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款全是改编,内娱原创编剧去哪儿了?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原创不是没有,只是因为受到行业变化的影响,电视台和平台购片模式发生了改变,由此连带的项目周期长、版权不明晰、编剧缺少话语权等多种综合原因,让剧集的原创剧本和编剧很难被看见。

作者|元梦梦、编辑|伍 成

内娱的原创编剧去哪了?这个灵魂拷问,成为了最近的热搜词条。

该话题的意思是说,如今那些有热度的剧集,虽然评价褒贬不一,但共同点是皆为改编作品。比如,《长相思》《莲花楼》《西出玉门》《我的人间烟火》《装腔启示录》《异人之下》等……

点开词条,有一部分内容是“粉丝团建”安利自家偶像的作品,也有部分观众在骂编剧热衷魔改、有本事为什么不自己写原创。但真正值得关注的,是一些影视行业相关人员的发声。

他们提出了问题背后的故事和原因——原创不是没有,只是因为受到行业变化的影响,电视台和平台购片模式发生了改变,由此连带的项目周期长、版权不明晰、编剧缺少话语权等多种综合原因,让剧集的原创剧本和编剧很难被看见。不仅是新编剧出不来,而且是有原创作品的知名编剧也要接改编作品。

实际上,改编多过原创的问题,并非只存在于内娱,美国、韩国等近年来也有类似的情况,这其中都有产业、资本、平台带来的连锁反应。不过,在经历了近十年的IP+流量模式的扩张之后,观众对于更好的、更多元的内容需求变高,很多20多年前的经典的剧集被考古,使得人们开始期待更多扎实、优质的原创作品浮出水面。

片单里全是待爆IP们

前不久,平台纷纷发布未来片单,距离2024年还有几个月,却已经有几部作品已经提前戴上了“待爆”的王冠。

比如,《狐妖小红娘·月红篇》(杨幂、龚俊主演)、《狐妖小红娘·竹业篇》(刘诗诗、张云龙主演)、《念无双》(唐嫣、刘学义主演)和《与凤行》(赵丽颖、林更新主演)。

《狐妖小红娘·月红篇》(杨幂、龚俊主演)

“85花”上次聚的这么齐还是上次。这次大家不约而同回归古偶赛道,相同的不只是10年前的面容,还有10年前的IP。

《狐妖小红娘》从2012年开始连载,到今天已经号称是“国漫第一IP”,影响力在剧集改编时撕出来腥风血雨中可见一二,最近这个系列的第三部《狐妖小红娘·王权篇》演员刚一官宣就霸占了热搜榜单。

《念无双》改编自十四郎的小说《天下无双》,原著于2013年在晋江开始连载。10年前,十四郎是知名作者,虽作品不多,但被改编的作品都很有热度,比如2020年的《三千鸦杀》(郑业成、赵露思主演)和《琉璃》(成毅、袁冰妍主演)。

《三千鸦杀》(郑业成、赵露思主演)

改编自《本王在此》的《与凤行》,是九鹭非香于2013年开始连载的作品。九鹭非香是近年最炙手可热的作者之一,从2019年的《招摇》开始,差不多每年都能看到由九鹭非香作品改编的影视剧——《与君初相识》两部热播,《苍兰诀》成为2022年暑期爆款黑马,《长月烬明》目前是数据平台上2023年热度最高的剧集,以及同在2023年播出的《护心》和《七时吉祥》。

上述的两部漫画+两部小说,以及“85花”重回古装剧的选择,都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古装剧尤其是仙侠剧的类型,非IP不可、非流量不可。流量演员+原著IP的公式,依然是剧集赛道上的热门组合。

这些原著IP,大量来自当年的晋江文学城,可以说那些年网文流行什么,影视剧就拍什么,题材类型、人设情节一网打尽。

从2005年开始,清穿和宫斗成为晋江的两大流行题材,《步步惊心》和《甄嬛传》分别是这两个类型中影视化成功的佼佼者。之后,晋江的仙侠题材大受欢迎,《花千骨》开启了影视剧古偶、仙侠的新类型。而后,晋江宅斗内容频出,影视行业又拍了《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哪怕是耽美盛行的阶段,影视行业也一度开启了54部耽美剧的改编,差点让108个男演员同时“下海”。

《步步惊心》《甄嬛传》

但晋江的榜单制度、连载方式和读者的阅读习惯,令晋江小说逐渐同质化,除了有名的大作者和有限的几个类型,其他新作者和新类型都难以出头。

然而,影视改编显然不能只有古偶和仙侠类型,这个时候行业发现了豆瓣阅读这块新宝地。

最近热播好评的《小敏家》《好事成双》《装腔启示录》都改编自豆瓣阅读上连载的小说。相比于晋江动辄百万字的连载长度,豆瓣阅读的小说通常字数更短、文笔更考究,更注重内容题材的现实性。于是豆瓣阅读成了都市生活剧素材的一大来源。

作为小说网站,豆瓣阅读相比于晋江阅读量不高,但写作水平优势十分明显,作为影视内容的输送平台,其转化率和质量都十分有效。为此,豆瓣阅读也在发力,开启“长篇拉力赛”,每年征集女性、悬疑、现实题材等多个领域的内容,肉眼可见是为了影视改编而服务。甚至有圈内人透露,目前几大制作公司和平台都有策划长期驻扎在豆瓣阅读找选题。

如此看来,在一众作品里,晋江小说提供了古装剧,豆瓣阅读提供了现代剧,改编作品会继续占据影视行业的半壁江山。

举步维艰的原创项目们

那么回到开始的问题,非改编的原创剧集还有吗?

答案是:有。

2023年初的《去有风的地方》就是一部原创剧集,没有原作、没有狗血,通过刘亦菲、李现等人的演绎,以慢节奏、慢生活的治愈系故事打动了观众。播出时的热度和收视都占据榜单高位,豆瓣评分达到8.7,后续还引发了云南的旅游热。

这些都是不错的成绩和好消息,但问题的答案其实还有后半句,即:有原创,但很少。这个很少,并非原创的数量少,而是被观众看到的原创作品非常罕有。所以,它们去哪了呢?

以《去有风的地方》的编剧水阡墨、王雄成夫妇举例,二人合作的第一部作品是2016年播出的《我的奇妙男友》,改编自水阡墨的小说;随后他们做了《我的奇妙男友2之恋恋不忘》(2019年)、《下一站是幸福》(2020年)和《以家人之名》(2020年)。

从时间上看,原创作品耗时很长,《下一站是幸福》2018年9月开机,《以家人之名》2019年9月开机,而《去有风的地方》2022年3月开机。即使是夫妻二人合作,几乎也要1-2年时间才能完成一部作品。

但像水阡墨、王雄成接连三部原创作品都能播出且有一定影响力的情况,只是一种偶然,甚至说是幸运。现实情况是更多的原创作品被淹没,另有一些成熟的编剧,也在成名之后开始了改编之路。

比如编剧王倦因《庆余年》名声大振,而获得白玉兰最佳改编编剧奖。可年轻的观众可能很少知道,他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在稳定地输出口碑不错的原创作品,比如和于荣光合作的《护国军魂传奇》(2010年)、《木府风云》(2012年)、《舞乐传奇》(2013年)《南侨机工英雄传》(2015年)。

然而在2019年担任《大宋少年志》的剧本策划之后,王倦笔下就都是改编作品了。《庆余年》《斗罗大陆》《雪中悍刀行》《庆余年第二季》《千里江山图》……王倦似乎成了男频小说的御用编剧。

造成这个结果的背后原因很复杂,但今年夏天发生的一件事,可能侧面说明了为何大编剧也依然要参与改编。

2023年8月,《猎罪图鉴》第二季官宣,观众惊诧地发现,总编剧贾东岩的名字已经没有了。对此,贾东岩发微博称:“理念不合,没能参与第二季。”

贾东岩微博截图

《猎罪图鉴》是2022年3月播出的悬疑原创剧集。播出之前看起来没有一点“爆相”,但最终凭借扎实的剧本、绝佳的口碑,突出重围成为黑马,20集的体量,总播放量达14亿,集均播放量年度第二名。

然而原创剧集的总编剧因为“理念不和”而没参与续集。那么续集将是个什么理念?第二季依然沿用《猎罪图鉴》的名字和第一季的人物,说明编剧虽然是原创,但已经失去了这个故事和人物的版权。这就涉及到影视创作中编剧的合同问题。

话题的讨论中有人提到过,编剧合同几乎都是“委托创作合同”。制片方买了原著小说版权,委托编剧创作,所签的合同叫做“委托创作合同”,如果中途编剧和制片方理念不合或者其他事由,编剧离开项目,那么制片方依然保有版权,可以再找其他编剧进行创作。前序工作的编剧不能带走项目的版权,故事以及人物。

制片方会购买小说版权,约定在一定时间之内拍摄完成,如果没有拍摄完成版权自动回到原作者手里。但是制片方不会以同样的方式购买编剧们的原创剧本版权,即使编剧原创剧本,制片方也要与编剧签署“委托创作合同”,那么如果中途“理念不合”,编剧离开的同时,也会失去自己原创的剧本故事和人物。

不签“委托创作”可以吗?可以,那么原创的故事,可能根本拍不出来。

贾东岩曾自述,2019年《猎罪图鉴》的故事定型,但是剧本卖不出去,有甲方提出来说可以将人物故事放进他们已经购买的IP中,披皮做这个项目。他拒绝了。一年之后才再次遇到了接受承认原创项目的甲方。

他也在采访中提到第二季的一些分歧——“当时片方希望我们大约半年时间把这个剧本做完,而我们认为要把绘画和案件融会贯通,至少需要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

“委托创作合同”令编剧的位置摇摇欲坠,“我们只要有一个环节不能令甲方满意,就会出局。就是出完故事大纲,你们可能就出局;出完分集剧情,还是有可能出局。跟第一季比,我们在合约上的权利整体降级了”。

由此可见,在原创项目中,编剧不只是从 “亲妈”变成了“保姆”,更有可能因为没有话语权失去项目。在创作时间不足、版权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下,编剧坚持原创项目十分艰难。那么,接下一部改编委托,似乎一切显得容易了些。

挣扎与希望

搜索21世纪初的剧集,《大宅门》《潜伏》《亮剑》《闯关东》《武林外传》等诸多耳熟能详的原创电视剧叫好叫座。而到了2010年以后,高分作品多数是纪录片,甚至综艺,好评的剧集数量直线下降。

《亮剑》剧照

而这个时间点,正是视频平台开始崛起的年代。爱奇艺2010年成立,腾讯视频2011年上线,优酷在2012年合并了土豆,网络剧开始发展。

2015年1月电视剧改为实行“一剧两星”的政策又加速了互联网的扩张。

在此之前,2004-2014年电视剧实行的是4+X,即一部剧可以上星四家卫视,X个地面频道。这也意味着,一部剧可以由四家电视台合力购买,承担电视剧高昂的制作费,2015年之后电视台购剧的费用压力增加了一倍。

而互联网行业的逻辑是进入一个行业首先打价格大战,在电视台购剧困难的时候,平台之间的竞争更抬高了购剧价格,2015年之后,由网络剧开头,剧集制作费大幅提高。

与此同时,互联网的逻辑也在影响着创作本身。对于平台来说,原创剧本很难进行可视化评估,反而数据是实打实可以写进PPT的内容,这促使剧集创作以数据和流量先行,明星+IP成为了平台的法宝,天价片酬、天价IP也开始出现。

2015年IP成了一个互联网流行词汇(但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它是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直译是知识产权),并且迅速成为了影视行业决定一切内容的源头,此后编剧的原创项目,就越来越少、举步维艰了。

博客作者在与几个从业人士交流之后,了解到原创项目的操作流程,其中的不可控因素很多。

导演王晴毕业于纽约电影学院,他提到,一个编剧想要做原创项目,首先要将人物小传和大纲分集乃至5-10集剧本写出来,拿去给平台或者和平台有关系的公司责编、制片人看。后续会怎么样,剧本质量并非决定性因素,是否当下流行的题材和运气才是主要的。

2017年,王晴写了一个治愈系的原创故事,却在和制作公司对接的过程中得到“治愈系没市场”的反馈。兜兜转转几年,2023治愈系的概念突然变得火爆,但王晴的项目仍然没有做出来,他的制片人朋友直言其中的难点——“这需要大演员加入才行”。

近两年治愈系剧集受到观众的喜爱

编剧李小华也在四处碰壁。她写了一个原创的女性剧本,本以为市场对女性题材的关注会有机会,却发现行业根本没有标准。她把项目拿给不同的影视公司看,得到的意见五花八门,有让她对标不同的热播剧修改的,还有认为作品太文艺要改成商业片的……总之项目在真正送到平台之前,不同的公司往往会给出不同的修改意见,但没有人知道哪一种修改才是真正平台想要的。更重要的是,没有人真正在乎原创剧本的价值。

就职于某影视公司的制片人张昕昕说,给平台递项目,首先要看的就是原著的数据,非IP的原创剧本很难被注意到。项目开发和策划每天的工作都是在各大不同的平台看小说,寻找有噱头有爆点的内容。

其实不止内娱,目前流媒体平台兴盛、影视工业发达的美国和韩国,也是类似的情况。

韩剧近是越来越多漫画、小说改编的剧集,近期的高分剧集《超能异族》《国民死刑投票》《模范出租车》等,均是漫画改编作品。美国被IP占据的首先是电影市场,然后蔓延至整个产业。2008年之后,美国大投资的作品都是漫画、IP改编的电影及衍生剧。

在韩国,Netflix采用的是提升制作费,委托韩国制作公司制作的方式,无论最后剧集多么火爆,韩国制作公司也都是打工人的角色。但同时整个行业的制作成本被抬高了,韩国本土的电视台以及广告收入无力负担高企的制作成本,不得不减少项目的投入,导致头部知名的从业者赚的盆满钵满,但是大量中部以及底部的从业者失去了工作机会。美国则是电影和剧集创造力减弱,片子越来越不好看,导致全球票房市场表现变差。

虽然原因各不相同,但表现却是类似的,任何一个行业的健康发展都需要通过大量新人涌入,才能有后劲,如果头部吃掉所有,腰部底部失业,最终导致的是整个行业的颓势。

道理谁都懂,就看怎么变。随着过去十年的扩张,平台也逐渐趋于平稳,开始降本增效后,原创作品有了被看到的机会。

从去年到今年,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原创作品获得了口碑或热度,比如《两个人的小森林》《狂飙》《梦中的那片海》《漫长的季节》等。归根到底,影视作品并非纯粹的产品,观众也并非给什么吃什么,行业要健康发展,不止创作者要保持审美,行业也需要给与创作者这样的机会,以及原创作品良性发展的机制。

希望内娱原创编剧的命运能够和这个搜索词条不一样,他们不是昙花一现,或消失于茫茫流量之海,而是能够真正撑起来作品的未来。

(文中王晴、李小华、张昕昕为化名)

查看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