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最魔幻的笑话?王一博与李雪健同时出现在金鸡奖名单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当我们在谈论金鸡奖最佳男配角中王一博与李雪健同时入选的时候,到底在看什么?

一、看演员,还是看角色?

若是只看演员,在演技方面,国内能与李雪健相提并论的有几人?

如果看角色的完成度,那为何又上升到演员?演员的使命是塑造角色,金鸡奖的标准也是以此为据,这才是金鸡奖的“六亲不认,只看作品。”

以王一博在《无名》中的叶先生为例。

虽然在演技的娴熟度上比不过李雪健,这是需要承认的事实,不丢人,但在贴合度上被提名,实至名归。

看过《无名》的观众都知道,叶先生这个角色前期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坏人,跟着王队长做了不少见不得人的事。

即使与方小姐相遇,劝说失败后,他怒而杀了几个日本人,也看不出他是地下工作者的半点痕迹。

与何先生的对打戏是整部电影的戏眼,两人没有丝毫手软,都要置对方于死地。

这时观众对叶先生的身份转变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因为电影已接近尾声,他还是沉默不语,心狠手辣,但这场戏之所以成为戏眼,是因为承上启下。

叶先生是程耳叙述性诡计是否成功的关键。

“骗”了观众,让观众相信叶先生没有身份,后面的反转才能叫人惊喜,有恍然大悟的观感,

前期的草蛇灰线也能全部联系起来,要是让观众认为叶先生都是演的,那这个戏眼就不成立了。

很显然,叶先生让观众“上当”了,直到影片最后十几分钟,程耳才给观众抽丝剥茧,让观众看明白叶先生的真正底色。

王一博的演绎方法也由此发生了变化,之前需要他装、隐忍、不作声,因为时局使然,现在需要他狠、狂放、放手干,也是因为局势所迫。

前后的反差感,层次感,都在叶先生身上呈现了出来,角色是导演与观众沟通的桥梁,好的导演会让观众从这头走到那头都不忍停住脚步,还要驻足赏景。

叶先生就是程耳让他与观众捉迷藏。

叶先生一直在藏,观众一直在找,从头到尾都被角色所迷,能让观众保持这份专注度,王一博塑造的叶先生被提名有何不妥?

李雪健与王一博出现在金鸡奖最佳配角的名单里,是以角色分高低,这才是“不抱成见,从善如流。”

二、看流量,还是看年龄?

自金鸡奖提名名单出来后,许多人大谈中国电影,一说没人才,二说没作品。

可他们真的是为了中国电影好吗?既然出发点是好的,为何看不到进步?为何总是用老眼光,不懂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流量不是原罪,谁人不爱流量,有了流量就有热度,有了流量对票房有助力。

但不能干过河拆桥之事,有用时叫人家小甜甜,用完后唤人家牛夫人,哪有这样的道理,流量也可以当演员。

自2014年进入流量时代以来,国产电影确实深受其害,烂片多如牛毛,观众被荼毒至深,对流量有意见也情有可原。

可现在都过去快十年了,流量早就换了一批又一批,电影也不再是某个流量可以主导的了,看的是口碑,看的是能力。

《无名》的最终票房是9.31亿,上映期间排片率长期处于个位数。

若如其他人所言,全靠王一博的粉丝刷起来的票房,取平均票价52元,9.31亿/52=1790.38万人。

假使这一千多人万人中每个人都三刷了,那实际去看的人是596.79万人,这500多万人都是粉丝,不觉得这样的言论很荒谬吗?

如果一个明星有这样的号召力,一部电影能让500多万粉丝去看,恐怕老板们不可能让王一博休息一天了,这比太多500强的上市公司都厉害了。

一部电影的票房高低,最终看的还是路人盘,路人觉得好看了,票房才是水涨船高,才能实现逆跌。

《无名》在那样的环境下取得近十亿的票房,这不就从侧面反映王一博饰演的叶先生获得了大家的认可吗?

如果王一博演的不行,票房肯定不会这么高,毕竟他可是主演,中国电影目前青黄不接,这是客观存在的。

但现在出现了肯努力,也愿意低调做演员,不盘外招的流量,为什么就不能改观呢?能力高低看的不是年龄,而是实力。

李雪健之所以成为老戏骨,肯定不是因为他年龄大了。

而是他从当演员的那一刻起就是一个好演员,也有不少好作品,才会被大家推崇,否则空有年龄,也不好使。

王一博与之相比,还有很多需要进步的地方,但作为年轻演员,给观众奉上了一个出色的角色,为什么就不能平等看待了?

包容是学术争鸣的基础,年轻演员与老戏骨同台竞技方显百花齐放,倘若都是清一色的老人,那不就老态龙钟了嘛。

其实,现在的年轻演员比当年的老戏骨们承受着更大的压力。

一来媒介不同,以前只有纸媒和电视,大家接收信息的渠道很少,现在网络快速发展,自媒体多如牛毛。

每个人都是评论家,演员的每一处细微都会被放大,这就意味着他们要更加严于律己,不能过于放肆。

二来观众评判标准不同,过去的演员,在他们年轻时可能不需要应付太多除作品之外的事。

而现在的年轻演员,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聚光灯之下,所以他们在诠释某个角色的时候很不容易,因为他们的生活很少,所以必须借助一些方法来辅助。

体验派不行,会被粉丝围堵,那么就得从表现派和方法派入手。

既然年轻演员有这份心做一个好演员,又有流量在手,也能够看清自己的定位,为什么不能给予鼓励,让更多人的年轻演员成为后来者,去接老戏骨们的班。

让中国电影人才济济才是为中国电影好,只知抨击,不知真心提建议,这是司马昭之心,而非“八面来风,顾全大局。”

给年轻演员一些机会和时间,让他们去试错,去成长,去积累经验,然后剩下的交给他们自己与作为观众的我们。

他们走错了路,我们可以提出,但要是善意的建议,他们取得了一些成绩,我们也不要吝啬夸奖,双辅双成才能百花齐放,中国电影才会变得越来越好。

三、老中青同在,这不就是春天快来了吗?

在金鸡奖最佳男配角的提名名单中,有李雪健、雷佳音、胡军、金巴、王一博,老戏骨、中生代、年轻演员都有。

这是中国电影的传帮带,老戏骨撑门面,中生代扛大梁,年轻人做候补,各自以角色拼高低,不带对任何演员的成见,这样公平的竞争难道不好吗?

总不能李雪健入围,金鸡奖就是专业的,其他人入围,金鸡奖就成了水奖,这样前后矛盾的言论一点都立不住脚。

其实,所谓的配不配都是一家之言,都是各自根据喜好来罗列,并没有全面的衡量。

如果综合对比就不可能说出中国电影的落日这种无稽之谈,电影不会被杀死,但演员会被过激的言论毁掉,希望我们都能大度一点,不要做二极管。

中国电影的路很长,年轻演员的路很长,我们拭目以待,迎接中国电影的再度辉煌。

查看评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