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星刷屏?这国产爆款,别急着骂张若昀
文章来源: 十点电影 于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又是两极分化的口碑。
有人称赞:" 全员智商在线 "" 接地气 "" 以小见大 "。
有人批评:故弄玄虚,难看,不愧又又又是马伯庸。
???似乎,有些耳熟?
从《长安十二时辰》到《风起陇西》,近几年,马伯庸的改编剧,每次开播,都免不了引发一场口水仗。
喜欢的," 年度最佳 ",不喜欢的," 依托答辩 "。
加上这次主演张若昀、王阳,吴刚,又是 " 庆余年 " 原班人马。
到底行不行?这就来看看——
马伯庸 IP 的剧集,总被批评门槛太高。
谍战、密码、转运,动不动就要燃烧脑细胞。
而这次,不骗你们,绝对是马伯庸最 " 放下身段 " 的一次改编。
主题就两个字:纳税。
自古以来,谁最关心纳税?
答曰:老百姓。
但是谁盯着复杂条目,算盘珠子都打飞了,还是算不明白?
当然,还是老百姓。
但在《显微镜下的大明》里,有一个人能算明白。
算呆子,帅家默,父母双亡,平头老百姓一个。
天生不通人情,偏生精通算学。
邻里街坊有什么算数的麻烦,都少不了找他帮忙。
在古代,数学专家能干嘛?
丈量田地,交租纳税,真正能掐会算的,还能去赌坊里算牌,小小捞上一把。
如果说,帅家默是匹有点呆的千里马。
那么他的发小丰宝玉,是第一个发现他的天赋的人。
俩人在赌坊里赚了一笔,立马被赌坊老板扣下了。
不是因为赢的钱太多,而是因为赌坊也要做账。
上头催得紧,账目要得急,天生精于算学的帅家默,是眼前最好的 " 救火队员 "。
这一翻,便让帅家默翻出了个漏洞:
许多田亩和田契有出入,说明他们居住的仁华县,存在土地税收的漏洞。
丰宝玉说,这事也不难办。
呆子要想查账,贿赂一下架阁库的官员,可以查看官府留底的鱼鳞图册。
两人暗度陈仓,细看之下,查出了个纰漏。
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名为人丁丝绢税,每年三千五百三十两白银。
这笔税收从成化十六年收起,迄今已有一百年。
仁华县的老百姓,一百年来,凭空多交了三十五万三千两白银。
交税没问题,重要的是,为什么要交这笔税?
既无出处,也无来由,其他县不用交,只有仁华县要交,凭什么?
呆子一心耿直:数字算错了,就应该改。
对算学的执着牵引他追查账目,更是引着他翻查出父母冤死的陈年旧案。
而丰宝玉和姐姐丰碧玉也有点小心思:
丰宝玉读书一般,不善经营,若能以此谋取个小功名,总比天天去赌坊赌钱强。
呆子 + 纨绔,靠着数字和头脑,迈进了衙门的大门。
他们还不知道,自己这一动,已经是动了整个官僚体制的 " 蛋糕 "。
简单概括《显微镜下的大明》,人物关系清晰明了。
靠四书五经科举的文科生 vs 精通算学的理科生。
也是官场一群老油条 vs 耿直要个明白的小百姓。
一桩小事,足以搅动庙堂。
面对青天白日里忽然杀出来的一个 " 算呆子 "。
从知县、知府,再到巡按御史,统统被惊动。
县里,市里,再到省城,三级领导的算盘珠子都开始运作。
从这一点上看,它挑动的,还有官场众生相,职场厮杀学。
仁华县的知县,方懋珍,奉行的是清净无为,被百姓吐槽是 " 方佛像 "。
小官的小心思,是苟着,别惹事。
一年三千多两白银,在老百姓看来,当然多。
多到老百姓能编成话本,街头说书,谁替大家免了这税,谁就是他们心中的大英雄。
但再加上自己的仕途计算一下,又不多了。
上头的黄知府,是空降的上司。身边的其他知县,是以后还要相处的同事。
免去自己这一笔税,改为八个县均摊,是给自己省事,给同事找麻烦。
但算呆子是百姓看着进的衙门,全县人都知道这三千两白银。
若没个好理由搪塞,税照收,百姓们肯定不满意。
其他县的知县,也是有苦说不出。
无论是穷是富,谁都不愿意凭空多交钱。
富县的知县还在装红脸,扮白脸,穷县知县直接卖惨摆烂:
现在的税收的都不容易,再想从老百姓手里拿钱?等着他们造反吧。
大官的大考量,是格局,是政绩。
黄知府是聪明人,一眼就看破了八个知县 " 攻守同盟 " 的伎俩。
他暗中给算呆子支招:既然县里市里对你不敢理睬,干脆去省城。
除此之外,黄知府还在条陈之下,附上一份邸报给省城的官员们看。
朝廷的邸报,是写给官员们看的古代版《参考消息》。
有一条新闻,暗藏玄机。
首辅张居正在福建搞 " 清丈 " 的试点工程,重新测量土地,追查偷税漏税的地主乡绅。
而省级大官如巡按御史,如果能提前得知领导心意,做出成绩,升迁机会就在眼前。
但被查到偷税的地主乡绅们,不开心了。
金安本地就有刚从京城退休的范渊,人见必称 " 范老 "。
当算呆子迈入衙门那一刻起,他就已经预见到了此后刮起的风暴。
文有讼师程仁清,通过各种程序给算呆子们穿小鞋。
武有赌坊老板流氓鹿飞龙一干人,见拦不住算呆子,干脆痛下杀手。
从剧本上来看,《显微镜下的大明》本应属于少见的 " 历史传奇剧 "。
时间上恰好落在 1580 年,和《大明王朝 1566》相差不远。
甚至连原著小说中,也出现了海瑞的身影。
治河、收粮、改稻为桑,国产正剧,向来以一项政策的变化,折射出整个王朝的变革。
而收税和土地,更是国之根本。
从这一点上来看,《显微镜下的大明》不仅该拍,更是拍得恰到好处。
问题出在哪里?
主演张若昀。
从算呆子这一角色出场开始,张若昀的演绎方式就备受争议。
高情商:和此前的《庆余年》《雪中悍刀行》有点相似。
平民百姓咆哮公堂,说的明明白白,半点不像个呆子。
也有慷慨激昂的演讲,仿佛是《庆余年》" 黄河之水天上来 " 桥段的重现。
多少有点用力过猛了。
离开他熟悉的算学,回归日常生活中,又显得过于呆愣。
眼珠乱飘,不像是 " 有点呆 " 的天才,更像是真的有精神问题。
这样的演法,对于一直被夸赞演技的张若昀来说,确实有些固化。
更何况,张若昀的 " 没续集 " 体质,也是劝退了不少观众。
《庆余年》的班底," 回归 " 了一次又一次,就是没有《庆余年 2》。
《雪中悍刀行》,一样是草草收尾,续集不知在何方。
也难怪网友看见张若昀就心里打鼓:不会这次追完了,又没有后续吧?
好在,剧本过硬,其他主演的表演,也都是标准发挥。
原著中的主角帅嘉谟,被改编拆作一体两面。
张若昀饰演的算呆子,领了男主的执着。
原本站在乡绅这边的讼师程仁清,则领了男主的精明。
编剧也为他铺陈了足够的背景故事,只静待反转。
最后,让我们回归马伯庸本身。
马伯庸出品的历史小说不少,他笔下的故事里,多的是平民小吏,藏的是王朝国事。
几筐荔枝、四条冤魂、一笔杂税,小吏舞弊 ……
这样的故事,在当下的国剧市场上,少了些甜蜜感情,又很难磕起 CP。
题材是陈年旧事,改编着实棘手。
当编剧试图加入 " 我猜观众爱看 " 的感情线时,又会被骂注水、魔改,最后成了个四不像。
虽然有无数观众肯定会选择 " 太累,不看 "。
但十点君觉得,这样的剧,仍然值得在市场上有一席之地。
道理简单:
有轻松愉快的下饭剧,就应当有诡谲复杂的烧脑剧。
有繁花似锦,有高耸乔木,才是国产剧繁盛的景象。
当然,前提也是,别把乔木,拍成了中空的朽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