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开年,国产电视剧越看越「倦」了。
清一色老套的都市剧,披着灯红酒绿的外壳,虚浮地上演着所谓“普通人”的狗血与生活。
前有出场每一帧都精致到头发丝的精英打工人杨幂,红唇和窄裙,每一步都踩得摇曳。
后有靳东、宋佳合作的职场剧《纵有疾风起》,又是一帮光鲜亮丽的大人物,在集团的危机与资本的博弈间,上演背叛、复仇、相爱相杀的狗血戏码。
离谱的剧情一路拉垮。
你有没有发现,国产剧里不但好久没有「普通人」,甚至,好久没有普通的生活了。
国产都市剧,开除“松弛”已久。
直到,一部年初开播的冷门田园剧《去有风的地方》,在一片吁声中杀出重围,不动声色却一鸣惊人。
这部剧播出两集便冲上收视第一,成为开年黑马。
这是“神仙姐姐”刘亦菲出道21年的首部现代言情剧,当"放飞自我"的落魄打工人,偶遇“乡村小土狗”李现,再有田园风光的加持,哎,好像有点意思。
来,感受一下:
颦笑动人的美人,淡妆素饰,洗净铅华;
心旷神怡的美景,白云、蓝天和绿地;
更有让人垂涎欲滴的特色美食;
对于在办公室坐久了的打工人来说,真的是分分钟被治愈,想扒开屏幕和神仙姐姐同游的程度啊!
慢下来的国产剧,终于学会生活。
有网友评价这部剧“不太正常又很好看”。
确实,《去有风的地方》太不像一部“正常的”国产剧了。
一“不正常”,剧情平淡,没有高潮迭起也没有戏剧冲突。
女主许红豆是普通北漂白领,在酒店做大堂经理,买得起爱马仕也挤得了公交车。
工作中极度专业的许红豆,对待自己的生活却敷衍潦草。
下班遛狗遛的是电子狗,冰箱里的食物永远放到过期,和闺蜜同在一个城市却一年只能见面两次。
如果不是闺蜜被查出胰腺癌晚期,或许许红豆的生活会这样继续下去,买房买车升职加薪就是她的人生理想。
但命运一定要给她个当头棒喝。
闺蜜的去世让她曾经所坚信的一切都轰然倒塌。
看着大堂里坏掉的钟,就像生活的齿轮精密咬合不敢停歇,最终零件磨损,戛然停摆。
她毅然辞职,踏上了云南之旅,那个和闺蜜约定了无数次却始终没能去成的地方。
到这里,第一集,大概已经是这部剧所有的起承转合。
接下来,许红豆在有风小院的日子,吃吃喝喝,打卡拍照。遇到的最大的烦心事,也不过是手机摔坏、被蚊子咬、或是踩到牛粪。
村里人最大的事就是“别人家的事”,村子里没有秘密,几个人凑到一块儿就能拼出一桌子八卦。
剧中的人物关系也很简单,没有勾心斗角没有尔虞我诈,这是二“不正常”。
男主谢之遥是金融硕士,却选择回乡创业。
他看似吊儿郎当,其实是个实干家。村里的马场、绣坊、民宿都是他的,他立志把云苗村打造成文化艺术重镇。
谢之遥第一次出场,就举着鞋巴子满院揍弟弟,美女面前也毫不顾忌形象。
说到揍弟弟,男主的奶奶谢阿奶,年过80,揍起离家出走的小孙子来也毫不含糊。
平日里的谢阿奶,吃瓜永远第一线;
必要的时候还会发挥演技,配合谢之遥给许红豆来一场忽悠局。
小院负责打扫的两位嬢嬢,是前一秒拌嘴,后一秒就拉手和好的“老闺蜜”;
邻里之间,今天你家做了一锅肉给端过来,明天我家做了鲜花饼就分着吃。
这些人,鲜活得就像是自己家里的哥哥、奶奶,亲切得就像是隔壁的邻居阿姨、叔叔。
有风小院的租户也是鲜活的,各有故事。
独爱打坐的马爷,每次出场必有BGM,品得一手好茶,说得一嘴“之乎者也”,人见人嫌。
其实他是一个创业失败的商人,“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他结清工人的工资,还完七七八八的债,来到有风小院“以静制动”。
但纵情燃烧过的人,终究不甘心就这样熄灭,他收拾心情,决定再次创业。
酒吧驻唱歌手胡有鱼,看似是个花花公子没正形,实则遇上女孩子却笨拙无措,被人戏耍。
他心中坚守着音乐梦,坚持不懈地写着原创作品。
网络作家大麦,实打实的社恐,三句话就能把天聊死。
家人的不理解、网友的恶评、大量的盗文、还有常常走丢的灵感......大麦一边迷茫一边努力向前,期盼着走出一条自己的花路。
这些在大城市身心疲惫的人,在有风小院相互治愈,找到了各自继续的信心。
《去有风的地方》,没有讲风,却每一帧都让人如沐春风。
我们似乎能在每一个人身上、每一句话中、每一个细节之处,找到自己的影子。也常常能在这些云南嬢嬢平实的对白中,学到他们生活的智慧。
就是这样一部“有点无聊”、“有点不正常”的国产田园剧,成了大家心中妥妥的“辞职宣传片”。
有风小院,也成了多少人的精神乌托邦。
剧播到一半,评论却两极分化。
有人批评剧情太过简单,认为一部电影就能讲完的故事却生生拍了40集,剧情被极大程度地稀释,节奏是开两倍速都嫌慢的速度。
“像《向往的生活》,像旅行vlog,像大理宣传片,反正不像电视剧。”
有人却很喜欢。因为忙了一天之后打开看看,没有三角恋没有狗血,只是看看山、水、村庄,心就慢慢沉淀下来。
这边网友吵得热火朝天,那边却依旧抵挡不住它一路高歌猛进。
小红书上,有人盘点“许红豆”的穿搭,有人总结同款旅游攻略。
这部剧甚至还带火了云南特产,大理美食乳扇、樱桃酒等销量暴涨。
《去有风的地方》,“这么烂”却这么火,原因只有一个。
又一次精准命中了大家的痛点——
慢。
试想一下,早上就着阳光自然醒,闲来无事缠个逗猫棒逗逗小猫;
小朋友叽叽喳喳哄围着你,要买雪糕吃;店里的云南嬢嬢们歪着头在阳光下打盹儿;
午饭过后,靠在沙发上,随意翻一本书,累了就被微风轻抚着睡着......
是多么惬意的日子啊!
可如今的时代却太快了。
快递要快,外卖要快,打车要快;买衣服有“快时尚”,上网必须5G冲浪,直播间下单全靠“秒杀”......
现实世界里,多少打工人趁着片刻的午休,扒拉几口外卖,二倍速播放着《去有风的地方》,默默敲出一串弹幕“辞职去云南”,获得一场短暂的精神狂欢。
派对结束,钟声敲响,等待他们的仍然是开不完的会、加急的飞书消息,和扯不尽的皮。
图源:知乎
我们再也无法放慢脚步,全身心地投入一件事情,而只是寻求快速的刺激和短暂的情感宣泄。
最终收获了什么?
快餐解说,快餐阅读,还有快餐爱情。
出来拼生活的这几年,却全然忘记了生活是什么。
就像许红豆和闺蜜的对白:买车买房,然后呢?
现实世界里,多少人和许红豆一样,在“生活”两个字后面缓缓打上一个问号。
而他们,也正如许红豆一样,开始学着慢下来,探索真正想要的生活。
小红书网友 @阿里爸爸总菜 就是现实世界中真实的许红豆。
家和公司日复一日的两点一线,让她仿佛陷入走不出的沙漠,开始怀疑自己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去年3月,她裸辞了。像许红豆一样去了有风的地方,遇到了很多“特别的人”,也遇到了她的“谢之遥”。
她并不幻想着出门一趟可以治愈迷茫,但至少,那段独特的体验给了她重新出发的勇气。
居住在城市的“空巢青年”小狮(@小狮日记)是一个理工男,大学毕业后入职了一家短视频公司,成为了一名客户端工程师。
老板委以重任,同事亲切友好,薪水也十分可观。
小狮每天挤地铁、写代码、熬夜加班,日复一日,却在一个普通的日子里,意识到哪里不对劲。
——热情。
在按部就班的日子里变得麻木,小狮迟迟没有发现自己对生活的热情早已不见。
要知道,曾经的他可是个打鼓玩乐队的摇滚青年啊!
2013年小狮和乐队成员在比赛中获冠军
他给自己制定了“逐日计划”,试图找回生活的热情。
感到孤单,他就做了一朵会飘的云陪伴自己;
家里客厅常年不见阳光,他就利用镜子和灯球,反射室外的“二手阳光”,在家享受海滩日光浴;
厕所隔音不好,他反其道而行之,干脆让厕所“躁起来”,人一坐上马桶,厕所就自动播放摇滚乐,成功掩盖了如厕的声音......
诸如此类,小狮在平淡的生活中制造着一些浪漫,脚步变慢的同时,日子也丰富了起来。
如今,慢视频、慢综艺盛行,也启发了很多人寻找自己的“慢生活”:
“回村养猪”的up主小飞;
图源: Bilibili截图 @一只不平凡的猪哼哼
给全村人修电器的90后女孩林果儿。
图源:Bilibili截图 @林果儿linguoer
在快节奏的缝隙中做一些慢悠悠的事,成了无奈生活中唯一的解法,也成了不安灵魂的一剂良药。
我们开始无比怀念“从前慢”,那种一生只爱一个人的日子,那些一生专注一件事的匠人。
就像《去有风的地方》,将镜头聚焦木雕、刺绣、扎染等非遗传承。
看着云南嬢嬢穿针引线、埋头刺绣,看着木雕师傅架着眼镜、轻吹碎屑,时间放佛在他们身上静止了,刺眼的阳光都变得柔和了几分。
小in想到,在今天高速发展的时代,也有那么一群人,不疾不徐,在岁月里保持着自己的一份节奏,坚守着自己的一份信仰。
山西永济,就有这么一位老人。
这位年逾花甲的老人叫赵治民,做卤水豆腐40年。
40年来,老人每天三更睡五更起,一整天都在泡豆子、磨豆子、烧豆浆、压豆腐中忙碌。从开始泡豆子到结束所有工序,要一刻不停地干六个小时,做好了还要拿出去卖。
头天下午做第二天上午卖,赵师傅几乎雷打不动地干了几十年。
一天的收入二三百块钱,孩子们不愿意接班,可赵师傅说,“闲不住,就坚持做吧!”
同样,江苏常州“龙泉印泥”第六代传人,缪德根老师,一生不爱打牌不爱麻将,独爱印泥。
享誉华夏书画界的龙泉印泥中,以失传百年的“藕丝印泥”最为复杂。
龙泉藕丝的抽取要靠纯手工完成,4个人一天抽丝8小时,也不过才1克。抽取的藕丝无法立即使用,需要静置一年,来年才能使用。
就是这样一个极其耗费工时的工作,如今已年过七旬的缪德根老师夜以继日,一干就是20年。仅仅是寻找制作藕丝的方法,就花了两年多时间,终于一手复原了失传200多年的藕丝印泥。
G20峰会上,各国政要肖像的印章被选为国礼赠给嘉宾,使用的印泥就出自缪德根老师之手。
小小的印泥,凝结的是时间和汗水,岁月的浸润让它熠熠生辉。
守得云开见月明,是怎样的一种精神,又是怎样一种平和的心态。
择一事终一生,任凭车马喧嚣,心中自有风景。
如今,越来越多的“田园博主”出现,越来越多的“慢综艺”兴起,而《去有风的地方》也再一次证实了,现代人疲惫的身心,需要田园来治愈。
山东大学教授张新刚老师在《现代的精神》里曾说:
“大家对于乡村总有一种美好的想象,这种想象不是为了重构一个田园、重构一个自然,他是要在自然里头,找到一种自我的修炼方式。”
“他不是去找自然,不是去找田园,而是找自己。”
莫奈《吉维尼的春天》
是啊,或许我们无法达到这些匠人的境界,也无法去到心中向往的田园,但至少可以转变心态,让生活慢下来,凝视自己的内心。
人类学家项飙曾提出过一个“最初500米”的概念,是说生活不一定要在远方,“附近”已足够我们细细赏味。
我们有多久没有安静看一部电影、好好陪伴家人、联系许久未见的朋友?
多久没有吃一些地道的小馆,探索生活的趣味?
又有多久,没有为生命的诞生而震撼,就像许红豆为小马的出生感动落泪那样?
生活的列车太快,快到我们看不清窗外的风景;时代的风声太大,大到我们忽略新芽破土、鸟儿叽喳的声音。
放慢脚步吧!
就像松弛地静静欣赏一部「慢国剧」,不讲大道理、不欺骗地,就这么真诚地、真实地面朝生活。
看着他们,我们也许更能意识到:
不必一定向前看,偶尔也可以看当下,或者向后看,看看自己走过的路,经历过的人生,也是有滋有味。
因为,生活不在别处,而就在脚下。
盼你哪怕颠沛流离,也有勇气重启你那一片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