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思想已融入英语、生物、物理与企管等许多大学学科中。(美联社资料照)
报导说,中国大学生在英语必修课中,被要求以形容词来“描述习主席在梁家河作为青年工人的时光”。在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习近平在该农村度过7年岁月,此经历如今成为北京宣传的基石。
中国採用该新教科书是自毛泽东以来,北京将最高领导人的思想,融入大学英语教育全面运动的一部分。过去在中国,学生透过学习英语接触西方文化与观念,被视为是进一步融入全球秩序的象徵,然而现在北京视该课程为宣扬中国观点的机会。
该教科书主编、四川大学教授石坚说,“我们拿起任何一本西方主要刊物,标题全是中国、中国、中国,他们全都负面针对我们。中国与美国打的不仅是贸易、金融与科技战,也是意识形态之战”。
他说,“西方的理论不再能说明中国的经验。我们必须将国家意识融入外语教育,外语教育应该帮助学生建立对中华文化的信心,并能说中国好故事”。
过去中国将政治教条结合进大学英文教育。在1970年代初,许多大学新鲜人的第一堂英语课,是从学习“毛主席万岁”口号开始。随著邓小平开放中国,大学开始採用较西式的英语教育,教材较聚焦于日常用语,以及从自由女神像到芭比娃娃等文化主题。
如今该趋势逆转,习近平思想已融入从企管、物理到生物等许多大学学科中。在2020年最新发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中国教育部说,教科书应“有目的”的包含习主席倡导的一系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以确保学生拥有“正确的世界观”。
新教科书收录有习近平反对“美国挑衅”的讲稿,以及认为许多留美中国学生,因他们的“西式态度”,而难以在中国找到工作的分析。
该教材的作者群,包括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英国文学7年的学者,他们在序言中表示,他们意图匡正“之前教科书仅聚焦英文文化的问题趋势”。该教材计划进一步更新。一名消息来源说,“明年将出版的最新版本,将收录习主席在20大会议中的语录;我们将跟上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