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AI的锅?硅谷大厂新一轮裁员,下岗人数超7万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腾讯新闻《潜望》 作者 纪振宇 发自硅谷

OpenAI旗下的人工智能对话应用ChatGPT问世一年多来,掀起了硅谷科技行业新一轮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热潮,争夺AI新一轮制高点的比拼也在硅谷科技巨头中间打响,围绕着算力、数据和人才的争夺正日益变得白热化。在外界看来,硅谷正重新繁荣起来,但这样的认识可能有些片面。

新年伊始,硅谷大厂裁员的消息不断,谷歌在1月11日进行了近千名员工的裁减,涉及部门包括谷歌语音助手Google Assistant、增强现实部门及其他硬件部门。

此前一天,电商巨头亚马逊宣布裁减旗下Prime Video和MGM 工作室数百个职位,多年前收购的流媒体直播平台Twitch超过500名员工也被裁员。

几天后,苹果位于圣地亚哥的100多名员工收到了公司的通知:要么搬到苹果位于德州奥斯丁分部,要么离职。这些员工主要属于苹果旗下语音助手Siri部门。

除了这些大厂之外,硅谷部分热门创业公司也难幸免。社交平台Discord在同一周宣布裁员17%,涉及到170名员工。此外,Audible、Duolingo、Unity等也均经历了一轮裁员。

对于许多身处硅谷的工程师来说,这个冬天还远未过去。

硅谷大厂新一轮裁员已超7万人

去年全年,由ChatGPT引领的新一轮人工智能热潮席卷硅谷,无论是科技巨头还是中小创业公司都纷纷迅速行动起来,投身于新一轮围绕生成式人工智能为核心的业务转型中,硅谷仿佛又重新找到了新的增长点,大公司股价也随之飙升。

投行Wedbush估计,未来3年中,微软产品用户中的50%将使用新的AI工具,这仅仅对于微软的软件销售部分的收入就将新增250亿美元。投行Evercore预计,到2027年,整合的AI功能将给微软新增1000亿美元的收入。

彭博商业分析报告认为,在未来10年中,生成式AI将出现爆发式增长,市场规模将从2022年的400亿美元,膨胀至1.3万亿美元,年化复合增长率达到42%。

在外界看来,硅谷的科技行业重新焕发了活力,对人才的需求也将增加。

然而这些对未来的预计,还未转化为真实的财报盈利数字。尽管包括微软在内的一些大公司已经在进行商业化方面的探索,例如微软推出每月20美元的Copilot Pro服务,但对营收的贡献目前还没有发生显著的影响。

另一方面,科技巨头之间的竞争已经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算力资源的“军备竞赛”成为了肉眼可见的第一轮较量。与OpenAI深度绑定的微软在过去两个季度,每个季度的资本支出都超过100亿美元,谷歌相对保守,但资本支出也与去年同期相持平。

所以目前对于硅谷巨头来说,新一轮AI转型,也是一次成本巨大的押注,目前就是拼实力的阶段,谁的业务基本盘稳固,资金储备雄厚,就有可能在这一轮比拼中取得最有利位置。

于是,硅谷大公司开始调整业务人员结构,将优势资源集中到最紧要的业务部门。在AI业务需要大举投入和营收没有显著增加的情况下,为了保证财报数字好看,裁员成了硅谷大厂短期内最为立竿见影的手段。

在裁员消息落地一周后,谷歌首席执行官皮查伊向惊魂未定的员工又发表了一份公司内部信,称公司有非常激进的目标,并且将要在今年投资于这些优先的领域。

“现实情况是,要为这些投资创造更大的空间,我们不得不做出一些艰难的决定。”言下之意,今年裁员仍将继续。就在这封全员信发布一天前,谷歌旗下视频平台Youtube又有100个职位遭到裁撤。

据不完全统计,从去年第三季度至今,硅谷大科技公司,包括谷歌、微软、亚马逊、Meta等在内裁员总人数已经超过7万名。

“既懂AI又懂产品的人成追捧对象”

硅谷某长期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专家对腾讯新闻《潜望》分析认为,从人才需求的角度来说,目前大公司面临业务结构上的转型,相应地也需要进行人才结构上的调整。

据他观察,一方面硅谷巨头公司在进行裁员,但另一方面,一些业务职位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现在既懂AI,又懂产品的人是大公司追捧的对象。”这位人士表示。

科技巨头在裁员的同时,也在发布更多的职位招聘信息。例如谷歌旗下云业务、搜索部门等都在发布招聘信息,许多职位与“生成式AI”相关,包括生成式AI解决方案架构师、GPU加速工程总监等。

谷歌在裁员的同时,也在想尽办法留住最顶尖的AI人才。据The Information爆料称,谷歌正在酝酿一个特殊的“股票激励池”,用来授予公司最顶尖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员,据称这笔奖励有些高达上百万美元。

在硅谷工作多年的一位工程师对腾讯新闻《潜望》表示,普通的软件工程师可能是最不缺的,行业情况好的时候职位会多一些,情况不好的时候,职位就少一些,过去几年,硅谷公司的扩张和收缩都进行得很快。

上述人士认为,科技公司这样一边裁员一边招人的情况去从年以来就已经成为一个新的常态,这也是业务结构和人才需求结构转型所不得不经历的一个必经阶段。

查看评论(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