面临三种选择:第一,静观,不表态;第二,静观各方反应和动向后再表态;第三,以最快的速度谴责恐怖主义。在“9·11”事件发生当晚,通过电视观看事件整个过程的江泽民当即决定召集中央政治局常委开会,中国政府选择了第三种。
9月12日晚,江泽民应约与布什通电话时,再次强烈谴责“这起骇人听闻的恐怖活动”,并表示“我们愿向美方提供一切必要的支援和协助。”同日,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投票支持美国提出的反恐决议。根据北京的指示,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发言说:“昨天发生的袭击令全世界感到震惊,它虽然发生在美国,却意味着对整个国际社会的公然挑衅。”中国的外交支持明确而坚定,帮助美国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一个挫败恐怖主义的联盟。
在恐怖袭击发生后,中国马上派遣32名反恐专家前往美国,前所未有地让美国分享情报,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惊人转折。据美国作家库恩(Robert
Lawrence
Kuhn)撰写的《江泽民传》披露,在随后数月中,当美国开始策划反击时,中国的反恐人员与美国同行定期举行会晤。中国关闭了与阿富汗和盟友巴基斯坦的边境,以防“基地”和塔利班头目经中国逃窜。考虑到中国关于不破坏国家主权以及不干涉他国内政的政策,这些积极举动尤为引人瞩目。另外,中国还允许美国“斯坦尼斯”号航空母舰战斗群在前往阿拉伯海参与反恐战事途中逗留香港。
2001年10月,布什在“9·11”事件后首次出国,参加亚太经合组织(APEC)上海峰会。在美国遭受巨大灾难的情况下,布什此行显示了美方对中国的重视,反映了双边关系的改善。在上海,布什与江泽民举行会谈,两国元首同意将中美关系定位为“建设性合作关系”,为两国关系确定了积极的发展方向。同年12月,中国在递交“复关”申请整整15年之后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而中国加入WTO之后,开始闷声发大财。2001年中国经济总量世界排名第六,2010年跃升至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2002年2月,布什再次对中国进行工作访问。访华日期2月21日是布什亲自选定的,他父亲老布什(George
H.W.Bush)曾在1989年2月25日访华,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Richard
Nixon)历史性访华就是从当年2月21日开始的。
2002年4月,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胡锦涛访美并取得成功。2002年10月,江泽民应邀访美,并到布什的私人农场克劳福德牧场作客。布什对江泽民说:“白宫不是我的家,这里才是我真正的家,我只把最好的朋友请到家里做客。今天,我是以家庭式的聚会接待一个伟大国家的领袖。”布什亲自驾车带江泽民夫妇参观牧场后,两国元首举行了“促膝谈心”般的正式会晤。
在“9·11”事件发生后仅一年之内,中美元首就进行三次会谈,两国关系趋于稳定。江泽民最后一次访美是一次承先启后的重要访问。两个星期后,中共十六大召开,胡锦涛接班,把稳定的中美关系继续向前推进。
吴建民认为,“9·11”事件发生后中国政府的反应迅速、及时、正确,尤其是两国元首间的电话往来,对于稳定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影响深远。
与在1999年5月美国轰炸中国大使馆和2001年4月中美撞机事件时的愤怒相比,江泽民在“9·11”事件中的“慰问与哀悼”似乎是一个大转弯。对此,库恩认为,江泽民有关使馆被炸、撞机事件和“9·11”事件的选择,都与他对中国的长远整体看法和长期以来形成的对美国的认识相一致。他首先是一名中国的爱国者,相信美中之间的良好关系对21世纪的和平与繁荣是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