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底,国产片憋着大招。
有的口碑已爆,有的光看预告片就相当炸裂,一扫院线前几个月的沉闷。
头一部,Sir要说等了最久的:
刀尖
为什么说期待最久的是它?
豆瓣评论区2020年大家就已经等不及了:
想看张译,怎么还不来。
而等了更久的,是这两位:
导演高群书,原著作者麦家。
上一次他们共同出现还是《风声》,已经过去14年。那是60万人打出豆瓣8.4分,国产谍战片的里程碑。
“《风声》续集”,当然是影迷的期待。
但这一次的《刀尖》,还不止于此。
简单概括就是:
从狭小阴暗的密室,走入乾坤至暗之时。
01
不奇怪观众会拿《风声》来类比。
日伪政府内部,极限搏杀。
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实实在在的生死关头。
恐怖、残酷、血腥,从身体到灵魂的烈火试炼。
而《刀尖》呢。
同样的历史背景,同样的谍战,最惹眼的还是这凌厉的酷刑,调动起你每个身体部位的痛觉神经:
手指。
舌头。
还有更惨无人道的……
确实,当年看《风声》就觉得是部恐怖片,是以谍战为背景的“电锯惊魂”:
密不通风的屋子,脑洞大开(也可以是字面上)的装置,为了活下去就得死死咬住另一个……
看剧情。
事态升级了。
时间是1940年,地点南京。
时局风云变幻,四方势力盘根错节:日本,汪伪政府,国民党重庆政府,以及抗日力量。
谁是谁,此时都猜不透。
反特处李士武(沙溢 饰)处长接到一个棘手的案子:
投降的军统密码专家白大怡被刺杀,日军震怒,限期一个月内破案。
可是毫无线索,怎么破?
但总归要交差啊,于是,他找来了个替死鬼,刑讯逼供,屈打成招。
结果,被发现了。
当初是汪伪安保局副局长(高捷 饰)让他这么做的,结果现在一口黑锅全落在他头上。
卢敬瑜(黄志忠 饰)局长全程作壁上观,事后又慷慨陈词,断筷表明心迹。
糊弄不过去。
大家都要开始动真格的了。
《风声》有大花争艳,小生斗狠。
《刀尖》里,戏骨交锋也是酣畅淋漓。
高捷,曾把黑道大哥演得出神入化,传说连真的黑道大哥都向他取经。
这次演只“利”字当头的鹰犬,举手投足间,都是狠戾阴毒。
成泰燊,往那一坐,不说一句台词,就是老谋深算的样子。
他是南京军统潜伏小组组长,对于组员来说,本是“严父”一般的角色,却会因对“党国”的绝对忠诚,不惜牺牲下属。
《风声》里的波谲云诡、丰富群像,都有延续。
但拍到这里,还只是《刀尖》的一半。
02
留意英文名“Seven Killings”,七杀。
而海报上一共八个人。
只能活一个?
看来这局会更惨烈。
男主角金深水(张译 饰),汪伪政府安保局特务处处长。
然而他还有个代号“雨花台”,他是军统在南京的特务小组的核心成员。
最近,组织上派来了新人:
林婴婴(郎月婷 饰),代号“莫愁湖”,在秘书处工作。
电影没有藏着掖着,刺杀白大怡的就是她。
但疑点重重。
白大怡被里三层外三层的保护起来,她是怎么下手的,又为什么能成功脱身?
还能借日本人之手,除掉俞副局长手下的打手李士武,并以此取信于卢局长。
这胆识、能力、手段,都不似这个娇生惯养的大小姐该有的。
汪伪安保局内部,还有以卢局长和俞副局长为首的派系纷争。
前者看似儒雅、中庸,实则对上谄媚,对下恩威并施。
俞副局长兼任特种警察署署长,玩得一手阳奉阴违。
立场之争、政治站队,纠缠在一起,《刀尖》里人物的身份更加扑朔迷离。
故事线索上。《风声》的核心悬念主要有两个,先是“谁是卧底”。
在卧底身份大致明了之后,转为“卧底有没有成功传递出情报”。
《刀尖》最开始的悬念,集中在神秘女人林婴婴身上。
她的身份揭晓后,主线剧情由谍战转为抗战。
也就是说,电影的重点不在揭秘,而是让观众感受主角们在刀尖行走的惊险。
危险、死亡,一波接一波,金深水的心态也在变化着。
他是一个相对灰色的人物。
妻儿被日本人杀死后,他加入了当时主力抗战的国民党。
为了复仇。
这一单纯的目的将他卷入了复杂的深渊里。
最没料到的是,意外来自于他自己:
金深水对日本女人静子产生了不该有的感情。
静子是日本指挥官的外甥女,原本是他为军统服务时要攻心的对象。
但慢慢的,他对她生出了一丝同情与怜爱。
他感激她的善良,尽管已经知晓他的身份,她仍选择帮助他。
如果说《风声》是黑白棋的生死局,是冰冷的斗争与烈火的革命意志之间的交锋。
那么《刀尖》保留了更多暧昧和迷惘的成分。
在这场侵略战争里,绝对的善恶之下。
还有许多无法被打上某个确切的标签的人。
03
《刀尖》的确凶残。
不仅在于,它更直观地呈现了酷刑和死亡。
当满屏的鲜血、痛苦扑面而来,感官上,冲击力无疑更大。
也在于,它比《风声》更侧重于对整体局势、氛围和情绪的刻画。
《风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讲了一个暴风雪山庄式的悬疑故事。
海边碉堡隔绝了这个故事与日常的联系。
封闭的空间里,日本军官武田像一位侦探,五位囚徒要做的是洗刷掉自己的嫌疑。
戏剧感也由此而来。
而《刀尖》则是罕见地走出小黑屋。
以往的谍战片,对于汪伪特务的刻画大多是符号化的:
冷酷无情。
又没有具体的背景,仿佛是黑客帝国那样被复制出来的黑衣人。
但谍战片中的反派,在历史上终究不是虚拟人,对么?
《刀尖》让人眼前一亮的还在于,它弥补了很多谍战片有意忽略的背景:
当时的南京是什么样。
身穿制服的金深水开着翻斗摩托,大大咧咧行驶在路中央。
两边有衣着艳丽,调笑着行走的和服女性。
还有灰黑衣服,行色匆匆的国人。
当时的南京,被装扮得很热烈。
只不过,这热烈不是属于“我们”的。
预告片中我们能看到:
横幅上写着:“庆祝纪元2600年”。
彼时日本已深陷全面侵华战争泥淖两年多,昔日声称“三个月征服中国”的牛皮早已吹破。
其国内早就陷入了疲惫与沉闷,为了鼓舞士气,日本政府决定在这一年举办“庆祝纪元2600年”的盛大庆典。
一派华彩。
但却让人感到更加的愤懑和悲凉。
南京冬季多阴雨,因此路面总是湿的。
而这湿气,几乎还蔓延在影片的各处。
昏暗的灯光下,灰色墙壁围起的会议室里似乎有股湿气。
模糊着这群被戳脊梁骨的制服军官们,各怀鬼胎的内心。
汪伪安保局的走廊,好像也是湿漉漉的,弥漫着那总也洗不净的血渍,和散不去的腥味。
山野里,树林间,则是雾气缭绕。
登上山顶,没有一览众山小的快意,只有看不清远方的迷茫。
满眼翠色,毫无置身大自然的恬淡,湿湿的雾仿佛把树木重重围住,空气被挤压得稀薄。
《刀尖》的空间更加辽阔。
而就在这样辽阔的,我们自己的壮美河山里,国人却仍然没有一丝喘息的空间。
这种窒息感,不仅来自于敌人的压迫。
也来自于极端氛围下人性的异化,同类相残。
在你死我亡的生死抉择面前,人人都有可能异化成猛兽。
公映版的《刀尖》是121分钟,但预告片里,有许多正片里看不到的线索。
比如,卢局长那狰狞又痛苦的一笑。
这个老谋深算,不动声色的军官,内心到底有多么疯狂的一面?
比如,南京军统小组组长革老的女儿,在冰天雪地里的大喊。
正片里,她的戏份极少,但从一个镜头就能看出,她并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工具人。
如果保留了这份情绪的宣泄,我们对于这对服务于国民党,又最终惨死的父女,是否会有更深刻的了解。
原版的《刀尖》也许更黑暗。
但即使这样,我们也能从现在现在的版本中看到它下刀之深。
一场戏。
1945年,日本战败,南京的街道上张灯结彩,锣鼓喧天。
一位日本军官打算当街切腹,引来民众围观,金深水也在其中。
但大家的脸上,并没有太多轻松喜庆的表情,而是不知所措。
为什么?
因为突然间结束了。
心里反而一下落空了,那些没有被晾在阳光下的事,也结束了吗?应该被审判的只是现在台面上的人吗?他们会不会有一天再度出现?
这,就是刀锋过处留下的寒光。
我们今天看到,电影为这段历史再补充上拼图一角。
这也是对今天逐渐类型固定化的谍战剧推了一把:
谍战,不只是关起门来的剧本杀游戏。
那是一个血流成河的时代,最尖锐的前锋。
那痛感足以让我们今天时时惊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