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度与争议:《涉过愤怒的海》涉过话题的海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定档之际的社交媒体刷屏,2019年杀青积压四年后的重见天日,国内犯罪类型领军人物曹保平“灼心三部曲”第三部,“年度狠片”的尺度标签,影帝影后的演技对飙……背负着众多期待,《涉过愤怒的海》(以下简称“《涉海》”)无疑是本月最重磅的影片。

在寒冷的11月影市,《我本是高山》因为映前的舆论风波,票房受到连累,迪士尼百年庆典之作《星愿》过于套路无甚水花,唯一能打的只剩下《涉海》:带动大盘时隔两周重回亿级,连续三天拿下单日票冠,上映两天破2亿,豆瓣开分7.8分。随着话题热度持续发酵,其猫眼预测票房落点已经从5亿+上调至6.68亿。

表面上是东野圭吾《彷徨之刃》式的正义复仇,一步步揭开真相后,却是关于爱与原生家庭创伤的诘问,对传统复仇完成了一次解构。“不疯魔不成活”的极致人物和情节,也注定了该片口碑的两极。作为年末贺岁档(11月24日-12月31日)打响的第一枪,《涉海》有着极为丰富的解读空间。

曹保平的“光荣与愤怒”:争议与尺度,极端人物的演技大赏和两极口碑

在国产导演序列里,曹保平是一个很特别的存在。作为北京电影学院的教授,他的作品商业性与作者性并重,专注于黑色犯罪类型,深究人性的复杂阴暗面,同时对演员的表演和情绪“压榨”够狠,演员经常在他的影片里贡献出少见的精彩表演。

在他的作品里,以极致的“愤怒”情绪完成对人生存状态本身的思辨,无疑非常重要。他的成名作《光荣的愤怒》以愤怒为名,讲述“暴民起义”,《烈日灼心》的怒火朝向自己,《狗十三》的愤怒朝向成人世界,到了《涉海》,愤怒成为支配黄渤所有行为最重要的动机。

影片同名原著小说写于2015年,江歌案发生在第二年,原作者老晃表示:“不是我预言了这场悲剧,是人世间这场悲剧总在发生。”熟悉曹保平的影迷或许会意识到,他根本不可能老老实实地拍一部复仇爽片。他在原著复仇情节基础上加以改编,最终故事更为“灼心”纠结,痛彻心扉。

《涉海》的优缺点都十分鲜明,视听技术层面做到了很高的水准。台风下鱼雨,屋顶决战,水下救人,尸体挂在天上等奇观,堪称国产片中难得的影迷视觉盛宴,有的画面甚至颇有邪典味。整体情绪情节同音乐的使用一样,铺得很满,非常极致浓烈。大量的手持广角,怼脸拍特写镜头,放大了老金宛如困兽一般愤怒的“动物性”,老金主观视角下漫展COS被拍出一种“百鬼夜行”味,高水准的表演、摄影、音乐、声音设计,撑起了全片的质感,即便与日韩高分犯罪片相比也毫不逊色。

对影迷而言,《涉海》堪称是一次演技大赏。毫无疑问,黄渤和周迅都在《涉海》中贡献了近年来少有的精彩至极的演出。

身为国内顶尖演技派,黄渤天然的草根气质让他在诠释底层时格外有说服力。但近年来的许多角色,对他而言是浪费的,无论是《封神第一部》中插科打诨的喜剧人姜子牙,还是《热烈》中的教练,没有发挥空间的角色让好演员只能交出行活儿。直到《涉海》,那个曾经在《杀生》《斗牛》中演出“不屈”和“命运悲怆感”的黄渤又回来了,脸上的刀疤、胶东口音、开头的打斗令渔民老金的形象一下立了起来,全片一直在跑、打斗,把自己逼到极限的体力、心理透支,角色的复杂度和深度挖得足够深,重新证明了自己。

周迅本人不食人间烟火的精灵气质,让她在诠释国产剧中传统的妈妈妻子角色时,总是缺少一些信服度,在《涉海》中动用了一些爱情片的表演技巧,涂着红唇踩着高跟鞋穿着风衣奔跑,自称“逼急了要见血的母狼”,成为疯狂的老金的镜像。这个凭借阶级优势,无限度溺爱杀人嫌疑犯儿子,漠视他人的美丽疯妈,反而意外地和她十分适配。结尾眼神的变化,从执念到放手,也让影迷们一键穿越到《李米的猜想》。

而该片几乎也是目前院线片能够做到的最大尺度。毫不回避的血腥暴力和裸露,保持了气质上的生猛。雪藏四年,当中过审艰难可想而知,情节或受到删改影响,最终的海报也不得不打上了“18岁以下谨慎观看”的字样,这让影片注定不会是一部“全年龄向”的合家欢,而是有着一定观影门槛和受众局限。

与此同时,情节好坏则见仁见智,爱者爱之,恨者恨之。或许是为了情绪的饱满度,大量老金主观镜头的应用让全片“愤怒到底”,“全员疯批”的设定,情绪盖过一切,牺牲了些许文本逻辑,公安线尤显奇怪。边缘性人格障碍、缺爱病娇的娜娜,对上反社会人格、没有情感把他人当工具的李苗苗,包庇纵容儿子的景岚,虚伪的李烈,再加上粗野狂暴的老金,诸多极端人物和极端情节,“两个家庭凑不出半个正常人”,不少观众无法共情这群“神经病”的行事逻辑,也引发了许多争议。

片中李苗苗COS的是《死神》中的乌尔奇奥拉,娜娜COS的是井上织姬,影片对Coser、二次元文化的奇观化展示,在二次元群体引发了一些争议。片中的Coser设定,或许是一种暗示:每个人都在扮演自己认为的角色,父母,儿女。不管是二次元,地下金属乐还是纹身,只要是主流商业片对亚文化群体的呈现,“奇观化”几乎是难以克服的问题。

影评人@韩松落 认为:“这个电影真正要的不是任何逻辑,也不是反省和爱……它是一种时代情绪电影。从以往的经验来看,经济下行动荡不安的年代,是复仇片大行其道的年代。60年代后半段和整个70年代,全世界都在拍复仇片。那个年代邵氏的所有武侠片其实只有一个主题,复仇。”

影片最终呈现出的观感是多层次的,当中的日本部分聚焦于问题青少年,拍出了一种纯正的中二风味,十分“日式残酷青春物语”,爱恨的极端一如中岛哲也《被人嫌弃的松子》,而国内部分,生猛度则让人联想到一些韩国犯罪类型片。影片用更大的体量,再次追问了《狗十三》中曾追问过的问题,能否共情“沉默的父爱只是自我感动”的主题,与每个观众自身原生家庭的幸福程度,自身是否高敏高共情有关,因此影迷给出的评价差异极大。

不过,正如李安在第六十届金马奖所提到的:“宁愿犯错,好过无聊。”《涉海》的评价或许两极,但观看体验绝不无聊。

犯罪类型片又火起来了?

积压四年,《涉海》档期选择十分谨慎,选择在贺岁档前期入场,11月是传统上的冷档期,没有太多的竞争对手,接下来在整个12月上旬将会有一段较为充足的发酵窗口期,有望走出长线。

较为重磅的贺岁档影片需要等到12月15日上映的《三大队》,跨年档上映、劳模刘德华左右互搏的《潜行》和《金手指》,以及想看人数目前遥遥领先,爆款纯爱剧同名电影《一闪一闪亮星星》。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贺岁档种子选手”中,《潜行》《金手指》《三大队》均划分为犯罪剧情片。从暑期档的《孤注一掷》,到国庆档的《坚如磐石》,前阵子上映的《拯救嫌疑人》,今年的犯罪类型片有了越来越多的存在感。其题材类型也在不断创新进化,《孤注一掷》便是国内首部直接讲述缅北诈骗的电影,占尽了反诈选题的天然优势。

有从业者表示:“之前长春电影节时好像也露了风向,短期两三年内还是会鼓励各种类型片。”

对于演员而言,塑造灰色人物,探究人性幽微面的犯罪类型片是塑造深度人物,证明演技,颁奖季搏一搏的绝佳选择。并不高产的曹保平,从业二十多年一共只拍了8部电影,其中有4部豆瓣评分在8分以上,分别是《光荣的愤怒》《李米的猜想》《狗十三》和《烈日灼心》。这些作品助力周迅拿到了金鸡奖影后,邓超、段奕宏、郭涛、刘烨拿到了金爵奖影帝(邓超同时获得金鸡奖影帝),有着影帝影后制造机之称。此次《涉海》的周迅、黄渤演技亦是好评如潮。

人类的本性决定了对暴力事件有好奇观看欲,对于出品方而言,犯罪类型片相比其他类型的剧情片,自带吸引观众眼球的噱头,有较为固定的受众群体,更有商业卖相,中等投资有可能以小博大,成为黑马。一些根据真实案件改编的影片还能深挖一下现实主义,而从公安视角出发的犯罪类型片则可能是主旋律2.0进化后的范本。

在没有分级制度的情况下,“删减”是许多等同于国外R级的犯罪片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创作者需要平衡表达与审查风险。《坚如磐石》删减近一小时,直接影响到后半部分观感,《涉海》不得不在海报上打出“18禁”的标语。基本上所有国产犯罪片都必然会在最后上一个交代所有人被绳之以法的“字幕”。

《涉海》有效带热了国庆档以来遇冷的大盘,接下来贺岁档能否爆发,还要看几部重磅犯罪片的表现。

从大环境来看,熬过三年疫情,影市正在加速复苏。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截至2023年11月13日,年度电影总票房突破500亿元。四年来,全国电影票房首次重返500亿元高位。截至11月13日,国内影市票房同比提升78%;总观影人次11.78亿,同比提升76%,总放映场次1.14亿,同比提升24%。

值得担心的是观影频次仍未恢复,这代表着观影习惯仍未完全恢复,疫情期间养成习惯的短视频、游戏等“宅娱乐”,仍在争夺着观众时间。金鸡电影节期间,灯塔专业版发布《2023电影市场与观众调研报告》,经估算,当前的观影人口约为4.7亿人,到年底有望超过2019年的5.3亿人。从人均数据来看,截止到10月17日,国内人均观影频次为2.42次,已超过2020年-2022年的水平,但距离2019年的3.25次仍有一定距离。

下一部大爆款,会出现在贺岁档,还是需要等到春节档?每个从业者都在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