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许久不见的央视主持人朱迅录制节目,引发一众网友疯嘲。什么“歪嘴脸僵硬”、“整容失败,神似宋小宝”、“积极治疗抗癌所致”……各种言论层出不穷。
不久,朱迅又带着她的美貌回归了。更是在节目中大秀京剧,才貌双全的姐姐我好爱。不过,怎么扒姐好端端看个节目,还能被朱迅整破防呀?
在《你好,生活》中,朱迅的海边喊话看哭了不少网友。她怀着隐忍的哭腔向去世的双亲喊:“爸,妈妈去找你了,你照顾好她。妈,我会好好爱自己的,你放心吧。”
犹记得朱迅谈及父亲去世时的场景。父亲临终前想要回家,但他当时身上插着管子,朱迅考虑到父亲的身体状况并未同意。
结果三天后,父亲便离世了。没有完成父亲最后的遗愿,让朱迅陷入了长久的自责当中。
每每谈及父母,朱迅言语间,尽是对父母无尽的思念和再也无法弥补的遗憾。
但当扒姐去了解朱迅过往后才发现,原来在她和父母亲子关系的构建中,也曾存在过一道长长的沟壑。
【1】
朱迅在自传《阿迅》中写:“人不是生而坚强,只因别无选择,而义无反顾、所向披靡。”这不是强为作品上价值的金句堆积,而是自己人生的真实体悟。
朱迅作为家里的老幺,其实在成长过程中,并没有得到过父母多少关爱。
父亲是新华社驻日记者,长年在外工作,在朱迅的童年记忆里,鲜少有父亲的出席。而母亲也在自己很小的时候,为了陪伴父亲,舍下自己,去了日本。
17岁那年,长久饱受离别之苦的朱迅为了和父母团聚,决定赴日留学。
朱迅告诉父母自己的想法后,等来的不是他们渴望早日相见的欣喜和期盼,而是约法三章。父母明确表示,他们不会给朱迅任何经济上的帮助,一切都要自己解决,能做到,就去,做不到,就老老实实在国内待着。
自己选的路,朱迅自不能就此退缩。初到日本的朱迅,遭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罪。为了挣钱,她找了一份打扫厕所的差事。
一次,朱迅不小心弄脏了一位女士的衣服,便被一起工作的保洁阿姨用她那刚掏完厕所的胶皮手套,不停摁着朱迅的脑袋道歉。这份屈辱,朱迅只能自己默默嚼着咽了。
在各种生活的高压下,还未成年的朱迅被推到了生死抉择的墙角。她不幸患上了血管瘤,还动了两次手术。
网上曾盛传一张孤独自测表,最高的孤独等级是一个人做手术。这种孤立无援的感受,朱迅同样也经历过。
第一次手术时,虽然家人都在同一个城市,朱迅却没有得到任何人的陪伴,一个人拖着病体进了手术室。在生与死的叩问下,朱迅说:从17岁开始,觉得自己每一天都是赚的。
为了不辜负这“白来”的时光,朱迅更加拼命的挣钱学习,在自己选择的行业中立足脚跟。当生活推着她继续向前,单词表象征着工资单,她的日语突飞猛进。
日语流利优秀到在没有任何语言和身份优势的情况下,她凭一己之力冲破重重阻碍和考验,成功面试进入日本NHK,颇受重视。
后来回国后,朱迅也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把拼命三娘的精神贯彻始终。她俨然就是同事眼中的劳模,每每问及朱迅干嘛去了,要么下乡录像去了,要么雪地爬山,沙漠拍摄去了,总之,就是见不着她人。连主持界的前辈倪萍都说,朱迅的辛苦拼命,是撒贝宁尼格买提等人都不能比的。
也正因为此,她才靠着《正大综艺》《非常6+1》《星光大道》等一系列央视名牌节目,刷响了国民度,一步步成为央视的台柱子。
可就朱迅本人而言,她并不觉得苦和累,“我做着自己热爱的事,我累什么累。”
虽然她在心情上甘之如饴,但是身体再次给她发出了警告。2007年,朱迅被确诊患有甲状腺癌,暂别舞台。所幸,通过积极治疗,身体已然无碍。她深刻的认识到:健康是一种自由,在一切自由中首屈一指。
看着朱迅在舞台上二十多年如一日的谈笑风生,自信大方的主持状态,作为观众,很难不被她的坚韧积极打动。可是,在工作以外,朱迅的内心缺口,也自我疗愈了好久。
【2】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朱迅都活在“母亲爱不爱我”的疑问里。
母亲就是她心里的痛,是她打不开的心结。正如她自己说的那样:记忆是有选择的,苦的经历,特别的人,往往印象最深刻。
所以,朱迅才会在自传里、在节目中,多次暴露自己对母爱的渴求。空谷喊话,希望身在异国的母亲,能够回到自己身边。
当初血管瘤第一次手术结束,17岁的朱迅为了省钱,不敢在医院多待,伤口还没痊愈,就办理了出院手续。生活的压力照担,兼职的工作照干。遗憾的是,很快病情复发,进行了第二次手术。
她高兴又心碎。高兴的是见到了母亲。心碎的是,母亲短暂陪她待了半个小时,便说走就走。
哪怕时间过去了很久,朱迅依然没办法修复自己那时难过的情绪。她含泪回忆:“她就陪了我半个小时,在我枕边放了半个西瓜,她就说要走了。我就记得我疼得吐不了籽儿,我就把籽儿咽下去,然后夜里疼醒,饿了就再吃一口。”
在自己人生最脆弱孤独的时刻,她也没有得到过母亲的温情照顾。朱迅用“母亲都爱自己的孩子”来说服自己是被爱着的,但从母亲身上却又找不到爱她的证据。
母亲生病后,朱迅劳心劳力照顾在侧,本以为母亲病愈后,两个人会有大把的时间弥补以往陪伴的缺失,谁知母亲却决意离开。朱迅站在送机口,多希望母亲能回头看看她,但却没有。
母亲长年居住在国外,哪怕住老年公寓,也不会呆在朱迅身边。而朱迅在北京的家,则是母亲脚步短暂停留的旅社。
“最亲近的人,难道有时也会像两棵彼此疏远和相望的树吗?”朱迅写下这样的疑问。血浓于水的母女二人,在缺乏沟通的情况下,造成这样的理解错位,似乎是情感发展必然。
母亲在朱迅血管瘤第二次手术探望时,其实是冒着违反纪律的风险偷偷跑出来的。而带去的那半个西瓜,足足花掉了母亲一个半月的津贴。
朱迅站在母亲离开的背影流泪,母亲当然能体会到女儿对自己的不舍。朱迅不知道,母亲在等飞机的时候,也会一个人擦拭眼泪。
在日本的时候,母亲之所以不为朱迅提供经济帮助,也是为了锻炼培养她的独立能力。是呀,母亲怎么能不爱自己的孩子呢。只是这份用心良苦,在你不问我不答的缄默下,被加注了太多误解。
终于,母亲借着节目,倾述着对自己的爱意、肯定和赞美。朱迅听得泪如雨下。从女不知母、母不知女,到和解体谅,她们走了漫长的一段路,所幸结局尚圆满。
【3】
对于朱迅心中“母亲为什么不愿意留在自己身边”的疑惑,母亲在一次节目中曾回应过。
她之所以一次次在朱迅的生活中撤退,是因为看见朱迅婚姻幸福美满,不愿过多打扰,这才想多花点时间,陪伴在未婚独身的大女儿身边。
女儿身边有个稳重可靠的男人,作为母亲,自然放心的多。从朱迅和丈夫王志相处的细枝末节中,也可以看出,两个人的感情确实稳定甜蜜。
荧幕中,朱迅展现给观众的永远是独当一面的坚韧。可是到了王志面前,便会尽显撒娇柔软的小女人姿态。朱迅总说自己在家没地位,丈夫总是对她不放心,连出门和同事聚餐吃饭,都要向王志报备获得允许。大家或许听得不可思议,而这不过是爱人之间恩爱的小把戏罢了。
他们之间自有一套浓情蜜意的相处法则。结婚前,朱迅坦言自己不会做饭,于是王志便承担起家中的伙夫工作。一个负责下厨,一个负责夸赞,配合的相当默契。
在公众场合,朱迅和王志更是不吝于表达对彼此的爱意和欣赏。一次,他们夫妻二人出席一场饭局,王志临时有事需要晚点到,让大家先吃。朱迅便会在每吃一道菜前,先为王志拨点菜留着。
这样夫妻间的日常细节,王志并没有觉得理所当然,他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朋友说,朱迅眼里都是对王志的崇拜,朱迅直言:怎么办呢,我就是喜欢他。
而王志,不但会直接表达赞美朱迅善良漂亮,做节目有亲和力。作为圈内人士,还会站在专业的角度,以恰到好处的方式给朱迅建议。
曾经,朱迅在采访完一个小孩后,问王志表现的怎么样,王志回:“什么都好,有一点可以更好,你要一样和他平着说话就好了。”
此后,每次朱迅采访孩子,都会蹲下。朱迅向来不自信,王志这种充满肯定的正向表达,一定程度上,给朱迅带来了不少情绪支持。
正是这份互敬互爱,他们才彼此支撑向前走了20年。都说,婚姻就是一场豪赌,赌对了,幸福一生,赌错了,两败俱伤。事实证明,朱迅在没有婚礼,没有钻戒的条件下,依然坚定选择的男人,并没有让自己失望。
如今,朱迅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双亲离世,爱人在侧,时间还会继续往前走。至于央视的舞台她还会站多久,我们不得而知。
“生命终将结束,何妨不大胆一点,我要体会生命的各种精彩。”相信朱迅接下来的人生会如她期待的那样,在精彩的人生中,继续行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