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美国智库?北京限制海外机构获取中国数据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中国当局最近决定禁止外国机构访问中国主要数据库的做法引起广泛的国际关注。华尔街日报称,中国当局的这个决定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跟一些海外智库发表的触及敏感领域的报告有关。有学者认为,此举将迫使海外学者透过外语数据库了解中国,这有可能加深外国对中国的误解。但也有分析认为,中国的数据库包含不少虚假数据,不能反映真实情况,因此其实际影响可能没有外界预估的那样大。

华尔街日报5月8日报道,中国当局最近采取措施,针对专门从事信息收集的外国公司,例如审计机构、管理顾问公司和律师事务所等专门收集信息的外国企业,以及外国智库和研究公司等金融实体,限制它们登录和访问中国信息平台数据库。

华尔街日报引用知情人士说,引起中国当局警觉的报告包括美国乔治城大学安全与新兴技术中心(Center for Security and Emerging Technology at Georgetown University)以及新美国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撰写的分析报告。其中有几份涉及了中国政府认为的敏感领域,如“军民融合”。


“中国知网”不再对外开放

中国主要数据库之一、位于上海的万得数据(Wind Information),近期已不再向海外客户提供资料。中国国家网信办也在今年三月通知相关的数据供应商,限制海外用户获取敏感资料,包括专利和各项统计数据。号称中国最大学术知识网站的 “中国知网” 随即通知外国大学和其他研究机构,称它们对知网数据库的访问将受到限制,从4月1日起生效。

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系副教授庄嘉颖对美国之音表示,他注意到“中国知网”已不再对外开放。

庄嘉颖说:“以前你可以从海外进去(中国知网)直接搜索,调阅你要的档案,当然你大学需要付费,不过现在至少在海外要进入中国这个数据库阅读和搜索的功能下架了。页面显示,现在没有办法进行搜索。”

海外智库报告触及北京敏感领域


另一引起中国当局注意的智库报告则聚焦中国军方如何获取由美国公司设计,在台湾和韩国制造的先进制程晶片。

西方智库和研究机构难以和中国企业和政府部门直接接触,加上中国当局决策过程不透明,互联网是他们获取所需资讯的主要渠道。新加坡学者庄嘉颖说,除了从事中国研究的学者,不少投资者也会参考中国的数据库,估计日后他们将更为依赖外语数据库。

庄嘉颖说:“很多这类投资者都是根据这些商业数据库的资料,包括某家公司的营业状况,生意伙伴是谁等资料,作出投资决定。外国数据也许会造成偏向,由于资讯太少,更容易产生误解,更容易有误判。”

分析:中国数据库普遍存在造假

外界也关注,新措施对于美中学术交流会否构成障碍。不过,悉尼科技大学中国学副教授冯崇义认为,中国数据库设限对于海外机构肯定会造成影响,但是未必有想象中那么严重,尤其是故意造假的风气在中国相当普遍,数据库也不能幸免。


冯崇义说:“譬如说,某个省、某个县制定了经济增长目标后,它需要把数据给‘做出来’。我们耳熟能详的是,在大跃进时期(当局下令)要亩产多少万斤。最后是层层报上来,互相欺骗,(资料库)存心造假的话,价值也就不高了。”

冯崇义认为,一些外语数据库反而更能让学者获悉中国的真实状况。

冯崇义说:“动乱的十年,中国坑害人权的状况有多严重。(中国国内)有没有任何一个人写过当时侵害人权的情况?(上世纪)五十年代他们搞土改,杀了那么多地主富农。有人写过这些吗?你参考外文材料或者当时外国记者当时的观察,还有可能接近真实。”

冯崇义批评中国当局为封锁信息来源付出了沉重代价。他说,长期缺乏准确可靠的资讯,加上难以进行正常的辩论,已影响到中国人的素质和社会发展。

yuan202009 发表评论于
没毛病啊,想想要是华为在美国开一个咨询机构,然后掌握一堆美国企业的数据。。。
goldenman 发表评论于
哈哈哈哈哈,中国的数据的确有代商榷,但瞧瞧美爹的通胀图表,对比一下自己的感受,你更信任谁!??

VOA,哭丧前,先找对自己的牌位吧!
一条小路 发表评论于
中國數據公佈的都是造假,造假的數據有什麼好警惕的。
InNorthTexas 发表评论于
鸡可捅不可称。
gdx2015 发表评论于
如果让有些人感觉到痛了,就说明是做对了
roliepolieolie 发表评论于
没毛病啊。脱钩嘛,就应该在各方面不再往来。
speakoutloudly 发表评论于
主要原因是中国数据造假。国外智库用官方发布的数据,找到了矛盾之处。比如各省发布的gdp数字加在一起,居然超过了统计局给出的全国gdp超过了两成。可见水分多大。政府恼羞成怒就封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