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流一代不如一代,香港娱乐圈是怎么从神话变成笑话的?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香港明星姜涛跑步健身减肥被路人偶遇。

在香港,路人偶遇明星是最常见的一件事,但偶遇姜涛还是上了新闻,原因无他,在今日香港娱乐圈,他这样的资质已经是顶流了,且是断层。

他走红,印证了港娱审美向下,一代不如一代的现实。

01、顶流光环下的群魔乱舞

说姜涛是顶流,有些抽象,先看几个具体事例,他生日,粉丝豪掷7位数,铺地宣传,铜锣湾人山人海,为预防意外,消防车也出动待命。

粉丝还包下电车,让全港的人这一天可以免费乘车,接着倡议,这一天应该成为香港的法定节日。

能不能成节日,粉丝说的不算,但粉丝在说的算的地方没有含糊,他们为姜涛在新西兰买了大片土地,买下了18颗明星的命名权,把他注册成虚拟货币,能上市交易,成交价500港币一个。

不仅粉丝,港媒也很爱,他出道就被媒体誉为“天王接班人”,今年他和刘德华同时出席金像奖,就被称为“两代天王同框”,可即使如此,粉丝还是不满足,认为刘德华在蹭他热度,而且这个说法还得到了很多媒体暗搓搓的认可,如果不是刘德华确实德艺双馨,影响太大,估计媒体都要表示赞成了。

有人说他是虚火,但他还真不是,凭着庞大的粉丝,他一举入围了全球最帅的第五名。

广告接到手软,全是雅诗兰黛、肯德基这样的大牌,个人广告收益一年接近上亿。

这么火,他的业务能力如何呢?这个身材配上舞姿,称得上一句“壮士乱舞”。

那么他这样的业务能力和外貌的偶像,来到内娱,能走多远呢?其实有答案。

2017年,他参加过《快男》,止步30强,但所有人都知道,2017年《快男》的质量和收视,已经不算上乘了。

《快男》之后,他回香港,参加了2018年viutv的《Good Night Show全民造星》获得冠军,一举走红,成为Mirror男团的门面担当。

如果只是一个姜涛,说港娱一代不如一代有些偏颇,但他所在的Mirror也堪称是港娱近年来最火爆的男子组合,一年365天,拍了300多个广告,几乎是日进斗金,即使他们的舞蹈隐约有种抡大锤既视感,演唱会票价还是能被炒到460万。

他们的广告在香港街道随处可见,杜琪峰导演感慨,满街都是,躲都躲不了。

这个组合中第二火的是卢瀚霆,舞姿妖娆,还爱翻白眼。

和姜涛站在一起,即使浓妆精修图,也只能说是一对卧龙雏凤,他们俩在12人的组合中,已经算是外貌和舞台表现最好的了,所以Mirror的实力也真的就那样了。

这个舞姿说句群魔乱舞不过分吧。

可港媒看着他们,却说出了他们的唱功已经超越了张学友,舞台表现超越了四大天王,影响力超越梁朝伟、甄子丹,已经是亚洲巨星了。

港媒不是爱吹牛,而是现今港娱的新人里真的就只有他们出圈了,不吹他们还能吹谁?

男顶流如此,女顶流也不例外,亚视从2021年起,主推的女艺人阿仪,从外貌到才艺都是零,2022年就接了70多个广告,是公认的亚视一姐,电影、电视都拍了不少。

亚视甚至为了她,一比一复制了当年《我和僵尸有个约会》万绮雯扮演马小玲出场的排面。

万绮雯当年凭借一双长腿打开了亚视僵尸片大门,才让亚视得以与TVB武侠片抗衡,阿仪现在的这个模仿,东施效颦都谈不上。

但这次,亚视靠审丑掀起的娱乐风暴没有拯救自己,还是破产了,不过阿仪依旧是香饽饽,亚视没了后,心动娱乐立刻签了她,4月推出的单曲7天观看人数超百万。

这样的审美,确实很难评。

亚视没了,TVB也好不到哪里去,新捧的13位男艺人,演了无数片子,都被称为明日之星,可单说颜值气质甚至还不如内娱一直被批判的小鲜肉们。

简家麒、张彦博、郑世豪、叶家泓、李梓谦、吴卓衡、司徒晖、崔锦棠、李伟霆、招浩明、盛劲为、马俊杰孔德贤

而演技呢,尽管有粉丝媒体不停的吹捧,但事实上,还是只有8个字:不够火候,不如前辈。

歌手方面更是捉襟见肘,成绩最好的居然也是姜涛,出道10年的郑欣宜和林家谦成了香港乐坛的中流砥柱,横扫了乐坛大部分奖项,甚至还包括新人奖,但他们的歌曲呢?都不出圈。

这些巨星也好,新人也好,火的魔幻。

02、港娱全面式微下的人才凋零

有个问题曾经很火,香港为什么再也拍不出经典的武侠片了?有人给出了答案,一方面是审美上武侠潮流的衰落,另一方面是人才断档了。

TVB现在还在源源不断的出品电视剧,悬疑、刑侦,警匪都还有,但和武侠一脉相承的仙侠没有了。

仙侠除了对场景特效要求高之外,还有个硬性要求,就是演员要年轻,内娱除了85花确实长得年轻,人气旺还能高龄拍仙侠外,其他类型的古偶仙侠,演员大都在30以下。

尤其是小生,每年都能涌现出几十个,今年暑假《长相思》《莲花楼》《云之羽》就硬生生推了10位小生上位,还不算因《我的人间烟火》爆火的魏大勋等。

可TVB呢,最年轻的王浩信已经38岁了,至于黄宗泽、吴卓羲、马国明等人,虽然颜值能打,可各个都奔着50去了,确实没办法扮演武侠仙侠剧中的少年了,女星年轻一辈里的蔡思贝也32岁了。

年龄大,人数少,电视剧这几年就是这几个人来来回回的当主角,好在悬疑、刑侦对年龄要求不高,否则,TVB真的难以为继了。

电视如此,电影也如此,刘青云、古天乐、张家辉、吴镇宇、成了港片的万能公式,所有的片子,都是这个几个人反复刷脸,而他们最年轻的也50多了,即使被称为后起之秀的谢霆锋也超过40了。

女星除了阿SA阿娇之外也没有更好地选择,曾经的天才少女梁洛施拍完《第一柱香》之后也再无动作,稍微年轻的文咏珊在港多年,毫无建树,还在来到内娱才开始大杀四方的。

曾被誉为香江盛世的港姐选举,入选佳丽的年纪越来越大,颜值也越来越低,2023年港姐16强,一半来自内地,前三强中两位不会说粤语。

如果没有内地和新加坡等地的华人撑场子,港姐也几乎都要选不下去了。

台前如此,幕后更是如此,曾经的香港歌坛,在谭咏麟、张国荣、四大天王等背后是一串响亮的名字,顾嘉辉、卢国沾、黄霑、卢冠廷继承粤剧,作品中传统有现代韵律,伦永亮、梁翘柏、雷颂德,吸收欧美音乐特点,成为流行歌曲的带领者,这些词曲作品者才是乐坛的灵魂。

在亚视和TVB背后是金牌编剧陈十三(我和僵尸有个约会)、梁立人(《我和僵尸有个约会》《绝代双骄》)、邓希特(《壹号皇庭》《新扎师兄》《妙手仁心》)韦家辉(《大时代》)戚其义(《金枝欲孽》《珠光宝气》)等人。

文学作品还有金庸、梁羽生、亦舒、倪匡等人的作品可以改编。

电影有吴宇森、许鞍华、徐克、杜琪峰、陈木胜等等,还有周星驰、成龙这样编导演一条龙的全才。

可现在,这批幕后之人,要么老去,要么淡出,都已经过了创作高峰,新人也大都“出走”寻找出路,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姜涛等偶像外形和实力确实相当,可他们又到哪里去找幕后呢?

演员和歌手在表演上,只是呈现最终效果的一环,而最终效果前,一系列的幕后工作才是这个行业的基础所在,没有后面的推手,前台的人根本出不来,这也是文咏珊在内地走红的根本原因。

而幕后人才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整个行业的工业化的程度,正如以前成家班、洪家班的兴盛,才保证了港式武打片的繁华。

从工业化程度来说,无论是影视还是音乐,都从手工作坊转向工业化多元化了,在当下,香港本地的市场并不能承载这么大的方向转移,也就没人投资去进行产业升级,原地踏步在所难免。

从文化来说,香港的都市文化,市井文化虽然能创作出小巧精致的作品,但从整个格局和类型上,并没有挑出既有的创作模式。

警匪片就是双雄和兄弟情,刑侦剧就是好人主角周围必有大案,剧情片就是“你饿不饿,我给你下碗面”,曾经特有的黑帮片如《古惑仔》等,也因为失去了现实的土壤,而不再有生命力难以引起共情。

虽然大众都知道,纯粹的市井文化内核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了,但港娱所有的作品还是离不开当下现实的人情世故,始终只能做到小而美,而对历史、未来或者更深入讨论人性的作品,以及更有想象力的作品少之又少。

自身创新不够,新一代创作者没有领军人物,早期模仿欧美日韩作品的做法在版权日益被看重的当下,也不再现实,难以重现“一个中岛美雪养活了半个香港音乐圈”的现象。

这些变化涉及的不是一部戏一首歌一个艺人一个幕后工作者,而是整个行业,但显然,他们没有赶上。

从待遇上讲,相比内地,港娱也很难给从业者更好的待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香港演员来内地参加综艺、拍戏成了主流,很多幕后的服化道、武术指导还有编剧等等干脆在内地扎根了,横店甚至被人戏称港星养老院。

台前幕后人才都断代,港娱想要重返辉煌就目前来看已经成了不太可能的任务。

03、圈地自萌自救与强弩之末的自尊

上世纪80、90年代,是港星在内地影响最大的时期,也是港娱的文化最强势,质量最高的时期,大街小巷都是四大天王的照片和歌声,周润发的《赌神》之后,大背头成了少年们的最爱等等。

当时的余温甚至延续到了现在,刘德华入驻抖音,一夜之间涨粉千万的壮观景象,显然是当年打下的基础。

也正是因为当时这些作品的高质量和的艺人个人魅力,才让这些作品和艺人迅速在内地走红,而现在,无论是从文化层面还是表现层面,港娱作品已经不具备绝对优势了,从而也就失去了能在内地攻城略地的先机。

姜涛也好,阿仪也好,在香港把圈子搅动的风起云涌,但在内地,基本处于查无此人的状态,被戏称为“红不过罗湖。”

面对此情此景,他们自己也清楚,但作为曾经辉煌过的港娱,多少还有些不认命。

对姜涛“红不过罗湖”的现象,他经纪人表示:我们根本不稀罕,我们要想去内地赚钱,很容易的,但是我们这样在香港一炮而红的巨星,自然是要去红遍亚洲,走向世界的,区区内娱,我们不在乎。

顺便还内涵了一把其他港星,说他们是在香港混不下去,没人欢迎,才去内地的,言语里充满了鄙视。

他们的鄙视不仅仅表现在言语里。

林俊杰在香港开演唱会,按主办方建议邀请了Mirror做助演嘉宾,Mirror的公司大概是觉得Mirror咖位太大,就只派了12人团中名气在第二梯队的7人过去,这7人中陈卓贤算是领头的。

到了现场,林俊邀请他们一起登台表演,这下却捅了马蜂窝,因为陈卓贤觉得自己一人和林俊杰一起登台就足够给面子了,结果林俊杰居然胆敢邀请7人一起上台给他撑场子。

他愤怒了,觉得你林俊杰哪来那么大的脸,他的队友们也愤怒了,觉得林俊杰太不识抬举,给你一人就足够了,还想我们一起,你也配。

深感被侮辱的少年团转头就走了,回家就取消了对林俊杰的关注,粉丝更是大规模声援,最后,林俊杰演唱会的监制李志伦,发文给Mirror道歉,是的,林俊杰被放了鸽子,却还要道歉。

最后还落了个“林俊杰碰瓷Mirror吸血流量”的名头。

他们不知道林俊杰在两岸三地的有多红吗?不知道四大天王、梅艳芳张国荣等人是在香港红透了之后才来内地的吗?不知道张学友在香港的演唱会场场爆满吗?他们当然知道,那他们为什么敢这么碰瓷,感这么嚣张?

别说你不理解,我也不理解,但是扒一扒背后的资本,也不是不能理解。

2022年Mirror演唱会出事故,舞台上的巨型荧幕掉落,砸中一名舞者,就在众人还没有回过神的时候,李泽楷个人光速拿出1000万来给伤者,并承诺Mirror的经纪公司会负责所有的医药费,这就不难看出Mirror背后的资本是谁了。

所谓背靠大树好乘凉,李泽楷是资本圈大鳄,他只要想,一块石头都能吹出花,何况是个人,就是明摆着资本恶心人,大众也只能接受。

在李泽楷这块招牌下,前辈站台,媒体追捧,就连孤傲周星驰也主动伸出橄榄珠,希望有机会与他们合作,大家睁着眼睛说瞎话,他们一无是处却获得了在娱乐圈横着走的资格。

背后有资本站台,前台有粉丝造势,他们自然风声水起,那他们的粉丝到底喜欢他们什么呢?

一部分粉丝,理智上知道姜涛等人与前几代艺人相比,无论是外在还是内在都相差很多,但感情上他们确实要一个新偶像,如果没有好的,那么差的也行。

“mirror让我觉得回到了香港娱乐的黄金时代。”“香港人又有了自己的偶像!”

看他们粉丝的说法,多少有些饥不择食了。

而另一部分就是被资本的宣传洗脑了,谎话说一千遍也是真的了,何况他们的粉丝大都是青少年,三观还未形成,很容易被舆论裹挟,这是另一种意义的“恃强凌弱。”

人才凋零,产业落后,资本还要逆天硬捧,港娱的现状似乎也就不足为奇了。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现在这些顶流已经成了香港之星,在港媒口中已经成了可以比肩张国荣谭咏麟的存在。

但他们给人的印象除了一个“红”之外什么都没有,这样的空中楼阁,起来容易,垮更容易,港娱如果真的想有自己的偶像,只靠媒体吹捧、粉丝出力、资本站台,是远远不够的,没有实实在在的作品,所谓繁华,也只是昙花一现罢了。

大家觉得这些港娱新偶像到底能红多久,港娱何时能摆脱一代不如一代的困境?

查看评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