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豹》获海影节最佳导演奖,2024国产文艺片能否打破局限?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在几分寒意的吹拂下,国内年度最后一个大型电影节——第5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落下帷幕。为彰显国际视野,本届海南岛电影节金椰奖选出的获奖影片大多来自其他的国家与民族,其中万玛才旦的遗作《雪豹》获得“最佳导演”奖,是国产电影取得的最高荣誉。

这部拍摄于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寒之地的影片,能够在低纬度热带地区举办的电影节获此殊荣,颇有些出人意料,却也实至名归。万玛才旦执导的第八部长片,带观众回到神秘优雅的藏地,聚焦于一家粗犷淳朴的牧民。珍稀的雪豹闯入牧民的羊圈,咬死9只羯羊,给他们造成了极大的财产损失。电影通过讨论人和动物间的关系、藏人与汉人间的关系,唤起意味隽永的哲思。相比万玛导演之前的作品,由于“雪豹”的视觉形象是由藏族舞蹈家真人动态捕捉而成,特效技术的应用更给故事平添了一分奇幻色彩。

此前,《雪豹》在威尼斯电影节、多伦多电影节进行过官方展映,更是于第36届东京电影节斩获“最佳影片”。多个世界范围内电影节的入围与奖项加持,让《雪豹》的艺术造诣变得毋庸置疑。然而电影总要回归普罗大众,此刻我们心中最大的期待与好奇便是,《雪豹》在国内院线能走到哪一步?即将过去的2023年里,有哪些类似影片的境遇值得借鉴?

在国内现行的市场语境中,我们习惯把电影节展获奖出身,并且不具备强烈类型属性的电影叫作“文艺片”。影院正式复苏的一年,国产文艺片逐渐恢复到常规的发行周期,除却营销成本壁垒极高的二月春节档,平均每月都会有1-3部有电影节奖项与知名艺人卡司加持的文艺片上映。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率先敢于在“后春节档”的院线进行试水的蒙古语电影《脐带》,正是第四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最佳技术奖”的得主。从影展首映,再到院线公映,用时不到三个月的时间,《脐带》算是国内发行最为顺遂的文艺片之一,这也侧面体现海南岛电影节在报批定档环节对于创作者与制作方的积极影响。然而,由于语言和题材的先天限制,《脐带》终究只收获169.5万元票房,令人扼腕。

事实上,《脐带》的市场表现也多少代表着2023这一整年文艺片的窘迫处境。三月积压已久的平遥影展获奖片《不止不休》借主演之一张颂文全网讨论度最高的时段上映,票房5647.2万;四月口碑过硬,且背靠郭帆团队的“软科幻”电影《宇宙探索编辑部》报收6704.3万,均未达到预期。原本业内判断这几部作品可以算作差强人意的开头,哪知这样的表现已经抵达一轮高峰,年中的情况更加不容乐观——五月的《温柔壳》票房1726.5万,六月曾经入围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的青春犯罪片《街娃儿》票房便断崖式地下跌到16.4万。

至于热火朝天的暑期档,并无文艺片生存的空间。来到八月,观众终于等到集结周冬雨、刘昊然与屈楚萧3位新生代明星的《燃冬》,戏内戏外的娱乐向内容让影片在映前便赚足了眼球。影片选择了爱情类型进行包装,但其中呈现的情感关系和表达方式给国内观众带来不小的挑战和冲击,引发了一定程度的口碑反噬和公关危机,《燃冬》票房共计2607.6万,由于影片评价低迷,周冬雨的银幕好感度被消耗,官宣海报中三位主演的站位形象还被网友恶搞改编,这些都是片方始料未及的。

最后一季度的院线,先后上映了诸如《不虚此行》《白塔之光》《一个和四个》等几部文艺片,罕有票房突破千万大关的作品。按照业内公认拍摄成本与回收票房比例,这些文艺片的制作成本一旦超过300万,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将很难回本。而三百万成本关卡对于一部剧情长片的完整制作流程来讲,属于相当严苛的要求。

《一个和四个》由万玛才旦之子久美成列自编自导,因悬疑类型突出,被称作“藏地电影的新方向”

究竟何者能够给国产文艺片带来直接有效的票房增益?影院的运作模式比营销机构更为商业化,更为赤裸,更加不会受个人意志干预,网络数据上升,预售情况理想,自然会相应增加排片。现行的文艺片保护机制——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简称全国艺联)即便拥有将不给文艺片排片的影院剔除出联盟的权力,也无法干预影城的排片计划。更遑论当下院线签约后,各影城自行报名排片的“分线发行”,连稍显强制性的指令也无法下达。12月1日上映的首部分线发行影片《沉默笔录》签约了30家院线,目前营收只有142.8万元,则是这种结构性失调的实证。处于阵痛期的分线发行,解不了国产文艺片的急渴。

纵观这一整年,真正称得上突出重围,市场表现优异的文艺片只有两部,一是《河边的错误》,二是《涉过愤怒的海》。《河边的错误》由魏书均执导,朱一龙领衔主演,改编自余华的同名悬疑小说,入围今年戛纳国际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并作为今年平遥影展的开幕片,获得费穆荣誉最佳影片与迷影选择荣誉。影片上映初期,朱一龙粉丝贡献了不俗的购买力,随着观影人次增多,与内容本体高度相关的开放式结局创作手法开始被观众所接受,越来越多非艺人粉丝的资深影迷自发参与到影片细节的讨论与解读中。再加上余华的跨界助攻,《河边的错误》口碑很快出圈,成为了一时的文化热点。

《涉过愤怒的海》则是没有入围任何大型电影节的竞赛或展映,由全国艺联负责提前公映两天的点映轮次后,直接投身院线。这对于一部有着较高观看门槛和强烈作者表达的电影来说,堪称一步险棋。能够支撑片方做出这个决定的理由,一是曹保平导演一贯留给观众生猛的风格认知,在尺度和奇观的维度上足以引发观影期待,商业潜力较强;二是影片自拍完以来数年没有过审,具备天然的话题性;三是黄渤与周迅两位国民级演员的联袂,给影片品质做了极大的背书。《涉过愤怒的海》上映后,舆情一路向着编剧与导演的创作初衷贴合,片中隐晦表达的原生家庭问题也不断被各路大V展开发酵。

通观两部影片的成功,我们或许可以尝试总结出当下国产文艺片能够在院线洪流中站稳脚跟的两点关键。其一,大咖演员的加盟几乎成为文艺片企图打开受众的先决条件。这一现象带来的影响是双面的,一方面客观上确实提高了新人导演拍片的准入门槛,另一方面也对创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他们需要花费更多精力打磨自己的剧本和创意,用以打动经验更为丰富的主创团队和资方。其二,除了影片本身质量过硬以外,在映期需要找到破圈讨论的话题点,无论是形如余华助阵的娱乐文化类,还是能够引发三四线城市观众参与的社会议题类,都可以帮助文艺片从各个角度被潜在受众认知。

从这两点来看,《雪豹》相比其他获奖文艺片存在的优势条件之一是偶像艺人熊梓淇的参演。他的粉丝号召力或许能让这部作品先一步被市场关注。同时在此前的访谈中我们也得知,《雪豹》的“王旭”一角是熊梓淇主动争取来的,这是他蓄力已久的转型之作,想必未来当《雪豹》公映之际,他也将不遗余力地配合宣传。

随着万玛才旦导演引领的“藏地新浪潮”逐渐发祥,我们可喜地发现在即将过去的2023年里,有包括《一个和四个》《千里送鹤》等多部藏语电影走进影院,入围第12届北京电影节天坛奖的《回西藏》也很快会在明年一月公映。虽然这些作品的票房还比较有限,但胜在产量稳定,且持续吸引着更多不满足于商业大片的影迷。

无可否认,在市场中哪怕是昙花一现,或者是票房失利的文艺片,也有其存在的价值,因为它们丰富了国产院线的多样性,并给未来的作品留下参考样本。而对《雪豹》来说,它能否打破藏语电影由万玛才旦在《撞死了一只羊》公映时创造的1039.4万票房,值得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