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对中美两国来说,合作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共赢才能通向更好的未来。我们相信,中美双方只要坚持相互尊重、聚同化异,保持战略耐心,不为一事所惑,不为一言所扰,不让小算盘左右大政治,中美关系就一定能行进在健康稳定发展的大路上。
中美关系合作共赢的大势不可逆转
——回望"上海公报"发表50年
以智慧勇气推开中美关系那扇门
2022年2月,世界聚焦中国,聚焦北京冬奥会。
中外观众,赞誉无数:这冰,这雪,这番精彩!赛场内外,温情无限:用心,用爱,跨越山海!
和竞技比赛同样精彩的是,爱与和平散发的温暖光芒。中美运动员冰雪上的友好互动,给全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国志愿者一句"欢迎到中国",让美国单板滑雪运动员特莎·莫德感动落泪;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比赛排名第四的美国选手阿什利·考德威尔,与获得冠军的中国运动员徐梦桃,欢笑着紧紧拥抱在一起;中美冰壶运动员赛后互赠徽章……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在互联网上,"我们欣赏竞争更欣赏友谊"等留言潮涌而来,很多人说,我们想起50年前中美乒乓球运动员"小球带动大球"的佳话。
半个世纪前后、两场体育赛事中充满温情、富于力量的画面,定格在历史记忆里、烙印在人们的心灵深处,已经并将对未来的历史走向产生深远影响。
回望过去50年,我们可以看见已然的历史轨迹。
(一)
50年前,一个年轻的美国智者行走在历史的烟云中,他叫亨利·基辛格。
人们还清晰记得当时冷战中的世界风云变幻。
一个建政刚跨入弱冠之年的大国,虽然国力未强,但有挺直刚强的脊梁,屹然挺立在东方,正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不容忽视的独立政治力量;而在太平洋的彼岸,另一个大国,国力虽强、雄傲世界,但正深陷越战的泥潭不可自拔,在与苏联争霸中疲惫不堪。
一个新的世界格局正在酝酿之中,一些有识之士正在寻求破茧之途。基辛格和他服务的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就是这样的思想者,他们的目光穿过冷战的重重迷雾,投向大洋彼岸的中国。
此时的中国,已经在支持亚非拉国家民族独立解放的运动中获得非凡的影响力,重返联合国已成定局,但中苏分歧裂痕日益加剧。毛泽东、周恩来等伟大政治家也正在为中国思考谋划更大的国际舞台、更多的战略主动。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美两个大国彼此走近、相互握手。
这个过程既有破冰的胆识,又有破题的智慧。
两国领导人似乎心有灵犀,都在巧妙地释放战略信号:
尼克松总统似乎不经意间,在公开场合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称谓,称赞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中国人民勤劳伟大,表示"不能将中国隔绝于国际大家庭之外",还"私信"法国、巴基斯坦等国领导人,向中国传信示好。
与此同时,毛泽东主席也睿智地对美方的试探作出精妙的回应。在国内反美情绪高涨、"打倒美帝"仍是流行口号的情况下,毛泽东邀请斯诺夫妇访华并登上天安门城楼,推动美国乒乓球代表队访华等,对下一步的战略安排进行舆论铺垫。
两位领导人这些不显山、不露水的用心之举,辅以两国外交使节间的试探互动、民间人士的低调交往,史称中美外交"小步舞"。
踩着这样的舞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于1971年7月9日取道巴基斯坦,在夜色苍茫中登上了飞往中国的飞机,为尼克松访华秘密探路。
那个夏日,人们仿佛听见破冰者的足音。
(二)
破冰不仅是勇者的壮举,更是智慧的绽放。
1972年2月28日,中美"上海公报"成为世界各大媒体的重磅新闻。
"上海公报"堪称大国外交经典文案。公报中文全文2600多字,却用1000多字的篇幅坦陈双方的重大分歧、重大关切,比如,亚非拉人民革命和民族解放问题,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问题,反对日本军国主义复活问题,等等,都明明白白写在纸上,不藏着掖着。
这样一份联合公报可谓"前所未有"。这首先是得益于谈判中周恩来总理的胸怀与气魄,各陈己见,不惧分歧;也得益于基辛格的理解与机智——"这样的对照反而更能突出达成协议的重要性,结论也更可信"。
勇气和智慧相互借力,使这份求同存异、平等相待的破冰公报具有宝贵价值,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
——关于意识形态。公报强调,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的关系。
——关于国际秩序。公报认为,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任何大国与另一大国进行勾结反对其他国家,或者大国在世界上划分利益范围,那都是违背世界各国人民利益的。
——关于台湾问题。中国方面重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关于两国关系。公报表示,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的。在科学、技术、文化、体育和新闻等领域中,人民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将会是互相有利的。平等互利的经济关系是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的。两国关系正常化不仅符合中美两国人民的利益,而且会对缓和亚洲及世界紧张局势作出贡献。
历史表明,"上海公报"确认的基本原则,构成此后中美关系发展的目标、框架和底线。这些原则,又在此后的"建交公报"和"八·一七"公报中得到确认。
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构成了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而"上海公报"为中美长周期和平铺下了第一块基石。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正是因为有了"上海公报",中美关系这艘"艨艟巨舰"才得以在浩瀚的太平洋中扬帆启航、风雨兼程。
(三)
睿智的基辛格也有误判的时候。
基辛格后来回忆,他曾对"上海公报"中的贸易与交流部分不以为意:"双边贸易可能的最大量,我们纵然再努力,顶多也只占我们整体经济的极小份额。"因而他放手把这一"边缘领域"的磋商交给别人。
而"上海公报"发表50年来,中美关系最重要的成果恰恰来自贸易与交流。
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合作的红利超乎想象。权威统计数据可以信手拈来:
算经贸账,中美双向投资从50年前几乎为零到现在的存量累计超过2400亿美元,在华投资的美国企业达7万多家;年贸易额超过7500亿美元,较建交之初增长超过308倍,占全球五分之一。
算就业账,美国对华出口和中美双向投资支持了美国国内数百万个就业岗位,其中中国对美投资为美国国内创造就业岗位超过14万个。
算民生账,双边贸易丰富了美国消费者选择,降低了生活成本,提高了民众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实际购买力。2015年,中美贸易平均每年为每个美国家庭节省850美元成本,相当于美国家庭收入的1.5%。
算产业账,中美经贸合作为美国企业提供了大量商业机会。中国是美国多数州的货物出口主要市场,2016年美国企业实现在华销售收入约6068亿美元。2017年美系乘用车在华销量达到304万辆,占中国乘用车销售总量的12.3%。2017年每个美国农民平均向中国出口农产品1万美元以上。
当然,中美经贸合作,也让中国更好地融入国际体系,吸引了大量国际投资,开拓出更大发展空间。中国结合国情吸收美国等国外先进经验,依靠苦干实干、敢闯敢试、驰而不息、接续奋斗,走出了一条实现现代化发展的正确道路,这反过来也为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增添了强大动力。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50年弹指一挥间。中美50年长周期和平赢得了两国生机勃勃的经贸合作,中美关系已经成为世界上相互交融最深、合作领域最广、共同利益最大的双边关系之一。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成就、互利共赢,这是"上海公报"带给两国人民的共同福祉。
(四)
一东一西,一南一北。这是中美两国的时空方位,也是国际关系中的特别定位。
从更宽阔的视野看,中美两个超大规模国家的互利合作,不仅利在两国,更关乎世界的发展与繁荣,深刻影响着国际秩序的演进方向和世界整体面貌。
确保全球战略稳定,绕不开中美合作。在世界多极化曲折动荡的进程中,中美关系是国际关系的稳定器。没有中美两国的相向而行,就没有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和对美塑造能力的增强,也成为维护国际公序良规的积极力量。
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离不开中美引擎。作为全球最大发展中国家和最大发达国家,中美两国经济总量超过世界三分之一,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引擎,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吸引和带动世界各国基于本国资源禀赋参与全球化进程,构建起规模和程度均前所未有的国际经济合作体系。
塑造有效的全球治理,有赖于中美行动。同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两国在地区热点问题、国际金融安全、反恐、防扩散、气候变化、国际维和等多个领域,都开展了富有成效的交流与合作。两国携手反恐、合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共同阻击埃博拉病毒、达成《巴黎协定》,利益交汇点在不断扩大。
50年前,在中方举办的庆祝公报签署晚宴上,尼克松在即席演讲中豪迈地说,"上海公报"搭起了中美沟通的桥梁,他访问中国的一周,也将是改变世界的一周。
现在看,尼克松这番话是对的。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改变了世界。
(五)
回望"上海公报"发表50年,中美关系的巨轮行进在历史的波涛之中,虽然速度时快时慢,却始终向前航行。
50年前,中美两国领导人审时度势,重新打开友好交往的大门,开启了两国互利共赢之路。
今天,面对中美关系的跌宕风云,我们仍可从中汲取登高望远、相向而行的智慧和力量,指引两国关系拨开迷雾,开辟更加美好的前路。
以初心笃定照亮中美关系前行路
"上海公报"发表6年多后,中美刚刚正式建交之际,一段历史佳话,在中美两国人民的记忆中萦回至今。
1979年1月29日晚,美国华盛顿肯尼迪艺术中心迎来一位来自太平洋彼岸的特别客人——刚刚擘画了中国改革开放蓝图的国家领导人邓小平。
享有盛誉的肯尼迪艺术中心为邓小平举办了盛大的欢迎晚会。当200名小学生用中文演唱《我爱北京天安门》之后,邓小平登台慰问演员,热情亲吻了一名上前拥抱他的美国儿童,随后,他重复了这一动作,接连亲吻了5个孩子,引起现场一片轰动。
此时,中美关系虽然破冰,但两国人民还没完全从隔绝状态走近彼此,邓小平此举融化了在场美国人民的心。一位亲历者说,"这一幕让很多在场的观众流下了眼泪。"从那一刻起,美国人民意识到,他们和中国人民没有理由成为敌人。
当年唱着《我爱北京天安门》的合唱团的小学生,伴着中美友好不断加深而成长,见证了两国人民从陌生到相知。这些孩子们看到中美关系今天的波折,他们会心存忧虑吗?
(一)
1979年初邓小平访美留下了许多佳话,被媒体誉为"邓小平旋风"。他在访问时任美国总统卡特的故乡亚特兰大时曾说,愿我们两国人民友谊和合作之船沿着稳定和富有成果的航线扬帆远航。
邓小平的话意味深长,饱含着对两国人民越走越近、两国关系越来越好的深深期许。
事实上,"上海公报"发表50年来,两国人民一直在努力彼此走近,中美关系一直在寻求正确的相处之道。
半个世纪来的实践表明,"上海公报"就是试金石,坚持公报的初心,中美关系就行走在正确的轨道上;背离公报的初心,中美关系就会发生动荡波折,就会出问题。
纵观过去50年,中美关系在前行路上出现的风风雨雨乃至重大波折,问题都出在美方没有坚守"上海公报"的初心上。
——公报明确提出,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但不论制度如何,都不应干涉别国内政,都应和平共处。但是这些年来,美方一直刻意在意识形态问题上做文章,一些政客接连抛出种种谬论,鼓噪"红色威胁",鼓吹冷战思维,攻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治制度。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渲染中美意识形态对立,就是与中国人民为敌。
——公报明确提出,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近些年来,美国沉醉于创设排他性和对抗性的遏华小团伙,从亚太再平衡战略到印太战略,从"四边机制"到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借"重返亚太"维护美国的地区霸权,步步紧逼中国、围堵中国。公报白纸黑字,看来都"忘了"。正如网言所说,"知道你贪吃,但不知道吃相如此难看"。
——公报明确提出,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些年,在中美关系最敏感的台湾问题上,美方屡屡打擦边球,触底线、踩红线,把美单方面炮制的"与台湾关系法"与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相提并论,发布与台湾交往"新准则",放宽美台官员交往限制,加强对台军售,一步步推高台海紧张局势。如此挑战中国的核心利益,是成心想关上中美关系的大门。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
——公报明确提出,平等互利的经济关系是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的,人民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将会是互相有利的。这些年来,美方无视中美经贸合作带来的巨大好处,到处张扬中国搭便车、占便宜,动辄挑起贸易摩擦。特朗普政府发动对华贸易战并实施惩罚性关税,拜登政府又继续扩大和升级对中国企业的打压,严重伤害两国人民利益。美方某些人应该明白,中国的发展进步,靠的不是谁的恩赐和施舍,而是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结果。
利益交错、制度相异的两个世界大国相处,难有一马平川的时空,难找一劳永逸的良方,有些磕磕绊绊不可避免。但是刻意无视公报精神,蓄意制造障碍,逆历史潮流而动,必将为历史所抛弃。
(二)
爱因斯坦曾说,有两种东西是无限的,一种是宇宙,一种是人的愚蠢。
在美国政界,有一些人如此看待中国和世界:不论中国对世界贡献有多少,只看中国离美国有多远;不论世界发展大势,只看美国影响力的位势;不论互惠互利的道理,只认你输我赢的歪理。
曾有学者如此形容这些美国政客:他们每天一早醒来就会想到中国正在快速发展,到了晚上睡觉还会做中国已征服全世界的噩梦。
这很形象地道出一个事实:一些美国政客对中国崛起心有不甘,对遏制中国心存执念。
那是"寻找敌人"的执念。美国成为世界霸主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寻敌"的过程。正如共和党著名鹰派博尔顿说:"美国是锤子,世界是钉子,美国需要时就会随时敲打。"对很多美国政客来说,没有敌人就失去了生活的意义,从苏联到中东、到东亚,都被美国这个"锤子"敲打过。现在他们瞄准了日益强大的中国,心心念念如何敲打中国。
那是"零和博弈"的执念。一些美国政客被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理论搞得五迷三道,认定崛起后的中国一定会分享自己的霸权盛宴,特别是按照美式民主模式改造中国的图谋破产后,更加剧了焦虑,执意回拨历史的时钟,死抱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一定要与中国这个"挑战者"来一场你死我活的争斗。
那是"打赢冷战"的执念。美苏冷战以苏联解体而终结,使美国至今沉醉于"历史终结者的荣耀"。而中国的快速发展唤起美国再次"终结历史"的虚妄,炒作五花八门的"中国威胁论""中美脱钩论""中美新冷战论""文明冲突论"等,为遏制打压中国大造舆论,幻想着一觉醒来像打赢美苏冷战那样再次胜出。
那是"西方中心主义"的执念。20世纪两场热战和一场冷战的胜利,强化了美国"山巅之国"的幻觉,"天赋使命"的自我期许强烈发酵,领导世界的霸主心态越发膨胀。美国在世界各地大搞街头运动、和平演变,把在自己的道路上越走越好的中国作为其"颜色|革命"的主要目标,本质上还是"西方中心主义"的思想在作怪。
我们不得不说,这些建构在美式价值观上的执念,都是过时之念。正是"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
(三)
过度的执念是一种病,需要清醒剂。
这服清醒剂,就是要回到"上海公报"的初心。无论走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都要看清脚下的路,看准前行的路。
我们奉劝美国一些政客,"上海公报"好比我们今天手机上的导航图,搜索一下,就知道脚下的路能不能走得通。方法如下:
以历史逻辑观之,执着于自身霸权,把中国视为战略威胁,试图阻挡中国的前进步伐,是一条走不通的老路。
谁是美国的"敌人"?"上海公报"50年历程表明,中国是美国的朋友而不是威胁。霸权主义的执念,才是美国真正的敌人,从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到今天的阿富汗溃败,美国失去了无数生命、浪费了大量财富、损耗了宝贵的政治信誉。
以理论逻辑观之,基于本国历史记忆和理论遗产,以"民主灯塔"自居,以意识形态划分世界,塑造以美国价值观为主导的国际秩序,是一条走不通的死路。
何为真正的民主?一个国家是不是民主,应该由这个国家的人民来评判;国际社会哪个国家是不是民主的,应该由国际社会共同来评判。在国内政治衰败、金主当道,制度运行无视民意、无助民生、无关民主的当下,美方仍把中美关系定义为"专制"与"民主"之争,不遗余力妖魔化中国、孤立中国、搅乱中国,注定是一场消耗自身信誉而无人喝彩的徒劳。
以实践逻辑观之,信奉"从实力地位出发",动辄挥舞制裁"大棒",幻想以最小的成本代价获取最大的霸凌收益,是一条走不通的邪路。
什么是大国相处之道?不是实力地位。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才是大国相处的至高境界。中美无论是战场上交手、经贸上较量,还是外交上交锋,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已多次打破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继续对中方搞单边强权、极限施压、挑动对抗,注定将会自食其果。
(四)
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闇于大理"。意思是提醒人们,胸中要有大格局,不要因为纠结于枝节问题而忽略了大局。
"上海公报"的达成,正是基于对世界趋势、国际形势、共同利益的精准洞悉,体现了双方的大国视野和战略格局。
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尼克松访华翻译傅立民最近回忆说,1972年美中在接触时就认为,尽管双方存在分歧,但可以合作。所以我们把分歧放在一边,专注于共同利益。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中得到启示。
"五十而知天命",是中国人的生活智慧。
"上海公报"走过50年,我们也应该能把握中美关系的"天命",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不醉心于大国竞争,不迷恋世界霸权,不抗拒多极化大势,找到前行的方向,走出现实的困境。
"见出以知入,观往以知来。"我们要从50年前中美关系破冰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让公报初心照亮前行之路,中美关系就一定会行走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以大国担当建设更好世界
2021年深秋,一场跨越太平洋的视频会晤牢牢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11月16日,中美两国领导人如约云上相见,面带微笑,侃侃而谈。
习近平主席指出,过去50年,国际关系中一个最重要的事件就是中美关系恢复和发展,造福了两国和世界。未来50年,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中美必须找到正确的相处之道。
习近平主席充分展现了大国领袖的襟怀和风范,他的话平和亲切、不疾不徐,却字字皆含千钧之重。"中美必须找到正确的相处之道",这句话饱含着理性、厚重而深邃的意蕴。
拜登总统给予了积极回应,他表示,美中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我赞同习近平主席所讲,历史是公正的,美中关系只能搞好,不能搞砸。
世界期待,这次中美元首视频会晤,会在中美关系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美关系不是一道是否搞好的选择题,而是一道如何搞好,也能够搞好的必答题。
因为我们相信,中美关系合作共赢的大势不可逆转。
(一)
50年前,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的书房里会见尼克松总统时说,"我和你只谈哲学"。
古希腊先贤认为,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最高境界。大智慧者观察事物、分析大势,总是从哲学的角度来纵览和把握。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在形式上体现出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特点,在过程上体现为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
以此观照中美关系,我们会发现,两国关系的演进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但前行的大趋势也从未改变。
台湾问题始终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的问题。建交不久,里根竞选总统时就宣称要与台湾恢复"官方关系",上台后又继续鼓吹充分实施"与台湾关系法","为台湾的安全与繁荣承担应有的义务"。中方对此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迫使美方紧急刹车,并催生了比"上海公报"和"建交公报"都进步的"八·一七"公报。
曾经,美国屡屡对华打出"最惠国待遇牌"。克林顿政府似乎牌技更为"娴熟",动辄与所谓"人权""民主"等问题挂钩。中方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使美方意识到滥用这张牌"损人不利己",并因此推动在克林顿任期最后一年通过了对华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立法,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创造了条件。
气候变化议题今天在中美双方已基本取得共识,但此间曲折也不少。早在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变大会上,作为两个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中美的态度在气变谈判中作用举足轻重。美国为逃避责任,拿中国说事,以"退群"威胁,炒作"中国傲慢论""中国责任论"。为此,中国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使中方提出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成为共识,世界各国普遍称赞中美在促成《巴黎协定》上的领导作用。
中美之间诸如此类在弥合分歧中曲折发展、在斗争中波浪式前进的案例还有不少。
由此,我们理解了为什么毛泽东主席在会见尼克松总统时"只谈哲学",那是提示中美双方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正确把握两国关系。
温故而知新。从中也可以悟出,当前和今后中美关系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挫折和困难,我们都不应该对中美关系的未来失去信心。
宽广的太平洋,有足够的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地球足够大,容得下中美各自和共同发展。
(二)
中美远隔千山万水,但距离从来没有成为两国人民的心理阻隔。
2012年2月,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问美国,在繁忙的行程中,他专门安排时间看望艾奥瓦州的老朋友,与布兰斯塔德州长夫妇、雷诺兹副州长夫妇、马斯卡廷市市长兰蒂夫妇等,以及27年前访美时曾接待过他的房东德沃切克夫妇,宾主相谈甚欢。
座中几位都是这位中国贵客最早结识的美国朋友,习近平重情重义、不忘故友,让他们备受感动。几十年间,美国人民对中国朋友一如既往的真诚、友善、情谊,给习近平留下了难忘而美好的印象。这次访问,也成为中美关系史册上一个温馨感人的篇章。
2019年春暖花开的季节,美国伊利诺伊州北奈尔斯高中中文班40多名学生,用中文给习近平主席写信,表达对这位东方大国领袖的好奇和问候。习近平主席愉快地给同学们写了回信,邀请他们有机会来中国参观访问,勉励他们为增进中美人民友谊作贡献。这个故事也反映了美国年轻一代对中国的关注和喜爱。
2019年春节前夕,厦门大学外籍教授潘维廉给习近平主席写信,表达对习近平主席的新春祝福,表示自己热爱中国、看好中国,并随信寄去了自己的新著《我不见外——老潘的中国来信》。习近平主席很快给潘维廉教授写了回信,赞许鼓励之情溢于言表,并巧妙地用福建地名祝福他:全家"福安"、一生"长乐"。潘维廉教授是美国人,在厦门工作生活了30多年,在各种场合从不讳言对中国的深深喜爱,他也成为深受网友喜爱的网红教授。
如果以"上海公报"为起点,在50年的历史时空中,人民始终是中美关系的主角。疫情前每年500多万往来两国之间的民众,280多对友好省州和城市,数十万两国在读的留学生,共同织就两国无法割舍的纽带。
从50多年前的"乒乓外交",到今天北京冬奥的冰雪情缘,两国人民对中美向好的期许,彼此交往交流交心的脚步,是中美关系能够搞好的最大信心和动力。
(三)
老一辈领导人在开启中美破冰之旅时,怀着共同而强烈的愿望——建设一个新的更好的世界。
中美关系穿越迷雾、相向而行时,世界同样有着共同而强烈的感受——中美合作带给世界美好。
今天中美关系面临挫折和困难,世界也同样深感焦虑。在众多国际场合,各国领导人和各界有识之士纷纷表达了对中美关系修好的期待和呼吁。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表示,各国必须承认中国将继续发展壮大,对此进行阻止既不明智也不可能。中美冲突对世界来说是一场灾难,发展建设性关系至关重要。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我们承受不起。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如果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分别在诸多领域施加影响,进行零和博弈,世界将有"一分为二"的风险。重建中美关系有助应对疫苗接种、气候变化以及其他全球性挑战。
爱尔兰前总统玛丽·罗宾逊表示,全球对话与合作前所未有地重要,而中美之间的良好关系是最重要的。世界需要中国与美国共同努力,为世界可持续发展繁荣搭建强有力的框架。
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认为,美国和中国之间有竞争不要紧,但不应将民主当作外交工具,美日印澳构建排他性包围圈会激化中美矛盾,损害世界的安定和繁荣。美国应坚持用行动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与中国建立超越价值观差异的共存之道。
美国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芬·罗奇表示,中美都需要稳定安全的经济增长新引擎,解决当前中美矛盾,没有捷径可走,但我们可以从小处着手,展现化解而不是升级矛盾的决心,让中美关系的氛围从疑虑回归互信。
国际舆论场上,这些客观而理性的声音直言不讳、令人警醒。
这表明,在世界看来,中美两国发展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完全可以相互借力、相互成就;世界期待良性竞争、友好合作的中美关系。
我们想起另一段历史佳话:1973年毛泽东主席会见已任国务卿的基辛格时,曾有一场精彩对话。基辛格对毛主席说,听说主席发明了一个英文词汇?毛主席立即爽快地承认,是的,我发明了一个英文词汇"paper
tiger",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机敏的基辛格马上说,纸老虎,对了,那是指我们。两人相视大笑。
两个世界大国,有什么样的纠结,不能够在这样的相视一笑中得到化解呢?
作为两个世界大国,中美能否处理好彼此关系,攸关世界前途命运,是两国必须回答好的世纪之问。中美携手前行,是两国人民之福,也是世界人民之幸。
我们有一千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好,世界人民的期待,就是一条重要的理由。
(四)
50年前,在轻快曼妙的"小步舞"中,关闭已久的中美关系大门豁然开启。超凡的政治智慧和巨大的政治勇气,是打开这扇门的金钥匙。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精心擘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宏伟蓝图,与世界各国密切互动、谋划合作、共促发展,引领中国在世界大舞台上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璀璨光芒。
面对百年大变局和世纪大疫情的交织叠加,习近平主席总揽全局、指挥若定,为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把舵引航,明确提出中美关系战略新框架,中美探索相互尊重、平等交往的新范式。
在不久前的中美元首视频会晤中,习近平主席强调,中美两国是两艘在大海中航行的巨轮,我们要把稳舵,使两艘巨轮迎着风浪共同前行,不偏航、不失速,更不能相撞。
习近平主席大国领袖的政治智慧、战略定力、世界胸怀、使命担当,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拜登总统表示,美中作为两个世界大国,对两国和世界人民都负有责任。拜登明确重申:美国不寻求"新冷战"、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不寻求通过强化同盟关系反对中国、不支持"台独"、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对抗。
听上去言之凿凿,希望美方能从破冰之旅中汲取智慧、勇气和力量,真正付诸激浊扬清的实际行动。
毫无疑问,对中美两国来说,合作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共赢才能通向更好的未来。
我们相信,中美双方只要坚持相互尊重、聚同化异,保持战略耐心,不为一事所惑,不为一言所扰,不让小算盘左右大政治,中美关系就一定能行进在健康稳定发展的大路上。
我们期待,中美关系的巨舰,继续沿着老一辈领导人破冰开辟的正确航道,破浪前行,一起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