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相互的信任
对异地特产的期待
打开快递的惊喜
……
近期
" 互换特产 "
在各大互联网社交平台上
流行起来
当一些人沉浸于 " 互换特产 "
所带来惊喜的同时
也有不少网友吐槽起自己
上当受骗的经历
一时间
引发了各方
关于诚信与风险的讨论
互换特产
成为风靡全网的一种
互动新模式
" 本地不仅有出名的点心,也有蜜桃、银瓜及各类水果,想要尝试不同地区特产的赶紧私信我,让你不用前来就能尝到具有浓浓本地风味的食物
……"
互换特产
所谓 " 互换特产
",是指陌生网友之间口头约定,互寄家乡特产,它本质上是一种线上陌生人社交衍生出的新模式。喜欢尝试新鲜事物的年轻一族对此颇为推崇,许多人将其视为增加友谊、结识异地朋友的机会。
据了解," 互换特产 "
兴起的初衷,是让人们既可以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礼物、品味不同地区的特色美食,也省去了往返的时间成本和费用开销。
河北省保定市消费者何龙
便是 " 尝鲜族 " 中一员
↓↓↓
"
我在网上无意中刷到了‘互换特产’的信息,感觉很有意思,且有一定的挑战性,就试着寻找交换特产的‘搭子’。我从来没有去过山东旅游,对当地特产还挺好奇的,于是选择了来自山东的网友。"
何龙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他原本与山东省青岛市的一位网友约定互换 200 元的家乡特产,但这位网友直接邮寄了近 20
斤的特产,包括海蜇头、芝麻酱、奶枣、烧饼、虾酱等,甚至还有在当地销售火爆但他从未听过的崂山可乐,货品价值远超约定价格,这不但让他大饱口福,也让他感受到了当地人的实在。
据记者观察,对于 " 互换特产
",不同人群的要求不尽相同。部分网友会根据自己喜好提出要求,比如限定网友所在地域或者希望交换到具体商品,还有部分网友对食物口味做出限制,也有网友没有提出任何具体要求,只想体验一把
" 开盲盒 " 的乐趣。
何龙表示,相比起自己直接购买,他更享受未知的惊喜。而且,通过这种方式,他和那位青岛网友成为了朋友,并互相约定继续向对方邮寄其他当地特色的产品,这又是一份额外的惊喜。
欢喜与失落同在
网友晒出被骗经历
不过
并非所有人都能尝到
愉快的互换体验
9 月 8 日,有云南网友向记者爆料,她和一位外地网友约定好,各自去当地超市互换 300
元特产。为了展现诚意,她还特意多花了几十元,甚至驱车百公里去市区购买品牌鲜花饼。然而,对方收到快递后却并未给她寄来特产,甚至就此失联。从满心欢喜到失望透顶,该网友经历了过山车般的心情转换。
与云南网友完全没有等来对方回礼不同,网名为 " 小 zhang 鱼 "
的网友虽然收到了包裹,但与她的期待差异太大——包裹里只有五包威化饼和四包干脆面,这跟对方当地特产一点不沾边。
类似的经历也在其他网友中出现。记者调查发现,如今,当在搜索引擎输入 " 互换特产 " 后,紧跟着词条会出现 " 被骗 "" 避雷 ""
失望 " 等字眼。
对此,财经评论员张雪峰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爆火的 " 互换特产 "
现象反映了人们对新鲜事物和美食的追求和好奇心,但也需要注意网络交换中存在的潜在风险。比如,交换双方之间的信任问题,以及可能出现的交换物品真实性和质量问题等。
新社交还是新消费?
过期 13 年的陈醋
没有任何生产企业标识的肉质品
已经完全化掉的巧克力制品
……
记者从各地网友的分享中看到
" 互换特产 " 遭遇最多的是
产品质量问题
综合来看,产品过保质期以及 " 三无 " 包装是网友主要诟病的对象。除此之外,由于 " 互换特产 "
需要向陌生人透露个人地址及联系方式,也涉及到个人信息保护问题。记者了解到,部分不法分子借 " 互换特产 "
外衣强买强卖,更有甚者进行诈骗活动,使原本真心实意的互换活动变了味。
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赖阳对记者表示:"
此类行为不仅违反了公平交换原则,也损害了其他用户的利益,可能会扰乱‘互换特产’的市场秩序,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和惩罚。"
如果遇到不诚信的交易行为,应该主动采取措施,保护自己的权益,并为公平的交流环境做出努力。
张雪峰也表示,如果发现网友有恶意以次充好交易的行为,应该及时向相关平台举报,并保留相关证据,以便进一步处理。他同时建议,与陌生人交换个人信息时,要选择可靠的平台和交易渠道,确保个人信息安全。同时,在交换过程中,最好通过平台内建的消息系统进行沟通,不要通过其他通信方式交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