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系统总设计师:北斗系统整体核心指标已超GPS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2020年6月23日9时43分,伴随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一声巨响,北斗系统第55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圆满完成,这个时间,足足比计划提前了半年。

同年7月31日,中国向世界郑重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并开通,中国成为世界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中国北斗,“星火”燎原。

三年间,作为重大时空基础设施,北斗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各行业领域,助力各行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同时,作为联合国认可的四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之一,北斗系统已服务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户,在民航、海事、搜救等领域积极履行国际义务,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

近日,在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并开通三周年之际,《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独家采访卫星系统研发团队、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实地调研多家北斗产业及相关领军企业,与北斗系统总设计师、行业协会、上市公司、资深从业者等深度对谈,畅谈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收集关于产业发展的建议,共谋北斗产业高质量发展。

“天上建好,地上用好”,是北斗系统的口号。

时至今日,北斗系统广泛应用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各行业领域,助力各行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20年,在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后,《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专访了北斗三号卫星系统总设计师、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副院长林宝军,听这位“北斗狂人”亲身讲述北斗的“世界领先”是如何炼成的。

时隔三年,如今北斗卫星运行效果怎样?下一阶段的任务是什么?近日,《中国经济周刊》再次对话林宝军,探寻答案。

摄影:《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北斗系统精度比GPS高一个量级

世界四大卫星导航系统分别为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定位系统(GLONASS)、欧洲的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Galileo)和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

“这四大导航系统里,原来北斗的目标是争二保三。但现在来看,北斗系统运行效果超出预期,整体核心指标已经超过GPS,是世界一流的。”林宝军激动地说。

他回忆道,一次调研中当他向别人说出同样答案时,对方震惊地质疑:“GPS是美国航天三个里程碑式成果之一,你们才干十几年,是不是一些指标在特定的情况下比别人好,就说成是超过别人了?”

林宝军坚定地回答“不是”。

导航系统中,用于计量时频(时间和频率统称为时频)的精密仪器——星载原子钟,可谓卫星的“心脏”,也是技术制高点。它的每一次跳动都直接决定着卫星定位、测速和授时功能的精度。某种程度上,谁的原子钟做得更好,谁的导航系统就做得更好。

曾经,在北斗二号系统研制初期,星载原子钟在国内尚属技术空白,想从国外引进,却被好几家厂商以“保密”为由,一口回绝。

“北斗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家栋说:“我们再也不能对进口产品存在依赖性了。星载原子钟必须下决心自己搞,就是砸锅卖铁也要做出自己的品牌。”

如今,北斗三号组网星装上了“中国心”,还“豪横”地采用了“一星两钟”,即同时配置两个氢钟和两个铷钟。林宝军详解:“我们发明并采用原子钟无缝切换技术——让氢钟和铷钟同时工作,一旦任何一方出现问题,立刻切换至另一方,切换时相位误差仅为20皮秒(1皮秒等于一万亿分之一秒),用户毫无感觉。”

对于这项技术优势,三年前,林宝军说:“北斗卫星的精度比美国GPS导航系统高约10倍,每300万年才会差一秒。”

经过三年的在轨验证,他给出更加确定的回答——“在时频精度上,北斗卫星比GPS高出近一个量级”。

此外,为了使北斗从区域走向全球,北斗系统全球首创突破了Ka频段这种测量型的星间链路技术。这项技术使我们所有北斗卫星连成一个大网,每颗星之间可以“通话”,可以测距,一星通、星星通,使卫星定位的精度大幅度提高。

据介绍,导航卫星不同于其他功能卫星,精准度高度依赖实时的测运控。测运控可简单理解为,对运行中的导航卫星进行跟踪、测量和控制,并负责整个卫星导航系统的运行控制。

我国国土资源有限,很多卫星无法实时进行监测,精度就无从保证。通过Ka相控阵星间链路技术,让能看到的星和看不到的星进行通话和传输。

“一开始所有人都认为,这种解决方案只是个研究方向,连美国人都还没做出来,中国人不可能做出来。事实证明,我们不仅做出来了,而且这种基于国内测站实现全球星座运营的创新方式,还是稳定可信、世界领先的。”林宝军说。

CPU芯片是卫星最为核心的元器件之一,北斗三号首次采用了国产龙芯。“实际在天上工作时,原本用的进口芯片大概一周会出现一次单粒子事件(空间高能粒子的影响,把芯片中的二进制数1打成0、0打成1),但龙芯在轨累计工作逾46万小时,单粒子翻转为0,保证了北斗系统的超高稳定性。”

除了运行连续稳定可靠,北斗系统的功能也更强大。

据介绍,除具备其他三大导航系统都有的定位功能外,北斗三号还提供6项特色服务,即全球短报文、区域短报文、星基增强、地基增强、搜救服务和精密单点定位,性能方面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摄影:《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发备份星是因为组网星出问题?

一般来说,对卫星导航系统而言,可见星的数量和好的几何特性决定着定位的精确性。

从星座构成来讲,GPS、格洛纳斯和伽利略均采用中轨道地球卫星,卫星轨道距离地球表面约20000千米;北斗系统则采用低中高轨道结合的组网方式,除有24颗中轨道地球卫星外,还有6颗距离地表约36000千米的高轨道地球卫星。

“高轨道卫星的参与,让中国及周边地区北斗系统的可见星数更多,定位更快、精度更高,尤其在低纬度地区,特别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其性能优势更为明显。”林宝军说。

他以自己在上海办公室测试的可见星为例。“当时接收到20颗北斗卫星,十二三颗GPS卫星,八九颗格洛纳斯卫星。现在大部分智能手机兼容四大卫星导航系统,收集的所有信号共同解算位置,北斗的可见星多,就是北斗系统在起主要作用,特别是在国内。”

近期,北斗系统的高轨星座再添新成员。

2023年5月17日10时49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56颗北斗导航卫星。该卫星属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是2020年北斗三号全球组网以来发射的首颗,也是唯一一颗高轨备份卫星。入轨并完成在轨测试后,将接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该卫星将增强系统的可用性和稳健性,提升系统现有区域短报文通信容量三分之一,还有助于用户实现快速高精度定位。

然而,首颗备份星的发射,也让一些质疑声音出现:“发备份星是因为组网星出了问题?”

对此,林宝军给出明确回应。一般来说,一年发2~3颗备份星是行业惯例。北斗三号组网星的设计寿命为10年,在轨期间表现很好。备用星是在轨待命,组网星并未出现任何问题。

他还用早期发射的北斗导航试验卫星为例,进一步证明北斗卫星的超高性能。“2015年3月30日发射的首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设计寿命是3~5年,目前在轨运行8年,功能一切正常。现在该星承载更多科学实验,属于超期服役。”林宝军说。

据介绍,最新“入列”的第56颗北斗导航卫星,采用更高处理能力的国产化核心处理器件,采用更优越的抗空间环境设计,进行了一些信号播发性能的提升。

林宝军透露,除了这颗备份星,我国后续还计划发射中圆地球轨道(即MEO卫星,是北斗全球组网的主力)的备份星,进一步提升和优化北斗系统的稳健性。

有担当,真创新,谋跨越

目前中国北斗的服务空间是地表到地表以上数千公里的范围。对于下一代北斗的建设发展,中国北斗人早在北斗三号系统开通服务时,便锚定了目标。

2020年8月3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表示,要在2035年前建成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PNT体系)。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是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的一个时空信息领域的体系化构建。它以卫星导航为核心和基础,并融合现有各种各样创新技术。特点是更安全、更高性能、更可靠。

简单来讲,PNT体系就是陆海空天一体、室内室外无缝衔接、安全可靠、便捷实用的全方位的导航定位体系。

在林宝军看来,实现目标要“有担当,真创新,谋跨越”。

“航天领域有个传统,一个航天器上采用的新技术不超过30%,但我们团队研发的卫星采用了100多项自主研发的关键技术,几乎70%都是新的。”他坦言,当初提出要采用如此高比例的创新技术时,很多人都认为无法实现,甚至觉得如此大胆的尝试近乎疯狂,他还被人称为“北斗狂人”。

在林宝军看来,难突破的不仅是技术,还有固有观念。“很多年来,大家都认为进口的东西更保险。我们团队认为只要理论行得通、验证充分,国产不等于不可靠。三年的实践也证明,自主创新经得起考验”。

秉持“真创新”的原则,他及团队已经在北斗三号卫星上实现了多项“超前”布局的功能,“卫星在轨程序重构”就是其中一项。

据介绍,这项技术可实现将地面编好的程序上传到星上,让卫星在轨升级内部程序。做到不重新发新卫星,就能拥有“新”卫星。

charley3 发表评论于
去问问天上飞的飞机,大洋中的轮船,是在用北斗还是GPS。
wxcbug 发表评论于
三本正经 发表评论于 2023-08-05 18:18:56 楼下这是偷梁换柱,GPS用户只关心定位精度,其它都是内部指标
——
时间精度不高,定位精度肯定不行。北斗可以大幅提高精度,和时钟精度大幅提高有直接联系,定位计算需要依赖时间,而不同卫星的时间需要保存精准,否则对于光速,那点距离差距的计算会产生巨大误差。

美国GPS推出了多年,而且军用等级更高,民用等级被北斗超越不难,不过接下来美国新一代GPS会很多升级。
direstrait 发表评论于
美国都是偷偷摸摸的干,厉害国都是明目张胆的吹。
abvysk2023 发表评论于
亩产万斤了,快给我升职吧。
wxcbug 发表评论于
luting 发表评论于 2023-08-05 07:15:00
时钟精度和我无关,关键是定位精度

————————-
定位精度和时间精度相关,而且是个重要的参数。
fonsony 发表评论于
老實說,好不好我不知,但共軍肯定知,在茫茫大海中,美帝的航母運行,被北斗照耀著,而共軍的測量船早就在大洋中測定了,劃定了每一個格子位置,一旦航母入到每一個格位,被衛星釘上了,跟踪著,而東風十七東風二十六就可準確命中目標了。所以說航母不足懼。可怕的是我美帝的戰略核潛艇。而中國還沒有。起碼要十年後。
OldPortland 发表评论于
Self-proclaimed, people and officials lose contact in natural disasters, and become a powerful tool in case of man-made disasters. What the hell!
iloveCCP 发表评论于
吹的好象美帝踏步不前似的。 实际上, 美帝的下一代GPS卫星已经发射。

LITTLETON, Colo., Jan. 18, 2023 /PRNewswire/ -- The sixth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III (GPS III) satellite designed and built by Lockheed Martin (NYSE: LMT) has been launched and is propelling to its operational orbit approximately 12,550 miles above Earth, where it will contribute to the ongoing modernization of the U.S. Space Force's GPS constellation.

GPS III Space Vehicle 06 (GPS III SV06) launched from Cape Canaveral Space Force Station, Florida, aboard a SpaceX Falcon 9 rocket at 7:24 a.m. EST today. About 83 minutes after liftoff, U.S. Space Force and Lockheed Martin engineers at the company's Denver Launch & Checkout Operations Center confirmed signal acquisition of GPS III SV06 and now have the space vehicle "flying" under their control.

GPS III SV06 is the 25th Military-Code satellite introduced to the constellation. The satellite will provide advanced technology to aide Space Force operators in their mission by providing positioning, navigation and timing (PNT) data to military and civil users worldwide.

"Lockheed Martin is incredibly proud to support the Space Force's GPS team as it continues to add world-class capabilities that underpin U.S. national security with enhanced performance and accuracy," said Andre Trotter, Lockheed Martin vice president for Navigation Systems. "With the last GPS III satellite complete and ready to launch, production of the first GPS IIIF vehicle is underway."

GPS is a satellite-based radio navigation system that delivers the gold standard in PNT services to America's military, U.S. allies and civil users. The satellites serve as a crucial technological foundation for internet, financial, transportation and agricultural operations, with more than 4 billion users depending on the PNT signals.

GPS III vehicles provide three times greater accuracy and eight times greater anti-jamming capability over existing satellites in the constellation. To better address mission needs and emerging threats, Lockheed Martin intentionally created GPS III with a modular design, allowing new technology and capabilities to be added in the future.

Lockheed Martin has completed production on its original GPS III SV1-10 contract, with the Space Force declaring SV10 Available for Launch on Dec. 8, 2022. GPS III SV06 will soon join SV01-05 in orbit. GPS III SV07-10 are completed and in storage at the company's facility waiting for the U.S. Space Force to call them up for launch.

Lockheed Martin is also designing and building the GPS III Follow On (GPS IIIF) for the Space Force, which will feature even more innovative capabilities than its predecessors. GPS IIIF satellites will feature an accuracy-enhancing laser retroreflector array, a new search and rescue payload, a fully digital navigation payload and more next-generation technology. In November 2022, Space Systems Command announced it exercised the third production option valued at approximately $744 million for the procurement of three additional GPS IIIF satellites from Lockheed Martin, meaning the company is now contracted to build SV11-20.

For additional GPS information, photos and video visit: ***lockheedmartin***/gps.

About Lockheed Martin

Headquartered in Bethesda, Maryland, Lockheed Martin Corporation is a global security and aerospace company that employs approximately 114,000 people worldwide and is principally engaged in the research, design, development, manufacture, integration and sustainment of advanced technology systems, products and services.

Please follow @LMNews on Twitter for the latest announcements and news across the corporation, and @LMSpace to learn more about the latest technologies, missions and people driving the future of space.

SOURCE Lockheed Martin
原上草2017 发表评论于
当然,厉害国几十年前就“赶美超英”了,除了中国,全世界人民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都靠厉害国来拯救。
见不得不平事 发表评论于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GPS是否好使还在导航,但导航需要地图公司软件的配合。今年4月的哥斯达黎加及5月的印度之旅用的都是谷歌地图,两地都出现带错路的现象。5月也在中国,用的是高德导航,导航内容极其详尽(甚至有些话唠感),到陌生地只要不超速开快车,极少可能走错路。当时就有在中国(如可以使用的话)谷歌是绝不会超过中国导航软件的感觉。所以没必要总认为只要是中国的东四就一定比国外的差(当然只要出了中国,国内的导航软件就不行了)。我过去数年经常在世界各地旅行,大多是租车自驾。应该比多数网友更有发言权。
马年生 发表评论于
中国北斗技术新,整体性能超过GPS很正常。关键是GPS先入为主抢占了市场,现在北斗从中国开始逐步摊薄GPS的市场份额。
speakoutloudly 发表评论于
吹吧。算法都被破译了。要是打起仗来,分分钟就是瞎子。
modems 发表评论于
吹牛不上税
量子纠结 发表评论于
什么叫核心指标?GPS单频接收器定位误差五米,高端双频接收器误差十几厘米,北斗定位误差是多少?未来星链这样的低轨道卫星,误差都是厘米级,北斗和GPS还比什么。
管它春夏与秋冬 发表评论于
此刻我的脑海里闪现一个极致场景:我正靠着北斗导航,驾驶在回乡祭祖的路上,背后突然警铃大作。原来是前一天我在微信上大嘴叉子,这一刻被北斗系统的反间谍功能‘成功’判别为潜在的‘敌对分子’并实时加以举报。我借以表达的意思是,当今圣上祭出反间谍法,原想着是把怀里的宝贝捂着,其结果是搞着搞着这些宝贝他只能自个儿去玩。

别看现在推特被新主人搞得乱糟糟的,其作为天朝之外的微信版指日可待!到那时管不住嘴的我不仅可以在这个新平台上随便大嘴叉子,如果没经我同意平台就曝光我这些‘见不得人的东东’,世界首富还能被我随便削 -- 就像电影《顽主》里的情节,交二毛钱挂号费去3T公司,通过扇服务人员一大嘴巴,过一次当家作主的瘾。
据说据说 发表评论于

北斗系统在中国以外没有任何人使用。
yardern 发表评论于
不知为何,手机在北美收不到北斗的信号,欧洲可以。
seewhatisee 发表评论于
厲害厲害!終於實現躺著旅遊了。讚一個!
硬码工 发表评论于
这是典型的瞎扯文章。定位的性能指标,唯一重要的指标是定位精度,而不是实现这个定位精度的某项单一指标。星载时钟的精度即使事对手的一万倍,如不能转化为地面的定位精度的提高,没有一点的意思。同样的,星载的CPU的稳定性再好,不能提高地面的定位精度,有什么用呢?
家在北平 发表评论于
呵呵,华为也是这么自夸“鸿蒙”的。
土拨鼠拨土 发表评论于
北斗也是为民生,一个个去做好就行,总比躺着或下跪好
吃货2001 发表评论于
只要还在意和同类产品的比较,就说明还是没底气。Nvidia是否一直强调自己的产品比Intel和AMD领先?
天时佳 发表评论于
嗨起来,笑倒地!
xidada 发表评论于
再吹吹城市排水系统
wudaniang 发表评论于
盈利了嗎?定位精度如何?離開中國周邊有幾個人用? 看樣子芯片用的不多喔!
xidada 发表评论于
吹吧, 还有什么没超世界?
luting 发表评论于
时钟精度和我无关,关键是定位精度
roliepolieolie 发表评论于
中国无论如何吹牛逼也改变不了一个事实:卫星定位导航是美国人发明的。其它国家只是跟着跑。中国搞了这么久才山寨出来,有啥好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