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着魏晋审美玩“倭风”?郭导何时不搞“偷换概念”?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最近剧荒,因为金靖的原因看了《云之羽》。着实挺好看的!剧情新颖不套路,武打不含糊,悬疑和搞笑都张弛有度。可是,看着看着,就感觉有点不对劲了。

重要人物“雪重子”的发型,模仿日本江户时期儿童发型,而且擦边日本经典动画“雪童子”。

宫家用在建筑、服饰上的“宫氏家徽”,与“日本十大家纹”的设计十分类似;

宫家父子名字仅有一字之差(父亲叫宫鸿羽,儿子叫宫子羽,中国父子的名字不会这么起);

新娘要刻意模仿日本艺伎的发型;

还有“浮世绘”风的挂帘、屏风……

可以理解的是,郭敬明可能是日式审美迷,但不能理解的是,既然你采用了魏晋的审美,打了传统文化的旗帜,为何不能对自己的文化自信,从头到尾让观众一直领略魏晋之风,而一定要夹货私带?

这究竟是一种文化不自信,还是有意将观众带往边缘化?

既然不是真心热爱传统文化,何必来沾边?

单论审美,郭导的审美真是极好的:

一出场就凹出帅与美、柔与力四种感觉的云之衫;

阳光撒在花魁窗前看到病娇的宫子羽;

与宫子羽第一次见面,就我见犹怜,抓住“一眼万年”机会的“无锋之魅”上官浅;

声音中性、年龄难辨莫名帅气的雪童子……一切都那么恰到好处,总是能美到人的心巴上。

如果,这样的审美能实事求是地使用该多好,偏偏搞“不三不四”“不伦不类”和“虎头蛇尾”。

使用了中国神话传说、魏晋审美元素来取名布景,却偏要嫁接日本文化。

比如,宫商角徵羽,这五音本是中国古乐基本音阶。根据百科,“宫”音为五音之主、五音之君,统帅众音。

而《礼记·乐记》中说:“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那么以“宫”命名一个家族的姓氏,并以“商”暗喻宫紫商能成为宫家君王的“铺佐大臣”,以“角”暗喻宫尚角注定只能为民,不能为君,都很好。

可是,宫家非得要采用“日式家徽”的制式么?

家徽,是日本在平安时代后期,为了区分身份和强化阶级意识的产物,因为为了彰显身份,所以家徽会被频繁用在建筑、服饰、武器上。

但中国是没有这东西的,因为秦朝统一天下后,世袭贵族和世家早已不在。

另外,装饰房间的布景,非要选择浮世绘风的背景,画“旭日金山”和“奈良鹿”么?

既然是魏晋审美,簪子为何非要选择中国人不会使用的“万寿菊”图案呢?

鸳鸯簪、金龙簪、仙鹤簪、银杏叶,这些魏晋、隋唐时期的簪子本身也都很好看啊。

雪童子的人物形象,为何要和日本民间童话故事靠近?八竿子打不着的童话故事,你是有宣传他的KPI吗?

还有茶室的制式,也很可疑。

中国的茶室大多宽敞明亮,喜欢建于山水之旁(特别魏晋时期,茶室多建于真山真山之旁),并且喜欢用长桌。

但日本茶室,都是窄小封闭的,只有四叠榻榻米大小,甚至在茶室中,非跪行不能进入。

这部剧中,几乎所有的茶室和坐塌都是采用了日本茶文化的模式:空间窄小、昏暗封闭、小几小塌。

这是为了拍摄好看,还是想传播日式茶文化比中国传统茶文化更优越?

“宫”氏又为何用刀不用剑?老执刃被杀后死去的姿势,何必模仿日本武士,坐在那里啊!

还有婚礼上用白布这一点,只有日本人会频繁使用吧!咱中国家族只在丧事上用白布啊。远远看上去还真像那什么“神厕”。

咱不太想把人往坏了想,但网友说得很对啊:

“小四最大的问题是……根本没有半点体现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既然不是真心热爱何必来沾边?”

不是第一次偷换概念

扯着“传统文化”的虎皮,宣传日本文化,这是一种偷换概念,也是一种诡辩。

郭导用这种方式来说话、行事可不是第一次。

在《演员请就位时》,郭导突然看好一位演技稀巴烂的小鲜肉,发给他一张S卡(代表通关和“最优秀”),引来全场哗然。

要知道,那一场比赛中还有老演员马苏和倪虹洁,她们也只是获得了B级和A级。

当李诚儒质疑小四如此发卡,不符合比赛规则,并对其它有实力的演员不够尊重时,小四是这么说的:

“他现在不优秀不代表将来不优秀,我既然是导师,那么好学生要教,差生也要教啊。”

“你可以不喜欢你不喜欢的东西,但还是请允许它的存在。”

这两句话是很明显的偷换概念。第一句话偷换的概念是“现在优秀和未来优秀都算优秀”,还把“节目导师”和“老师”两个概念混淆了(节目导师是要选出优秀的演员,但老师的职责是无差别教育)。

第二句话偷换的概念是,把“存在价值”偷换成了“是否允许存在”。

这招在当年宣传《睛雅集》时,小四也用过,他说:“不要因为不喜欢我,就不喜欢邓伦”。

这是用一种欲擒故纵的方式,向那些不喜欢他作品的人“开火”,界定这是一种“因人论事”,是偏见。虽然邓先生后来口碑还不如他呢!

抄袭《梦里花落知多少》15年后,郭导才选择道歉。

字里行间表达的是:法院判我赔你,没问题,但是如果你不想要这个钱,我就给他捐给公益机构,做个慈善。

小四同学真是逻辑鬼才,连剽窃还能扯到公益上,能往脸上贴金。

只是庄羽也很聪明,既没有要这个钱,也没有让他随便捐了,而是建议二人成立一个反剽窃基金。

庄羽的意思是,做错事并非用公益就能弥补,最重要的是你真心忏悔,当小四你看到这个反剽窃基金的时候,也就忏悔一次。

同年,《晴雅集》上映,但几日后就下架,据说原因仍是抄袭……

这位郭导,到底要吃多少教训,才能学会老老实实拍戏呢?

为何意识形态不能放松?

据说,为了让自己的新剧不再产生争议,《云之羽》特意用了“顾晓声”为化名。

也有人说,为什么大家总是要喷小四。影视剧而已,多一种时尚的审美不好吗?

但真的是这么回事吗?大家别忘了,所有的影视作品都是有意识形态输出的,因为文艺作品的本质,就是你想传达什么精神食粮给受众。

我们可以看看米国的电影,哪一个不是在输出“米国价值”的?

漫威就属于标准的个人英雄主义、捍卫世界、环保人权。

《环太平洋》里,一说到全世界联合起来的时候,镜头里就贴上了米国国旗。

米国队长则是三观正、意志强、大局为重,总是做出高于普通“凡人”的正确决定。

这种电影看多了,难免会让人觉得:哇,米国佬好伟大,自由、平等、英勇、无畏,这些都是米国人发明的。

过去十年二十年,我们的电影没有现在这样繁荣的时候,我们受到这种灌输得还少吗?

日本漫画也是一样,在《进击的巨人》中,漫画家谏山创借漫画人物说出了他的心声:

“只是因为是相同的民族,就要你们承担罪过是不对的,我们有责任将这段血腥而愚昧的历史,忠实地传递给后世”。

他说的承担罪过,是指什么?血胜而愚昧的历史又是指什么,不言自明。

如果你觉的这是巧合,那么在动画《海贼王》当中,也有几乎雷同的表达,霍迪·琼斯说:

“人类没有伤害过他本人,他不应该如此仇恨人类,他的仇恨是虚假,是怨念下的产物,是阻碍和平的怪物。”

这里面的人类指的是谁也可以联想,仇恨和怨念是什么,一下子都能想象得到——这些日本文艺工作者一直在输出,他们是“ZZ受害者”的价值观。

日本审美这些年在中国很吃香,特别是一些“郭导自认的目标受众”应该是很喜欢的。

郭导可能又要说了:“你可以不喜欢,但还是请允许它的存在。”

可以呀!但问题是,当你给我们输入价值时,请让观众知道他正确的姓名,并在正确的场景里使用。

今天一部《云之羽》可能有让多少人会喜欢上日本家徽和万寿菊?

“人教版教科书”的故事在孩子中演完,又要在青年中间演?几年之后,这些观众成为了母亲,他们的孩子会不会也将这些看成国粹?

百科上这样解释文化入侵:简而言之,就是把外面的价值观和个人主义等腐朽的东西带进来,让我们的年轻人背弃主流文化和传统文化,并鼓吹外面的生活方式,逐渐让人们被外来文化征服和同化,从精神上对人进行彻底的“洗脑”。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云之羽》的“倭化”不应该警惕吗?

而且,9 月 3 日正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这……小四导演,关于“品格”的一课,你还没上够吗?

查看评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