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新的社交名片?被疯抢的“剩菜盲盒”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从“剩菜盲盒”到“食物盲盒”,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拜倒在抠门经济学脚下,省钱之余,更多的是收获一份惊喜与开心。

01

年轻人追捧的“剩菜盲盒”

机票盲盒、玩具盲盒、宠物盲盒……在“万物皆可盲盒”的消费风潮下,“剩菜盲盒”进入大众视野,吸引不少消费者“拼个手气”。

在这里,“剩菜”并非指打包客人吃剩的饭菜,而是指商家将临过期的食物,或当天打烊前未售完的食物,随机组合搭配成“盲盒”的形式出售给顾客。

剩菜盲盒的概念是舶来品,最早在2016年,丹麦企业 Too good to go (下简称为TGTG,直译是“扔了可惜”)就打起了剩食的主意。

UP主们用一款名为Too Good TO Go的App下单,以超低价格在各大连锁餐厅扫货,B站UP主“HOLA小测佬”做过的14期海外“剩菜盲盒”系列视频,视频平均观看量达到300多万,评论区里,希望引进这种模式的声音,几乎“炸锅”。而叠加了省钱和环保双重光环的“食物盲盒”赛道这些年也逐渐从小众走向大众市场。

英国连锁超市Morrisons推出了和Too Good to Go合作的限定食品盲盒

从“剩菜盲盒”到“食物盲盒”,随着越来越多商户的加入,年轻人也有了更多的选择。在重庆,年轻人使用“惜食魔法袋”购买连锁烘焙品牌沁园旗下的魔法袋产品时,往往仅需11.9元就能拿下正价28元~33元的商品。

用户打开小程序,便可以看到周围有剩菜盲盒的商家,只需要选择最近的商家,然后支付盲盒的费用就可以,费用也是统一的,都是11.9元,然后就按照上面写的取餐时间范围去取就可以,当你忘记取餐时,商家还会贴心地联系你。

相对于海外酒店餐厅供应的临期食物,主打“食物盲盒”的“惜食魔法袋”目前更多是同沁园、啡你不可、柚米面包房等烘焙、咖啡连锁店铺合作。

销售时间也没有太大限制,一般晚上7点或者8点,商家会根据剩余情况上线订单,且平台内没有设置配送选项,需要顾客线上预约、线下自取:消费者还可以预约第二天早上10点或下午1点的盲盒。笔者从购买评价发现,消费者更多时候购买的是一份惊喜和开心,用开盲盒的心态购买食物,各种未知心情让年轻人乐此不疲。

02

盲盒背后的社交属性

在抖音上,你可以看到有人一日三餐都用“剩菜盲盒”解决,盲盒低价、量大、管饱,运气好还能抽中惊喜,7.9元的小笼包套餐、11.9元的墨茉点心局或者原麦山丘、19.9元的寿司大礼包……几乎所有产品都以原价三分之一的价格在店铺临近打烊前售卖。

和早期“盲盒”概念的传播链类似,“剩菜盲盒”的传播链条集中于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这也决定了谁会成为这类概念的种子用户。

“剩菜盲盒”平台也是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开启扩张,入驻商家主要集中于各大商圈,以烘焙食品为主、简餐、健康餐为辅,基本是连锁品牌。网络位置和地理区域,都决定了“剩菜盲盒”的用户,并不像“剩菜”这个词本身一样带有隐约的狼狈,它更时墨一点,而且在用户的二次传播下,更具社交属性。

在B站、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上,“剩菜盲盒”成了不少UP主的新选题概念,用个位数的钱,买三倍以上原价的食物,这吸引了大量好奇的粉丝。

而在“食物盲盒”平台的社交区域,用户也很乐意分享自己的收获,进而以城市或口味偏好构建社交圈子,而这也是互联网平台所乐于见到的。对于互联网创业者而言,“食物盲盒”赛道不仅具备极强的变现能力,还可以通过社交属性以及消费者猎奇心理笼络一大波用户流量,绝对是非常有前途的赛道。

在中国,人们早期也自发做出了类似 Too Good to Go 的实践一-豆瓣平台上的“我爱临期食品小组”,现在有了 近10万的“临食工”,而随着市场成熟度的提升,惜食魔法袋、趣小袋、袋走PACK-AGE、米粒盒子、兜着走DZZ,一连串类似的小程序雨后春笋般兴起。

这些小程序运营模式也都大同小异,就是和一些附近的店铺合作,将卖不完的产品打包销售统一价格随机出售,当然质量也是良莠不产,尽管不一定好吃,但是只要便宜,这些小程序上的“剩饭盲盒”每到时间还是被抢得飞起。

03

悠着点买

省钱、环保、社交,众多亮点加持下,“食物盲盒”在年轻人圈子里火起来并不让人意外,但想要真的大规模推广,恐怕还需要时间考验,毕竟TGTG在海外运营了近10年,无论是消费群体还是供应链都相当成势,而国内的这些机构上基本上参与剩菜盲盒活动的商户为烘焙品,用户可选择性并不高,一旦新鲜感过去,是否能形成稳定而持续的消费具有较大不确定性。

此外,在 2022 年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盲盒经营活动规范指引(试行)(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指出,食品是不能以盲盒的形式出售的,哪怕改名为魔法袋依旧是在违法的边缘试探,对于选择这条赛道创业的创业者们,恐怕得走一步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