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烧烤很火,但我劝你千万别去淄博吃烧烤了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淄博烧烤非常火。火到什么程度,据说这种万人来朝的景象,还是当年齐国之时。

这是一种调侃。但是也指出了一个现实:作为一个没落的工业城市,淄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关注。他以烧烤为依托,利用政府强大的动员能力,以及市民高度的集体荣誉感,正在向公众展示他们的文化、包容、诚信、温暖、以人为本,旅游的安全感,陌生人之间的关怀,人跟人之间的和谐。



这一幕幕场景,被网红、网友们,通过自发拍摄的短视频,推送到了每个人手机之上。我们得以看到在中国城市里难得一见的场景。有一些违和,甚至有些魔幻。‍

外地车追尾,当地司机不但不索赔,还热情邀请去家里住。有人预定了五星级酒店,原价1300,入住时降价退了600。外地食客可以随意拼桌,当地人甚至要帮忙买单。外地车在当地乱停车,警察不贴罚单,而是电话通知尽快开走。路边安排了供游客充电的插排。游客权益受损,当地立刻圆满解决。出租车不绕路,一路打表计费。在路边都能收到当地人赠送的特产……

当然,这可能应该是一个高度文明的城市常态。但淄博以此走红,大概是游客去其他城市,受了委屈,当了韭菜,目睹了只认钱的丑陋,感受了权力的敷衍。在山东淄博,确切说,在淄博旅游,体验是完美的,心情是愉悦的。

正如郭德纲相声里说:我只是一个说相声的小学生,如果说还做出了一点成绩,那全靠同行的衬托。

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淄博举全市之力,帮助游客,感受到了生而为人的尊严。这是一个刻意营造出的人间美景。他如同一个肥皂泡,在短视频的阳光映照下,散发出诱人炫目的色彩。


但是,肥皂泡很容易破裂。



如果人们探寻淄博烧烤,以及淄博旅游爆火的肇始,能看到这样的故事:

疫情期间,山东各地大学生被转移到淄博隔离。淄博当地如同迎接贵宾一样照顾了他们。他们住进了设施很好的隔离酒店。吃到了当地精心准备的三餐。临走前,当地特意给他们准备了一顿淄博烧烤。

他们内心充满感激,离开时约定,来年春暖花开,一定要重新回到淄博,故地重游,再吃烧烤。


初听这个故事,我颇为感动。甚至还流了眼泪。但是仔细回味,这个故事根本经不起推敲。‍‍‍‍‍‍‍‍‍‍‍

大学生们的约定,是哪些大学生们约定呢?是3个人的约定,10个人的约定,100个人的约定,或者是全体大学生的约定?如果是少数人的约定,很明显他们带不来如此高的客流。如果是全体大学生的约定,那这个约定是如何达成的?他们又是如何沟通,如何做到行动统一的?

就算是真的约定了,学生们又是如何确定来年就会春暖花开,全体放开呢?

退一步说,这个约定和报恩的故事是真的,淄博为什么没有找到这些学生,让他们在媒体上聊聊来隔离经历,报恩过程?这可是一个极好的城市公关宣传,每天都热衷报道正能量的媒体,为何都对这个感人落泪的事儿集体失声?

但善良的人们依然相信这个故事。他们相信这个故事,是因为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中国人推崇报恩,很多成语也表明这一点,比如,滴水之恩,涌泉相报;黄雀衔环;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这些成语,都是这种价值的体现。他们希望在生活中,自己付出,也能得到回报。‍‍‍


但希望是丰满的。现实却很骨感。短视频时代的爆火,每次都显得猝不及防。一个人的爆红和一个地方的爆红,路径上,都没有太多差别。

此时我想到了拉面哥。他是山东临沂人。常年在当地大集上卖拉面。一个视频博主偶然的拍摄,将他推进了流量漩涡。拉面只卖3块钱,15年没有涨价。有人感慨他的朴实,有人好奇他是否盈利,有人怀疑事情的真伪,有人推崇他的诚信。

流量驱动下,无数网红从全国涌向当地,把摄像头对准他,想获得更高的流量和收益。

总之,网红和网友们自发的围观,带着他一次次冲向了流量的高地。

拉面哥越来越火,网红们也越来越多。网红们越来越多,拉面哥越来越火。这是拉面哥爆红的秘密。


但个人爆红有更多不可控的风险。网红们的围观,影响到当地生活,也有网红在直播中,行为举止颇为低俗。短视频开始限制热度。不推荐,限流。拉面哥,终于从喧嚣回归平静。

这就是拉面哥爆火到冷却简单粗暴的逻辑。

淄博烧烤,也是这种逻辑的再现。如果没有短视频加持,没有网红们为了流量和收入趋之若鹜,淄博烧烤会火吗?

当然,当地确实为服务游客做了很多努力,这本是分内之事。但要说当地主政者的英明,远见卓识,精心策划,他们对爆火早有预期,早有准备,这也有点言过其实。

你们不知道的是,在几年前,山东淄博还在大力整治露天烧烤。当地媒体还把这当成政绩大肆宣传。这在网络上都有据可查。如果非要说淄博烧烤的火爆,依靠的主政者的英明施政,那你很难不担心,这样的政策的稳定性。




我不会去淄博吃烧烤,并不是跟大家唱反调。我基本上习惯了现在的旅游环境。去淄博吃烧烤,你发现自己真的成了上帝,真的成了被人尊重的人,当你回到现实社会中,难免有心理落差。

湖南卫视早年做过一档节目,叫做变形记。城市和农村的孩子互换生活环境。很多农村孩子体会到城市生活之后,回到农村,会非常不快乐。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他难以接受现状。‍‍‍‍‍‍‍‍‍‍‍‍‍‍‍‍‍‍‍‍‍‍‍‍‍‍‍‍‍‍‍‍‍‍‍‍‍‍‍‍‍‍

很多城市坐不住了,想找到淄博烧烤火爆的经验,河南南阳还召开了“淄博烧烤出圈”研讨会。与会者煞有介事,正襟危坐。有个评论说得好,开这样的会,会场开灯,都觉得是个浪费。

淄博模式并不能在其他城市复制。因为淄博的爆火具有偶然性,是一场短视频加持下,当地政府,烧烤企业,民众,网红全力打造的短暂的狂欢。这不是真实的社会。身处其中的人,他们也没有能力和精力,长时间保持这种情绪极度紧绷,体能极度透支的工作状态。


这让人想起2008年内部流传的一个笑话。当奥运会闭幕式时,罗格说,这是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我们决定,下一届奥运会,还在这里举办……主政者们听到这句话,都吓晕了。

这种运动式的,举全体之力,给我们奉献的无与伦比的体验,不是常态,也不可能保持下去。

别去吃淄博烧烤了。他们太累了,也该歇歇了。

不好吃懒做 发表评论于
It'd just a temporary hot show, but still very good. Hope other cities can do the same shows.
掏光养悔 发表评论于
淄博一直都是工业城市,而且有很多都在全国名列前茅,尤其是铝业
朝露青 发表评论于
淄博这样的乡下地方什么时候成了“工业城市“了?”
556517 发表评论于
还有什么不是全民性的抽风?专制体制只有靠集权行为才能得到维护。
不相信事实 发表评论于
要从饮食业的角度分析这个问题。
这就是饮食业发达。
原因就是厨艺好,东西便宜,服务好。
更重要的是,周围有很多饮食业很差的城市,东西贵,不好吃。哪里能获得这种体验。
想想在北京的几十万大学生,每天不知道吃的什么猪食。估计价格还不便宜。
true? 发表评论于
作者是神经病,钻着深深的牛角尖。
sandanke 发表评论于
举国抽羊角疯
一带一路 发表评论于
吹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