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南京大屠杀”历史离不开这位美国女斗士的努力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今天,2021 年 12 月 13 日,是第 8 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距 " 南京大屠杀 " 已过去 84 年,我们在祭奠亡魂,缅怀历史的同时,也不应忘记,为使 " 南京大屠杀 " 被全世界广泛关注而做出重大贡献和牺牲的一位女记者,张纯如。

一、

1994 年,美国库比蒂诺市举办 " 南京大屠杀纪念图片展 ",吸引了一位年轻漂亮的女记者。这位女记者是一名美籍华裔女孩,时年 26 岁,名叫张纯如。

张纯如生于美国新泽西州,祖籍江苏淮安,父母都是哈佛大学博士,从事科学研究。她的祖父张铁军,曾是国军抗日将领,担任过上海某郊区区长,后调任南京。

日寇侵华,南京被攻陷时,张铁军全家坐上了最后一班逃离南京的船,而身后,几十万无法逃离的南京百姓惨遭屠杀 …… 这成了张铁军全家,心中永远的痛。

受家庭熏陶," 南京大屠杀 " 变成一个问号,藏在张纯如心里。她曾去社区以及学校的图书馆寻找资料,结果却一无所获。

后来,张纯如 21 岁时,取得了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新闻学学士学位,担任《芝加哥论坛报》记者,撰写各种重要新闻报道,探寻世界真相。

同年,她与大学同学布瑞特(Brett)订婚后,决定去约翰 · 霍普金斯大学深造,系统学习写作。

两年后,张纯如取得了写作硕士学位,与布瑞特完婚。然而,幸福的新婚生活还没享受多久," 南京大屠杀 " 这五个字,再次闯入了她的世界。

26 岁的张纯如,带着一种好奇心,参加了美国库比蒂诺市举办的 " 南京大屠杀纪念图片展 ",可结束后,她心痛得几乎无法呼吸。

展出的 56 张图片,让张纯如看到了什么叫 " 人间炼狱 "。图片展上,尸横遍野、残肢断臂、抢劫奸淫、焚烧虐杀 …… 随处可见,如果真有地狱,顶多也就是这样。

最让张纯如无法忍受的是这张图片:一个中国人跪在地上,头被砍掉还没掉落在地上的一瞬间 ……

张纯如明白,这张照片肯定不是一次拍成功的。她不敢想象有多少中国人,就因为日本人要拍一张这样的照片而送命,更恐怖的是日本人脸上的表情还很 " 兴奋 "。

心痛和震惊之余,张纯如做出了一个改变她命运的决定。

二、

26 岁的张纯如决定写一本书,揭露 " 南京大屠杀 " 那段被人为抹掉的惨烈历史。

于是,她在美国国家档案馆和华盛顿国会图书馆完成了初步资料准备,又前往北京、上海、杭州进行为期 6 周的深入调查。

到 1997 年 7 月,29 岁的张纯如奔赴南京,调查收集南京大屠杀的相关资料。她通过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前馆长段月萍,组成了一支 4 人调查小队。

当时,曾有人问过张纯如:" 为什么要写这样一本书?"

张纯如的答案是:

" 纳粹屠杀犹太人,这在全世界家喻户晓。但是在美国,在西方,日本军队当年屠杀南京军民的历史事实,却很少有人知道。我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后裔,我有责任写这样一部书。"

张纯如拜访了很多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他们向张纯如口述了当年自己的经历。

" 我母亲抱着我顶小的弟弟。小弟弟拼命地哭,妈妈就给他吃奶,叫他不要哭。就在这个时候,那日本兵一刺刀戳到我母亲,我母亲倒下来了。地下全是死人,地下的血踩得脚底下都发粘了,特别粘 …… 我喊她,妈妈你起来,她也不起来。我最后喊她,她也不起来。我最后晓得,我妈妈死了。"

这样的故事,张纯如每天都要听很多。

那些幸存者的故事,就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子,在张纯如的心上割出一道道小口子。他们的眼泪就像盐水,滴在了那些伤口上。

除了幸存者口述的故事之外,张纯如还找到了很多令她触目惊心的资料。

三、

张纯如找到一份日本当年的报纸,上面记录着一则标题为 " 百人斩 " 的新闻。当张纯如找人翻译过后,她拿报纸的手止不住地颤抖。

新闻内容是:日本少尉向井敏明和野田毅,举行过一场名叫 " 百人斩首 " 的比赛。规定谁先杀满 100 个中国人,谁就能取得胜利,奖品为一瓶普通的葡萄酒 ……

侵华日军对于中国人生命蔑视到如此地步,让张纯如大吃一惊。她实在是无法理解,一条生命对于日本军人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

除了灭绝人性的斩首比赛,侵华日军攻陷南京之后,还曾向两万多名中国女性伸出魔爪 …… 可没过多久,性病就在日军当中流传开来。

然而,他们并没有把性病当做是上天给他们的警示,反而觉得是因为不够注意卫生,于是建立了慰安所。

很多南京妇女被侵华日军强行拉进慰安所,有的十几岁的小女生则是被骗进去。可无论怎么进去,只要她们踏入了这个门,就等于走进了地狱。

据后来的幸存者回忆,她们每天都要接待四五个日本兵,有些长得漂亮的姑娘,甚至一天要接待二十几个日本兵。哪怕是来例假,甚至是怀孕期间,都未能幸免。有很多花样年华的姑娘,就这样被活生生地折磨死了 ……

张纯如在查阅资料的时候,还发现了一些珍贵影像。其中,有一些日本兵亲口说出了他们当初的罪行,残忍变态,罄竹难书。

不过,除了这些从地狱中走出来的恶魔,张纯如也发现了黑暗中的一点微光。

四、

张纯如发现,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有很多外国人都对南京百姓伸出了援助之手。

美国传教士约翰 · 马吉,曾冒着生命危险拍下当时的照片,如今,那些照片成了日军暴行的铁证。罗伯特 · 威尔逊医生则利用自己的医术,治疗了很多人。

另一位传教士明妮 · 魏特琳,更是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把南京金陵女子学校变成一个临时避难所。她还给自己取了一个中国名字,叫华群。但当时躲在金陵女子学校的中国妇女,都习惯叫她 " 活菩萨 "。

曾有一次,一群侵华日军在金陵女子学校门前架起了机枪,枪口对准了一群手无寸铁、跪在地上的中国人。就在日本军官准备下令开枪时,魏特琳毫不犹豫站在了机枪前,大喊:" 这里是美国的学校,你们滚出去。"

后来,日本兵真的离开了学校,但是,他们却在魏特琳挡住机枪的同时,派另一小队日本兵从学校后门进去,掳走了两个中国姑娘。

当时,虽然金陵女子学校是用来保护中国妇女的安全区,但在那些人性泯灭的日本兵眼里,安全区的标志形同虚设,就连魏特琳本人都经常被拳打脚踢,甚至有时还要面对血迹斑斑的刺刀威胁。

可即便是这样,魏特琳始终没有后退一步。因为她知道,躲在她身后的中国妇女已经无路可退。

除了用自己的身体挡在中国妇女面前,魏特琳能做的就是,把她经历的一切都写进日记里,这就是后来震惊中外的《魏特琳日记》。

《魏特琳日记》里写道:

" 又有许多疲惫不堪、神情惊恐的妇女来了,说她们过了一个恐怖之夜。日本兵不断光顾她们的家,从 12 岁的少女到 60 岁的老妪都被强奸。丈夫们被迫离开卧室,怀孕的妻子被刺刀剖腹 ……"

魏特琳每天写下这样的日记,她的精神也备受煎熬。直到两年后,她的精神终于崩溃,得了严重的抑郁症,不得不回美国治疗。

当时日军会严格搜查离开南京的人,或许他们内心也知道,自己干的这些丧尽天良的事如果泄露出去,将会引发什么样的后果。

可魏特琳还是想尽办法,把日记带回了美国。

可惜的是,魏特琳即便回到了美国,也无法从噩梦中走出。一年后,她打开煤气,选择了自杀。而她的日记也辗转到了耶鲁大学图书馆,宿命般地被张纯如发现。

除了《魏特琳日记》,张纯如还发现了一个重要的线索。

五、

张纯如在南京待了 25 天后,就急匆匆回到美国。

一是为了早一点整理收集到的资料,二是因为她发现当年德国商人约翰 · 拉贝也可能留有一本日记。

在回到美国后,张纯如经过多方打听,得知《拉贝日记》如今在他的外孙女赖因哈特夫人手中。

经过多次协商,赖因哈特夫人终于同意将这本《拉贝日记》公之于众。

《拉贝日记》公开后,在全世界引发轩然大波,日本很多右翼分子跳出来否认。张纯如则回到美国家中,开始动笔写后来引起更大轰动的《南京大屠杀》。

为了让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早日看到真相公之于众,张纯如经常写到凌晨三四点钟。时间一长,疲劳过度的张纯如,经常陷入那些痛苦的故事之中,难以自拔。

后来,张纯如回忆起这段时光,她说:

" 我记得有时候面对那些文字,都会产生生理反应。很多次,我开始痉挛性地抖动,停不下来,好一阵子都停不下来。后来我注意到我开始脱发,在梳头的时候都会有大片的头发脱落。"

父母也曾多次询问她身体要不要紧,是否还要坚持写完。但每次张纯如都十分坚定地回答:

" 即便变得更糟糕,我也要继续写。我必须要把当初日本人的暴行公诸于世。"

写完后,张纯如有一种空前的解脱。但她也明白,这本书可能只有极少数人会感兴趣。

可她万万没想到,《南京大屠杀》(全称:《南京大屠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遗忘的大浩劫》)一经出版,就在美国引起强烈反响。它连续 3 个月被《纽约时报》评为最佳畅销书,并且再版了 15 次,印量高达 50 万册。

张纯如成功用一本书,唤醒了全世界对 " 南京大屠杀 " 的关注。但同时,她也被一些心怀鬼胎的人盯上了。

六、

《南京大屠杀》出版后,张纯如成了日本右翼分子的眼中钉、肉中刺。他们甚至以撤销在美国《新闻周刊》上的广告来要挟美国杂志:勿发表任何张纯如的文章。

但张纯如并未妥协,她积极到全美各地去做演讲、做宣传,呼吁日本政府要正视历史,不要试图掩盖 " 南京大屠杀 " 的事实。

面对张纯如书中列出的各种证据,日本右翼分子咬死就是不承认。

时任日本驻美大使齐藤邦彦更是公开发表声明,说《南京大屠杀》一书是 " 非常错误的描写 "。

面对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日本右翼分子,张纯如选择勇敢地站出来,在美国节目《吉姆 · 莱斯新闻时间》中与齐藤邦彦隔空对峙。

在节目中,张纯如明确提出,要求日本承认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实,停止篡改历史的行为,并对中国人民做出书面道歉。

但齐藤邦彦却狡诈地说," 南京事件 " 是很不幸的事情,日军也的确犯下了暴行。但对于 " 道歉 " 二字,他却只字未提。

张纯如看穿了他的文字游戏,明确指出,自己并没有听见 " 道歉 " 的字眼。如果齐藤邦彦能够真心地说,我个人为日本军队二战期间的行为感到抱歉,她也可以考虑当做是道歉。

可直到节目结束,齐藤邦彦也并没有说出 " 道歉 " 二字。

虽然没能让右翼分子公开道歉,但张纯如巾帼不让须眉的形象,却深深地印在了中国人心中。

节目播出的第二天,张纯如父亲的同事对他说:

" 你们家纯如真是华人的骄傲。只是,是不是该考虑给孩子请个保镖了呢?"

直到这时,张纯如父亲才意识到,女儿已身处危险之中。

七、

这种担心并非空穴来风。

日本作家、记者本多胜一就因为在《中国之旅》中,加入了他对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采访,收到了日本右翼分子的死亡威胁。

恐吓信不仅寄到他工作的地方,就连孩子学校也收到了恐吓信,导致本多胜一直到今天,在出席公共场合时,都不得不戴上假发和墨镜。

有一位日本长崎的市长,也曾因公开表示裕仁天皇应该对二战承担部分责任,没过多久就被神秘枪手射穿胸膛,险些丧命。

日本人对自己人下手都这么狠,也就怪不得张纯如的父母长辈会担心她的安全了。

张纯如在写完《南京大屠杀》之后,本身就有休假的打算,于是,也接受了父母的建议。

2002 年,34 岁的张纯如因为身体原因,选择以代孕的方式,生下了儿子克里斯托弗。

虽然张纯如很少出现在公众面前,但《南京大屠杀》的影响在持续扩大。很多来自不同国家的摄制组都前往南京,希望用影像的方式重现当年那段历史。

其中,好莱坞导演比尔 · 古登塔格拍摄的纪录片《南京》上映后,在全世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甚至西方媒体把《南京》,和当年斯皮尔伯格拍摄的电影《辛德勒名单》,放在了同样重要的位置。

然而,就在张纯如大愿得偿,已出版《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之谜》《南京大屠杀》《在美国的华人:一部叙述史》等多部作品,一心一意享受当妈妈的天伦之乐时,一封特殊的来信彻底把她推上了不归路。

八、

一个美国老兵写信给张纯如,说:

" 当年日军在偷袭珍珠港之后,还同时袭击了菲律宾。当时美国手忙脚乱,无暇顾及留在菲律宾的 7.7 万美菲联军(含有 1 万多名美军士兵),于是日军决定押送这些战俘去奥德内尔集中营。

可被俘的美菲联军没想到,押送他们的日军压根就没打算让他们活着走到集中营。

这条长约 120 公里的押送之路,没有食物没有饮用水,能否走到集中营,全靠天意。押送过程中,有超过 15000 人因为各种原因死在了路上,而这条死亡之路就是臭名昭著的 " 巴丹死亡行军。"

写信的美国老兵,就是当年事件的幸存者之一。

美国老兵希望张纯如把他们的故事也写出来,替他们讨一个公道。

这个故事又让张纯如想起了南京大屠杀,张纯如决定去采访那个美国老兵。

可当时张纯如的精神状态并不好,出发之前,她已经连续 4 天不眠不休,也几乎没吃什么东西。父母曾劝她不要去采访,可张纯如却坚定地踏上行程,因为她想为那些老兵夺回正义。

可这段旅行并没有圆满的结束,途中,张纯如就因为精神崩溃住进了医院。

出院后,张纯如在丈夫布瑞特的陪伴下,健康有所好转。但她仍然不得不长期面对日本右翼势力的报复和骚扰,不断接到威胁信件和电话 ……

2004 年 11 月 9 日凌晨,她的丈夫布瑞特在家中发现了一封遗书:

" 希望他们要记住那个,没生病前的张纯如,那个曾全心投入生活的张纯如,那个为事业写作和家人献身的张纯如。"

随后,警方在一条荒僻的公路上,找到了张纯如的尸体。年仅 36 岁的张纯如,与 63 年前的魏特琳一样,自杀身亡。

张纯如用一本书为南京大屠杀的 30 多万亡魂,寻找了一份灵魂栖息地,但她却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感动了许多人,被读者称为 " 最美女斗士 "。

自 2014 年起,中国将每年的 12 月 13 日设立为 "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以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历史的风烟已然远去,惨痛却一次次在我们记忆里回响,无法忘怀。

今天的中国,已非 84 年前积贫积弱的旧中国,新时代的中国国力强盛,举世瞩目,但我们更应居安思危,让历史悲剧永不重演!

查看评论(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