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7岁了,她的“天价救命药”5月将退出中国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希希,7岁,2019年8月于上海新华医院确诊黏多糖贮积症ⅣA型,截至发稿时已断药231天。

端端,5岁,2021年12月27号于浙江大学儿童医院确诊黏多糖贮积症ⅣA型,截至发稿时已断药184天。

鹏鹏,10岁,2023年的11月于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确诊黏多糖贮积症ⅣA型,用完最后一批库存药后也将断药。

希希、鹏鹏、端端所患的黏多糖贮积症ⅣA型是一种基因罕见病,全国14亿人口中仅有100余人确诊。而在这百余人中,仅有十几人接受过药物治疗。

黏多糖贮积症ⅣA型不可治愈,全球唯一治疗药物“唯铭赞”在2019年借着国家开辟的绿色通道,获得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上市批准,用于治疗黏多糖贮积症患者。但每年高达数百万元的治疗费,让多数患病家庭无力负担。

让患病家庭始料未及的是,“唯铭赞”因许可证到期将于2024年5月退出中国市场。届时,全国所有黏多糖贮积症IVA型患者,将面临无药可用的绝境。

“我很想救我的孩子,但我已无路可走。”

第一重大山:确诊

“你长大想当医生吗?”

“不想。”

“为什么?”

“我想当科学家,研究出一些现在大家都不知道的事情。”

2024年1月,在杭州,大象新闻记者见到黏多糖贮积症IVA型全国公开用药第一人希希时,全家人正忙忙碌碌为她当天的期末考试做着准备。由于患病,7岁的希希全身骨骼无力,上下学都需要家长接送,“她出生时个子很高,白白嫩嫩的特别好,但慢慢的就感觉到一些不同了,比如坐的时候经常就是弯着,再后面走路左脚一直晃圈,就不太正常。到现在书包都背不动,背上咣当一下就坐下来了。”

2019年春节,希希出现了“鸡胸”的症状,胸骨向前突出还伴随着常常气促、乏力,起初,母亲刘红华还以为是孩子缺钙,就带着希希前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咨询医生如何科学补钙。让她始料未及的是,医生竟然给他们开了张意外的化验单,“建议做个基因检测,怀疑是基因病。”

检测结果出来后,医生明确的告诉刘红华:一看就是黏多糖贮积症IVA型,表现症状很典型,并告知她,“不用做很多努力,以后让孩子吃好、玩好、睡好就行了。”

医生的话犹如晴天霹雳一般,40多岁的刘红华坐在医院门口放声大哭,“医生跟我讲,如果我们这个孩子没有任何治疗,她应该10岁左右就全瘫掉了,30岁左右就没了,怎么会这样,就挺崩溃的。”

大脑一片空白的刘红华唯一反应就是:救她!回到家后,刘红华把自己封闭在房间里,不眠不休查证着中英文文献,不放弃每一丝可以给女儿救命的办法。

通过反复查证,两天后,刘红华对黏多糖贮积症IVA型也有了一个更为清晰的认知,“目前全国14亿人中仅有100多人确诊,智力发育基本正常,但骨骼发育障碍明显,寿命一般就是二三十岁,这还包括很多患者病晚期无法行走,需要瘫痪在床。”

“无法治愈”“瘫痪在床”“寿命有限”......一个个字眼刺激着步入中年的刘红华,考虑到自己大龄生子,刘红华再次陷入崩溃之中,“我自己身体也不是很好,快40生的她,就怕万一哪天我不在了,那她也许就是赖活着了。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我还是希望她能有质量的活下去。”

“按照现在这种情况,我死不瞑目。”

第二重大山:天价

“唯铭赞”是目前全球唯一治疗黏多糖贮积症IVA型的药品,虽无法根治,但却能一定程度延缓症状。2018年,“唯铭赞”在中国大陆申请上市,借着国家对罕见病药物开辟的绿色通道,2019年5月,就获得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上市批准,用于治疗黏多糖贮积症IVA型患者。绝境之下,“唯铭赞”成了黏多糖患者家属们眼中发着光的“救命稻草”。

但这“救命稻草”的售价,却让许多家庭望而却步。刘红华向记者算过一笔账,“‘唯铭赞’要按体重用药,每5斤就要用一支,每支药7500元,每周都要治疗一次。40斤的话,每月药费24万,一年就要300万左右,且以后随着体重的增加,费用还会持续累加。”

面对根本无力承担的高昂药费,工薪阶层的刘红华夫妇掏空积蓄,却还是杯水车薪。抱着最后的希望,她决定和药企沟通,希望药企能够降降价。“2020年5月,第一次跟药厂去谈,把能想到的理由全说了一个遍,说了好几个小时,后面我就一直谈一直谈,没有放弃。”

最终,药企决定以赠送部分药品的形式给予优惠,希希一年的花费从300万降至50万左右,并在2020年8月12日,成功注射了第一针“唯铭赞”,成为国内公开用药的第一人。

希希成功用上药之后,刘红华也成了当地黏多糖患者家属群体里的主心骨,“家属们有信息差,觉得用不起药就不用了,但实际情况是我给药企谈下来的优惠价,一些家庭努努力还是可以负担的,我告诉他们这些之后,就有十几个孩子也都跟着希希用上药了。”

正式治疗开始后,希希需要每周一次定时到医院接受注射。但由于治疗频次过于频繁,年仅7岁的希希双手留满了密密麻麻的疤痕,“最开始打针像杀猪一样全身挣扎,得好几个人摁着,后面在疤上扎针的时候,她就像认命似的只说疼,再后面,在疤上的疤再扎的时候,她就有心理阴影了,在去医院的路上就开始说,妈妈,我疼。”

让希希深感恐惧的用药日,并没有维持很久。在第131次治疗后,药企突然宣布作废原本谈好的赠药价格,再次购药需按原价购买。面对无力承担的药价,刘红华不得已给希希断了药。

如今,刘红华依旧妥善保存着希希曾用过的数百个空药瓶和药品说明书,“我们是第一个公开用药的,总共用了881瓶药,很多家长羡慕,也想知道这个药长什么样,我就把这些空药瓶攒了下来,谁想要就给谁,让大家至少能看到实物。”

“有一点念想,也许就有一点希望。”

第三重大山:无药

相比于刘红华为了价格与药企的拉扯谈判,江苏常州的鹏鹏一家稍显幸运。

2021年国家医保集中谈判期间,“唯铭赞”因为价格昂贵没能进入医保。为了解决患者用药难的困境,一些省市的医保局率先在罕见病诊疗保障方面开展探索和尝试。其中2021年,江苏省将黏多糖贮积症IVA型纳入省第一批罕见病用药保障对象范围,30万元及以下,支付比例为80%;30—70万元(含70万元),支付比例为85%;70万元以上费用,支付比例为90%。

得益于此,鹏鹏成为目前全国极少数还可以用上药且有医保兜底的患者之一。鹏鹏妈妈孙佳佳表示,“没有江苏省医保的话,我们一年就要花400万左右,还真用不起这个药,但有了政策以后,自己付的那部分还可以再通过医惠保和常州惠民保,再进行报销。”

在江苏省级医疗保障、城市商业保险和地方医疗补助等多重保障下,鹏鹏的治疗费用从每年400万锐减至5万元左右,截止目前,鹏鹏已经成功使用“唯铭赞”治疗黏多糖贮积症IVA型一年多。值得惊喜的是,鹏鹏的变化非常明显,“用药之后就发现他走路变快了,一年时间长了7厘米,那个时候就想说,嗯,这个药是有用的,一定要继续用下去。”

然而,“唯铭赞”将于今年5月退市的消息让孙佳佳再次陷入焦虑之中。这也意味着,一旦退市,鹏鹏在用完今年最后一批存药后,可能将面临无药可用的情况。

“现在就是江苏的政策还在,但是药没了。”

“天价药”撤离之后:停滞

随着药企优惠政策的停止,面对每年数百万的药费,全国多数黏多糖贮积症IVA型患者都已无奈停药。截至2024年2月,杭州4岁的端端已经断药近一年,身体每况愈下。“手腕骨骼松弛没有力气,现在端端用勺子吃饭都已经很难。上幼儿园也只能在室内读读书、做做拼图,发育再次停滞了。”

如今端端脚上穿的鞋,还是两岁半时全家人一起跑到以前从没逛过的杭州大厦里买的,“端端从新生儿到两岁半左右,一直没有换过鞋,但在用药三周后,我们突然间发现他原来的鞋子竟然穿不上了,我们既高兴又心酸,全家人一起穿戴整整齐齐去了杭州大厦给他买了两双鞋,高兴是我们觉得这是一个意义非常大的事情,心酸是又觉得这样一个小小的变化,对我们来说已经是非常不容易。”

为了让“唯铭赞”能够留在国内,父亲王其军积极与药企沟通,2023年12月,他收到药企百傲万里制药美国总部的邮件明确回复:已决定不对“唯铭赞”在中国的进口药品许可证进行再注册。我们对此深表歉意。

2024年1月,大象新闻记者再次向百傲万里制药美国总部发去邮件,询问“唯铭赞”退市原因,得到回复:尽管过去几年我们已尽努力,但深感在“唯铭赞”用药治疗费用支付方式的商讨中,切实可行的机会有限,因此我们决定不就该产品的上市许可(即进口药品注册证)进行再注册。我们目前的上市许可将在2024年5月到期终止,我们正致力于支持患者获得我们的药物,并探索各种方案以期目前正在接受“唯铭赞”治疗的患者能够持续获得药物供应。

希望来了又破灭,面对彻底停药后儿子的再次发育停滞,王其军如鲠在喉。在他看来,百傲万里制药选择退出中国,利润是最大的原因,“患病人数少、病情又重,药品生产成本也高,药企就不愿降价,可不降价就进入不了医保,进不了医保辐射的患者人群就更少,利润就更少。”

“那我们这些用药的孩子怎么办?”

守望与呼唤:每一个小群体,都不该被放弃

多封邮件的明确回答,都证实了“唯铭赞”将在今年5月正式退市的消息。断药后,全国黏多糖贮积症IVA型患者的救治问题如何解决?高值罕见病的破局关键又在哪?对此,记者联系了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

“治疗层面上,‘唯铭赞’的专利保护期到了,也许会有仿制药上市,但药企的投入是比较大的,因此药品定价也许还会非常高。然而最近形势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目前药监系统的审批相对宽松,研发成本和上市速度上也有改善,在这样的背景下,厂家对罕见病投入的积极性有所回升,并且现在一些药企打开了新思路,比如药品先以罕见病的名义上市,治疗有效以后,再去申请扩大和罕见病同类的适应证,这样就可以通过其他病人分担成本,降低定价。”金春林表示。

在罕见病兜底保障方面,金春林认为,“如果说1万个人里面有1个罕见病,是否就意味着9999个人不得病?那这个时候是不是9999个人,有义务去为一个人去买单?以这个道理的话,医疗保险冲在前面、其他的保障机制同时跟上才是破局的关键,大家对罕见病患者的同理心非常重要。其次,浙江、江苏两个省已经开展了试点,即每人出2块钱,建立罕见病的保障基金,就可以把5个目前有药可治的高值罕见病的问题得到解决,这些实践也证明,罕见病的用药也并不是一个完全的无底洞。”

“所以活着,坚持真的很重要。”

从确诊到治疗,从买不起药到买不到药,希希、端端、鹏鹏等十余个家庭从未轻言放弃。绝境之下,他们的声音放在14亿的群体中,又显得过于微小。守望与呼唤的背后,是对孩子无私的爱,是对医学、对企业、对社会的信心,爱和希望让这些家庭有了与疾病死磕到底的勇气。

“可能是为母则刚,那么暖心的一个天使已经到你身边了,如果作为母亲一点努力都不做的话,就挺对不起这个缘分的。”

“孩子是上天送给我们的礼物,我给不了他一个健康的身体,已经是亏欠一辈子的事情。现在的所有努力,都是想为孩子在将来有更好的治疗手段之前,再争取些时间。”

“也许有一天基因治疗突然就有很大的突破,他就有可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

“为了孩子,我们不愿意放弃,只要还有一线希望。”